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沈儿峪
沈儿峪即定西城区西北5公里处的大涧沟。自唐天宝年间,经历“安史之乱”后,包括安定在内的甘肃大部分地区曾先后被吐蕃占领近250年,安定及周边地区许多地方至今仍沿用藏语名称。汉藏语均称山谷为峪,沈儿是藏语魔怪之地,沈儿峪即魔峪。沟东西走向,长40华里。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春天,元、明数十万大军在我国西北展开的大规模战役重点争夺之地,《明史》多处详载其战事。
当时扩廓帖木儿(俗名王保保)分屯兵马于沈儿峪、平西砦(今鲁家沟)、车道岘(今车道岭)及兰州王保保城,严密封锁安定州城北面通往兰州、靖远的交通要冲。明军在沟口南侧筑中山垒以对阵。为夺取战略上的主动性,徐达首先必须攻破元军的第一道防线——沈儿峪。因此《明史·徐达传说》:“隔沟而垒,日数交”;“整兵夺沟,殊死战”。徐达率部队所夺沟,即峪,山谷也。安定区北古道一直沿西侧山脚向北行经巉口去兰州,沈儿峪是古代必经铺递之处。故明清两代多种地方志均详载县北铺递,依次为沈儿峪、烽火岔、大柏林、巉口、杨家坪、北岔口、车道岭。分别见恽应翼《万历新修安定县志·铺递十六》;康熙时张尔介撰《安定县志·铺递》;《巩昌府志》卷之十《安定县·铺舍》。郭杰三先生《重修定西县志》卷五《古迹》中更确切地说:“今详考地势……沈儿峪口,当即大涧沟也”。另外,万历《安定县志·烽墩》共载25墩,其烽火岔、沈儿峪两墩比邻;康熙《安定县志·卷二·烽墩》所载同上。更何况烽火岔、沈儿峪两烽燧至今完好保存在福台川西侧山头。近年来有些地方性书籍称今称钩驿道回沟才是真正的沈儿峪;1990年编纂的《定西县志》又说沈儿峪在县城西北32.5公里(今车道岭)附近,与上述史料相左。
这里所说的沈儿峪,是指主战场,因为不论是徐达还是扩廓帖木儿,谁都不可能将十万大军只集中屯于一沟或一岭,那样的话,则既有悖于古代两军对垒决战之特点,又是坐以待毙式的自杀。不要说以徐达和扩廓这样具有丰富率军作战经验的军事家,就是一名普通士兵也不会这样排兵布阵。另外,历代关于战役、战争之名往往冠以初次交战的地名,扩廓帖木儿不可能放弃安西、平西等相对坚固的城防,退到车道岘,两军初次交锋的地点也不可能是车道岘。因此沈儿峪战场应为今大涧沟、车道岭、巉口及鲁家沟关川河两岸的地方,而大涧沟是双方争夺的焦点,也是徐达取得战场主动权的关键所在。
沈儿峪之战的经过
明洪武元年(1368年),名将徐达率领大军北伐元政权,顺利攻克元大都(北京)后,随即将进攻的主要目标锁定在追击逃亡漠北的元顺帝和扫平盘踞在西北的李思齐、王保保等元军残余势力上。
据《明史纪事本末》等记载,当时元军残余主力分为四部分:忽答驻扎在山西大同一带;扩廊帖木儿(王保保)先后占据山西、甘肃;纳哈出占据内蒙古哲里木盟一带;失刺军占据甘肃的武威等地。这四股元军残余势力,“引弓之士不下百万,归附之部落不下数千里”,还拥有大批的牛羊、武器装备,战争潜力非常巨大。
因此,在攻克大都后,朱元璋立即决定兵分两路乘胜追剿元军残余势力。明军主帅徐达率一路西出西安,主要目标是攻占安定、临洮等地,追歼盘踞在甘肃一带的扩廊帖木儿、李思齐等;另一路从居庸关出发继续追击逃亡漠北的元顺帝。将元军分割开来,使之各自为战,彼此之间无暇应援,达到分歼的目的。
徐达率明军出西安,于洪武二年三月(1369年)入奉元路攻占凤翔府,将盘踞关中的元将李思齐击败。李思齐一路败退数百里,逃到甘肃临洮,观望明军进攻方向,同时摆出进入青藏高原的架势。四月,徐达和明军各路将领商讨形势后认为,临洮是甘肃的军事要地,如占据临洮明军就可以夺取战略上的主动,向西南可以取河湟,向西可攻河西走廊。于是,明军在徐达的指挥下,一路西进,先后攻克陇县、天水、武山、直抵巩昌(今陇西)。巩昌元军守将不战而降。徐达旋即攻克安定(时为安定州),然后明军分两路进兵,徐达遣部将冯胜率一队人马进取临洮;顾时、戴德率领另一路攻取兰州。此时元军残余势力已四分五裂,人心不稳。李思齐无奈投降了明军。明军相继占领临洮、兰州,扩廓败走河西。徐达移师至安定州,又相继攻克了会州、静宁、平凉、庆阳。九月,徐达自平凉凯旋归京师。
