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力量竞技活动
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热爱体育,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民族,有着丰富多彩而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深受人民喜爱,对于养生保健,消除疲劳,增强体质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竞技游艺活动的形成主要是受宗教、巫术、生产劳动、军事战争影响,竞技游艺活动可分为力量竞技活动和技艺竞技活动。力量竞技活动以力为主要竞赛内容,是民间竞技体育的常见项目。
一、武术
竞技项目的形成大多与军事训练有关,起源于军事训练最重要的体育项目即为武术。渝东南土家族民间武术兴起于南宋,盛行于元、明,兴盛于清代,主要在秀山、酉阳和石柱流行。武当派于明代嘉靖时期传入,出自宋代张三丰武当内家拳,主要为四门拳、四门刀等武术项目。少林派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时期传入,属南派岳飞一路,于清道光年间,由秀山莫玉平向清朝武官田林习得少林派武术拳头棍,并将其发展开来,现秀山民间尚有罗家棍(单头棍)秦家剑、赵家拳、刘家软手(双头棍)等流传。而在20世纪40年代,有北派拳师在酉阳传艺,自此酉阳武术广泛流传,习武者日益增多,因而在酉阳就有了习武这一传统习俗。峨眉派迟至解放后20世纪60年代才由峨眉第七世门弟梵净山李净法师传入。在20世纪80年代,武术作为一项健身、防身的体育项目又重新活跃起来。如黔江中堂的向家拳,经多年的传承,现在仍颇有影响,当地政府正准备将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龙舟赛
也即划龙船或划龙舟,龙舟赛是南方水域区各民族共有的传统文体活动,但土家族的划龙舟活动别具一格,有自己的乡土特色,从而形成了土家族民间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土家族居住的酉水、沅水、澧水和清江、乌江等流域,都有划龙船比赛的运动习惯。土家族把端午、龙舟和纪念屈原或祖先以及祈求丰收、禳灾送瘟结合在一起,使龙舟竞渡活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龙舟赛分水上龙舟赛,陆上龙船(又叫旱龙船)两种。
1.水上龙舟赛
水上龙舟赛素有红、白龙尾赛之称。每逢夏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从农历五月初五至十五日,由群众自发地组织或当地政府组织龙舟竞赛活动,观看者远至数十里外,扶老携幼,穿着节日盛装从各个村落赶来。河两岸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龙舟五月初二或初三下水,先拜码头,然后练习,初四上午预赛,初五下午正式比赛。龙船模样古朴,大多用优质木材制成,舟长20多米,船身狭长,船头插一木雕龙头,旗上书“黄龙得胜、白龙得胜、青龙得胜”等大字,每条龙船上披红挂彩,以示吉祥顺利。船队人数不一,划桨手分左右两排并坐,船两边各坐16人或24人,船上有1名鼓手,1名锣手以及1名挥旗手。龙舟赛,以先划到终点夺得悬挂于对岸竹竿顶端的彩物者为胜。20世纪70年代后,设有裁判员,船队人数相等,按划完全程时间计算成绩。
2.陆上龙船
陆上龙船又叫旱龙船,船上有龙头、龙尾、艄公、艄婆。每年大端午节(五月十五)的晚饭后,上、下街(土家族当地的习惯组织形式)的两只船“上岸”,各自沿着上、下街对拖。沿街群众追随观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在一片热闹的气氛中群众把家里的旧衣、烂鞋等向船上掷,意为寄托屈原把所有的灾难同船一起拖掉,免祸得福。
