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4000000018

第18章 意愿(1)

意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起点,是完全觉悟者与没有完全觉悟者的分界线。大觉者是没有任何愿望的,所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所谓“无所住而生其心”,所说的都是觉者是没有任何愿望的,因此,百姓、众生的愿望都是他的愿望,不固守任何愿望,不被任何愿望所控制。对修炼者来说,想修炼是修炼活动的开始,也是修炼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因为,想修炼就是一个意愿,如果你不想修炼就无法进入修炼;但当你理解了修炼的实质,掌握了修炼的方法后,“想修炼”这个愿望就成为前进路上的最大的障碍,只要你还执著于修炼,准确地说,还被“修炼”这个愿望控制住,你就很难进入自由自在的生活,你的修炼就无法真正进入自由自觉状态。如果你看到这句话心中生疑,难以相信,就说明你还没有理解修炼的实质,没有真正掌握修炼的方法。无论你过去对修炼是怎么理解的,也无论你学什么教或什么派的,都在此列,请勿怀疑!但如果想修去修炼这个愿望,也仅仅是几秒钟的事情。了解意愿、意愿与观念的关系是了解我们的心理—精神结构及其活动规律的最重大的问题之一,也是我们了解人的后天自我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是一个人进入高级修炼状态必备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希望深入理解自己的心理活动、思想观念结构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一)意愿是什么

意愿就是我们心灵的诉求、心灵活动的指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愿望、希望、渴望、欲求、欲望、动机、追求、理想、志向、兴趣等。表现为你想得到什么,想拥有什么,想干什么,想与什么东西亲近,想达到什么状态;不想得到什么,不想干什么,想远离什么,害怕什么,排斥什么、害怕达到什么状态……比如想舒服怕痛苦,想健康怕生病,想活着怕死了等。想得到的和不想得到的东西是相互关联、一体两面的,就像硬币的两个面,是形影不离的。想得到爱的同时就会害怕失去爱、想远离恨,想得到认同的同时就害怕被否定,想被亲近的时候就怕被疏离,想被尊重的时候就怕被侮辱,想保持一份喜欢的工作的时候就会害怕失去这份工作,想得到金钱就会害怕失去金钱,想得到荣誉就会害怕失去荣誉、害怕被侮辱、攻击,等等。所以,当你意识到自己想得到什么时,就应该想到你同时也在害怕失去什么。同样,当你看到我在这里写人们的想得到什么东西的心理时,你就应该想到相反的方面,人们也会害怕失去什么东西。所以,得的反面就是失,希望的反面就是恐惧、害怕。因此,一个人要想修去怕什么的心就首先要找到这个怕心后面的意愿,一个希望得到什么的心,然后修去它,也就不怕了。人有多少希望,就会有多少恐惧或害怕。希望就是希求心,害怕就是怕心。这两个方面总是相通的,从一个方出发就能找到另一方。

人的意愿虽然说起来很简单,但如果要想把其整体表现描述出来,则是很复杂的,因为,意愿会不断地自我繁殖,一个意愿会产生出很多意愿。比如,想长生不死(相反的是怕死)就是一个意愿。当你认识到要想实现不死的愿望需要什么条件,需要得到什么、远离什么时,你就会产生获得那些条件、东西的意愿,远离那些东西的意愿。一个人认识到要想不死就必须修炼,通过修炼才能不死。那么他就会产生一个修炼的愿望。当他进一步认识到要想修炼成功必须得到什么东西的时候,他就对那些东西产生意愿,希望得到它,保有它,比如经书、法、师父等。那些誓死护教、护法、护师的人就是因为他认为要想修炼成功就必须有教、有法、必须有师,必须对法尊敬,维护教、法、师,否则就不能圆满,就不能不死,这样他就会产生维护师、维护法、维护教的愿望。如果他认为怎么做算是对教对法对师尊敬,他就会产生做那些表示对师对法对教尊敬的事情的愿望,如果做不到就很焦虑、难过;如果他认为做什么事算对师对法对教不尊敬,他就会产生不做那些代表对师对法对教不尊敬的事的愿望,如果不小心做了,或被迫做了,就会很紧张、难过、害怕、恐惧。也就是说,人的愿望是随着认识的延伸而不断延伸,不断繁衍出新的愿望的。因此,如果我们想把人的愿望一一说清,是永远都不可能的。

