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客户管理存在很多误区,这里将其整理为八大通病。
通病一:重销轻服
1)90%的中国企业还在犯错
错在哪里?企业重视销售,忽略服务,认为只有销售才是给公司赚钱的,服务是公司的一项成本,所以,公司往往大量招聘销售人员,客服人员很少,销售与客服人员比例严重失调,有的甚至高达9:1,导致的结果便是销量看起来不错,但因为服务跟不上,客户满意度低、投诉率高、重复购买率低、退货率高。
大多数企业都是这样干的。“我很忙,忙着开会,忙着做市场,忙着打广告,忙着做策划……”这些都是在销售。
2)为什么客户只购买一次就不见了
猴子掰玉米的故事
猴子掰玉米时,总是见一个掰一个,掰一个扔一个,总以为后面的那一个是最大的。结果自己辛苦不说,还毁了一片玉米地。大多数公司都存在这样的情况,90%的销售员也是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把公司里的意向客户全部打电话扫一遍,扫完了汇报说,这些客户全都没有效,全都没有需求,所以以后再也不联系了。
我们公司是怎么做的呢?比如我们参加展会,收集了几百个客户名单,我们并不是拿起电话全打过去,而是先分析一下,哪些员工适合打哪些客户。然后我们确定一套“话术”,并不要求你今天一定要打完,而是要求你一个一个给我打明白了。打电话的目的是为了成交,而不是打电话去看看有没有需求,没有就拉倒。这就像猴子掰玉米,哪怕不成交,哪怕没有需求,打电话的目的首先是要搞好关系,建立信任,让你认识我,知道我,了解我。因为我有数据库,所以我不急着一次性成交。
3)7次拒绝法则
我前面也说了打电话的目的是为了成交,但并不要求一次性成交。我告诉业务员一个步骤,有一个“7次拒绝法则”,一个客户可能会拒绝你7次以上,但至多也是7次。换句话说,如果你第一次打电话,被拒绝了,你可以说:太好了,只剩6次了!你第二次打电话过去,被拒绝了,你可以说:太好了,还有5次。等第7次打电话过去,被拒绝了,太好了,下次就能成交了。如果你每次第一次打电话过去就成交了,这就不叫销售了,这叫“捡钱”。
“销售不跟踪,万事一场空”,请看生动的统计数据:
·2%的销售在第一次接洽后完成;
·3%的销售在第一次跟踪后完成;
·5%的销售在第二次跟踪后完成;
·10%的销售在第三次跟踪后完成;
·80%的销售在第4至第11次跟踪后完成!
几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80%的销售人员在跟踪一次后,不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跟踪。少于2%的销售人员会坚持到第四次跟踪。
跟踪工作使客户记住你,一旦客户采取行动时,首先想到你;跟踪的最终目的是形成销售,但形式上绝不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您考虑得怎么样?”跟踪工作除了注意系统连续外,我们更需要注意其正确的策略:
·采取较为特殊的跟踪方式,加深客户对你的印象;
·为每一次跟踪找到漂亮的说辞;
·注意两次跟踪的时间间隔,太短会使客户厌烦,太长会使客户淡忘,我们推荐的间隔2~3周;
·每次跟踪切勿流露出强烈的渴望,想做这一单。调整自己的姿态,试着帮助客户解决其问题,了解客户最近在想些什么?工作进展如何?
请记住:80%的销售是在第4至第11次跟踪后完成的!
客户拒绝是天生的,是口头禅。他说不感兴趣,可能是这个时候不感兴趣、这时候不需要,不代表他以后不需要。我有数据库了,他在我的信息平台中,我可以用软件设置定期提醒,比如定期提醒哪些人有三个月没联系了,我可以定期联络。而如果没有数据库,带来的后果是抢单,可能是同事抢单,也可能是竞争对手抢单。
4)为什么传统的营销模式业务员很急功近利
因为如果他不能在短时间内成交,他的客户就可能被别人抢单。这些抢单问题不解决,可能会造成企业大量的内耗,最后损伤最大的是企业自己。
问题产生的根源:只关心自己的销售利益,对客户太冷漠。
冷漠只会带来一个结果,就是你不可能和客户搞好关系。80%的客户离开你,不一定是因为你的产品质量问题,也不一定是因为你的服务问题,而是因为你不够关心他,你对他太不了解。
结果:只重视开发新客户,不重视服务老客户,自己辛苦不说,还无法提高销售业绩。
海底捞——服务制胜
去过海底捞的人,都说他们的服务很好,为什么?
