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40400000006

第6章 儒家政治哲学(5)

儒家始祖孔子十分重视官吏的选任,他的弟子仲弓为季氏宰,问如何为政,孔子对日:“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论语·子路》)可见孔子把举贤才为官吏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认为选官得其人是为政之关键。他的另一位弟子子游做了武城宰,孔子问其日:“女得人焉尔乎?”(《论语·雍也》)这种设问方式,也反映了孔子对举贤才为官的重视。“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日:‘夫如是,奚而不丧?’子日:‘仲叔圉治其宾客,祝鮟治宗庙,王孙宽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论语·宪问》)在孔子看来,即使国君昏庸无道,只要选人得当,有贤才辅佐,也能保国泰民安。孔子又解释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又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任用贤才,把正直的人提拔为官吏,放在邪恶的人之上,则民众就会服从官吏;如果把邪恶之人提拔为官吏,放在正直的人之上,则民众就不服从管理。而且,把正直的人放在邪恶的人之上,让其管理邪恶之人,也可使邪恶之人改邪归正。所以当季康子问如何能使民敬忠以劝时,孔子对日:“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也就是说,官吏不但承担着管理民众的义务,而且还承担着教育民众的义务。国君提拔贤能之人为官,即使不能使邪恶之人改邪归正,也能使他们远离而不至为害。子夏对此举了尧舜的例子进行说明,他说:“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论语·颜渊》)柳下惠是贤者,臧文仲不用,所以孔子批评臧文仲是“窃位者”(《论语·卫灵公》),并把“下展禽(柳下惠)”作为臧文仲“三不仁”之一(《左传·文公二年》)。可见孔子把能否举贤才上升到了“仁”的高度。

(二)仁者宜在高位

孟子强调民心向背是政治统治的基础,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而选贤任能,又是得民心的一种重要手段,他说:“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朝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公孙丑上》)所以他反复强调举贤才的重要性。

他说:“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国之所存者幸也。”(《孟子·离娄上》)在谈到小国如何在大国的挤压下求生存时,孟子说:“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孟子·公孙丑上》)都是把举贤才为官吏抬高到关乎国家存亡的高度。

(三)有治人,无治法

苟子和孔孟比较起来,更重法治,但他同时又认为,法是要靠人来制定和执行的,所以政治成败的关键最终还是在人而不在法。他论证人与法之关系说:“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荀子·君道》)法是治之端,但法离开了人的执行,并不能独立发挥效用,所以人才是法之原。如果有贤能之士来执法,则法虽然不完备,执法之人可触类旁通,“有法以法行,无法者以举类”(《荀子·君道》),以弥补法之不足;如无贤能之人执法,就是法再完备(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也可能因在实际施行中运用不当,而导致国家灭亡。所以荀子得出结论说:“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至今,未尝闻也。”(《荀子·王制》)因此,君主治国应把选择执法之人放在第一位,把选贤任能看作关系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来加以重视。他说:“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荀子·君子》)又说:“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荀子·君道》)都是在强调选人为官的重要性。

荀子还用国君取相来说明举贤能为官的重要性。他说:“强固荣辱在于取相。……身能,相能,如是者王。身不能,知恐惧而求能者,如是者强。身不能,不知恐惧而求能者,安唯便僻左右亲比己者之用,如是者危削。”(《荀子·王霸》)国君贤能,相贤能,这是最理想的;如果国君自身能力不够,但却知恐惧,有忧患意识,努力去选拔有才能之人为相,辅佐自己,国家照样可以强盛;如果国君自身无能,又不知恐惧,惟周围亲比无能之人为用,那么国家就危险了。国君为政,首先就要选贤能的人为相。他说:“故能当一人而天下取,失当一人而社稷危。

不能当一人而能当千人百人者,说无之有也。既能当一人,则身有何劳而为,垂衣裳而天下定矣。”(《荀子·王霸》)君主选用贤能之人为相,则不待自身操劳,天下可坐而治矣。

(四)贤能不待次而举

对于君主如何选人任人,儒家提出了如下原则:

1.贤能不待次而举

儒家认为一个人有无资格参加到政治管理活动中来,并不取决于他的出身,而是取决于其个人的才能和修养。苟子说:“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次而废。……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荀子·王制》)君主选拔的官吏,必须是既仁且智之人,他说:“故知而不仁,不可;仁而不知.不可;既知且仁,是人主之宝也,而王霸之佐也。”(《荀子·君道》)那么怎样才能选出真正既仁且智之人呢?孟子说:“国君进贤,……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日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日不可,勿听。国人皆日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孟子·粱惠王下》)也就是说,国君选拔官吏,不能只听身边人的意见,应以国民的意见为主,然后再加上自己的判断。孟子告诫君主选贤能之士为官,同时就要防止投机钻营之徒以不正当手段谋求官职。他说:“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也。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者类也。”(《孟子·滕文公下》)他把这些为了个人的一己私利,而靠投机钻营手段谋取官职的人与钻墙盗洞的盗贼看作一类,告诫君主要严防这些奸邪之人的阴谋得逞而为害于政。荀子说:“取人之道,参之以礼。用人之法,禁之以等。行义动静,度之以礼;知虑取舍,稽之以成;日月积久,校之以功。”(《荀子·君道》)即首先用礼来衡量其仁,其次用事功来考其智,再用政绩来评估其是否能持久,做到这三点,就可能“伯乐不可欺以马,而君子不可欺以人”(《荀子·君道》),真正选出既仁且智之人。

2.量才而授职

荀子说:“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其人载其事而各得其所宜。上贤使之为三公,次贤使之为诸侯,下贤使之为士大夫,是所以显设也。”(《荀子·君道》)选定了既仁且智之人,又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才能进行分类,才高者授之高职,才低者授之低职,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对此,荀子还有更详细的说明,他说:“材人:愿悫拘录,计数纤啬而无敢遗丧,是官人使吏之材也;修饬端正,尊法敬分而无倾侧之心,守职循业,不敢损益,可传世也,而不可使侵夺,是士大夫官师之材也。知隆礼义之为尊君也,知好:士之为美名也,知爱民之为安国也,知有常法之为一俗也,知尚贤使能之为长利也,知务本禁末之为多材也,知无与下争小利之为使事也,知明制度权物称用之为不泥也,是卿相辅助之材也。未及君道也。能论官此三材者而无失其次,是谓人主之道也。”(《荀子·君道》)

3.用贤不疑

苟子认为君主任用贤能之人,就应该完全信任他们。他批评当时君主任用贤能之人而又不信任他们时说:“今人主有六患,使贤者为之,则与不肖者规之;使知者虑之,则与愚者论之;使修士行之,则与污邪之人疑之。虽欲成功得乎哉!譬之是犹立直木而恐其景之枉也,惑莫大焉。语日:‘好女之色,恶者之孽也。公正之士,众之痤也;循乎道之人,污邪之贼也。’今使污邪之人论其怨贼而求其无偏,得乎哉?譬之是犹立枉木而求其景之直也,乱莫大焉。”(《荀子·君道》)君主任用贤能之士,却不信任他们,用奸邪污妄之人来监督评论他们,这就好像用歪曲的木头来测量直木的影子一样。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使贤能之士退而奸邪之人横行,不是真正的尚贤使能。他说:“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

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难乎。”(《荀子·致士》)若要真正地做到尚贤使能,就要远离奸邪污妄之人,真心诚意地相信贤能之士。荀子说:“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荀子·非十二子》)可见他是把“贱不肖”和“贵贤”的重要性同等看待的。

