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总希望自己能赢在起跑线上,几乎所有的人都非常注重启蒙教育。我们现代人接受启蒙教育的场所主要是家里和幼儿园,受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在父母和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一些图文并茂的书籍或观看一些影音作品。可是古代并没有电视、电脑等现代设备,图画书也很少,那人们是怎么接受启蒙教育的呢?
古代虽然技术条件有限,但古人同样是非常重视启蒙教育的。一些学者经过总结,挑选了一些适合孩子看的书籍,约定俗成了一批用于儿童启蒙教育的教材,《三字经》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本蒙学读本。
《三字经》,从书名上就能看出,是三字三字来读的一本经典。这样三个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孩童跟着大人复述、背诵。别说古代的儿童那么专心地跟着长辈学习和诵读了,即使是在今天,我们仍然对书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等句子非常熟悉。相传,这本书是南宋时一位名叫王应麟的学者编写的,共一千多字,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了。
在古代社会中,《三字经》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主要担负着帮助孩童识字、传授知识、讲述一些做人的基本道德观和生活礼仪等多重功能。全书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知识放在一起,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排列,这些内容讲述了很多以前的传说和故事,知识性很强,但比较容易理解,非常适合儿童阅读。
记录姓氏的《百家姓》
我们每个人都有名有姓,其中,我们的名字是长辈取的,主要是图个吉利或是表达美好的祝愿,而我们的姓则是根据父母祖辈而来的。那我们父母和祖辈的姓,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想要了解这些问题,就可以读读《百家姓》。
尽管《百家姓》中并没有包括中国的所有姓氏,但还是记载了中国的大部分姓氏,算得上是姓氏资料比较全面的一本书。总体来说,这本书为人们在历史的沿革中认识家族的来源、迁移、分化等方面的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书中原来收集有中文姓氏四百一十一个,后增补到五百零四个,其中包含四百四十四个单姓和六十个复姓。单姓就一个字的姓,如“莫”、“唐”、“李”等;复姓就是两个字的姓,如“上官”、“司空”、“东郭”等。全书主要采用四字一句的形式排列,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所以古代的人们常常就将这本书跟《三字经》、《千字文》一起,作为古代儿童启蒙的重要教材。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是这本书中开头时提到的八大姓。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要以“赵钱孙李”这几大姓来开头呢?其实这并不是因为用这些姓的人口数量比较多,而是因为《百家姓》是在宋朝时候编写的,当时的皇帝姓赵,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赵”成了众姓之首。又因为当时吴越王的后代姓钱,他们在当时也很有影响力,所以,“钱”姓便排在第二,而“钱”姓王族的妃子姓孙,“孙”就排在第三。而“李”姓排在第四,大约是因为南唐皇族为李氏的原因。
神奇的《千字文》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非常奇妙的,比如,我们每天都会说很多话,而我们在说话时却不得不重复使用一些字。如果要求我们说话、写文章的时候不能使用重复的字,那绝对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别说是我们,即使是在课文中,也不可能不重复使用某些字。但是在我国古代时期,却出现了一本神奇的书,这本书包含着上千个字,里面的字却没有重复过一次,这本书就是《千字文》。
《千字文》也是古代儿童的一本重要启蒙读物,虽然它在“三、百、千”这三部启蒙读物中排在最后,但它是写作时间最早的一本,也是三本书中唯一知道作者、写作时间的一本书。这本书距今有大约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编写者是梁朝的一位官员,名为周兴嗣(sì)。
这本书中选取了一千个字,每个字都没有重复使用。书中的内容以四个字一句的形式排列,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小孩子跟着大人诵读和识字用。
除了可以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这本书中还介绍了天文、地理、历史、农耕、修身养性、人伦道德、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讲述了很多深刻的道理,可以算得上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所以在古代,这本书是非常受欢迎的。人们不仅用这本书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大人也能在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增长知识。
后来,这本书还传到了日本,对日本的文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孝道专述《孝经》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非常注重和讲究孝道。如果追寻这种思想的源头,我们就不得不说说古代专门讲述孝道的一本书——《孝经》。其实从汉朝开始,我国就主张以孝来治理天下了。人们不仅要读四书五经,还要读《孝经》。
从《孝经》这个书名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专门讲述孝道的书。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孔子,但历史上有很多人都认为它并不是孔子写的,而是后代人假托孔子的名义来发表的。不管怎样,这本书中讲述的孝道观念总体上还是属于儒家伦理思想的。
书中认为,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孝是所有道德的基础,一个不懂得孝道的人,是不配拥有做人的资格的。不仅如此,作者还创造性地把孝敬父母长辈与忠君报国联系起来,认为一个人如果很讲究孝道,就能修身养性,完成自己的其他社会责任和理想,如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修身齐家,等等。
正因为作者认为孝道非常重要,所以他就在书中对孝道的具体行为和讲究孝道的方法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主张把“孝”贯穿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如书中认为天子的“孝”就要尽力为老百姓做事,对人民仁慈友好;诸侯的“孝”就是不仗势欺人、要懂得节制和爱护百姓;而一般人的“孝”则是加强道德修养、生活节俭、孝顺父母等。为了让人们严守孝道,书中还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来进行道德方面的维护。
正是在这样的明确规定和强制实施下,我国古人形成了强烈的孝道观念,其中的很多思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忍学教科书《忍经》
人际交往中,摩擦和误会在所难免,这时,我们就要学会宽容和忍让。容忍并不代表胆小怕事,而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不仅在我们现代社会中是这样,古代也是如此。因而,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因为懂得宽容而最终获得成功的名人,同时也留下了许多至今被人们传诵的关于忍的名句,如“小不忍则乱大谋”、“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忍过事堪喜,有容德乃大”等。后来,有人就在总结前人这些言论的基础上,编成了《忍经》这本书。
