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09400000028

第28章 建筑服饰绚丽多姿(3)

马褂、马甲与马的关系人们常常根据事物的特点、规律和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来给事物命名,如将长得很像鸡冠的花称为“鸡冠花”,将红艳似火的长裙称之为“石榴裙”。那么,现代人经常穿的马褂、马甲与马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马褂和马甲与马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它们是古人为了便于骑马而制作的服饰。古代社会中,马是人们的重要交通工具,人们如果要到远方去,通常会骑马。有人为了骑马方便,就改进了当时的服饰,缝制出一些没有袖子、而且比较短的背心或短褂,穿在长袍外面,这样的服饰就是马甲和马褂。

马甲,也叫做背心,衣服短而相对宽松,且没有袖子,通常穿在长衫外面。在最初的时候,只有男子才可以穿这种短马甲,而古代的妇女所穿的马甲和里面的长衫一样长,称为长马甲。后来,由于清代的统治者原本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男女老少都擅长骑马,所以在统治者的推崇之下男女都可以穿短马甲,这时的马甲一般都长到腰际,并有花边装饰。

马褂是一种穿在最外面的短衣,衣服比较宽松,长度只能盖住肚脐,两个袖子也只能遮住手臂的一半,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便于骑马,所以称为“马褂”。这种服饰主要流行于清代,它是满族的传统服饰,起初只有八旗士兵穿,后来才在民间广泛流行。在当时,不同身份的人所穿马褂的衣料、颜色、衣服上的装饰都是不一样的。

在马褂中,最为特殊的要算是黄马褂了,它是皇帝特别赏赐的服饰。相传只有立下了很大功劳或是受到皇帝特别赏识或宠幸的人才有机会穿黄马褂,同时这些人还要被载入史册。

古代女子常戴的头饰现在的很多女生都喜欢将头发绑起来,并用发卡、头花、蝴蝶结等进行装饰,而在古代,女性所戴的头饰还要精美而贵重得多。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女子常戴的两种头饰吧。

古代女子最常戴的一种头饰就是簪子。这种头饰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固定头发和装饰,起初,它主要是用竹、木、兽骨或者玉石为原料做成的,后来,又逐渐加入了金银等贵重材料,人们习惯性地称之为金钗或银钗,金银钗不仅制作的材料较为昂贵,而且在制作工艺上也更加精美,算得上是当时的奢侈品。

簪子的形状一般都是一头尖,一头大,在上面还镶嵌有钻石珠宝,或是铸造成龙凤、孔雀等美丽吉祥的图案。在古代,簪子是所有女子都会戴的头饰,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女子常会戴金银等材料做成的簪子,以此显示富贵,或是戴玉石制成的簪子,既能显示财富和身份,也能作为辟邪的物品。除了用于装饰,古代的女子还常将簪子作为爱情信物。

除簪子外,古代很有特色的头饰还有步摇。这种头饰一般只有宫廷和朝廷高官家的贵族女子才戴得起,因为这种头饰的用料昂贵,工艺也非常讲究。它主要是用黄金弯曲成龙凤、花鸟等形状,上面点缀有珠宝和玉石。因为这种头饰会随着佩戴人的走动而自然摇摆,并发出富有节奏的声响,所以称为步摇。

从古代女子常戴的头饰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手工艺方面的巨大成就,同时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古代的斗篷和风衣在有大风雪的日子里,现代人如果要出门,通常会戴上帽子、撑上雨伞,如果雨伞遮不住,则会穿风衣或雨衣。而在古代,人们为了防风御寒,常常也会穿斗篷和风衣。

斗篷和风衣是古代时期的两种服饰,人们一般将它们作为外衣披在最外面,用来防御风寒。多数斗篷和风衣都比较厚实,但没有袖子。其中,斗篷可以用多种材料制成,而风衣一般指的都是丝织物做成的外衣。

斗篷这种服饰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多见了,仅在一些农村地区还流行着一种与它形态相类似的服饰,名为蓑衣,蓑衣一般都是用粽麻编成,穿在身上既能防御雨雪,同时也方便轻巧,不像雨伞一样,还得腾出一只手来撑伞。相传斗篷就是由蓑衣演变而来的,它在最初的时候也是用粽麻编织,到了明清时期才逐渐用丝织物来制作。后来,为了美观实用,人们就不用粽麻,而专用丝织物来编织斗篷,而且还常常会在斗篷上绣花。这些做工精细的斗篷并不只是在雨雪天使用,在其他的时候也可以穿。

而古人所穿的风衣外形上和斗篷差不多,只是在材料上只用丝织物来编织,面料也更加轻薄,不仅是冬天可以穿,其他的季节也可以穿。古人常穿的风衣有长款的、短款的、高领的、低领的……样式多而精致。

