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6700000016

第16章 捏脊疗法(1)

捏脊是一种古老的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它实际上属于按摩推拿疗法。因其多用于治疗儿科一类的疾病,故又称为“小儿捏脊”。随着历史的发展,历代医家不断地挖掘、完善,人们越来越发现其不但能有效地治疗儿科疾病,在治疗成人疾病方面也显示出独特的疗效。所以,过去只是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法,现在已超出了其原有的适用范围,独立于推拿疗法之外,而被称为“捏脊疗法”了。捏脊就是用双手捏起脊背部皮肤,沿脊柱方向运用捏拿手法,从龟尾捏向大椎或风府,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一种推拿手法。

第一节操作方法

一、捏脊疗法常用体位

(一)病人的体位

捏脊时,病人的体位必须舒适,把脊背放平,全身放松,这样既能使术者便于操作,又能使病人坚持治疗而无痛苦之感。成人捏脊时多采用曲肘俯卧位,偶用坐位,儿童病人根据年龄的大小可以采取多种姿势,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俯卧位此姿势与成人病人姿势相同。病人俯卧,双肘屈曲,两手交叉放于额下或颌下,下肢伸直。解开上衣纽扣将其翻至头部,注意不要盖住面部,以免影响呼吸。此体位适合年龄在6~7岁又能主动配合的患儿。

2.俯怀位家长坐椅子上或床上,病人两脚踩地,面对家长,头和上肢俯在家长怀内,家长用两膝夹住患儿的下肢,两手固定患儿的上肢,解扣或翻衣暴露背部。

此体位适于5~6岁的患儿。

3.俯膝位患儿站在家长侧面,上身伏在家长的双膝上,家长将患儿的上肢揽在怀内。此体位适用于3~4岁的患儿。

4.横俯膝盖位家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将患儿抱起横俯于自己的膝盖上,一手扶患儿的上肢,一手扶患儿的下肢,此体位适合于2~3岁的患儿。婴幼儿也可采用此姿势。

由于捏脊治疗时常与其他推拿按摩手法配合使用,因此,病人的体位尚有侧卧位、坐位等,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但应以病人舒适、施术部位放松以及适合术者操作为原则。

(二)医者体位

主要以操作的方便为前提,一般取病人的正后方或侧后方,有时可用双膝夹住患儿的下肢或臀部,以防患儿乱动而影响操作。

二、捏脊疗法常用的介质

所谓介质,又称为递质,就是在捏脊时施用于体表的物质,如粉剂、油剂、水剂、膏剂等。应用介质不但可以加强手法的作用、提高疗效,而且还可以起到润滑和保护皮肤的作用。同时,介质本身多为药物组成,通过手法的作用,使其渗透到皮肤中,吸收后对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此,要根据病情选用介质。常用的介质有以下几种。

1.葱姜水性味辛、温,有通阳解表、温中行气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所致的感冒、头痛及寒凝气滞所致的脘腹疼痛等。

2.乙醇性味辛、甘、温,有散寒通络、开窍通滞的作用,发热者可降温,适用于寒证、瘀证及小儿高热等。

3.薄荷水性味辛、凉,有散风退热、解毒通表、清凉祛暑作用,适用于治疗一切热证,尤其是夏天治疗时使用可解外感风热邪毒。

4.蛋清性味甘、咸、平,有补益脾胃、润泽肌肤、除烦退热、豁痰开窍、消肿止痛之效,适用于牙齿肿痛、腮腺炎、小儿发热咳嗽及疳积等病症。

5.叶水性味苦、甘、微寒,有醒神明目、清热止渴、消食利尿等作用,适用于小儿发热。

6.茶叶水(井水为佳)性味甘、凉,具有清热消暑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发热不退。