三、扁担劲
扁担劲是土家族男子经常使用以扁担为主要竞技工具的面对面较力的对抗性民间体育活动。其比赛不择场地,在晒场上、院坝里或树荫下均可进行。使用的器材简单,容易开展和普及,趣味性浓,劳动之余自选比赛,持久不衰。扁担劲分为扭扁担和抵扁担两种。
扭扁担。扁担是山区农民常用的生产工具,因此在劳动歇憩时农村青壮年常以此为工具向对手试力。较力时,两人对扭扁担,各用单手或双手握住扁担一端,向互为相反方向用劲扭转,先扭一圈为胜。
抵扁担又叫顶肚劲。其工具是三尺(约1米)左右的木棒或扁担。较力时,先在地面划两条平行线,间距等于扁担或木棒长度,内划中线,3线等距平行。在扁担或木棒中央悬系一垂物对准中线。
对手相向立于线外,各以肩、胸、腹或下颚(双方部位相同)抵住扁担。双方用劲相抵,齐向对方推进,比力气大小,使中垂物先越过对方边线者胜。
四、摔跤
土家族人叫“扳交子”、“挽抱跟”、“放高(跤)子”、“摔抱腰”等,是从模仿牛羊格斗嬉戏演变而来的。初始时,只是双手相互搭肩,头对头的推来顶去。后来,慢慢发展为双手抱腰用脚绊、勾,顺势借力将对方摔倒的角斗活动。参加者要系上腰带,好让对方抓住用力,如果没有腰带就叫抱“花腰”,即右手从对方肩部、左手从腋下交叉抱住。摔跤要有一定的场地,一般在院坝、平地即可。摔跤也有一定的动作,如“勾勾脚”(用脚勾倒对方)“顺手牵羊”(顺势摔倒对方)“金龙抱柱”(抱对方腰部摔倒对方)等。摔跤历史悠久,现已经成为土家族青壮年的一种体育活动习俗。每逢农闲或休息之时,在空坝、晒谷场或生产工地上,时常可见土家族人的摔跤活动。
土家族人的摔跤分两人对抗、一人对多人、团体赛3种,形式多种,有搭撑腰、摔抱箍、提四码腰、让下腰等。
搭撑腰,又名拔腰带,两人腰系一条腰带,相互用手抓牢,用肩膀相互抵住对方的胸部,进行扭摔,将对方摔倒于地面为胜。比赛过程中双方手掌始终不得脱离腰带,如果滑脱,裁判即令暂停,重新抓稳腰带再行较量。违例者犯规判输。
摔抱箍。两人互相抱箍对方腰部,把对方摔倒或使对方双脚先迈出一定范围的边线为胜。如果双方倒地,一人压住另一人,则压者为胜,被压者为输。双方肩背同时着地谁也未压住谁为“平跤”,需要再摔定胜负。如果两人同时侧身着地,可于地面相抱翻滚较量,直到把另一方压倒在下面不能翻身为止。
提四码腰。两人互相抱箍对方腰部,把对方提起使其双脚离地为胜。
让下腰。摔跤时,一方力量明显劣于对方者,就让力量劣的一方先抱对方下腰,此种抱法叫“让下腰”。这种摔跤不分重量级别,自认为体力强悍者当庄家,站稳脚步,不动手脚,让别人抱腰扭摔,输者靠边站,胜者当庄家,以淘汰制决定出名次。如遇两人力敌均势,则转为摔抱箍比赛分胜负。摔跤比赛一般采用三跤两胜制。土家族人摔跤比赛场面比较大,气氛比较热烈的要数1人对多人的比赛,一般是由在两人对抗赛中脱颖而出的摔跤王“擂主”守擂,3个或4个人攻擂。比赛时不事先抱腰,攻擂者分别站于“擂主”的周围,形成同时围攻之势。如果“擂主”将对手摔倒,则获胜;如攻擂者将“擂主”摔倒并压住其身,则攻擂方为胜。而团体赛一般是村与村、寨与寨之间进行的友谊赛,不分级别,也无时间限制,参赛人员可自由组合,允许抓腰带、抱腿、过背、夹臂翻等动作,双肩着地为输。
五、举手墩
是土家族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清代至民国时期,因习武盛行,在土家族地区流传较广,用单手或双手举石锁(俗称手墩)至今仍有举手墩者。手墩用青石凿成,如方形升斗,石头上挖有横担,为旧式铜锁形,重量为25-50公斤。练习方法有抓举、摆举、正掷、反掷、跨掷、背掷,还有手接、指接、肘接、肩接、头接等花式。操练时手握横担向上冲举手墩,或用手抓下落未着地的手墩。冲、抓次数越多臂力就越强。手墩大小轻重不一,随练者臂力强弱所需而定。
六、扳手腕
土家族人在劳动的闲暇,喜欢比赛扳手腕,看谁的力气大。比赛有二人对抗、团体对抗和擂台赛3种形式。比赛方法是两人对坐,用右手(也有比左手的)握住对方的手腕,将手肘放在桌子或凳子上。若一方的手腕被压在桌子或凳子上,判为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