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志有云:民情“勤耕好猎,民不消游”,安定境内自古就“陇中苦甲天下”,自然条件相对严酷,然世代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回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及生产实践中,在与汉族杂居及互相交往中形成了勤劳聪慧、淳朴善良、崇尚经商的民风。他们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始终遵循着宗教规定的戒律,形成一套独特的生活习俗。安定区回民习俗因教派不同,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相见
回族人民热情好客,礼貌待人。回族人与汉族人相见,一般礼俗同于汉族。回族相见,先互致“色俩目”(阿拉伯语,问好),接着问候对方个人、家庭老小的生活、身体、饮食起居等,以示关切。宾客来访,男主人要出门迎接,请进客房,按辈分就座,陪客人拉家常;女主人则沏茶倒水后,下厨房将家中最好的食物做好给客人吃。邻里之间,一家有事,大家帮助;谁家做了好食物或来客带来的礼物,也要给邻居家的老人奉送一些。回族人平时或在“尔德节”、“古尔邦节”期间相见,必须抢先说“安色俩目阿来库姆(平安问好之意)”,对方即答以“卧阿来库目色俩目(相互祝安之意)”。青年人遇见老年人,如不先说“色俩目”,谓之失礼。若有人给你说“色俩目”时你听而不答、视而不接就会惹人轻视,还可能引起误会。登门拜访,应首先在门口征得主人许可后,方可进入,万不可冒昧闯入,惹人讨厌。
二、婚嫁
穆斯林婚礼仪式,随教派不同而略有差别,其主要条件是:1、男女双方同意;2、双方父母同意;3、证婚人到场;4、一定的聘礼。
回族称订婚为“盖格尔”。男方向女方求婚,如果女方同意,即通过媒人向男方提出彩礼要求,为一般生活用品。女方同意后由男方备六色礼或八色礼到女家。其中茶叶为必不可少的,其他诸如枸杞、葡萄、桂圆、红枣等,干干净净凑够六样或八样即可。订婚时,双方请亲友,并招待女方亲属,互为祝贺。订婚的礼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但样数取双数,以冀喜庆吉祥之意。
结婚时,双方领取结婚证后由男方将一喜帖交媒人送女方,女方将喜帖装入一红色信封中,写明成婚年月日送还,名曰“开剪”。结婚之日写“伊扎布”即承认书,早上行晨礼(礼拜功课),随即由阿訇及亲友于男方家中过“乜贴”,追念祖辈,宴请亲友。夫婿同两位陪客至女方家中,由阿訇主持念“尼卡哈”,表示婚姻是凭安拉的“口唤(允诺)”决定的。进入80年代后,成婚习俗也有所改进,没有领取结婚证的,阿訇拒绝念“尼卡哈”(结婚证词)。女方同样也过“乜贴”,待亲友。随后由新郎迎新娘同至男家成婚。
次日,由新娘亲兄弟接新娘到新娘家住一晚,名曰“回门”。第三日回婆家,按亲属长幼行见面礼,男方亲属以礼物给新娘,称“礼拜”。新娘娘家给新娘送饭,曰“送食”。同时,还礼以谢。
三、丧葬
回族人称人的死亡为“无常”,人“无常”后,主张土葬,速葬。上午“无常”,下午埋葬,下午“无常”,次日埋葬。最多不过三日,以“入土为安”。认为“那里的黄土都埋人”。不讲风水,不论男女老少,都埋一个坟地,尸者体位:头北、足南、面西。当人病危于临终前,阿訇念“讨白”,即忏悔词。“无常”后,亡者外家亲属来,将尸体移至清净木板上(称“叶水板”),去衣洗体,以“克凡”即白布12米分别按男女裁成两块或五块,从左到右,缠裹尸体,阿訇念经,举行“站”仪,然后盛尸于“塔卜匣”,抬往坟地埋葬。坟深6尺,宽3尺,依西方穿穴,称穴为“垃哈”。尸体送入“垃哈”,即予封闭,填土。
葬后,逢7日、40日、百日和周年,举行冥祭、游坟、念经等仪式。平时有念“知感经”、“平安经”的,或忏悔,做“讨白”,以及主人写“都阿”治病驱邪。
四、节日
主麻(Jumat)即公历星期五。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聚集”。
亦称主麻拜聚礼。穆罕默德(约570一632)于622年9月到达麦地那时,第一次在市郊撒利木河谷聚众礼拜,此日为公历的星期五,伊斯兰教历乃命名为“主麻”日。主要活动是举行“聚礼”,以“答真主成化之恩”。中国穆斯林有意义的活动多选择此日举行,有“吉祥日”,“尊贵日”之称。也是伊斯兰教国家一周的休息日。
