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秋的一天,安定区(时为定西县)巉口镇巉口村年仅十一岁的秦恭放牧时,在今安定区巉口镇巉口村北面铁路与公路立交交叉拐弯附近东侧河沿处悬崖上,发现有一黑色金属物体,便于第二天叫上其兄秦让一起去挖掘,当时共挖出8件古器物。兄弟两人包括当时所有知情的人并不知道,这件事终将轰动全国,创造了考古史上的又一个全国第一,后经鉴定8件古铜器为王莽时期的计量标准器——新莽权衡。
8件器物分别为权5件、衡1件、丈1件、钩1件。截至目前全国仅此一例,因而弥足珍贵,属国家一级文物。
新莽权衡不仅是研究我国度量衡史的重要实物,而且在史学、金石学、文字学,以及古代冶金、铸造、锻压等技术方面都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在中国计量史上,新莽时期的度量衡标准器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因为当时在王莽篡位改制的大旗之下,著名律历学家刘歆组织一批学者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考订音律和度量衡标准的活动,并根据考订结果,铸造了一批度量衡标准器,颁发全国各地使用。通过这场活动,刘歆形成了自己系统的关于钟律和度量衡的理论。他的理论成为后世朝代制定度量衡标准所信奉的准绳。人们在考订度量衡制度时,不但要从他的理论中寻找依据,而且还要从他遗留的实物中寻找当时尺度标准,这就使得新莽时期的度量衡标准器遗物在后世被人们奉为国宝,格外珍惜。该遗址又是全国唯一出土新莽权衡的地方。从此,这个昔日古老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新莽权衡”一起名扬海内外。
这批意外发现的文物,能够保存到现在也是辗转磨难。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陕、甘大旱,发生饥荒,迫于生计,秦恭将铜器用手推车推到兰州去卖,被古董商人马实斋用60块银元买去,后转手以240银元卖给古玩商人张寿亭。同年秋,北京古玩商朱柏华以银元140元将铜衡和9斤铜权买去。其余6件,由当时省建设厅长杨慕时用800块银元买去,后来交存兰州民众教育馆。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7月的一个雨夜,教育馆保存的6件文物除大权外,其余5件全部被盗。朱柏华将铜衡和铜权买去后又以5100块银元卖给北京玻璃厂“尊古斋”古玩铺。在兰州被盗的5件,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7月,在天津英租界“源丰永”珠宝店发现并被邓宝珊追回,保存于北京团城。
“尊古斋”所得的两件,由故宫博物院按5100元的原价赎回。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春,中国学术协会在团城举办“西北文物展览”,巉口出土的新莽权衡器首次公之于众。1949年,其中5件(3权1钩1丈)被运往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剩余3件(1衡2权)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8件文物各具特色:权形圆似环而中有孔,上端的孔微小于下端的孔。五件权除石权上有新莽铭文八十一字外,其余四件各有铭文四行,计九十五个字,从大小类型上看,分别为三斤权,外径6.5厘米,铭文仅“三斤”二字可辩;六斤权外径7.1厘米,铭文仅“律六斤”三字隐约可辨;九斤权外径10.35厘米,铭文为“律九斤/始建国元年/正月癸酉/朔日制”;二钧权(六十斤),外径30.4厘米,铭文为“律二□(钧,此字分辩不清,为意会)/始建国元年/正月癸酉/朔日制”。石权(一百二十斤)外径28.05厘米,铭文有“律权石重四钧”等字及新莽诏文。
新衡状如横梁,中部有钮。一端悬权,一端称物,形状和现代的天平相似。该件衡出土时只有右悬而无左悬。衡长64.74厘米,宽1.6厘米,高3.3厘米,上悬高3厘米,宽2.3厘米;下悬长1.4厘米,宽0.5厘米。衡前面中部有铭文,共计81个字,是王莽在建国元年(9年)统一全国度量衡的诏书,与丈、石权的铭文相同。称钩形状如现代的称钩,上端有孔,像是小环,可悬于衡之下。孔的直径4.5厘米,钩宽1.7厘米,外缘长26厘米,内缘长22.45厘米,就出土此品而论,钩大而衡小,并不相称,好像不是同一组之物。
丈为王莽的标准丈。因埋入土中年代太久,出土时上部微曲。且已断作两截,诏文也残缺不全,中间缺10个字,只存有71个字,也是直书,首行8个字,其余两行共63个字。上半截稍曲,长132.4厘米,直长131.2厘米,宽4.7厘米,厚2.4厘米;下半截长96.8厘米,宽4.7厘米,厚2.4~2.7厘米。
经考证,古代的计量器多刻有铭文,有记制作官署、职官、人名者,也有使用官署或邑里者。而这批计量器末署地名。按巉口在安定区的方位地北面而言,时属天水郡勇士县。置属国,都尉治满福,新莽改名为纪德县。按照史书记载,巉口虽然当时不是监制权衡的地方,但可能是安置官颁权衡标准器的处所。这批新莽权、衡、丈铭文都有“初班天下,万国永遵”之语。说明当时铸造了大量的标准器,分发各地。
权、衡、丈上的铭文(共81字)及注解:
“黄帝初祖,德币于虞,虞帝始祖,德币于新。”黄帝、虞帝:皆为中华民族始祖;新:王莽国号。
“岁在大梁,龙集戊辰。”大梁:星次;龙集:纪年用语。龙:苍龙,龙星,即太岁。集:次,行次。
“戊辰直定,天命有民。”戊辰:即戊辰日,居摄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据土德,受正号即真。”土德:王莽自以为以土继火,汉董仲舒创“五德终始”说(见《春秋繁露》),以五行交替,反映朝代更迭。汉为火德王,五行认为火生土,王莽篡汉位,故称土德;正号:指王莽新定国号为新。即真:孺子婴立二年,王莽居摄为假皇帝,居摄三年由摄位篡居皇位。
“改正建丑,长寿隆崇。”改正建丑:班固《白虎通》引《春秋瑞应传》曰:“敬受现应,而王改正朔,易服色。”改正:即农历的第一个月,其时关于农历第一月从何月开始,也不尽相同。王莽把农历十二月丑定为正月,改正即为改作殷正之意。即以初始元年十二月癸朔为建国元年正月朔。现代通告的农历以正月建寅为正,即“夏历”。
“同律度量衡,稽当前人。”同律度量衡:引自《尚书·虞书·舜典》。同:齐,划一;律:制定;度:量长短;量:量多少;衡:称轻重。稽:考;当:合乎;前人指虞帝。
“龙在己巳,岁次实沈。”始建国元年,太岁在己巳,岁星次于实沈。自毕十度至东井十五度为实沈(见《晋书·天文志》)。
“初班天下,万国永遵,子=孙=,享传亿年。”即本年以此铜权衡颁布于全国各地,子子孙孙,传于后世。“享”即“亨”,同假字,古代二字通用。“=”:古代相同字的代字符号。
一套稀世珍宝,今分存于海峡两岸,天南地北,海隔两岸,新莽权衡团聚之际,当是一曲中华民族统一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