阿尔罕布拉宫和绝大多数宫殿不同,坐落在一座山丘上。它由四个中庭组成:桃金娘中庭、狮庭、达拉哈中庭、雷哈中庭,其中以桃金娘中庭和狮庭最为有名。
桃金娘中庭以桃金娘为名,自然能找到很多桃金娘花,这些粉红色的花在宫院中的大水池周围生长得郁郁葱葱。桃金娘走廊的柱子雕琢得特别精美,它们不是用普通的石头雕刻而成的,而是把大理石磨成粉末后与泥土混合,又掺入大量珍珠粉堆砌而成的。“珍珠如土金如铁”在阿尔罕布拉宫成为了现实。
狮庭与桃金娘中庭相连。众所周知,《古兰经》不允许用动物或人的形象来作为装饰物,所以阿拉伯艺术多为精美花纹,鲜见动物或人的形象。而在狮庭中,我们竟然能看到一处由12只大理石狮子托起的喷泉!这些狮子为何会出现在这里,至今仍是一个谜。
§§§第107章 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泰姬陵
泰姬陵的图像经常会出现在你意想不到却又很普通的地方,如咖喱粉或者甜辣酱的瓶子上,还有很多饭店也喜欢选择泰姬陵作为标志。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人们心目中,泰姬陵代表印度风情,就好像外国人看到熊猫就会想到中国一样。泰姬陵对印度而言有特殊的意义,甚至有人说:“不看泰姬陵就不算到过印度。”在印度人心目中,泰姬陵不仅仅是一座古建筑,还是爱情的丰碑,泰戈尔就曾说过,泰姬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因为泰姬陵的建造源自这样一个故事:
沙杰罕的妃子泰姬·玛哈尔美丽聪慧,多才多艺,深得沙杰罕宠爱。但不幸的是泰姬在生下第14个孩子后死去。沙杰罕悲痛欲绝,于是动用了皇族的特权,倾举国之力,用22年时间为爱妻建造了泰姬陵。泰姬陵通体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外形华美雍容,寝宫门窗及围屏都用白色大理石雕成菱形带花边的小格,墙上用翡翠、水晶、玛瑙、红绿宝石镶嵌着许多色彩艳丽的藤蔓花朵,在光线的照耀下,宛若璀璨繁星。
但泰姬陵完工不久,沙杰罕的儿子弑兄杀弟篡位,沙杰罕也被囚禁在阿格拉堡。此后整整8年里,沙杰罕只能痴痴地望着数公里外爱人的陵墓。
泰姬陵在一天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美感,在晨雾中它看起来格外寂静,正午的阳光让它显得玲珑剔透,傍晚的霞光让它呈现出淡黄、金黄、粉红等不同的色彩,皎洁的月光为它披上银白的纱衣……对被囚禁在阿格拉堡中孤独寂寞的沙杰罕来说,静静遥望泰姬陵变幻的美景也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吧。
§§§第108章 “表里不一”的凡尔赛宫
1624年,法王路易十三买下了117法亩荒地,想修建一座狩猎用的小行宫。他绝对想不到的是,几百年后,这座原规划仅有26个房间的二层小宫殿,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美轮美奂的殿堂——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是一座“表里不一”的宫殿,即表面看起来庄重雄伟,为标准的古典主义风格,内部装潢却采用了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有些宫殿甚至使用了更为纤巧烦琐的洛可可风格。凡尔赛宫有大大小小500余间宫殿,每一间都装饰得金碧辉煌。
凡尔赛宫最著名的宫殿叫镜厅,又叫镜廊,因为它原本就是一个宽敞的长廊。镜厅名副其实,有一面墙是由400多块镜子拼成的大镜面,还有一面墙由17扇巨大的落地窗组成,剔透的玻璃与镜子一样晶莹闪亮。镜厅在装修时极其奢华,所有的家具都用纯银打造,连一些盆景装饰也都由纯银制成。地板采用上好木料并由工匠细细拼出花纹,墙壁和柱子不是镶嵌大理石就是用黄铜镀金。它拱形天花板上有气势恢弘的巨幅油画,还垂着24座绚烂璀璨的波希米亚水晶吊灯,走入这样一座宫殿里,如入仙境。
不过,凡尔赛宫这样华美,却没有人愿意真的住在里面。当初建造宫殿时工匠们只考虑如何奢华,没有建造常用的生活设施,譬如厕所。而且因为宫殿太大,保暖不佳,冬天住在里面的滋味并不好受。
§§§第109章 悉尼歌剧院:一生一次的传奇
2008年11月29日,当代最杰出的建筑师之一、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1918~2008年)在睡梦中离开了人世。丹麦建筑师协会这样评价乌松:“约恩·乌松一生的辉煌只有一次,但这一次已是传奇。”照亮乌松生命的辉煌之作就是著名的悉尼歌剧院。
直到38岁,乌松还只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建筑师。不过他并未因此而沮丧,一直热衷于对建筑学的研究。1957年是乌松生命的转折点,这一年他参与了悉尼歌剧院设计方案的匿名竞赛,最终他从来自30多个国家的230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媒体对乌松的设计并不看好,那时没有人称他的这件杰作为“悉尼之魂”、“澳洲之花”,而是称之为“用白瓷片覆盖的三组贝壳形的混凝土拱顶”。
时间证明了一切。这座耗时14年的伟大作品建成后即成为澳大利亚标志性建筑,并于34年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今天,每天都会有许多参观者专程来到悉尼市贝尼朗岬角,眺望这座蔚蓝色海面上的白色建筑,它像几页纯白的风帆,又像几片洁白的贝壳。实际上,乌松设计悉尼歌剧院的灵感不是风帆也不是贝壳,而是橙子皮。乌松晚年回忆说,他无意中从一只削掉了几片皮的橙子上找到了灵感,用几片橙子皮摆出了悉尼歌剧院的最初模型。