大家去饭店吃饭,都希望饭店生意火爆,但生意好的饭店往往要排长队,这个时候是客户最难受的时候。大多数饭店只是在饭店门口提供几张凳子,让客户拿号排队等候,大家都这么做,所以也没有什么不妥。但海底捞恰恰就是在这么小的一个细节之处,做了充分的改进,在排队时做了很多小活动,让客户不仅不会觉得等候烦躁,反而很开心。
比如,你喜欢下棋(象棋、围棋、跳棋、军棋什么都有)、喜欢扑克,他们都有。还专门为喜欢美甲的女孩提供免费美甲服务,你可以和朋友一边玩儿一边等候,这个时候还会为您提供免费茶点等,总之让你感觉不到等候的烦恼。如果你过生日,他们会单独为你的这一桌做一个很漂亮的生日背景,不时有工作人员来给你唱生日歌、给你祝福、额外送果盘等,总之让你很开心。
他们提供这么多额外的服务,这样做是否会亏损呢?答案当然是不会。让你开心了,你下次还会来,还会介绍你的朋友来。去过的人都会为他们做免费的宣传,这非常重要。比如我在这里就为它做了一个非常大的宣传,这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处处替客户着想带来的巨大好处。
有人说:“海底捞我学不会。”但我认为,你如果能学习他们的以客户为中心、处处为客户着想的思维模式,你也可以做得跟海底捞一样好,甚至更好。
以上说的,并不是说销售做错了什么,销售该做的还是要做。但销售是找新客户,找目标客户,而服务是把你已经成交的客户服务好,让他们重复购买,转介绍。所以要两手抓,一手抓销售,一手抓服务,不能只重视销售。很多企业都只重视销售,导致年年开发新客户,年年客户有流失,员工也在流失。
5)改进措施:业绩增长25倍的秘诀
留住一个老客户,至少相当于开发5个新客户,而其花费的成本却不到开发新客户的1/5。这就是业绩增长25倍的秘诀。
客户首次购买往往是尝试型购买,看看你的产品质量是否过硬,服务是否满意,真正的大的购买在后面。也就是说,第一次成交只是销售的刚刚开始,后续的服务蕴藏着更多、更大的销售机会,企业一定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看一个客户至少看三年,而不是三个月,更不是三周。
很多目光短浅的企业往往只看第一次销售,做一锤子买卖,这种做法,是那些初入市场为了求生存迫不得已的小商人的行为。你在各种旅游景点、火车站附近经常会遇到各种小摊贩宰你没商量的行为,你看到有多少那样的企业做大了的?企业要想做强做大,一定得靠持续服务。
用刀,用嘴,还是用心服务?
一般来说,CRM应用提升培训的重点在于提升客户企业从上到下对顾客的重视情况,要把客户当成资产来管理。但是在我们曾服务过的一家企业讨论与分享过程中,不少公司销售人员在内部交流时都有类似于下面的言语:“客户是‘猪’、我们是屠夫,看到客户来参会了就拿刀去宰。”闻之心寒!
我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也已经近10年了。这10年中,见过形形色色的客户,压根不懂客户管理的企业有之,用纸张管理客户资料的有之,想管理客户却不知怎么管理的更有之。但这次见到的,赤裸裸地把客户当作待宰的猪的,实属首见。我们都知道,用嘴服务,不如用心服务。没想到除了用嘴服务之外,还有用刀服务。
你这是企业啊!不是那种火车站旁边宰客的饭店,只做一次性生意。不是那种打一枪就走的流窜小贩,反正以后找不到。你作为一个企业,如果给客户留下“你这个企业就是宰人的”这样一种印象,以后还想发展吗?
我又做了一些调研,却发现这种思想在行业中普遍存在,不局限于某几个企业——虽然不一定说出“顾客是猪”这样赤裸裸的话。
心路
销售员A:我在1年前来公司时,当时公司只分配给我几个客户,我完全是抱着服务的心态对待顾客的,结果有一个顾客月底为我介绍了好几个新顾客。现在由于有业绩的压力,都是抱着功利的心态对待顾客的,业绩还是能保持,但越来越难做了。
销售员B:我刚刚来公司时,一开始几个月都只是做一些小单,但看到其他同事做的都是大单,感觉做大单要比做小单轻松,于是也慢慢地开始只攻大单,对小单的客户也就渐渐不重视,进而放弃了。我手上有几十个客户,但现在经常联系的只有五六个。(后来我们在CRM中分析了他的客户,有很多客户在2005、2006年连续购买的都是小单,但2007年开始就没有再购买了。异常可惜!)
经理C:回想8年前刚刚做服务的时候,那时真的没有想那么多,就想着服务顾客。后来手头的客户渐渐增多,对老顾客的服务就没那么好了。再加上后来自己升职了,顾客都转给手下的员工,服务质量更得不到保证。(我们在CRM中查看了她当时的一些老顾客,她惊讶地说:××、××都是很好的顾客啊,她们也流失了吗?)
