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6600000019

第19章 不良行为与戒除

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的体育锻炼,同时戒烟、限酒、不滥用药物是促进健康的重要行为。相反,不良的行为会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在生物、环境、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等诸多致病因素中,行为方式居首要地位,还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其他致病因素的发病过程。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全球的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由过去的传染病逐步转化为以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为首的非传染病。这些疾病的病因近一半是由行为因素引起的或与行为因素有关。根据美国1977年的调查,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已占全部死因的48.9%。我国1981年至1982年对19个城乡死因调查发现,心脏病中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占47.6%,脑血管病占43.2%,恶性肿瘤占45.2%。全部死因中,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占37.3%,生物因素占32.1%,环境因素占19.7%,保健服务占10.9%。

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导致病症,是在不知不觉或舒舒服服中进行的,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由饮食过度引起的营养过剩成为发达地区或国家的时髦疾病。根据欧洲16个国家对不同人群的调查资料显示,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的多达25%~40%;高脂和低纤维素饮食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明显增加;都市化的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生活紧张和不适行为也在增多,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又使不少人产生了心理失衡,甚至产生自杀行为。据统计,在所有的求医病人中,有精神紧张者占71%;存在精神压抑的人占门诊病人的15%~30%,有80%~90%的工伤与不能解脱的精神压力有关;经济上的富有与精神上的空虚又使一部分人追求刺激性的消费,抽烟、酗酒、赌博,甚至吸毒、性滥交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总之,由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所引起的疾病大部分都与行为方式有关,故统称为生活方式病。

以上一些疾病,如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尽管发病年龄越来越低,但主要还是中老年人居多。因为这些疾病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累积过程,再加上中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抗病能力的减弱,便成了这些疾病发生的主要对象。所以对这些疾病的预防,从年轻时候就要开始注意,如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不良的嗜好和饮食习惯等。

国际卫生组织指出:“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在取决于个人因素中,生活方式是疾病的主要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造成人类诸多慢性病的罪魁祸首,这些温柔的杀手,每年都会夺去世界上数千万人的生命,如果我们不觉悟,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不良行为方式不仅对个人健康带来损害,而且也会妨害正常的社会秩序。与健康有关的不良行为包括:吸烟,酗酒,药物成瘾或滥用,缺乏体育锻炼,紧张的行为类型(如A型行为)和不良饮食习惯(高盐,高脂,暴饮,暴食,吞咽过烫,饮食无规律)等。这些不良行为在中老年中也同样存在。其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中老年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其二是这种不良行为对家庭和他人的影响,使他们深受其害。如酗酒常常影响社会治安或家庭不和,吸毒除加速摧残中老年人的健康外,常常会导致犯罪而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2.13.1吸烟行为

国际卫生组织把吸烟称为20世纪的瘟疫,是“慢性自杀行为”,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两大危害之一。

人类吸烟始盛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随后一些国家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引起人们对吸烟行为的警惕。大量研究证明,吸烟是目前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危害因素,它与肺癌、膀胱癌、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等20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有关。

吸烟对健康的主要危害有:吸烟可促发和形成某些严重疾病并导致劳动力的丧失。长期大量吸烟引发的常见病中,有肺癌、支气管炎、肺气肿、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约占死亡率的80%以上;其他如唇、舌、食管和膀胱的癌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也与吸烟有关。因此认为,吸烟是中老年人多种疾病和死亡致病及促发因素。吸烟者的死亡率比非吸烟者高1.7倍。吸烟量越大,吸烟起始年龄越小,吸烟时间越长,对健康危害越大,后果越严重。联合国吸烟与健康技术委员会认为,在吸烟现象泛滥的国家,65岁以下的男性人群中有90%的肺癌,75%的慢性支气管炎,25%冠心病的死因与吸烟有关。同时还证明,戒烟后死亡率和发病率明显下降。美国心脏病学会1994年发布的研究结果表明,香烟通过使动脉壁结构损伤而使人体的血管老化过程提前10年左右,并通过产生冠状动脉病变促使心脏病发作及发生脑出血。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50~60岁的吸烟者发生心脏病的危险比不吸烟的同龄人高3倍,在60~70岁的人群中高2倍。吸烟比不吸烟的人心肌梗死发生率高2~3倍。

吸烟造成某些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和过早死亡所带来的医疗费及缺勤造成的经济损失,美国每年达60~80亿美元,法国为260亿法郎,加拿大为30亿加元。可见,吸烟给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引起吸烟的原因是复杂的,最初尝试吸烟主要是社会应激(如伙伴引诱)和心理变化(自尊心,地位认同,人际交往)等因素影响。吸烟行为大多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到了中老年期已经习惯成瘾,除非是患上严重的疾病,在医生的严重“警告”下,坚决戒掉了吸烟,否则很难戒断。