(二)意愿的繁殖规律

但根据上段的分析,我们也可看出愿望的不断繁殖虽然是无限的,但其中却是存在规律的,因此,我们可以描述出人类愿望繁殖的基本阶段,也就是人类愿望的几个不同层面。

1.人的最原始的愿望是获得某种生命体验的愿望,或远离某种生命体验的愿望。比如人们怕死就是因为害怕死亡的感觉,想远离死亡的感觉。有人想当神仙就是想获得他所认为的神仙所具有的那种感觉(这个因信仰而不同),人们会说,当神仙感觉多好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无所不能的感觉多好啊!有人想做人就是想体验做人的那些感觉,比如男欢女爱,呼朋引伴等。有些人感觉神仙挺好,但一想到做神仙没有男欢女爱,就立马退缩了,感到还是做人好,做什么神仙哪!当然,如果做神仙能让自己更好地享受男欢女爱,那还差不多。这些都属于对某种体验的追求。

人们无论想做什么事、喜欢做什么事,最终的动力就是想得到或远离某一种或若干种体验。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如果一件事、一项工作不能给你带来你喜欢的体验(或追求的体验)你是不会喜欢做的,也不会主动自觉地做。许多人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是我们获得其他体验的代价或前提,是为了获得满足其他愿望的条件。所以,一个人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要比那些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人自然多了一份幸福感。有人会说:那些立志改造社会的人,也就是具有改造社会愿望的人,不是为了理想、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做的吗?你怎么可以说他是为了自己获得某种体验而做的呢?如果你只能看到一个人动机的观念或认知的层面,你这样想不能说不对。但如果你仔细体察一下,一个人他想做的事情如果不能给他带来兴奋感、幸福感或成就感等其他希望获得的体验的话,他至多偶尔随意为之,是不可能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追求的。有的人一听说要改造社会、清除他认为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或人物就会很兴奋、激动,他就被这种兴奋、激动控制住了,然后他才会从心里自然地接受这些观念、认识,并积极地从事相关工作。他在工作中就不断地体验到那些(感觉)体验,直到有一天他对这些感觉(体验)没有兴趣时,他才会失去继续行动的动力。如果一个人听了那些鼓动人们改造社会的观念无动于衷,没有任何反应,或者感到害怕、痛苦、反感等,他就不会接受这些观念,更不会采取行动。有些人从行为上并没有从事某类改造社会的工作,但他一听到别人讲这类事就会很兴奋、激动,他就产生有改造社会的愿望。

其实,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人都意识不到自己对各种体验的愿望,他只知道自己想得到某种具体的东西或从事什么事业,而不知道他之所以想得到那些东西是因为他认为那些东西是他获得某种体验、感受的条件。所以,许多圣人都认为大多数人都是活着无意识之中。只有当你开始静观自己的内心之后,才会慢慢地从无意识之中苏醒过来,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个个愿望,尤其是对体验的愿望是怎样控制自己的大脑和身体的,看明白对体验的愿望与各种具体愿望的关系,愿望与情绪、大脑(思维、认知、观念理论)和身体(言、行)的关系。