经理D:以前我们手头没有客户,都是做科普、做广场检测一个一个收集上来的,每一个客户名单都有自己的心血在里面,非常珍惜。现在我们用了CRM了,收集的客户也非常多了,分配给员工后,他们感觉客户来得很容易,即使做不好也会再分给他,所以都不珍惜,服务也少了。
……
在我做企业培训的时候,员工们分享了很多很多。固然有一些客观情况存在,像竞争激烈、业绩压力大、产品效果不佳等。但归根结底,是对客户服务没有重视——或者说太重视了。
一方面,对那些有明显意向的客户、会购买大单的客户过于重视——有的客户,已经购买了能服用5年甚至10年的产品了。能够推销给客户服用10年的产品,不可否认,与客户的关系做得很到位,销售技巧也很高。但是,对已经购买了10年产品的客户,你会对他怎样服务呢?是一如既往地保持良好的服务,还是寻找下一个会购买10年产品的客户?
99%的销售员会选择后面一个答案。
因为业绩压力,销售员对近期不产生购买的客户肯定会减少关注。那么这些客户必然会产生其他想法,即使迫于情面不退货,也不会再对其他人推荐你的产品。相反,由于你把他当猪来宰,他不会把他的好友送到你的屠刀之下。
另一方面,对那些意向不是很明显的客户、购买小单的客户不够重视——从而导致老顾客流失率非常高,而转介绍率降低。其中的道理不用多说,每一个老板,每一个销售员都能明白。可能每个老板都和销售员讲过许多次,销售员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做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变懒。
我们都知道,服务好顾客,就相当于养了一头现金牛,会源源不断地为你带来回报。但遗憾的是,很多销售员都在做那些杀鸡取卵的事。
更加让我们感到难过的是,通常在上了我们的CRM系统之前,客户管理是混乱的。在使用我们的CRM系统之后,看起来客户资料规范了,但员工没有良好的客户服务的意识,把提升客户关系的工具转成了疯狂攫取客户价值的工具,客户满意度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了。要知道,软件仅仅是工具而已,应用者才是灵魂,而制度是应用成功的保障。
那么,怎样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呢?只有一个办法,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制度,特别是顾客回访制度的建设。
顾客回访又分三类,第一类是最近有意向或刚刚购买的顾客,第二类是购买时间较长的老顾客,第三类是暂时没有购买意向的顾客。
通常销售员回访的都是最近有意向或刚刚购买的顾客,忽略了老顾客的长期维护,以及潜在顾客的日常联络。因此,要在四个层面制定回访制度:
·对于最近有意向的顾客,根据实际情况维系,培育并促成购买即可。
·对于刚刚购买的顾客,应在购买后一段时间(例如,三个月,仅供参考)内每周回访一次。
·对于购买时间较长的老顾客,应至少每月回访一次。
·对于暂时没有购买意向的顾客,应至少每两个月回访一次。
尤其要重视的是,所有对顾客的回访记录,都必须录入CRM系统中,一方面是让员工以后能够了解客户的历次回访情况,另一方面让管理层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这样才能让CRM发挥最大的效果。
除此之外,对员工的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用心服务”在某些员工眼里可能只是口号,但至少要先让他们从“用刀服务”转变为“用嘴服务”吧!其实顾客要的不多,只要你给他真心的关爱,他就会给你丰厚的回报。
上海健治一号
我在上海服务的第一个客户,2000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和我们合作了10多年了。刚开始合作的时候,他们说:“我们的客户很多,这些铁皮柜里都是我们的客户。”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所有销售员用了各种方法去找客户,但找到的客户都锁进了铁皮柜里,然后又去找。这样反复下来,营业额很难上去。客户资料锁在铁皮柜里,也没办法拿出来用。一方面担心员工把资料借出去,不还回来;另一方面全公司那么多在外面的销售员,都跑回来翻资料不现实。于是销售员只能拼命找客户,找到了就锁起来,这就是原来的行为。
后来我帮助他们做了一件事,就是将铁箱里面的客户档案换成了数据库,总共十多万的客户资料。刚开始我们采用了4台电脑,找了4个打字速度非常快的录入员,用一个月录入了1万多客户档案,然后开始根据数据库里面的客户需求做电话回访,主要从产品使用效果、用户体验、满意度调查方面与客户沟通,并不直接谈新产品的推广,结果效果非常显著,因为这家公司过去的商品都是在大商场里面卖的。
事实上,大多数百货公司卖出去的产品,基本上是没有回访服务的,当客户接到这样的回访电话时,心里非常感谢,有很多几年前购买过产品的客户,也开始重复消费了!通过调查发现,利用数据库回访并邀请客户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营销活动,其成交额是通过商场带来客户的四倍以上。
后来公司根据这一情况迅速做了一个调整,立即扩大了CRM团队,将每一家商场专柜里的销售骨干抽调回公司,组建了一个30人的专业电话销售服务队伍,利用数据库系统对过去的老客户进行逐一的回访,进行二次销售,结果令人非常满意。过去公司要两个月才能组织一次客户联谊会,利用系统筛选后,很快就改变为每月举办一次活动甚至每周举办一次客户联谊活动,再后来是每周可以举办多场联谊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大型客户联谊活动。
当然,销售业绩更不用说了,连续3年实现300%增长,不仅买了新的办公房,还兴建了自己的厂房,公司也从一家普通的代理经销商成功转型为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集团公司。
通病二:把客户当作上帝
1)为什么提供的是大众化服务,而非个性化服务
“客户是上帝”这是一个很久以前的口号,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比较盛行,喊得最响亮的是一些大商场、国企等,但很多时候这不过是敷衍客户的一句漂亮说词,上帝谁见过?没人见过。服务上帝的标准又是什么?没有标准,所以对上帝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具体的服务,事实上今天仍然还有很多企业在这样喊空口号。
最显著的特征是:既然顾客是上帝,提供的必然是大众化服务。每个人都是上帝=每个人都是普通人=对每个人的特殊需求视而不见。
不管是大客户,还是小客户,都是一样。就和你去餐厅吃饭一样,来一次是这样,来十次还是这样。所以你喜欢这样的服务吗?