吸烟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吸,还难以戒除呢?主要原因有:吸烟对人体的危害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具有隐藏性;危害不是立竿见影的,这是许多人下不了戒烟决心的重要原因;吸烟对人有一定的诱惑性,大多认为吸烟有“绅士风度”,是地位和尊严的象征,有的认为吸烟可以解除疲劳,解除忧愁和增进思维;吸烟具有成瘾性,吸烟如同一种自发用药的过程,烟雾吸入肺内,尼古丁等化学成分随血流进入大脑,使脑细胞处于某种“飘飘欲仙”的状态,长此以往,产生依赖,一旦戒除会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这也是许多人戒不掉的原因。

2.13.2酗酒行为

饮酒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世界文化现象,人们用粮食和浆果酿造出美酒,在品味美酒中享受生活,表达欢乐和喜庆,寄托惆怅与哀伤。

不同的文化背景,对饮酒的看法与态度也不一样,西方人通常是把酒作为一种饮料招待客人,而东方人往往以酒助兴,在社交和节日时饮酒,把饮酒当做一种力量和风度的象征。借助于饮酒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传递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饮酒也与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有关联,社会地位较低,文化层次较低的人,一般喜欢酗酒。他们从事重体力劳动,以饮酒来消除疲劳和忧愁。社会地位较高,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则以低度的葡萄酒或少量的高档白酒招待客人,营造气氛,进行社交活动。

酒对人体健康也是一把双刃剑,大量调查表明,少量饮酒(每天白酒在30毫升以内)可提高血HDH,降低LDL,从而减少脂肪沉积在动脉壁而引起的血管硬化和阻塞,这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有好处的。而长期大量酗酒,人体肝脏和大脑受到不同程度伤害,肝细胞和大脑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使肝脏和大脑萎缩,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脑病。在酗酒的同时大量吸烟,则癌症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劝君莫贪杯,酗酒悲剧多。

2.13.3饮食行为

人类通过饮食获得生存,如何活得健康长寿,科学合理饮食是根本。能够科学合理饮食的人仍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想吃就吃,能吃则吃,不吃白不吃的态度。少部分人则过于讲究,太理论化、模式化,生搬硬套不适用。

现在的中老年人都是从旧社会和困难时期过来的人,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对他们来说刻骨铭心。如今日子好了,就应该大鱼、大肉、鸡蛋、牛奶好好享受一下,弥补一下小时候没有享受到的口福。可是这种“山吃海喝”的做法,导致了大多数人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均衡,接踵而来的是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胆石症,冠心病,结肠癌等许多“富贵病”。据资料显示,美国等西方国家,因营养过剩导致超重和肥胖者达25%~40%,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此外,许多中老年人的不良饮食习惯也应改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饮食不规律有时暴饮暴食,有时不进任何食物,有时贪睡不吃早餐,有时熬夜后大吃大喝,这样无规律的饮食使胃肠功能失调、衰退导致疾病。

(2)高脂饮食饮食中动物脂肪,蛋白质含量过多,导致血脂过高、血液黏稠。长此下去,人们便会发生脑血管疾病和肿瘤。

(3)乱用滋补品许多中老年人听信广告对滋补营养品的夸大宣传,今天吃这种补药,明天换那种营养品,以为这样就能强壮身体。其实,滋补药品也应因人而异。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缺什么补什么才正确。盲目乱吃补药可能会得不偿失。

(4)低纤维素饮食食物过于精细,结肠癌发生率高。日本人饮食精细,非洲人吃粗粮较多,而日本人比非洲人患肠癌概率高许多倍。所以在食用精米,精面的同时,应增加一些蔬菜、水果及粗粮,以保证足够纤维素摄入。

(5)喜吃味重的食品中老年人口腔味觉功能减退,喜欢吃盐味重,腌腊,烧烤,煎炸类食品,如香肠、腊肉、泡菜、腌菜、豆腐乳、方便面、油条等。研究表明,上述食物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高温或腌渍,产生许多致癌物质和毒物,经常食用,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2.13.4缺乏运动

现代社会一切都便利化了,人们只是坐在那里按一下电钮,工作就完成了,还有些人坐办公室开会,操作电脑,一坐就是半天,很少去运动。到了老年退休,也喜欢在一起打麻将,聊天,做一下简单家务,运动锻炼的机会不多。因社会现代化,带来了人类新的疾病产生——运动不足综合征,表现为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稍微活动就腰、腿酸软,腿肚抽筋等现象。由于心肺功能下降,稍有活动就心跳、呼吸加快,甚至头昏、眼花、出大汗等。

为了增强体质,减少疾病,每个人都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一是要适度,二是要坚持,长期坚持下去,才会健康长寿。