乌松一生都孜孜不倦地为建筑努力,甚至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周游世界以汲取设计营养。他一边游历,一边创作,艰辛与汗水旁人无从知晓。他对多元文化的重视在悉尼歌剧院中有突出体现,当建筑学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颁发给乌松时,评委会认为他的设计“涵盖了人类历史许多文化的精髓,玛雅文化、伊斯兰文化以及他自己所属的斯堪的纳维亚文化等多种文明的痕迹都为他提供了创作灵感”。而评委会将大奖颁给他的理由一条是因为悉尼歌剧院,另一条就是因为“他对人类建筑事业倾注的一丝不苟的态度”。
相对于乌松漫长、勤恳的一生,悉尼歌剧院的成功显得特别耀眼,这也许是上帝给勤奋者的最佳奖赏。
§§§第110章 一度被遗忘的吴哥石窟
14世纪,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游历吴哥(今柬埔寨)时,遇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他称其为“桑香佛舍”。桑香佛舍其实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吴哥窟。吴哥窟最早时并非寺庙,据专家考证,它很有可能是高棉王朝的皇陵。随着高棉王朝的衰落与外敌的入侵,吴哥窟被抛弃,随即被林莽所淹没。19世纪中期,欧洲人再次发现了吴哥窟,这座精美的殿堂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吴哥窟规模宏大,主要由祭坛和回廊两部分组成。祭坛模仿印度神话中的须弥山建造,由三层回廊依次从低到高绕须弥台构成。美国学者研究认为,三层回廊可能分别代表国王、婆罗门和月亮、毗湿奴。祭坛上有五座宝塔,代表须弥山的五座山峰。传说,须弥山被咸海所包围,所以工匠们还在寺庙周围开凿了一条护城河。
吴哥窟以雕塑精美著称,宫殿的墙壁、廊柱、基石等处都布满了浮雕,多取材于印度教大神毗湿奴的传说。这些浮雕生动精美,显示了建造者高超的雕塑技艺。
这里绝大部分建筑使用的是砂岩。在柬埔寨主要有两种砂岩,一种是灰色砂岩,质地相对松散,容易被风化;另一种是粉红色砂岩,质地比较坚硬。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建造吴哥窟时使用了灰色砂岩,这使得吴哥窟的雕塑如今多被腐蚀,轮廓模糊不清,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第111章 鉴真和尚与唐招提寺
我们很多人都听过鉴真东渡的故事。鉴真用了十多年时间,尝试了6次才成功东渡日本,他到日本之后都做了什么呢?鉴真到日本后广传佛法,成为日本佛教律宗的开山祖师。他还积极传授医学知识,对日本奈良时代的医疗水平进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日本百姓赞颂他为“天平之甍”,表示他的成就很高,像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这里的“甍是“高峰”的意思)。
鉴真在日本时还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主持建造了著名的唐招提寺。
鉴真是唐朝人,在建造唐招提寺时自然选择了当时中国流行的寺庙结构为蓝本。寺庙的主殿叫金堂,是日本奈良时代最壮观华美的建筑。殿内供奉了3.7米高的卢舍那佛像,金光灿烂,法相威严。除了卢舍那佛,金堂还供有千手观音、药师如来佛、梵天、帝释天等神灵的雕像,无一不华美庄重。走过金堂即进入讲堂,鉴真当年从中国带去的经卷就存放在讲经堂的藏经室里。
整座唐招提寺大约在770年竣工,唯有御影堂是在1688年另建的。御影堂内供奉的是鉴真和尚的肉身。百姓们为了纪念鉴真,将他的遗体经过特殊处理后当做国宝供奉起来。鉴真和尚在他乡去世后得到如此程度的敬重,这不仅是文化交流的结果,更是心与心交流的结果,让人分外感动。
§§§第112章 长城:纵横十万余里的奇迹之墙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卫,陆续修建了高大的城墙。这些城墙很长,故称为长城。秦朝时,秦始皇连接起原秦、赵、燕三国长城,并对长城进行进一步扩建,使之东起辽东、西至临洮,蜿蜒万余里。从此,各朝都不断修筑长城。明朝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修筑长城的朝代。自1368年起,明朝花费了近200年的时间,对长城进行了一番大修,使长城西起祁连山下,东至鸭绿江边,全长12900余里。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都有长城的遗迹。长城经过历代的修缮,总长度为108000里。
有一句俗语叫“不登长城非好汉”,这句话不仅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魄,同时也暗含长城这个工程的庞大。那长城到底是怎样的工程,以至于在人们心中地位如此之高?
长城向来有“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的美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这项浩大的历史工程可上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外敌,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长城。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