大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本地回族称“过年”。伊斯兰教太阴年九月份为斋月。十月一日为开斋节。“斋月”可以出现在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原因是伊斯兰教历是纯阴历,以月亮出现的那天为月首,单月30天,双月29天,全年12个月,不置闰月,计354或355天,这样就比太阳历少10天或11天。斋月的开始和结束均以见月为准。
伊斯兰教历的9月,穆斯林习惯用阿拉伯语称呼为“莱麦丹”月。“莱麦丹”是练的意思,即练思想、练意志、练身体,也称“斋月”,通常也称“封斋”、“把斋”、“闭斋”。在此月,虔诚的穆斯林在凌晨东方泛白后即不饮不食,专事礼拜,洁身自修,守静于家,省身思过。封斋期间白天不吃不喝。到了太阳落山至暮色苍茫之后方才进食开斋,整月如此。这就是伊斯兰教规定的“五功”——念(念古兰经)、礼(礼拜)、斋(封斋)、课(缴纳天课)、朝(朝觐麦加天房)中的一项功课。斋戒期满,(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就是穆斯林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开斋节。开斋节前,每个成年穆斯林都要洗大净,沐浴全身,穿洁净的衣服,方可进入清真寺参加会礼(节日礼拜),以庆祝斋戒功课的圆满完成。在这天各家各户都要缴纳(每人2.4斤麦子或面粉或折合现金)开斋捐,其目的是“净化人的心灵,接济贫困”,培养人的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美德,避免穆斯林中的贫苦人在节日沿街行乞,与贫苦人共享节日之欢乐。庄严肃穆的开斋节会礼结束后,众穆斯林集体向阿訇(教长)道安,全体穆斯林互致(色俩目)平安词,以表示节日的宿愿:祈求平安、吉祥、富贵、和谐!
开斋节期间,穆斯林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油炸面饼)、馓子、花果,烹调佳肴、宴请宾客等。
伊斯兰教规定,每个穆斯林每年必须封一个月的斋,也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所要履行的一项重要“功修”。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我国回、维吾尔、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也叫“小开斋节”、有些地方也叫过“小年”,与开斋节并称为伊斯兰教两大节日。时间是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距大开斋节70天,即朝觐期的最后一天。
“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
在古尔邦节这一天,穆斯林们要穿新衣,宰牛宰羊,相互馈赠,肉食不出售,也不能只留在自己家里,以济贫最高尚。所以要分送给穷人,要确保所有的穆斯林都有一份肉食。欢乐情景如同汉人过年一样。
圣纪节
圣纪节,亦称“圣忌节”,“冒路德节”,为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相传穆罕默德诞辰和逝世都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穆斯林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圣人穆罕默德复兴的伊斯兰教,在他诞辰和逝世的这天举行集会。以后,逐渐演变为伊斯兰教的节日。节日活动多由清真寺主持。届时,穆斯林要穿戴整齐,到清真寺沐浴。更衣、礼拜,听阿訇们念经,讲述穆罕默德的历史和复兴伊斯兰教的功绩,然后休息、游玩一天。
阿舒拉日
在伊斯兰教太阴年一月十日,相传为追忆阿丹、易卜拉欣等“先知”得教之日。另据记载,此日系阿里次子侯赛因遇刺之日,故为什叶派的重要纪念日。
登霄节
登霄节,即“米尔拉吉”。在伊斯兰教太阴年七月二十七。又称“升霄节”,不是所有的回民都过,主要是一些笃信伊斯兰教的回族穆斯林参加。登霄,是阿拉伯语“米尔拉吉”的意译,原意为“阶梯”。
登霄节这天晚上,回族穆斯林聚集到本坊清真寺举行礼拜、祈祷,以示纪念。这天晚上睡觉比较迟,一般都要听开学阿訇讲“卧尔兹”。
拜拉提夜
拜拉提夜又称“转夜”或称“念夜”,在伊斯兰教太阴年之八月十五。
盖德尔夜
“盖德尔”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前定”、“定命”、“高贵”等。系伊斯兰教太阴年九月(莱麦丹月)二十七日夜。中国穆斯林或汇集在清真寺内,或在各自家中,举行礼拜、诵经、赞主赞圣、施舍、为亡人祈祷等各种活动。是夜,一些穆斯林聚居的地方还张灯结彩,以示庆祝。这种为求得安拉的回赐而彻夜不眠的纪念活动,亦称“守夜”或“坐夜”。此月的后十天中,有一人留宿寺内大殿念经祈祷,谓之“坐静”。