对某种体验的追求或恐惧是一个生命最原初的愿望,是产生其他愿望的起点,也就是发起愿望。对一个修炼者来说,他之所以会想修炼首先就是被人们允诺给他的修炼将带来的某些体验所吸引。比如长生不死可以避免死亡的体验,或者解脱生死轮回可以避免生和死的痛苦;或者是可以避免遇到坏事(比如疾病)的痛苦,增加遇到好事的快乐;或者可以有一个好的身体、健康的心灵,可以获得身心健康的快乐体验;或者可以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智慧无边的生活,获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智慧无边的体验……如果人们告诉你修炼是如何的苦,修炼的结果将给你带来如何如何不好的感受或体验,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不会产生修炼的愿望。趋乐避苦是一种比趋利避害更深刻的人性本能,是心智系统中的一个最基础性的程序。因为,对人类来说,何为利、何为害,虽然在认识上有许多差别,但有一点绝对是一致的: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性体验的东西、事情,我们都会说是利,反之,给我们带来痛苦性体验的东西、事情我们都会说是害。当然,有些东西、事情在当时给人们带来痛苦感,但长时间会带来快乐感的,我们也会当作利,比如吃药、被动的学习和工作;而那些一时带来快乐感,而长时间带来痛苦感的我们也会说是害,比如吸烟、吸毒。在这两类事情面前,许多人总是容易犹豫,对利害难以直接做出取舍。

如果你学会了静观,当静观到很深的程度时,你就会发现你的所有言行、思维、意愿最终都来自于你对各种体验的执著,也就是说,来自你对各种体验的希望或恐惧。当你希望得到某种体验时,你的身心就会被这种愿望控制,当你害怕某种体验时,你的身心也会被这种愿望控制。控制的表现就是它会给你带来痛苦和欢乐。比如,如果我们都有得到爱的体验的愿望,那么当你有一天真的去爱一个人时,体验到自己的爱的感受时,你就会很高兴,充满幸福感,并认为自己很幸福、做得对、做得好;当你为爱而做出某些牺牲时,你会产生神圣感,也就是体会到一种神圣的感觉,你会被自己感动。而当你因自己的不当行为失去爱的对象时,你就会感到很失望、失落、沮丧,就会认为自己很失败、很不幸,自己做得不对、很差,产生深深地自责感。这些感觉也是爱的感觉的一部分。当一个人把这些都体验到后,才算是获得了爱的完全体验。同样,如果你害怕某种体验,比如生病的感觉,当你得到这种体验时,你就会很紧张、很痛苦、很烦躁,会认为自己很不幸;当你认识到这种体验远离了自己时,就会感到很高兴、快乐,感到自己很幸福;当你认为自己生病完全是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造成的时,也会产生自责感;当你认为是他人造成的时,你就会抱怨对方,甚至对对方产生怨恨。所以,你对事物和言行(包括自己的生活)的所有判断的源头都是你的愿望,而愿望是通过这些体验和认识控制你的言行和思维、认知。

如果你真的理解了人类的一切行为、意愿都来自于人类对某种体验的追求或恐惧,那么,你就抓住了人生的根本,也就抓住了你了解自己一切行为、思想的根本。从此出发你就能更好的理解人生和自己。那么为什么是如此?《与神对话》给出一个不错的解释。它说存在于绝对永恒世界里的神知道一切,却没有体验,神为了体验他所知道的一切才创造出这个相对的世界,因为只有在相对的世界中,通过相反的感受才能体验到我们想体验的一切,我们所是的一切,如果没有痛苦,我们就不会知道什么是欢乐,也不知道自己就是快乐;如果没有仇恨,我们就不会知道什么是宽容,什么是爱,也不知道自己就是爱。所谓相对的世界也就是遵循对立统一规律的世界。也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界产生的原因就是神创造出来体验他自己的一个舞台,一个剧场。所以,中国人一直说人生就是一场戏,实实在在道出了人生的实相。对此一说我无法向你保证它一定就是真实的,但我给你提出一个你自己来证实此说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静观。我个人的静观经历告诉我,这个说法是真实的。因为:

第一、静观的本质就是使我们全身心地去体验身上所发生的所有体验,通过静静地体察那些感受,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了那些感受,知道那些感受是什么,为什么发生,并最终体验到我们是什么和我们不是什么。因为,在一个人学会静观之前,他虽然每天都有感受,但对自己的感受却一无所知,他从没有认真体察过自己的感受,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启迪。也就是说,人们的生命在各种情绪体验中流浪,在各种痛苦、烦恼中流浪,只是在承受,而没有真正的了解,真正地体验。我们在第一部分曾讲过有两种静观、觉知。一种是心智系统的静观、觉知,是用大脑觉知,一种是先天本我的觉知,是用心脏觉知。如果是用大脑觉知,就是心智系统在体察、了解人生的各种体验、感受,这种体验和先天本我没有关系。所以,如果用大脑静观、觉知,我们的先天本我就无法完成自己来到这个相对的世界的目标,就不得不一来再来。只有在学会用心脏体察,我们的先天本我才能真正体验到那些体验,体验到自己是其所是,并最终完成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目标,结束这个世界的旅行。就像我过去怕蛇,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影视作品,乃至书中看到蛇、听到蛇,都会害怕,然后就想逃离,整个心思被逃离的愿望控制着,不敢直接面对怕的感觉。因此,虽然我一直在怕,但却从没有仔细去体验过那种怕的感觉,也就不知道这种怕是如何产生的。当我仔细地去静观、体验过那种怕的感受后,我真正的知道了怕的感受是什么,也就不怕蛇了,并了知怕蛇的原因。同样在无数次静观中,我深知人的恐惧感是一种什么感受,深知一切恐惧产生的原因,一切怕心产生的原因。

第二、通过静观我认识到:当我在哪一方面静观得很好,也就是仔细体察了与之相关的所有体验之后,把观念和愿望(尤其是体验的愿望)都修去后,那么我也就能达到这种存在状态:当我面临相关的事物、事件时,面对人们的喜怒哀乐,除了宁静的觉知,我没有任何其他的感受。所谓没有感受就是我的心处于绝对的宁静状态,失去了与人类的同感;但同时我知道人们是怎样的苦、怎样的乐,甚至我也会表现出与人们一样的欢乐,但我的心实际上是完全宁静不动的。同时我也知道人们为什么如此苦、如此乐,因为这一切我在过去的静观中都仔仔细细体验过了,了知了它的原因。正因如此,我在此时才会展现出对人们无限的理解和包容,我不会对对方的言行进行任何意义的批评,全然地接受他的一切表现。因为,这一切我都经历过,并深刻地真实地了知它的原因,深刻地知道人们被观念控制时的无奈,深刻地了知人们处于无意识状态中的喜怒哀乐。也就是说,通过静观,我亲证了《与神对话》中所说的神的存在状态是正确的:他知道一切,但却没有体验。我们通过静观体验到我们想体验的一切,然后又回到知道一切但却不再有体验。也就是说,我们通过静观真正实现了我们来此世间的目的。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暗指我已经完全静观好了,我上面说的只是我有限的静观体验,在静观中获得的认知。有些朋友在听到看到我的一些说法后,就会产生联想,问我现在还有没有执著了,有没有观念和愿望了?我都很诚恳地说,我的观念和愿望还有很多,到底有多少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在做一个最简单、机械、单调的工作,发现一个清除一个,至于后面还有多少,我不关心。过去曾关心过,但很快就发现这是一个观念和愿望,我就把它清除了。所以,我经常跟朋友们讲:我现在的生活是只拉车不看路,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只是一味地清理自己,至于已经和将到达何处,我一概不问。当然,这也不是说,我现在真的没有任何人生理解和目标,没有观念了,而是我一旦发现它们,就立即清理。因为,我们在无数世无数生中可能形成过无数观念和愿望潜存在大脑深处,它们什么时候跑出来,我根本就不知道,所以,只有采取守株待兔的方法,静待它们跑出来,然后消灭它们。