在古代社会中,穿着斗篷和风衣是社会上普遍流行的风气,凡是冬天出门,不管是男女老少,几乎都要穿斗篷或风衣。但是,到了室内一定要将它们脱下来,而不能穿着这些服饰行礼,否则往往会被视为不敬。

古人对服装颜色的规定现代人在着装上讲究个性和得体,对衣服的颜色和款式并没有特殊的规定。可是在古代社会,人们并不能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衣服的颜色和用料,因为在当时,衣服的颜色也是身份的象征。

早在孔子生活的西周至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产生了用服装的颜色来区分地位高低的观念。在当时,一般只有贵族和朝廷大官才可以穿戴红色和紫色的服饰或是使用这两种颜色来进行装饰,其他身份地位的人不允许使用这两种颜色。

隋代以后,这种用颜色来区分社会等级的观念得到强化,在当时,朝廷对每种身份的人能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有着明确的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穿紫袍,六品以下的官员只能用红色和绿色两种颜色,官府中的小吏应使用青色,士兵应穿黄色的衣袍,一般的平民可用白色,而屠夫与商人只许用黑色,任何等级的人都不能使用其他等级的服装颜色。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以后的朝代中,服饰颜色与社会等级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加强,只是每个朝代对各阶层人能穿衣服的颜色有不同的规定,总体来说,一般只有官位高的人才能穿紫色、红色、深红色的衣服,而官位较低的人多穿青色、绿色等颜色的服饰。

当然,在古时的一些朝代,人们并不严格遵守这样的对应规定,比如在辽、金、元时期,因为是北方游牧民族统一天下,所以当时人们服饰的颜色和风格都有很大的不同。

古人对服饰颜色的规定其实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观念的体现,学习和了解它们,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文化观念和当时人们的思想。

官服图案与官位大小的对应关系古代官员穿着的服饰不仅有以颜色来区分官职的传统,而且不同等级的官员服饰上所绣的图案也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官服上的图案也成为区分官位大小的一种标志。

据说从远古时期的尧舜时代开始,不同等级的人穿着的服饰上的图案就有了明显的区别,当时绣在衣服上的图案主要有日、月、星辰、山、龙、水草、火、米、斧子等,地位高的人能在服饰上用不同的图案,地位地的人只能用其中的一两种简单的图案。其中的“日”、“月”、“星辰”和“山”是古代天子的专用图案,其他人是不能随意用的。

虽然很早就有着明确的规定,但在历史的传承中,很多朝代并不严格遵照这样的规定。直到明朝的时候,当时的皇帝对官服的图案作了明确的规定,官服图案与官位正式对应起来。在当时,文官服饰上常绣有珍禽,以示文明;武官服饰上绣有猛兽,以示威猛。而每个等级官服上所绣的珍禽和猛兽的图案是各不相同的,比如在文官中,一品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云雁……武官中一品、二品为狮子,三品、四品为虎豹……除了九品官员的官服所绣图案不同之外,皇帝还常会将绣有斗牛和飞鱼两种图案的官服赏赐给立下功劳的人。这些服装主要是朝廷官员在升堂办公或是见皇上的时候穿。清代基本上沿袭了这种规定,只在一些地方进行了细化和改进。

官服图案与官位大小相对应是我国古代特有的现象,它显示了古人浓重的等级观念,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乌纱帽”和官位的联系帽子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而在诸多帽子中,一般人最不愿意戴的就是“绿帽子”,做官的最不愿意丢的就是“乌纱帽”。我们都知道,乌纱帽指代的是官位,可让人觉得非常好奇的是,本来象征着权力和威严的官位怎么会和这样一种帽子联系起来呢?

乌纱帽原来是我国民间常见的一种帽子,主要用黑纱做成,为半透明状。东晋时期,晋成帝很喜欢这种帽子,于是就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都戴上这样的帽子,并称之为“乌纱帽”。可是在当时,不仅朝廷的官员戴乌纱帽,民间的百姓也常常戴这种帽子。直到隋朝之前,情况一直是这样,几乎人人都可以戴乌纱帽。

到了隋代,统治者为了凸显封建等级制度,同时也为了使朝廷官员的帽子与民间百姓的帽子区别开来,于是就规定朝廷官员的乌纱帽上要增添一定的装饰,并用帽子上的玉饰来区分和显示官职大小,玉饰越多,说明官位越高。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沿袭了这种以帽子上的装饰来区分官位大小的做法,只是每个朝代用来区分官位的装饰不是完全相同的。

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他规定朝廷官员在上朝和办公时一律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另外,他还规定已经取得功名、还没有授予官位的状元、进士也可戴乌纱帽,其他的人则一律不许戴乌纱帽。从此,“乌纱帽”就逐渐成为官员的一种特殊标志,做官就是有戴“乌纱帽”的资格了,丢了“乌纱帽”也就是丢了官位的意思。如今,尽管做官的人已经不戴乌纱帽了,人们还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常用“乌纱帽”来指代官位。

