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尤其是七言绝句的创作上。他对于文学创作的形式和内容有比较正确的理解,认为写文章应该以内容为主,以辞采章句为兵卫,这种创作思想受到了后人的称赞和效仿。而在具体的创作中,他学习和借鉴了杜甫、韩愈等人的作品,同时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主要的代表作为《清明》、《江南春》、《阿房宫赋》等。
不可貌相的欧阳修大人们常常说的一句话叫“文如其人”,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写文章的风格和他本人的性格特点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这句话用在宋代词人欧阳修的身上未必得当。虽然欧阳修写文章写得非常漂亮,但他可并不是一个美男子,而且甚至有些让人不敢恭维。他非常瘦弱,眼睛高度近视,还长了两颗外露的兔牙。在他初次入朝拜见皇上皇后时,皇后就被他的长相吓了一跳。然而,人不可貌相,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成了北宋文坛的盟主,同时也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篇。
欧阳修,字永叔,因为喜欢喝酒但又不胜酒力,所以又自称“醉翁”。他是北宋文坛上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不仅创作了很多精彩的诗词文章,而且还在政治上占据着高位,培养和提拔了很多优秀人才。
欧阳修出身贫苦,身世可怜。他四岁时父亲就病逝了,母亲带着他到湖北投奔叔父。由于家境原因,他的启蒙教育是在母亲的教育下完成的,因为家里穷得买不起写字用的纸和笔,母亲便带他到河边,用荻草作笔,在松软的沙地上写字。
身处逆境的欧阳修并没有辜负母亲的厚望,他勤奋地学习和求知,不仅考中了进士得以入朝为官,而且在史学和文学上都颇有造诣。他独自撰写了《新五代史》,在史学上有较大作为;他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诗词文章,其中的《朋党论》、《醉翁亭记》等至今仍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在写作指导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欧阳修凭借高超的文学技艺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并泽及后人,为人们所崇敬。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是很严重的,所以那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坛上,活跃着的人物多是男性,女性要在社会上出人头地是非常难的。可是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就以自己卓越的文学成就彪炳史册,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女词人。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今天的山东济南人。她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南宋徽宗时期的官员,家中藏书丰富,所以她从小就过着优裕的生活,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这让她在性格和爱好上都与同时代的女子有很大的不同。后来,她嫁给了与自己有共同爱好的赵明诚,二人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也经常写诗作画,生活幸福美满。可没过多久,金兵入侵中原,他们夫妻二人背井离乡,四处漂泊,结果丈夫赵明诚病死在途中,李清照从此过着孤苦的生活。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擅长书法和绘画,也精通诗词创作,尤其是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宋朝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她不仅文学修养很高,而且还有大胆的创造意识。总体来看,她的诗歌因人生经历的不同内容也有所不同。她前期的作品多描写幸福美满的生活和美丽的自然景物,文笔优美;后期的作品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感悲伤。
李清照的词不仅表现的情感丰富而真切,而且善于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将婉约的词风发扬到了极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易安体”。她的主要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等。由于在文学史上的杰出成就,她获得了“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
北宋“三苏”
在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众多,但父子几人同时留名青史且在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却不多。正因为这样,北宋“三苏”的名字就显得异常响亮了。
“三苏”是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因三人在诗文创作中成就斐然而并称。“三苏”祖籍四川眉山。宋仁宗嘉祐年间父子三人一道离开家乡,到京师参加科举考试,因诗文卓著而受到当时的翰林学士欧阳修的赏识,他们的知名度也由此飙升。
父亲苏洵年轻时并不喜欢学习,到孩子长大后,为了不至于落到让儿子们耻笑的地步,他才决心发奋图强,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有所成就。他擅长散文,尤其是政论性散文,文章写得明畅,笔势雄健。他的小儿子苏辙受到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以儒学为主,广泛阅读诸子百家的作品,博学识广。他喜欢谈论天下大事,最擅长的是写一些政论和史论。
苏轼是“三苏”中成就最高的,因为他曾经在黄州城东的东坡开荒种田,所以自称“东坡居士”,别人也因此而称他为“苏东坡”。他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不仅在诗词、散文、赋等方面成就很高,而且还擅长书法和绘画。苏轼一生创作了2700多首诗歌,这些诗歌清新豪迈,善用比喻而独具艺术表现力;他的词扩大了词的描写内容,开创了豪放派词的风格;在书法方面,他吸纳名家精华而自成一家,被誉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
“三苏”积极参与和推进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由此,他们后来还跟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等人一起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元曲四大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能与唐诗、宋词鼎足并举的一种文学样式,恐怕要算是元曲了。元代是我国戏曲创作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这四位元代杂剧家,他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戏曲作品,代表了元曲创作的最高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常被人们称为“曲圣”。他曾写《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自己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一生编写了67部杂剧作品,现存18部。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窦娥冤》、《单刀会》等,这些都被后人编成不同的剧本和剧种来表演。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要算《汉宫秋》了。作品讲述的是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的历史故事,但是作品中加了很多他自己的创造。马致远创作的一大特色就是“神仙道化”,即善于写一些神仙道士的故事,这些故事多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的思想。
白朴创作的杂剧一般多取材于历史传说,剧情多是描写才子佳人的故事,其中有悲剧也有喜剧。这些爱情剧作很有艺术感染力,代表当时爱情剧创作的最高水平。
郑光祖在创作时非常注重戏曲的艺术性,善于运用文学表现手法。他创作的戏曲剧目主要有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
“元曲四大家”以自己孜孜不倦的创作,促成了元曲的兴盛和繁荣,在历史上树起了永恒的丰碑。
文武双全的王阳明在生活中,多才多艺的人总能招来别人羡慕的目光;在历史上,文武双全、建立了丰功伟业的人总能让人印象深刻。中国明代的王阳明就是这样一位成功的“多面手”,他集学者、官员、统帅、教师等各种角色于一身,而且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谋,屡立奇功;作为思想家,他创立和发展了“心学”,成就卓著;作为老师,他一生著述丰富,桃李满天下,正因如此,他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
王阳明,名守仁,出生于浙江余姚,在被贬贵州时曾在阳明洞中学习,后世便称他阳明先生、王阳明。他出身书香门第,从小爱好广泛,不仅诗文出众,还热衷于骑射兵法,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经担任过最高军政长官,在此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增强了国家的军备力量,还成功地镇压了福建、江西、广东一带发生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并因此得以加官封爵。然而,由于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奸臣当道,政治腐败,尽管他屡立战功,可仕途却日趋坎坷。忧愤之下,他辞官回到家乡,兴办书院,继续完善和传播他的思想。
除了有着良好的政治和军事才干,王阳明还是一位大学者。他不仅擅长创作诗词歌赋,而且还喜欢研究人们的心理,他写的《传习录》颇负盛名。他认为一个人想要成就自己的事业,首先就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拥有独立的识见和人格。其次要将学习、思考和身体力行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只有做到内外结合,才能成就一个大写的“人”字。
“离经叛道”的李贽坚持自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不仅需要付出勇气和毅力,更需要逾越很多现实的障碍。可明代后期的思想家李贽却始终执著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不惜被人冠以“离经叛道”的恶名,甚至不惜以死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