所以,静观的本质就是体验,静静地体验,让自己真真切切地体验到那些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了知那些体验产生的原因。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与我们习惯的生存方式的根本区别仅在于:人类由于受趋乐避苦的习性的控制,一感受到痛苦就立即想逃离,一感受到快乐就立即想抓住,从而使我们不能静静地真切地去体验那些体验,从而导致我们处于这样一种奇怪的生存状态:每天都在经历、在承受,却没有真实的体验,更没有真切的认知。也就是说,我们吃了苦,却没有从中学会任何东西,没有实现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人生目标。人们的整个人生就被这种趋乐避苦这种习性所控制着,我们所做所思的一切都在于如何逃离痛苦获得快乐,因此,面对人生的各种体验,我们都不能仔细的静静地体验,我们既不知快乐的真正感受是什么,也不知道痛苦的真正感受是什么,所以,我们虽有种种感受,却从没认真体验过,不知道这些体验到底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这些体验产生的真正原因。比如,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在快乐的时候,心脏却是不舒服的。通过静观,我们才真实地体验到,并了知那些体验,当我们体验和了知了这些体验之后,我们在这方面的人生任务就完成了,我们也就从相关的事件中解脱出来。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从所有事件、体验中解脱出来。所谓的修炼过程就是这样的不断地静观、解脱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从事静观之前的人生都是被我们荒废掉了的人生,就像一个学生,人在学校里,也坐在教室里,但心却不在教室,承受了无限辛苦却什么也没有学到。通过静静地体验那些体验,了知那些体验产生的原因,静观掉那些观念,我们不仅真实地经历了我们要经历的,实现了我们来到这个相对世界里的目标,而且同时也不断地体验到“我是谁”,体验到我就是那永恒宁静的纯粹意识和纯粹能量,从而使我们不断实现向纯粹意识的回归。纯粹意识也就是纯粹能量,纯粹能量也就是纯粹意识,也就是先天本我。当你学会静观之后,尤其是使静观变成自动的机制之后,我们就真正踏上了人生学习的快车道,我们对生命的本质、特征乃至所有细节了解的越来越多、越仔细,同时,我们也踏上了生命回归的快车道:我们的每一次真正地学习活动同时也就是一次真正地生命回归活动。它们是同一个过程。

人对某种体验的愿望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佛教讲人有五蕴:色、受、想、行、识,受就是体验,当人们与物质世界(色)接触获得某种体验之后,就会产生一个愿望:是继续得到它,还是远离它;如果是愉快的体验就会产生继续得到的愿望,如果是痛苦的体验就会产生远离的愿望。愿望就是想,想就是愿望。当人产生了一个愿望之后,就会产生行动,努力去实现那个愿望,这就是行。行动的动力是愿望。行就是身体活动,就是行为。人们在行动中对世界产生具体的认识,对事物做出分辨(分别意识):各种事物是什么?有什么用?是善是恶等。这就是识,也就是观念。所以,受是想的原因,想是行的原因,行是识的原因。那么受的原因是什么呢?当然是色。色何以会产生受呢?

我们知道,人有一个色身,生活在色的世界,即物质世界。面对这个色的世界,人有五种感官可以感知它:眼、耳、鼻、舌、身。这五种感官都能给人带来体验、感受,也就是受,由此产生想、行、识,从而被物质世界所控制。这五种感官所产生的五种感受被心智系统意识到都就转化为五类观念,也就是五识,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五种渠道、五个起点,所以佛学又称此五者为根识。那么这五识、五种感官对人类的意义是否一样呢?是不一样的,眼应该比其他四种感官更重要,所以,我们才把这个世界称为“色”而不是“音”、“味”、“触”,是因为眼睛所看到的“色彩”给我们带来的信息量是最大的,至今我们研究这个世界的主要通道还是眼睛和色彩。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闻到的味道、舌头尝到的味道等也都直接是感受,这些感受跟眼睛看到的景象一样也给人带来对象的信息,成为认识的来源。