同类推荐
  • 莫让时光付东流(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莫让时光付东流(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的艺术

    本书内容包括:讲课离不开提问、课堂提问的概述、课堂提问的目的、课堂提问的类型、课堂提问的功能、课堂提问要有主体地位、课堂提问要讲究时机、鼓励学生发言等。
  • 智力快车冲冲冲(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智力快车冲冲冲(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教你学歇后语(下)

    教你学歇后语(下)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小学生成语接龙天天读

    小学生成语接龙天天读

    成语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熟记成语对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进行日常对话大有裨益。成语接龙形式活泼,好玩有趣,是小学生掌握成语的最佳形式之一。本书精选了适合小学生阅读和记忆的成语接龙,每组成语接龙附加了有趣的拓展栏目,并配有激发想象力的插图,让小学生在玩接龙、做游戏中轻松掌握成语,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积累课外知识。
热门推荐
  • 成长就是将你哭声调成静音

    成长就是将你哭声调成静音

    一个女孩的成长的故事,包含了心酸,快乐。
  • 冒牌金仙

    冒牌金仙

    空军指挥学院毕业的李忆风,因为同窗挚友的背叛,携带高科技套装进入了一个以武术仙术为主流的古典世界,当起了他的冒牌神仙。然而,一张无形的大网似乎在悄悄展开,背叛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科学机甲、古武仙术,这是一场科幻与古典的碰撞,一个不一样的仙侠故事。
  • 墨上王妃

    墨上王妃

    一朝穿越回古代,还是个架空的世界。初来乍到便招惹了两位皇子,背后还有敌意满满的二公主觊觎,殷墨表示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夏始春余,叶嫩花初。当殷墨重新睁开眼睛,两个不同世界的灵魂交换,一切才刚刚开始。且看相府嫡小姐玩转古代,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无姨娘庶女争斗,基本无宅斗。
  • 最强重生之剑帝

    最强重生之剑帝

    在神界,曾经号称“剑帝榜”最强剑帝的《剑封尘》。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冲至无上境界,被天劫毁了肉身。十万年后神魂转世重生在一个浩瀚大陆的一个小城!重生在一个也叫《剑封尘》的少年身上。。。。。从此他一步一步走向巅峰!谁也挡不住他的步伐!~~~
  • 魂碎星辰

    魂碎星辰

    这里有万千变化的武魂,拥有各式绚丽的魂技。在这片神奇的大陆之上,永远不乏让人垂涎欲滴的宝藏。高中生萧凡,本是一个平凡少年,可当他无意间发现自己的武魂竟然能够寻宝时。于是茫茫宇宙之中,那碎裂星辰的大时代创造者,来了。
  • 寻仙真途

    寻仙真途

    <真>.这本书本应该这么叫.可惜书名重复了.改来改去变成<寻仙真途>了.无疑,这本书的主题以修真为主,但不是大多数修真小说那么夸张,在平凡中修于行止.感悟.这应该更偏向于都市类的小说.但所谓的修"真",指的是道家的丹道.我不知道简介该去怎么写,因为我不想把这本书这么快就定性了.因为故事没写出来的我也不知道会怎么发展,我认为也就是这样才好玩.我写书没有草稿的,随时写随时更.所以会比较慢.虽然我也不知道故事究竟会怎么发展.但是.........................
  • 灵兽缘

    灵兽缘

    东玄大陆十万大山脚下,一个以猎兽为生的小镇,有三个小家族,叶家林家和东方家。叶家族长三子叶长青自幼体弱,不受人戴见。最终习得武了,却又得罪了林家,被追杀逃入十万大山,却不料掉落山洞,获得修仙法诀,从此一路收灵兽,除妖降魔,千劫万难生死历练,却也艳遇不断,美女相随。
  • 圣之仙

    圣之仙

    莫云,一个普通乡村少年,因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修仙世界,从此漫漫修仙路,血雨腥风,斩妖魔,度天劫,成就真仙之位。
  • 汉尔德星球

    汉尔德星球

    这些故事是在从肯顿至西萨的闲暇时间,听赫尔讲述的。恕我直言,我认识的赫尔在理论上的造诣相当值的夸赞,可是在讲故事这事上,相当憋足,他只说了一些事件的大概,很多细节都是我根据一路收集来的信息,自行进行脑补的,这也是为了让这些故事更加丰满,又不失真实。为了方便你了解整个故事,基本是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整理的,而非赫尔前两百年,后两百年地乱述方式,并在相应的段落中补充上赫尔的原话,当事人的原话,及我的思考和补充,希望对你了解这段故事有帮助。PS:对主线作品有兴趣的朋友,请关注作者新浪微博——世纪古汤。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