《忍经》是一本专门写忍耐的书,编写者为元大德年间的吴亮。书中一共收录了一百五十六条名人语录及故事,内容包括忠孝仁义、喜怒好恶、名誉权势等多个方面,其中包含大量古代名人关于“忍”的故事,不仅可读性强,而且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可以说,它是中国历史上最系统的忍学教科书,主要的目的在于教育人们应该学会宽容和忍让。
全书的文笔生动有趣,记录事件非常简洁,如书中只用简单的语言就明确概括出孔子、孟子等人关于“忍”的思想,只用百来字就讲述了韩信甘愿忍受“胯下之辱”而不愿与人争执的故事。
充满智慧的《增广贤文》
中国古代的很多优秀作品并不是由一个人完成的,而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不同的人增补完成的,所以写书的时间、作者都跨越了好几个时代。《增广贤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最初写于明朝时期,但到清代才最终完成。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已经大致完成,因为经过了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成为今天广为流传的版本,所以称为《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的语言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也便于识记,所以古时的人们也常用这本书来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这本书总体上是文学作品的选编,因为其中的绝大多数句子都摘选自以前的文学作品,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思想是也是非常广博的。
虽然《增广贤文》的思想和内容非常驳杂,但最主要的思想还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最为核心的内容还是讲述人生哲学和为人处世的方法。书中留下了许多的名言警句,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乐极生悲”等。
全书内容既有积极的部分,比如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主张人应该讲究孝道、多行善事等,但也有不少消极的内容,比如书中认为人的本性是虚伪而自私的,常常会因为利益而发生争斗,书中还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等。我们现在在阅读的时候应该学会区分和辨别,发扬其中好的方面,摒弃不足的地方。
汇聚知识的《幼学琼林》
现在的很多人都喜欢读一些充满趣味的故事书或名人的传奇故事、历险故事之类的书籍,这些书很容易激发起我们的阅读兴趣,而且也能让我们从中增长不少知识。其实古代社会中的人们也是这样的,不仅当时的大人喜欢读这样的书,而且还会选择一些来作为自家孩子的启蒙读物,《幼学琼林》就是古人专门挑选出来给孩子阅读的一本故事书。
《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一般认为这本书的编写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但也有人认为是当时的一个名为邱睿的进士编写的,后来,清朝时期的学者邹圣脉又进行了一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后来,很多学者都喜欢阅读这本书,有人看到书中的内容还不很全面,于是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在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中,才最终形成了今天市场上流行的版本。
《幼学琼林》是一本内容非常有趣的故事书,书中不仅对许多成语的来源、与成语相关的故事和人物都进行了详细介绍,而且还记述了天文地理、风俗礼仪、鸟兽花木、社会制度、鬼神传说等方面的内容,堪称我国古代的一本百科全书。而书中的语言基本上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
《幼学琼林》是古代重要的一本蒙学读物,很多有名的学者在小时候都曾经阅读并背诵过这本书。有人还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就曾经熟背这本书,并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圣贤子弟必读的《弟子规》
《论语》是古代社会中很重要的一本书,它不仅在学习、为人处世等方面对当时的人们有指导意义,而且还启发了很多创作者的灵感。古代有人就在《论语》的基础上进行了发挥创造,创作出了《弟子规》这本书。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书名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这是一本圣贤人的学生和家中孩子的行为规范读本,也是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书。这本书的作者为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
《弟子规》体现了强烈的儒家思想,全书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等语录为中心内容,分五个部分具体讲解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尤其注重家庭教育和生活引导,在当时很有影响。
这本书共有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内容丰富,语言简练。在语言风格上,它与《三字经》有相似的地方,即它的每句话都由三个字组成,而且每两句押一个韵,如“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样的语言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跟着大人诵读,也便于记忆,所以在古代社会,人们都非常喜欢将这本书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
在古代社会,这本书的流传范围非常广、影响也非常大。当时的很多家长、一些学校的老师都会以这本书作为孩子、学生的启蒙读本,让他们在诵读和学习的过程中领会深刻的道理,增长知识。直到现在,仍有很多家长喜欢买这本书来用于孩子的早期教育。
实用的文学启蒙书《声律启蒙》
我们现在的人已经很少写诗、写对联了,可在古代社会,写诗作对是古人的一种基本技能。在当时,古人自幼就要接受声调、音律、格律等方面的训练,为以后写诗和写对联打下基础。正因为这样,一些讲解声律的书也就应运而生了,《声律启蒙》就是其中一本有代表性的作品。
《声律启蒙》是在古代讲解声律方面的书籍基础上,经过增补和整理而最终编成的,作者为清朝康熙年间的进士车万育。
这本书是古代训练儿童对对子、掌握诗歌格律的重要启蒙读物,共分为上下两部分,每一部分都按照韵律来编排。讲解对子时,通常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先从单字对讲起,然后是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非常适合儿童的学习步骤。同时又因为语言流通,讲究押韵,所以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就像是在唱歌一样。
这本书不仅语言浅显易懂,而且包含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基本包罗了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各方面的名称和知识,使人既能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方面的训练,同时也能从中学到不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