同类推荐
  • 外公是个老中医:全家烦恼一扫光的经典老偏方

    外公是个老中医:全家烦恼一扫光的经典老偏方

    本书记录了老中医——“外公”张中和50多年来的坐诊经历,翔实地介绍了百余种实用的经典老偏方。
  • 健康就在食物里

    健康就在食物里

    本书专为那些希望了解饮食、享受美食、保持健康的人提供正确的饮食养生方法。让您学会正确的饮食养生方法,远离疾病,健康一生。 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食物的营养与健康,粮食米面类食品、动物肉禽类食品、水产海鲜类食品、蔬菜瓜果类食品、豆类、调料、水果类食品及其他类食品的营养分析。
  • 养生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养生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各种的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身体是否健康日见突出。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处在亚健康状态。怎样调养和护理自己的身体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养生防病,延年益寿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本书所介绍的各种养生方法,大都已经被前人所使用和应验,还汇集了许多人们所熟知的宫廷养生方法、民间传统养生方法,甚至包括国内很多少数民族安全、实用的传统养生方法。
  • 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从中医角度综述了食补的益处与遵循原则,介绍了食补对不同病症,例如五官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妇科病、泌尿系统疾病、男性病等的食疗之道,为广大群众进行食补养生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中医有“虚则补之”一说。补虚有多种方法,药补和食补是常用的两种方法,但各有不同。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就体现了饮食是维护健康的根本。古代医着《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也显示了古人对饮食疗法的重视。
  • 健康新知:这样吃不便秘!

    健康新知:这样吃不便秘!

    简简单单,在食物里寻找通畅的秘密;轻轻松松,在吃喝里享受健康的生活。便秘这道难题,只有食物可以解答:最利便的食物;最润肠的佳肴;香醇通便茶;美味果蔬汁……通畅的秘密就在食物里,这样吃,便秘不再来。
热门推荐
  • 多姿多彩的陶俑

    多姿多彩的陶俑

    本书选用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上起秦、下讫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各类陶俑60件(组),其中以被确定为国宝的唐代“三彩骆驼载乐佣”最为精彩。
  • 破茧而出的疼痛

    破茧而出的疼痛

    关掉手机,你最想念的人是谁?终于你不再出现在我的梦里,而我也不会再去试图想念曾经丢失在碎梦中的人。“沈皓,你不许再想她了。”当黑夜在心尖漫漫成了一道很深很深的伤口,我意识到,我输了。“沈皓,你还想她吧?很想,很想,很想……对吗?”失意未尽的重逢,我却想起他就地老天荒。不知道如今的她,是否仍旧单身一人?
  • 万灵大陆

    万灵大陆

    人生如同一场戏,如梦似幻,宛如泡影,升级流,希望大家喜欢,多多支持!
  • 穿越乱世医女

    穿越乱世医女

    她穿越到了乱世。她原本是为了当王妃才冒险穿越。乱世能成全她的愿望吗?她毕竟只是一个医生。不料,她竟然成为混球鬼界的霸主。正当她踌躇满志,着手筹划后宫时,不想出现了狗血之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禁忌之恋之血的诱惑

    禁忌之恋之血的诱惑

    三界混乱,十二星座中,分别被遣送到了沐栩之城,身为水瓶座的洛诗宸和身为天秤座的左慕辰被安排到了最后送到沐栩之城,魔界等人为得到只有十二星座才化成星石才可以解开梦寐愿的封印,魔界之人,血族等开始于十二星座争夺,在争夺之间,神界于魔界展开了禁忌之恋。
  • 帝谱

    帝谱

    血未冷,身不止!苍茫大地,混沌苍穹,已束缚不了他的意志,他要与天争锋,他要逆天改命,他要拳破苍天,他要脚碎冢地,他要掌控诸天神佛,他要号令九幽群魔……!!!
  •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对于主持人而言,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堪称主持人最重要的“武器”。从逻辑层面来研究主持人语言,既将此类研究大大推向深入,同时也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无疑具有开拓意义。此外,主持人队伍曰益壮大,对这一群体的管理也越来越成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既熟悉主持工作又精通管理,还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人来攻克。
  • 墨染弈尘——蔚箫曲

    墨染弈尘——蔚箫曲

    前生今世,一场抹不掉的姻缘在他们之间,她一朝穿越,他转世重生,当处变不惊、生性淡然温婉的她遇到杀伐果断、一心复仇的他……
  • 武逆星恒

    武逆星恒

    掌阴阳,握无极,逆转乾坤;斗苍穹,夺生死,武逆星恒。天才强者林宇航,正欲突破圣武境,却被五人围攻,带着深深的遗憾和不甘,重生到八年前。逆天强者的路,唯有靠永不熄灭的斗志去书写!
  • 唯识开蒙问答

    唯识开蒙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