2)如何定义和挑选直接目标客户,让沟通有效10倍以上
事实上,应该针对不同客户,建立不同的服务标准,大客户有大客户的服务标准,小客户有小客户的服务标准,意向客户有意向客户的服务标准。把这些服务标准告诉业务员,业务员就会知道怎样对待客户,而不是喊空泛的口号。
我们一个在哈尔滨的客户,总经理刘总在听完我讲的课以后说:这些毛病我们全犯了。他原来在服务客户时,一直都是大众化的统一服务。大、小客户一把抓,费用成本居高不下,利润急剧下滑。
他在经过培训以后,了解到很多同行将客户细化管理,不同等级不同服务,便果断地采用了安凌推荐的会员制管理方式,通过客户购买力、转介绍客户量等方式给予积分,来评断客户给企业的贡献,并将客户分层、分级管理,贡献大的客户大回报,贡献小的客户小回报,无贡献的客户不回报,甚至裁减客户,以将企业利润做到最大化,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有的客户就是要裁剪掉。对他们服务了很多年,没有任何反应。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连“佛”都说一句话:佛度有缘人。不是每个人都是你的客户,“我的产品要满足全世界人的需求”是不可能的。你想让你的产品让每个人都接受,也是不可能的。没有人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我们要把有限的精力放到那些值得我们服务的客户上面去。
结论:大众化服务已经OUT了,个性化服务时代已经来临!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产品紧缺,能把产品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所以那时企业里大多数是厂长说了算。而今天,产品过剩,谁有本事把产品卖出去谁说了算。所以今天的总经理,大多数都是销售出身。你不懂销售,或者你不懂销售策略,那你的公司就会做得很累。
3)改进措施:开展会员制营销,根据客户需求细分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这是大势所趋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做会员制。但有很多企业的会员制是假的,徒有其名。你一定要先明确会员积分规则,然后按照规则执行。你不能发个会员卡,做个形式,有的会员卡连磁条都没有,根本不记录会员的任何信息,那是做样子给客户看的。
推行会员制是要讲一套游戏规则的,你消费的高,你帮我转介绍的客户多,你的积分就高。积分可以用来兑换一些产品奖励,或者可以免费参加我们发起的一些活动等。总之要对客户有吸引力,具体做法我在后面章节会专门谈到。
通病三:误把名单当关系
我经常听到很多企业老板和我说:“安林啊,我这里有大量的客户资料,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你给我一些建议,怎样把这些资料盘活?”我说:“太好了,你的这些客户资料都是怎么来的?”,对方回答:“买来的。”我立马回答说:“你的期望值别太高,你的这些名单都是没有意义的。”
为什么?因为这些资料都是买来的,而不是自己服务过的,与其你有100万客户名单,不如你有1万个真实的、及时的、有效的客户。把这1万个客户研究透了,销售业绩就会不得了,然后再延伸出2万、3万客户,将比买来的100万数据更加有价值。
1)名单不等于关系
近几年培训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课程不计其数,每天企业老总要接到大量重复的邀请电话,他最关心的已经不是由谁来讲课,而是你的课程对他到底有没有帮助。
我就和他们说,打电话这样打效果会好得多:“您好,罗安林先生是吧?我看到您是做软件,我发现这段时间软件行业存在什么什么问题,软件行业应该怎样做销售,怎样做服务。”你觉得这样打电话的效果是不是会好很多?我会觉得他是内行,是专家,课程我有听的价值。
曾有一家培训公司里面的一个员工就是这样做的,他不光是这样和我讲,他回去以后,还根据我所专注的CRM领域做了一个市场调研,并给出了一个该年度的竞争对手分析报告。他拿给我,我马上就交了钱。这个报告的专业性不必深究,但我知道这个员工是用心的,我相信以后他会好好给我服务。
这就是他知道我的需求和需要,他不是为了卖课程而谈课程本身的好坏,而是除了听课,还给我一套解决方案,换句话说,客户真正要买的并不是打孔机,而是打孔机打出来的孔这个结果。这肯定要比单独听课程效果要好。所以我一再主张,要了解客户需求再打电话。
原因:客户信息残缺不全。有的甚至只有姓名和手机,他在哪个公司、什么职位等一概不知,就连基本的性别都不清楚,更不用说生日、爱好、需求等核心资料了。这些信息残缺不全,名单就不是关系。我们在交换名片的时候,名片上的信息都是残缺不全的,反映不出一个人真正的背景。你必须和客户进行深入交流,交流以后了解名片背后的信息。