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明军刚退,扩廊帖木儿就从河西卷土重来。兰州首当其冲,被扩廊帖木儿的大军团团围住。兰州守将张温一边坚守,一边派人向朝廷求救。扩廊帖木儿兵力强大,为了围困、攻取兰州城,分别在兰州东关处(今东岗镇)一带的山上修筑堡垒,在白塔山东侧的山上修筑了王保保城(东至庙滩子,西至白塔山,各有深谷相隔,居高临下,可鸟瞰兰州城全貌。)。驻守兰州的明军将士顽强阻击,固守待援。
元军围困兰州,久攻不下,加之因长途奔袭,战略准备不足,粮食给养极度匮乏,士兵互相杀戮而食,扩廓帖木儿放纵游兵,四出侵扰,民怨沸腾。真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元末暴政激起了反抗,扩廓军队的暴行早已注定了其在这场战役中的败局。
在围困兰州的同时,扩廓派出10万人马攻占安定和兰州间大片地方(即东岗镇到榆中车道岭一带),占领了安西城、巉口、车道岘、平西城一带,切断了兰州和安定之间的联系,扩廓自恃拥有十万之众和巉口关、车道岘沟壑纵横、山高关险之有利地势,时刻觑视甘肃重镇金城及陇右一带,严重威胁明王朝西部的安全。
面对西北地区严重的局势,明政府决定再次出动大军征讨。洪武三年(1370年)三月,明太祖朱元璋令大军分兵两路,一路由大将军徐达率征虏左副将军冯胜、左副副将军邓愈、右副副将军汤和,督兵40万出西安,于三月末直捣安定,扩廓退守沈儿峪,明军前哨进屯沈儿峪,逼近扩廓西营,主力驻安定城之西。与元兵形成隔深沟对垒之势。另一路由大将李文忠、冯胜率领向西北出居庸关,追击漠北元军,以切断元军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应援。
徐达在今凤翔镇福台村筑点将台(即中山垒),扩廓也在今鲁家沟镇将台村修筑将台(现已被关川河水冲毁),与元军隔沟对垒,一日发生数次大战,“整兵夺沟,殊死战”,战斗极其惨烈。一开始势均力敌,不分胜负。
四月初五日,徐达命令各卫士卒昼夜轮番惊扰元军兵营,元军每每仓促应战,整夜“不得息”,元军疲惫不堪,士气消逝,斗志全无。至初七日夜,不再惊扰,待元兵睡熟,劫袭扩廓军,元兵大溃。与此同时,扩廓也选精兵千余人,由间道从东山下偷袭徐军东南垒,使徐达部将胡德济仓皇失措,几不能应战。徐达怒斩胡部赵指挥及将校数人以振军威。并亲自率兵抗击。第二日,两军“大战于川北乱冢间”(据考证为今巉口古汉墓群一带)。元军在明军强大的攻势下“扩廓败走”,明军生擒元郯王、文济王及国公阎思孝,平章韩扎儿、虎林赤、严奉先、李景昌、察罕不花等文武僚属1865人,将士84500余人,获马15280匹,骆驼杂畜逾万。扩廓仅与妻子数人从古城北脱险,出青石峡,穿靖远,北渡黄河,经宁夏,惶惶似丧家之犬,忙忙如漏网之鱼,一路狂奔,败走和林。明将郭英一直追至宁夏始返。
至此,甘肃境内已无元军主力,徐达分派部将率兵攻掠各地。邓愈克河州(今临夏市),大批吐蕃部落归降,明政府依照元代旧制,把归降的部落首领分封为土司。第二年,左副将冯胜、颍川侯傅友德再次西征。冯胜命傅友德为前锋,率五千骑兵直取凉州(今武威),击败元将失喇军,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而冯胜则沿河西走廊向西进攻,先后攻占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额济纳、瓜州(今敦煌),至此甘肃全境归明中央政府管辖。
此后,从明成化八年(1472年)至明万历二年(1574年)的100多年间,蒙古军虽数次经青石峡取道巉口,劫掠屠戮,进犯安定,但多被明军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