7.油性味甘、淡、微温,有祛风清热、和血补虚、润燥健脾之效,多用于小儿疳积、脾胃虚弱、肌肤无华等症。

8.滑石粉性味甘、寒,具有清热除湿、防损止痒、润滑肌肤的作用,多用于夏季推拿及皮肤娇嫩的患儿。

9.红花油性味辛、温,具有活血祛风、通络止痛之效,多用于风、寒、湿痹证。

三、捏脊的手法要领

(一)捏脊基本手法的操作要领

1.双手的中指、环指、小指握成半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拇指指腹对准示指的第二指间关节桡侧,两者保持一定的距离,虎口向前,双手示指紧贴皮肤并向前推动,将皮肤推起,然后双手拇、示两指把皮肤捏起来。

2.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示、中指前按,拇、示、中指三指指端夹住皮肤并捏起,同时用力提拿,双手交替移动向前。

上述操作方法中以第一种较为常用。

每次操作均从龟尾穴开始,将皮肤捏起后沿着脊柱由下而上,或轻或重,随捏随拿,随推随放,波浪式向前,一直到大椎穴即为1遍,一般连续操作4~5遍,故本法又俗称“翻皮肤”。为了加强手法的效果,临床治疗时还常采用捏三提一法,即先捏脊1遍,从第2遍起,每捏捻3次就向上提拿1次。捏脊时要用指面着力,不能以指端挤捏,更不能将肌肤拧转,否则容易产生疼痛。捏拿肌肤的多少及使用力量的轻重要适当,如捏拿肌肤过多则动作呆滞而不易向前推进,如过少则易滑脱;用力过重易致疼痛,过轻又不易得气。所以,操作时术者腕部要放松,使动作灵活协调,若操作娴熟者,在提拉皮肤时常能发出较清脆的“嗒、嗒”的声音。

(二)捏脊单式手法的操作要领

有学者认为,捏脊是各种手法的复式动作,从操作全过程看,包含有通常使用的8种单式手法,故又称为“捏脊八法”。下面简要叙述。

1.捏法将皮肤捏起来叫捏,是治疗时最常用的手法。捏时双手拇、示指或拇、示、中指将皮肤捏起,随捏随提随放,逐步向前推进,这时的皮肤一起一伏,好像后浪推前浪似的。捏起的皮肤的多少也要适当。

2.拿法拿是捏的进一步动作,捏而提起谓之拿,故捏法和拿法相辅相成。

3.推法向前推动,并且稍微加力。当示、中、环、小四指紧贴皮肤均匀地向前推进,并与拇指协调,边捏拿,边推进。推进速度要适当,过快则容易滑脱,过慢则不易推进。

4.捻法拇、示指或拇、示、中指相对用力搓动叫捻。方式一中捻法是示指向前向上用力,拇指向后向下用力,方式二中捻法是拇指向前向上用力,示、中指向后向下用力。捻法与推法要结合而作,推的时候边推边捻,像捻线一样,使皮肤从手中不断地通过。

5.提法捏起皮肤后,示指和拇指同时向上牵拉用力,一般用于重提背部腧穴或三捏一提。

6.放法提起皮肤后,再慢慢放松,使皮肤恢复到提之前的状态,叫放法。放法是捏、拿、推、捻等手法的放松,无放即无捏、拿、推、捻的再重复,没有放也就没有再前进。

7.揉法用双手拇指在相应的背部腧穴上或皮肤上进行适当的揉动,手法较轻柔。可以单独操作或在捏、拿操作的同时,拇、示指轻轻揉、捏,形成一个合理微提的手法。

8.按法在揉的同时,拇指指腹对准一定的腧穴适当加压,以刺激腧穴。按、揉可相互结合,穿插进行。

9.推脊法是指用示、中两指从大椎向上而下做直推,逆督脉而行,为泻法,能清热,多与清河水、退六腑、推涌泉合用。

四、捏脊疗法常用部位及穴位

(一)常用部位

捏脊时,部位为人体腰、背部,在成人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穴位为以上两经的腰背部腧穴和此外的经外奇穴。小儿除了运用与成人相同的穴位外,还有许多特定穴位,这些穴位既有点状、线状,还有面状穴。本节针对小儿推拿常用的穴位做一简述,以配合临床捏脊治疗时参考使用。