法图麦节
回族的法图麦节在每年的斋月十四,即伊斯兰教历九月十四日。为纪念穆罕默德的女儿、阿里的妻子法图麦,由回族妇女亲自出动,收集钱粮,选择一个住宅宽敞的回民家里,架几个特大铁锅,熬几大锅杂豆粥,烙一些油香或炸油香,请阿訇念经祈祷并赞颂圣女的事迹,回民也叫“女圣纪”。之后,让全“坊”的男女老少一起来吃。
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晚上不在家吃饭,专门去吃杂豆粥,吃时凑钱凑粮一起做着吃,请人、送人吃,大家尽情地吃,直到把肚皮撑圆。所以,现在回民把这一天叫妈妈会,也叫“法图麦节”或“姑太节”。
以上节日,因教派、地域不同而不同。
五、服饰
回族男子喜爱戴白色或黑色无檐帽,热天则身穿白褂,外套黑马甲,黑白分明,干净利落;妇女戴盖头,不使头发、耳朵、颈脖外露,以显本分庄重。根据个人年龄和婚姻状况,盖头有颜色区分,一般老年人戴白盖头,中年人戴黑盖头,凡妇女出行,须穿浅蓝色阔袖衫,头蒙一杂色帕,使人不得见其面。拍全家福照片时,姑娘也仍需戴面纱。黄子寅《清漳竹枝词》:“花卉千般错绣文,盖头纱帕白罗裙。滨海邹鲁今犹昔,不见巫山一段情。”青年女子或未婚女孩则戴绿盖头(绿色是吉祥色)。
六、饮食
回族、东乡族的饮食,尊《天方典礼》规定:以“净洁的为相宜,污浊者受禁止。”如肉食,以牛羊和鸡鸭为主。畜类有獠牙巨齿的驴骡狗肉禁食;禽类有鹰鹞等属贪残者禁食;自死动物和宰杀时未念“奉安拉尊名”的亦禁食;对大肉(猪肉)特别禁忌。日常生活与汉民相同,唯在“尔德节”时,家家户户吃油炸馓子。平日喜欢饮茶,以盖碗泡花茶为习尚饮料。回民待客时要保证客人茶杯中的水不能被喝干,所以一直续水。
七、朝觐
朝觐,又称朝功,系阿拉伯语“哈吉”的意译。中国穆斯林称“朝天房”、“朝克尔白”。朝觐指伊斯兰教希吉莱历每年12月9日至12日到沙特阿拉伯以麦加禁寺为中心的一系列宗教礼仪。
凡理智健全的成年男女穆斯林,其经济状况足以担负全家生活费用之外尚有往返旅费,不欠债借债;健康状况能长途跋涉,能经受沿途车船飞机或乘骑牲畜与步行之劳顿者;在旅程安全、无战争、无动乱或无疫病流行传染的条件下,平生必须亲自履行朝觐一次。
正式履行过朝觐礼仪的人,即具有“朝觐者”的身份,被称为“哈吉”。
朝觐者的条件:
伊斯兰规定每一个穆斯林男女一生朝觐一次是真主的命令。但是朝觐的人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是:
1、必须具有成年人的资格。根据教法规定:男子必须到十二,女子必须到九岁,才有朝觐的义务。
2、身体必须健康。患有重大疾病的人,无能力的弱者、残疾人,不能乘坐火车、轮船、飞机的人可以不去朝觐。
3、有足够的路费。每一个朝觐者都必须为自己准备一切足够的费用。如果自己没钱而靠东借西凑去朝觐是不允许的。
4、没有债务的人。每一个人去朝觐前,必须准备和留足全家人一年的费用。如有债务,必先还清债务,然后才能去朝觐。
5、路途安全。朝觐者所经过的道路必须是安全畅通无阻的。路途中没有战争祸患,没有地震和洪水等险情,如遇以上情况可暂缓朝觐。
6、往返路途中的安全要有保障。假若国外形势不稳定,路途中可能给朝觐者带来某种伤害,那么他可以暂时不去朝觐。
7、朝觐者本人必须是一个理智健全的人,如果他本人患有疯癫和痴呆,即使其他的条件全部具备,也无朝觐的义务。
8、他必须是一个自由的公民。没有触犯刑律,享有公民具有的一切权利和义务者。
9、妇女朝觐,除了具备以上几个条件外,还必须有丈夫或至亲陪同。如无亲属陪同,由信赖的几位女伴陪同,也可以朝觐。现在由政府组团,统一朝觐更是合法的了。
10、假如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永远不具备朝觐条件时,他可以用雇人代朝的办法来完成此项功课。但代朝人必须是先完成自己的朝觐功课者,才能替人代朝。
朝觐的圣地
朝觐的圣地主要有两个,一是麦加,即穆罕默德的诞生地;二是麦地那,即穆罕默德去世的地方。麦加圣寺的天房(克尔白)是朝觐的中心和最为神圣的地方。
不能用非法所得朝觐,用非法所得的钱财朝觐,徒劳无酬,负有罪责,是无代价的。穆圣说:“真主是洁净的,真主只接受洁净的。”穆圣还说:“有一个长期旅行的人,蓬头垢面地将手伸向天空,向真主祈祷:主啊!主啊!但他吃的、喝的、穿的,所有给养都是非法的,这样,他的祈祷怎么会被应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