北京世纪欧美雅案例
北京世纪欧美雅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最著名的电视购物经营商之一,创建了全球第一家面对面视频购物电子商务平台,是一家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设在北京。旗下拥有上海、广州、大连、哈尔滨等10多家分公司,全国各地设立了30多个办事处,2000多个终端销售网点。同时仅在北京就成立了近20家独具规模的自营美容连锁高级会馆。
欧美雅就是我们在2007年的时候合作的一个客户,当时欧美雅随着客户量日趋庞大,客户资源细分管理是最为紧要的问题。欧美雅科技公司原有一支技术力量强大的技术研发部门,多年前曾自主研发了一套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沿用至今,在客户基本管理上做得一直不错。但是由于客户量年年大幅度递增,客户资源细分管理、公司业绩分析、员工绩效分析、资源流失等众多管理不足的地方逐渐显现出来。当我们介入的时候,他们有一个大型的呼叫中心系统。每天在全国20多个卫视打广告,800个呼叫中心坐席,500多万的客户资料。但是他们每天的电话只进不出,广告浪费严重。
他的老板问我:“安林,你为什么能把中脉做成功?”我就讲了:“不是软件的成功,而是我们这套模式的成功。”我不是提供了软件给他,而是我帮他改变了服务的流程,建立了服务的标准,使得他成千上万的员工可以高效地服务他的客户。感动一个客户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感动一批客户就不容易。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你要研究怎样让成千上万的客户都因为你的服务而被感动。如果一个业务员很厉害,把他的客户都感动了,这只能代表个性的东西,不能形成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
陈总听完了问,那么你帮我来做呼叫中心,你的优势在哪里?
我说,我不一定要替换掉你原有呼叫中心的设备,设备都是很昂贵的。但是你的500万数据大量都是重复的,之所以你的电话打不出去,是因为每次打出去就被投诉。事实上广告一打完,就有非常多的电话进来。
他们的呼叫中心系统很简单,只是把电话记录下来,呼叫中心坐席接听电话时,在1~3分钟内能成交就成交,不能成交就放弃。他们也想安排一批人打电话回去,但里面的电话有相当多是重复的,一打回去就被投诉!客户说,你们不要给我打电话了,同一天给我打多个电话,于是投诉。
那么我们帮他们做了什么事呢?对数据库重新做了规划。用系统来自动检索重复,把重复的电话删掉。当时的服务器性能还不是很好,500多万数据,仅自动删除重复的工作就用了2天。重复删除完毕后,还剩200多万。这200多万数据又分为三种类型:已经成交的、有意向但电话未成交的、没有意向的。由于这些数据没有重复的,都分别归到业务员那里,一方面没有抢单了,另一方面不会由于重复打电话而遭到投诉。
于是欧美雅就开始转型,专门分了100多个坐席出来。这100多个坐席不接电话,专门回访那些电话未成交的客户。所以回访效率非常高。我给他们建议,你卖化妆品的同时,还可以研究女性还需要什么。于是他们扩展业务,现在从卖化妆品转型到卖钻石,卖的是裸钻,购买者可以自己去定戒指,把钻石镶在上面。他直接和钻石商联系,说“我有200万真实的、有购买力的中国女性数据库”,于是拿到了最低的折扣价。
就这样,他们从电视购物模式转型为精准数据库营销模式,客户服务由被动转向主动,既节省了大量的广告费用,又大幅度提高了销量。现在他们建立了一个全中国最大的女性数据库,里面已经有1000多万真实的、有购买力的女性数据。
后来,2009年广电总局下令对电视购物花大力气整顿,电视购物广告不再允许在各大卫视播出,这无疑对电视购物模式的企业是一个致命打击。但由于欧美雅已经提前转型成功,这种限制对其影响很小。如果没有数据库系统,广告一停,销量就停,对企业打击会是非常大的。
哪些企业适合建立呼叫中心?
这要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确定。欧美雅早期,就是通过卫视广告轰炸,就算不打出去,也有大量的电话打进来。当他积累到几百万客户资料之后,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营销模式,问题就来了。这时候它关注的就是怎样把已经成交的客户服务好,所以他们后来就慢慢地转型。他们分离出来的100多个坐席就是在研究怎样打有效电话,前面的那些坐席实际上就是被动的。
也有的公司是专门做电话销售的。也就是说专门找名单,然后主动打电话进行销售。但是不管是哪种,都应该把客户名单好好分析一下。先分析客户是做什么的,然后再打电话。
有很多人问我,怎样建个呼叫中心?