2.当一个人产生获得某种生命体验的愿望后,如果他认为要想获得这种体验就必须拥有或远离某种东西或某种品质或德性,那么,他就会产生得到、拥有某种东西、品格和德性的愿望,或远离某种东西、德性、品质的愿望。比如想拥有金钱、异性、健康、智慧、知识、勇气,害怕拥有疾病、愚昧、懒惰、懦弱等。再比如,有人想得到别人的关照,获得被关照的体验,当他认识到自己生病就能得到别人的关照时,那么他就会产生生病的愿望。这部分意愿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这类意愿的绝大部分都是在无意识中完成的,它们产生的时候你不知道,悄悄地出现在你的脑袋中的。二是对其中的绝大部分的存在你也不知道,一个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反省、静观才能发现自己有这些意愿,只有通过静观你才能知道你被这些意愿控制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你在执著于这些意愿或愿望。

3.当人们认识到某种生活方式有利于他实现自己的上面两类愿望,他就会产生过那种生活方式的愿望。在社会分工比较发达的社会里,不同的职业、社会角色会带给人们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也会带给人们不同的生命体验,由此才会产生出不同的人生理想——对事业的理想。人对生活方式的愿望主要包括工作或事业、爱情和婚姻、娱乐和游戏、社会交往等四个方面。虽然有些人对自己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并没有计划,没有意识到自己想过何种生活,但在内心都存在着对生活的许多向往,这些向往合在一起就构成对特定生活方式的向往。因为,我们会认为,如果想获得什么样的生活体验,比如自由、丰衣足食的体验,想拥有金钱、名望、智慧、友谊等等,就必须拥有什么样的职业、社会地位、能力、社会关系等。也就是说,我们会把对各种具体事物、品质、德性的愿望转移为对某种生活方式的愿望,我们认为,在某种生活方式中那些愿望更容易实现。今天很多人都想做公务员,那一定是他认为公务员相对于其他职业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他对各种具体事物,比如获得金钱、名望、社会关系、性、社会贡献等愿望;也有许多人不愿意做公务员,那他一定是认为做公务员会严重地影响自己的某些特别重要的愿望的实现,让自己不能获得自己所希望体验到的某些体验。比如,一个人可能因为喜欢某个人的风度,并认为这种风度是由于他的职业带来的,从而就决定自己也要有对方的风度和职业。喜欢是种体验,风度属于德性的外化,职业属于生活方式。

当然,也有许多人稀里糊涂地或被迫进入了某种生活方式,如果他发现这种生活方式能给他带来他希望得到的东西和生命体验,那么他就会逐渐喜欢上这种生活方式,反之,他就会不喜欢,甚至厌恶。有个女孩因为不想按母亲的愿望进入一个待遇很优厚的事业单位,只想按自己的愿望去工作,可母亲非逼她去,因而她自杀了,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许多人看到别人轻易地放弃了自己非常眼热的工作、家庭、生活环境感到非常遗憾,原因也在于此:你眼热就表明你很渴望拥有那种生活方式,因为你认为它能够给你带来希望得到的东西和体验;他放弃是因为他认识到这种生活方式不能给他带来他希望得到的东西,尤其是生命体验。

4.当我们认为如果要想获得某种生命体验、具体事物和生活方式需要遵守某种社会规范、道德戒律、操作规则,那么我们就会产生遵守那些社会规范、戒律、操作规则的愿望;反之,如果你认为要想获得某种体验、具体事物和生活方式就必须违反、放弃某种社会规范、戒律或规则,那么你就会产生违反、放弃这些规范、戒律的愿望。这类愿望千变万化,根据人们的认识而不断变化。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他可能对前面三类愿望都不是很清晰,但对此类愿望通常都会比较清晰。因为,此类愿望是社会各类教育、训练的主要内容,也是人们最容易理解、接受的东西。当一个人产生了遵循某种规范的愿望时,他对规范的遵守就变成了自觉行动,一旦当他不小心违反规范时,他就会很难过,给自己做出负面评价。世界上绝大多数宗教组织和教徒一生一世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教规和戒律上,以为遵守教规、戒律就是修炼,维护经书、教规、戒律就是护教,都是舍本逐末。当然,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本在何处,因此也只有逐末。许多人将其一生的精力都用在如何遵守教规,如何遵守戒律,如何积累功德上,停留在修炼的初级阶段,终其一生不知修炼为何物。