(二)常用穴位

1.肩井

(1)定位: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

(2)操作:用拇指与示、中2指对称用力提拿肩筋,称拿肩井;用指端按其穴,称按肩井。拿或按5次。

(3)主治:感冒、惊厥、上肢抬举不利。

(4)临床运用:按、拿肩井能宣通气血、发汗解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结束后的总收法(结束手法),也可用于治疗感冒、上肢痹痛等症。

2.大椎

(1)定位:第7颈椎棘突下。

(2)操作:中指端揉,称揉大椎。揉20~30次。

(3)主治:发热、项强、咳嗽。

(4)临床应用:揉大椎有清热解表的作用,主要用于感冒、发热、项强等症。如单用提捏法,以屈曲的示、中指蘸清水在穴位上提捏,至局部皮下出现轻度瘀血为止,对百日咳有一定的疗效。

3.风门

(1)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操作:示、中两指端揉,称揉风门。揉20~30次。

(3)主治:感冒、咳嗽、气喘。

(4)临床应用:揉风门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咳嗽气喘,临床上多与清肺经、揉肺俞、推揉膻中等配合应用。

4.肺俞

(1)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操作:用两拇指或示、中指指端揉,称揉肺俞;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称推肺俞或分推肩胛骨。揉50~100次,推100~300次。

(3)主治:喘咳、痰鸣、胸闷、胸痛、发热等。

(4)临床应用:揉肺俞、推肺俞能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多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久咳不愈,按、揉肺俞时可加沾少许盐粉,效果更好。

5.脾俞

(1)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操作:用揉法,称揉脾俞。揉50~100次。

(3)主治:呕吐、腹泻、疳积、食欲缺乏、黄疸、水肿、慢惊风、四肢乏力等。

(4)临床应用:揉脾俞能健脾胃、助运化、祛水湿,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症,多与推脾经、按揉足三里等合用。

6.肾俞

(1)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操作:用揉法,称揉肾俞。揉50~100次。

(3)主治:腹泻、便秘、少腹痛、下肢痿软乏力等。

(4)临床应用:揉肾俞能滋阴壮阳、补益元气,常用于肾虚腹泻或阴虚便秘或下肢瘫痪等症,多与揉上马、补脾经或推三关等合用。

7.脊椎

(1)定位:大椎至长强的一条直线。

(2)操作:用示、中指指腹自上而下做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推100~300次,捏3~5次。

(3)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4)临床应用:脊柱属督脉,督脉贯脊属脑络肾,督率阳气,统摄真元。故用捏脊法是小儿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亦可用推脊法清热。

8.龟尾

(1)定位:尾椎骨端。

(2)操作: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揉100~300次。

(3)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4)临床应用:龟尾穴即督脉之长强穴,揉之能通调督脉之经气,并有调理大肠的功效。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多与揉脐、推上七节骨配合应用,以治腹泻、便秘等症。

第二节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1.儿科适应证有婴幼儿腹泻、痢疾、呕吐等症及小儿保健。

2.成人适应证有胃脘痛、胃下垂、妇女月经不调等疾病。

二、禁忌证

捏脊是一种外治法,一般认为下列情况下不宜使用本法。

1.局部皮肤有烧伤、烫伤、开放性创伤以及血液病病人,使用本方法可引起局部出血或使感染加重。

2.皮肤病及皮肤感染者如湿疹、牛皮癣、脓肿、丹毒、蜂窝织炎等,使用本方法可使皮肤感染扩散。

3.椎体肿瘤、结核、骨折、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者,使用本方法可使肿瘤转移、骨质破坏。

4.急腹症需手术者及孕期妇女不宜捏脊治疗,否则会加重病情或引起流产。

5.过度疲劳、饥饿或饱餐后半小时内及严重心脏病、急性传染病病人,禁用或慎用捏脊疗法。

6.精神不正常、不能与医生配合治疗者,不宜做捏脊治疗。

第三节临床应用

一、积滞

1.治疗方法

(1)积滞伤脾型:使用常规捏脊手法6~8遍,重提脾俞、胃俞。夜眠不安者,加按心俞。并配合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中脘等小儿推拿手法。