我回答说,首先要看你有没有到建呼叫中心的时候?你建呼叫中心究竟想干什么?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你投相当多的钱买设备,建几百个坐席,只是浪费。呼叫中心建起来以后,那就要不停地打电话,每个坐席闲着的话,成本很高,坐席一停就是在烧钱。那么这一切的基础,就是要事先有一个海量客户数据库。
这种做电视购物或电话销售的呼叫中心除了本身软硬件之外,运营环节也是很复杂的。最大的挑战就是销售员打电话挫折感很强,经常换人,团队不稳,产品培训等成本很大。
我们对欧美雅的运营层面也给了很多建议。原来他们的员工流动也很大,因为客户归属不清,根源还是客户管理不好。客户归属不清就导致员工急功近利,打不出成果就离职。通过清晰客户归属,导致利益很稳定之后,他们的员工队伍也更加稳定了。员工更愿意打持久战,因为这些客户资料是我的了,利益和我有关了,我可以慢慢来服务这些客户。
传统的企业建呼叫中心,一般也就是做上面两件事:一是被动服务(In bound,有的企业叫Hunter,也就是在打猎,碰到一个是一个),二是主动服务(Out bound,有的企业叫Harmer,也就是在耕种,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但是,不管是哪种,归根结底,都需要有客户数据库的支持。特别是以广告促进销售为主的企业,一定要明白,除了接电话以外,一次接不住的那些电话,需要成立另外一个部门,再打回去。如果你不打回去,很可能就有相当部分摇摆不定的客户就此流失了。
结论:呼叫中心成功运营的核心是精准客户数据库,名单并不等于人脉,与客户建立关系并保持联络是成功的关键!
2)关系是财富
关系就是围绕某种利益而搭建的价值传递载体,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型的国家,关系=生意机会!我把关系又简单分成了强关系、一般关系、弱关系,如下所示。
·强关系:亲戚、师徒、战友、部下、干亲、结拜、世交
·一般关系:领导、师生、朋友、同学、同事、客户、病友、邻居
·弱关系:校友、街坊、同乡、同党、同好
做营销说到底就是一个不断把弱关系变成强关系的过程。
3)怎样把弱关系变成强关系
在做中脉项目的时候,当时我们发了上百万张会员卡。中脉问我,会员卡要不要设门槛?是免费发还是收费发?我给的建议就是,要设,但不要设得太高。只要这个客户交了1元钱给我,我就发卡给他。不设门槛的话,太容易拿到,客户不会珍惜。设得太高,就会流失很多客户。只要他付了1元钱,就表示他接受你对他的服务了。这样的会员才是高价值的。你见人就发会员卡,那么会员卡就没什么作用。
门槛低,但后面的级别要拉开差距。成为会员很容易,但是你要成为我的高端会员,门槛就越来越高。比如1000以下是普通会员,5000是银卡会员,20000是金卡会员,5万、10万这样下去。这样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会员级别。
我们要做的事情,实际就是找到客户,提升和强化与客户的关系。这样就会从小客户变成中型客户,中型客户变成大客户。随着关系的加深,客户的购买量就会加大。
4)改进措施:没有关系要发生关系
第一,完善客户信息:记录名片看不见的信息。对于消费者要记录爱好、家庭信息、收入、父母、孩子、亲人……对于企业要记录规模、行业、运营模式、营销总监、财务总监、客服总监……要建立关系型数据库,而不是名单型数据库。
第二,分析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要。销售其实很简单,不外乎三个步骤:
·第一步,制造痛苦或者希望;
·第二步,明确客户的需求;
·第三步,当然是满足客户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痛苦的驱动力要远大于希望的驱动力。因此,要想客户采取行动,就必须放大客户得不到的痛苦:如果不买这个产品,会有什么样的痛苦,反之,买了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希望。我们不仅可以满足客户对产品本身的需求,也可以尽力满足客户的一些隐性需求。比如,客户的小孩正在为不知道该上哪家幼儿园而发愁,而你正好有这方面的信息或者关系,尽可能去帮助客户解决他的烦恼,从而达到拉近关系的目的,自然产品销售也就不是难事了。
第三,可以在软件中设置自动提醒,利用电话、短信、微信、微博等工具定期跟踪回访客户,与客户随时保持联系。
第四,关系从送礼开始。交朋友最简单、最有效、最狠的方式——送礼。怎么送?很多人会自己给自己找理由不送:他已经很有钱了,什么都有,看不上我送的礼,所以就不送了。不一定是贵重的礼物就是最好的礼物。送客户想要的、但又不方便得到的礼物,礼物不在于贵重,在于心意。
我们和爱国者的合作就是一个例子。在一次活动结束的时候,我主动说,冯总,我送你。他就问,安林你是做什么的,我就说我是做软件的。他又问我是做什么软件的,我说是做客户管理软件的。爱国者本身就是一个科技公司,里面的研发实力很强,本身也用了大量的软件,不缺我们这一个。而且他们的合作伙伴多半会选择大公司或者上市公司。
我和他用3分钟时间说明白,我说,我不仅做软件,而且我还帮你解决客户管理的模式和方法的问题。他就记住了,说这是我想要的,回头我安排人来和你合作。之后我去北京洽谈,冯总就没有参与,我们的竞争对手包括很多上市公司,几个团队分头进行演示。最后听完我们的演讲之后,爱国者的高管就说,我们就用安凌软件,我们一致认同用安凌软件。这里面有几个因素,理性因素就是我们软件有这个能力,感性因素就是我和冯总把关系建立起来了。
通病四:客户归属不清不楚
1)客户归属不清是导致抢单的根本原因
销售人员之间是否经常撞单?是否常常要花大量时间来调节纠纷,令管理者头痛不已?同一段时间内多人争抢服务同一个客户,不仅浪费时间,还严重伤害客户!