各位切切深记:修炼的根本是修去对各种体验的执著,其他的执著都是与体验直接相关的,无论是观念还是愿望,最终都是与体验相关的。所以,如果我们仅在戒律、生活方式、各种具体事物方面修炼,无论你在这些方面修炼的如何,你都没有达到修炼的根本。所以,那些以为自己坚守某种生活方式(比如吃素、独身、出家、闭关等)就是修炼的人,认为自己拥有某种德性(比如施舍、能吃亏、能吃苦、公正、慈悲等)就是修炼的人,认为自己获得某种观念、学会某种道理、能够持某种戒律等就是修炼的人,都没有真正理解修炼的本质,都在修炼的表层转悠。因此,你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真正解脱,虽然你也会感觉自己在提高,在进步,但与真正的解脱却没有直接关系。当然,这些方面都又与修炼有关,如果你在这些方面都能做好,那对你真正地进入修炼都是方便之门,对你真正理解、体验静观都是有帮助的。当你能够深入静观后,会发现原来明白这些道理、遵守这些戒律、获得这些德性是如此的容易,并且能够轻松愉悦地适应各种生活方式。因为每一次静观的根本也都在修去对某种体验的执著,直达我们生命的根本。

同类推荐
  •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画坛上的创新潮流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 中国十大古曲

    中国十大古曲

    《中国十大古曲》介绍的这些古曲经历了由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末年,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历久弥新。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铜鼓鉴赏及收藏

    铜鼓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连环画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连环画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从动画电影艺术的内部角度纵观其故事的构成问题,分析传统的几大叙事元素,即人物、情节、时间、空间和修辞等,以求对动画电影故事产生和创作的范式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在解析带有人类集体无意识和具有普遍经验意义故事模式的同时,寻求其中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力求呈现一个相对全面的、客观的动画电影叙述研究。
热门推荐
  • 悦瑶贵族学院

    悦瑶贵族学院

    讲述的是一个贵族公主,两个平民女孩和三个贵族王子在悦瑶贵族学院的故事。
  • 一个关于剑的小故事

    一个关于剑的小故事

    读完了笑傲江湖,写了一个关于剑的小故事。
  • 恶女传说

    恶女传说

    他,是一个浪子,却长着一张人神共愤的脸,最喜欢欺负自己的青梅。与其说是青梅,倒不如说是一个用来发泄的玩具。她,是上帝最得意的杰作,性子却十分懦弱,尽管是他的青梅,但是他却一眼都没正眼看过她,但她还是义无反顾的爱上了他。终于,受不了他的欺凌,转身离开了中国,看着她坚决的背影,左上方狠狠地抽动了一下。两年后回来,她早已不是之前的她。以前的她,就好像一只小绵羊,任人宰割,而现在,她是可以主宰别人命运的上帝。她以为这一世没有人可以再让她感到温暖,知道遇到了另一个他——他,是一个温和聪明的人,却愿意为了她沾满鲜血。伤他者,死!挡她者,死!逆她者,死!这是花花的处女作,希望大家多包涵
  • 九幽邪仙

    九幽邪仙

    苍生为子,天下为局!且看绝世天才如何在这天地棋局中挣扎求生。是沦为棋子,还是跳脱棋盘?跳出棋盘之后,是海阔天空,还是另外一个更大的棋局?一切尽在《九幽邪仙》
  • 浅浅遇,深深缠