(2)气血两亏型:使用常规捏脊手法6~8遍,重点提脾俞、胃俞、心俞、肾俞,捏最后一遍时改由大椎捏向长强,并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双肾俞、长强上做顺时针方向按揉1~2分钟,以补泻兼施,防止虚不受补。可配合推拿手法如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中脘,分推阴阳,推三关等小儿推拿手法。有虫积者,配服驱虫药,同时配合服用消积散,效果更好。

2.注意事项

(1)捏脊治疗过程中忌食芸豆、醋、螃蟹等。因为芸豆性黏腻,食后易引起积滞;服药后食醋易引起呕吐;螃蟹性寒而收敛,不易于消化。除此之外,其他难以消化的食物也应在禁食之列。

(2)捏脊时,手法要轻快,对于较大儿童及病情较为严重者,可以配合针刺四缝及其他小儿推拿手法。

(3)积极治疗并发症及慢性疾病。

二、小儿泄泻

1.治疗方法使用常规捏脊法,从长强至大椎来回捏10次,重提脾俞、胃俞,按揉大肠俞、长强、命门,捏完后从命门向肾俞以拇指指腹左右推压,并轻叩长强3~5次。

(1)寒湿型:可配合小儿推拿之补大肠、补脾经、推三关等手法。

(2)湿热型:可配合清大肠、小肠等手法。

(3)伤食型:可配合补脾经、清大肠、揉天枢等手法。

(4)脾虚型:捏脊时重提脾俞、肾俞,配合补脾经、摩腹等小儿推拿手法。

2.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应严格控制饮食时间,以4小时1次为宜,适量进食米粥或米汤。

病情严重者应禁食12小时左右。

(2)注意有无电解质紊乱的情况,若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应及时补充。

三、呕吐

1.治疗方法

(1)伤食吐型:使用常规捏脊手法6~8遍,重提脾俞、胃俞,可以配合揉中脘、分腹阴阳、补脾经等小儿推拿手法。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三代以前,即传说中的三皇时代是巫医一体,而又以巫为主,是巫兼任医,而不是医兼任巫。西周以后医学逐渐从巫医中独立出来,可是独立的医学教育没有出现,医学人才大多来自于民间,但对于医疗相关事务的管理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制度。总体上,中国古代医学教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有规矩、有规律、有规范的完整体系。 王燕编著的《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 背针疗法治百病

    背针疗法治百病

    背针疗法是针灸背部腧穴治疗人体相关病变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主要包括背、腰、骶尾部腧穴的应用,必要时,还涉及枕区、颈部、颈后区穴位,临床尤以夹脊穴、背腧穴和督脉穴的应用最为广泛。背腧穴与督脉穴、背部奇穴又统称为背腧穴。
  • 中医针炙与按摩

    中医针炙与按摩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几十年来,针灸医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非药物的保健方法,诸如针灸、按摩、饮食疗法等,因安全可靠,疗效持久,适应面广,无任何副作用,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 春季奇招抗过敏

    春季奇招抗过敏

    大家对过敏并不陌生,很多人都经历过过敏。过敏虽然似乎无时不在,但是也有高发季节,如春季。春季本是欣欣向荣、充满阳光和快乐的季节。却也正因为它的欣欣向荣,容易催发过敏的发生。如何才能避免过敏,尽情享受这样美好的季节呢?本书将重点为大家讲述春季易于发生的过敏有哪些,以及如何防范和对症治疗。希望本书能对读者有帮助,并祝读者度过快乐的春天!
  • 常用穴位解剖图谱

    常用穴位解剖图谱

    本图谱收录了临床上常用的俞募穴、交会穴、原络穴、合穴等特定穴位和人体头面、躯干等部位的一些重要穴位以及经外奇穴共100个穴位的实体标本照片。
热门推荐
  • 爆笑无良妻:质子毒妃狠嚣张