我们有一个做总裁班培训的客户,在合作之前,抢单现象也非常严重。培训公司往往这样规定:在成交之前,谁成交下来,这个单就算谁的。这个制度就导致非常容易抢单。所以我们经常接到同一个培训公司,不同的业务人员打过来的同一个课程的电话。
我已经上了该公司的好几个课程。但还是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请问您是罗安林先生吗?您听说过某某老师没有?”我就在想,我已经上过好几次课了,为什么他的员工还这样问我?我就问:“你是新来的吧?”他说:“你怎么知道我是新来的?”我说:“老员工都知道我上过你们的课了,至少不会问我这么低级的问题。”
比这个更严重的是,经常在同一天接到相同公司的多个业务员打来的销售电话,之所以发生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其客户管理混乱、没有清晰的客户归属而导致的,这个问题在保险行业、培训行业尤其严重。
现在该公司接受了我给的建议,我又给他们全国的营运总监做了相应的培训,这种问题已经很少了。现在他们在每次会议之前,分公司的客服把每个老学员的资料都理得很清楚,什么时间上过什么课程,都非常清楚。
另外一个非常大的利益又出来了,我又给了他们建议,培训行业真正的价值,不能光是老师的价值。老师是一种资源,但老师的时间、讲场是有限的,所以不能局限在课程本身。通过大量的课程之后,聚集了大量的总裁资源,怎样转换这些总裁资源,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也就是资源整合。把所有的总经理、董事长聚集在一起搞不同形式的活动,全国各地形成联动。基础会员我们用数据库来管理,高端会员用一个平台来做,每个人有一个账号,进去以后可以查看分会(比如上海分会)的所有会员资料。
这样老总就感兴趣了,我听了课,我还能交一大批老总朋友。而且资料是每个老总来自己填写的,等于每个老总还可以给自己做个小广告。这个广告是自己做的,让别人来看。我也可以看别人的信息,全部是董事长或总经理。这样价值就高了。建立起来一个高端企业家互动商圈,爱心企业家奉献联盟。
现在已经很有影响力,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个活动,4天时间就邀请到1000多位企业家参加。这也说明系统地维护客户很重要。如果没有前期数据库的运作和资源整理的话,你很难在需要做什么事的时候把客户召集起来。
客户归属不清是导致抢单的根本原因!
2)如何有效解决抢单、撞单
抢单的直接后果是员工都在内耗,老板在解决员工的矛盾上花掉很多时间,销售业绩肯定做不上去。所以客户归属一定要清楚。
改进措施:建立制度,先到先得,谁先录入CRM系统,客户归谁开发,从根源上杜绝抢单。
客户归属法则:不要让两个或多个员工去服务同一个客户。多个员工可以进行合作,但利益归属一定要分开。利益归属清楚,员工反而愿意合作。销售员很心安:别人不会来抢我的客户;他抢也抢不走;他是来帮我的。把抢单变成合作。在软件系统中查到是谁的客户,不管谁参与了,主要奖金归属就是谁的。
条件:必须定时、定期地保持好关系,回访并录入回访记录。长时间不联系,公司有权收回客户资料并重新进行分配。
有了这个制度,但不一定执行。公司有收回的权利,如果你仍然愿意真心服务客户,那么还是给你机会去服务。
如果不公开、不透明,还可能第一个业务员报2万,第二个业务员报1万8。这样客户反而认为公司不够诚信,既不会从第一个业务员那里买,也不会从第二个业务员那里买,而是去竞争对手那里买了。客户信息越公开,越是受到保护,也不会有内部相互压价的情况。
建立一个好的客户管理制度,就如同建立一个财务制度一样。
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你过去的成果。客户是你未来的现金,是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现金流。建立客户数据库就是在建立一个你未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摇钱树。
想小成功,就建立小数据库;想大成功,就建立大数据库;想超级成功,就建立超级数据库。
通病五:客户不聚焦
1)谁是你真正的客户
一定要不断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你不能够聚焦你的客户,你就在做很多无用功。不是你不够努力,也不是你不够聪明,而是你的很多时间都被浪费掉了。
谁购买?谁使用?