    浅浅遇,深深缠

    这年头流行碰瓷!碰瓷这件事,可以发生在路上,其实也可以发生在床上。所以,夏缠用自己的姨妈血向阮景遇碰瓷。她红着脸,扭捏着说,“我的第一次给了你,你必须要负责!”只是,那人幽深如海的眼眸犀利的看穿她。还的在她耳边冷冽异常划出一句,“回自己房间翻翻日历,15,16,17这三天是你的生理期。”夏缠遇见阮景遇的那一年才十岁而已,可就是那一眼,他俊隽清雅的面容在她心底生根发芽。初遇,她下定决定,雄赳赳的宣誓,“我想跟你睡!”却惨遭他嫌弃,这样的嫌弃持续了十年。十年的时光,无数次的追随甚至是纠缠,换来的却是他要跟别的女人携手人生的婚讯。她绝望的歇斯底里,在放弃的那一刻,却阴差阳错成了他的女人……
  • 厚人

    厚人

    赵文辉是一位植根于生活深处,执著于本真的“自然”状态的小说家。他的生活空间与艺术空间,都存身于太行山脚下,豫北平原的那一方沃土。那里是他创作的“原乡”。在今天,一方面是打工者们纷纷涌向城市,另一方面,城乡之间也不再像原先那样千丝万缕般联系,中国的城市有了自足的系统,城市化的水平大为提高,于是,城里人即使不与乡村发生联系似也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最年轻的一代作家,几乎没有乡村经验。正是在此大背景之下,我认为伴随城市化的加剧,真正熟悉中国乡土伦理和基层社会,真正能够传达出乡土特有的神韵和气味,写出中国农民不息的生存意志和道德理想的作家会日益稀缺的。
  • 洞窟猎手

    洞窟猎手

    洞窟魅影,暗流涌动。平常人很少接触的潜水运动五彩缤纷却又危机重重。本来是为解开一件灵异事件的法事道士李义却意外的发现了不为人所知的奇异生物。猎杀,抓捕,降服,忙的不亦乐乎。子虚乌有的宝藏以及失传的道家功法使得李义在洞穴潜水的探索路上越走越远。
  • 腹黑席少:宠妻成瘾

    腹黑席少:宠妻成瘾

    一场父辈安排的相亲,席沐宸和苏若璃被捆绑在了一起,说好的三年之约,他却在三个月在她的肚子里种下了包子,无奈之下她只能为了小包子成婚。婚后,使劲儿的变着花样,训练忠犬腹黑老公,开启了花式虐狗的姿态,某日,“席先生,你家少爷踢我。”某男眼神微暗,点了点头,瓜熟蒂落之后,某人对着白花花的小屁股来了几个响。“媳妇,这小子就是欠揍型的,要不要在使点力。”看着那才出生不到几秒钟的小包子,那清晰的巴掌印,苏若璃狠狠的疼了一把,这生儿子敢情疼的不是他。夜晚,苏若璃将席先生锁在了门外,某女抱着白嫩嫩的小包子,正要香一口,笑的一脸荡漾的席先生,夺了小包子的香香。“媳妇,你该喂的是我...”
  • 蝴蝶绘本

    蝴蝶绘本

    直至昨日秦凡还是一个普通的男性大学生,这一切却因为一本破旧的绘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自己变成了女人,家中还多了一个帅气却万年冷漠的绘本守护者,天天阴着脸揪着他奔赴各种怪异事件的事发地收回所谓的绘本拼图。这还不算什么!甚至连自己的兄弟也莫名其妙开始了对自己的追求!生活简直一团糟啊!
  • 九系废柴倾天下

    九系废柴倾天下

    前世的她,死于病患,新的世界似乎有趣的多。灵力,斗气,信手拈来,魔兽,丹药,不过尔尔。废柴?天才?就算大陆公认的天才,也要跪下求放过!只是……“乖啦~把这本书看完~然后闭关去~不升两阶不准出来!!”明明不是师父,却成了她新世界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