    爆笑无良妻:质子毒妃狠嚣张

    穿越前,未婚夫和妹妹在自己面前OOXX,穿越后,又有人在面前上演一场免费的活春宫?“技术太差,需要本大师给你们画春宫图么?人物有保障,保证要你们欲求不满,只需999哦——”她,夜妖娆,21世纪金牌毒医,一朝穿越,竟成了被人弃之若敝的废材质子。且看她如何收宝物,练神功,打的渣男贱女满地找牙,只是,当她把睥睨全天下时,身边怎么会多了一只甩不掉的妖孽?“爷,王妃送你‘情书’一封,请签收。”某男疑惑拆开信一看,脸瞬间黑了一半,“来人,操家伙,抢王妃!”
  • 追到吴世勋

    追到吴世勋

    吴世勋有一个青梅竹马,是他从小到大的小迷妹,当他在SM当练习生时,他的这个小迷妹天天送饭,就是为了看到他,只是吴世勋这小子浑然不知,还傻乎乎的以为他们是好朋友,从小到大的好玩伴。终于,有一个女孩闯入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误会、矛盾不断,最终,吴世勋的这个小迷妹离开了他,然而,剧情才刚刚开始…(ps:这本小说是循序渐进的,不会像很多同人文发展地比较快,所以希望在阅读的时候多一点耐心!)
  • TFBOYS之纯真的情感

    TFBOYS之纯真的情感

    第一次见面,误会、打听、斗气、下挑战、报复……他们却没想到这是爱神给予他们的一次偶然的邂逅。不管是同学的嫉妒,还是他们的吵架、分开、背叛,经历了几年的时间,最终让他们得到了爱神的帮助,重回到了自己最爱的人身边。
  • 沧海城

    沧海城

    传说沧海之外有座仙城,仙城里住着的都是长生不老的神仙,几百年来,无数修仙者慕名拜访,却都是空手而归……
  • 蜜战不休之顾少的甜妻

    蜜战不休之顾少的甜妻

    她是落魄千金,他是城中不可说的存在。本以为只是寻常的工作交流,殊不知暗流汹涌。被人当成礼物送给他,她深知自己的下场,无非是被吃干抹净。然而并没有!穆璃看不透顾承洲那张棱角分明的俊逸面孔下,到底藏着怎样的一颗心,故而一再接近利用。她以为自己手段高明,殊不知,是他失了理智,一再纵容步步算计。(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朱赫重生记

    朱赫重生记

    名震华夏的现代修真者朱赫,在渡劫飞升时遇到九彩仙劫,被劈的魂飞魄散,死后重生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原来守护自己残魂不灭的是自己从古玩街买的那座不知名小塔,一切的起因都将从这座浮屠塔开始。宇内浮屠现,各界功德尊。亿万毫光现,大道浮屠转。魔法和斗气对伟大的我来说算个屁。炼药师工会拍卖的药剂很难炼制吗?我随便炼制一种丹药就会被尊为“珍品”。什么?你要收购我的药方?你说我养的那只长着翅膀的蜥蜴是神兽?要我卖给你?哈哈哈......行啊,我也不要你的国主位子,只要你们皇陵后的那座无极山。
  • 我的总裁妻

    我的总裁妻

    出身贫寒的陈思远大学毕业突如其来的婚恋,面对感性的叶苇,理性的邹利敏,小女人的小温馨......他该如何做出选择,是一味的躲避还是面对,不安分在平静的生活中跳动........
  • 来自雪国的人

    来自雪国的人

    不知道该怎么把它归类,青春?都市?儿童?貌似都不像。朋友说你觉得宫崎骏的动画片该如何归类,说是动画片,但最喜欢它的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好吧,我写的就是这么一类东西。我想把小小的你,还给长大后的你。
  • 世家再醮记

    世家再醮记

    重生在平行世界的盛世大唐,似乎是她的幸运;但穿越成一个和离归宗的弃妇,又好似是她的不幸。王玫王九娘,从来没想过要过什么富贵荣华、巾帼力压须眉的快意生活,她只想安安乐乐地活下去。可是,安乐的生活,情投意合的夫君,都并不是轻易能够得到的。树欲静而风不止,九娘子渐渐才明白这个道理。
  • 封界至尊

    封界至尊

    逆流封界,一剑至尊诸天寻爱,万劫破局小乞丐的封界之争,至尊之旅坎途困境中,成败之事,全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