购买者不一定是使用者,这里要特别注意:一是你的产品到底谁是付钱购买者,二是谁来使用这个产品。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很多做销售甚至做管理的一直都没有弄明白,常常把花钱的人和使用的人混为一谈,所以常常导致客户定位不精准。
举例说明,你要销售CRM软件,拍板付钱的是企业老板、总经理,但真正最关心的是营销总监、客服总监,因为只有他们最关心销售业绩和客户满意度,他们要去具体落地执行。而使用最多的则往往是销售与服务人员,在这里,付钱的是老板、使用者是经理或一线员工。
又比如,你要销售财务软件,除了找企业老板、总经理之外,一定还要找财务总监,因为老板只是付钱的人,真正使用的人是财务人员。
老板关心投资回报率(ROI),而经理则更关心执行效果,一线人员关心的是操作是否简单便捷。只有先找到对的人,才能说对话,做对事情。
脑白金案例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近几年,脑白金的名称可谓家喻户晓。分析其成功原因,除了攻心的广告词,以及将保健品以礼品的形式体现,史玉柱对客户群体的把握,不得不让人承认他的精明。他不仅仅是个商人,也是个消费者心理学家。
脑白金的使用群体针对的是吃不好、睡不好的老年人,但是它的购买群体却是老年人的儿女。老年人想健康,但是一般没钱买,或者舍不得买,所以广告是打给子女听的。
同理,史玉柱新推出的黄金酒广告有异曲同工之妙,它锁定的客户群体也是那些为人子女者,里面有一句广告词“你想喝找你女儿去”,体现的核心就是“孝心”,女儿看了这个广告不买都不好意思。
聚焦客户十分必要,分析谁是使用者,谁是购买者,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营销活动。脑白金就是锁定子女是购买者,所以大打“孝心”文化。
这样你就能够很容易理解做教育产品或者各类补习班的情况了,家长是付钱的人,学生是使用者,因此不光是要建立学生数据库,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家长数据库,再好的班,没有家长也是“浮云”。
2)他们在哪里
你的客户所在的是什么行业?经常出入哪些地方?什么人更关心这件事情?
例如,携程发展之初,主要集中在机场候机室,因为这里绝大多数人就是它要寻找的目标客户,非常精准。为什么它不在大街上或者地铁里去发卡呢,那里人不是更多吗?很显然大街上和地铁里的人虽多,但十分杂乱,不精准,并非携程锁定的商务客户,如果把这些人的信息都采集起来,只会让管理更加复杂混乱。因此,研究透你的目标人群在哪里很重要。
携程案例
我们看携程具体是怎么来聚焦客户的,携程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库营销的案例。
1999年季琦与梁建章、沈南鹏、范敏共同创建携程旅行网,它只有一个网站,没有酒店,没有航空公司,但它聚焦。它就在各大机场去争夺高端商务出行的人士,去发携程会员卡。会员卡的作用就是让他们通过携程订到低价的机票和低价的酒店。它只聚焦飞机和三星级以上的酒店。
它建了三个数据库:航空公司结算的数据库;所有酒店的数据库;会员数据库。它自己在中间,起一个桥梁作用。结果呢?它没有自己的酒店,没有航空公司,没有机场,没有飞机,但赚的钱比酒店还多,比航空公司还多。三年就上市了。这就是典型的聚焦客户,聚焦高端人士。
现在它做大了,所以我们在各火车站也能够看到发携程会员卡的人了,它也开始做低端酒店了;它现在在飞机场基本上不是发卡了,它会先问一下,您有会员卡吗?有的话就不是发卡,而是告诉你有多少积分,开始为你做服务了。因为它的会员量已经足够了,它在维系和聚焦高端客户。
2002年,季琦创办如家连锁酒店,也是三年就上市了。我把客户导到别人的酒店,不如我自己做一个酒店,流到自己的酒店里去。所以如家一出来,发展就远远快过传统的经济型酒店,例如锦江之星。锦江之星比如家早好几年,但如家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锦江之星,而且三年就上市了。这就是由于携程的数据分流过来,保证了如家客房是满的。
2005年季琦创办汉庭连锁酒店,把汉庭的客户定位为商务人士,特点是绝对保证宽带能用。当然现在宽带基本上都有了,但是早期大多数酒店还没有宽带。汉庭就是做了一个宽带,面向白领和商务人士的聚焦,一样做得很成功。
这就是聚焦,你要明确你的主要客户群在哪里。今天的携程已经不光是订机票的了,但它严格采取了楔子型战略:即聚焦行业,聚焦区域,聚焦客户,先做窄、做专、做精,然后再做宽的路线。
所谓舍得,先舍而后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到处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不聚焦等于做无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