同类推荐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中国儒学之精神

    中国儒学之精神

    郭齐勇教授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儒者,数十年来沉浸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研究,《中国儒学之精神》即汇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在大学与民间演讲儒学的成果。全书深入浅出、全面而又有重点地论述了儒学的源流、一代宗师、发展轨迹、经典著作;儒家的礼乐文化、社会理想、治国方略、管理智慧、人性学说、核心价值、人生意境;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当今的意义与价值,经济全球化下的创造转化与应对之道。对学术前沿的课题,如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公与私、公德与私德、亲亲互隐与人权、儒学的宗教性及宗教对话等论域,亦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有拨乱反正之功。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态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儒家文化的许多价值理想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华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据。
  • 菜根谭(第三卷)

    菜根谭(第三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与分析,并打破以往解读《道德经》的俗套,在原文、注释、译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按理分析版块。分析是本书的精华之处,读者可以通过此版块第一时间了解到每一章的内容及思想,从而更深层次领悟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马可是主义哲学扬弃了对于经验概念的这两种抽象规定,把它改造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与它作为寄出去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使唯物主义获得了现代的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的物质实践活动原则,就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现实的能动性原则。
热门推荐
  • 武者妖尊

    武者妖尊

    “牛逼哄哄,人生巅峰。杀人无形,万魁先锋。麒麟血统,无所不有。”此话说的正是林萧。天生天才,神魂无敌,魁术第一,万千剑意,无所不悟。
  • 世人谓我恋长安

    世人谓我恋长安

    他是青年才俊,商场新贵。她是鬼灵精怪,迷糊白领。爱情看似温馨美好,却不过是他步步为营的一场计谋。她曾说,不能嫁给最喜欢的人。就嫁给一座最浪漫的城,而她去到最浪漫之城,却永失最爱之人。他得到过所以的不平凡,最终却仍失了世间最平凡的那一个人。也许对她而言,最好的结果是,就这样,从此山水不相逢。我爱你,你却不必知!其实,苏烨安觉得他是不爱酥梓的。因为不能说出口的爱,和不爱又有多大区别呢?
  • 疯格

    疯格

    洒脱奔放的苏格挣扎着从一段青涩的情感里挣扎出来,因为一次旅行意外遇见温柔暖男秦易熙,性格合拍的两人再旅途中欲拒还迎,在旅行的结束秦易熙却人间蒸发.....回到校园里苏格却意外撞见消失许久的秦易熙,原来他在这里,是为了等待.....
  • 不乖王妃不准跑

    不乖王妃不准跑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倔老头

    倔老头

    我姥爷,一个上过战场,修过水坝,当过科长的倔老头
  • 雪夜龙藏

    雪夜龙藏

    他原本是一名孤儿,一名杀手,在与师傅同归于尽后重生在了一个神奇的大陆,阴差阳错灵魂分割变成两个人,于是在他的教导下另一个自己开始向着巅峰前进,这期间他收获了爱情,亲情,友情最终成为一道传奇
  • 我们怀念的那些年

    我们怀念的那些年

    他,是那么的喜欢她;他却亲手将她送进医院,导致她忘记了他们的所有……他,终于与她再次相遇,一点一点的重新捕获她的信任,可他再一次把她送进车祸现场……这一次,她是重获记忆,还是再次失去?他与她,能否越过心中的坎?
  • 陌生的城市里演绎着我们青春故事

    陌生的城市里演绎着我们青春故事

    她是一个很平凡的女孩,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为了自己的梦想来到了深圳,而生活往往都是现实的。遇到了一个人,为了这个人反叛家里的阻扰伤透父母的心,为了他付出了太多太多,在爱与被爱的选择里她选择了前者,她以为只要自己真心实意为对方付出就会得到相等的爱与在乎,到最后她才明白从一开始就错了,爱的游戏规则从来都不平等。。。。。。。
  • 偏偏很喜欢你

    偏偏很喜欢你

    黄家军们好,我是通过偏偏的沈同学喜欢上黄宗泽的,在这里献上处女座为偏偏喜欢你写个续集,
  • 清朝恋爱进行时

    清朝恋爱进行时

    来自未来世界的疯狂科学家企图改变清朝腐败的历史?却遭到来自世界时空组织的阻挠?时空组织特派员女战警与他一见钟情??阻挠……还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