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5800000072

第72章 明清篇(13)

福临对董鄂氏的感情,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认为董鄂氏有德有才,正是理想的皇后人选,准备二次废后。福临的皇后是科尔沁蒙古博尔济吉特氏亲王的女儿,科尔沁蒙古自满清入关以前就始终支持皇太极平定满洲,夺取天下的战争,是蒙古四十九旗中最强大而举足轻重的一支。假如福临再度废她,改立董鄂氏,蒙古女人失去中宫主子之位,势必影响满蒙关系,动摇大清帝国的立国之基。所有这些,福临不是不知道,可是当一个人感情狂热的时候,理智难免就要丧失。董鄂氏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她的母亲还是一个汉族女子。福临册封董鄂氏为皇贵妃已经引起很多人因祖宗有“满汉不通婚”的制度而不满。孝庄太后毫不犹豫地对儿子的举动进行了抑制。结果,母子间出现隔阂,福临皇帝甚至公然下令抠去太庙匾额上的蒙古文字,而那位生活在感情荒漠中的蒙古皇后,对于安排自己命运的同族婆婆并无丝毫感激,相反把不幸和怨恨统统归集到太后身上,连太后病倒也不去问候一声。这种微妙紧张的母子婆媳关系维持了五六年。

入宫不久,董鄂妃生皇四子荣亲王,不久爱子病逝,董鄂妃十分伤心悲痛,身体每况愈下。福临十七年,董鄂氏去世。福临非常哀伤,为此五天没有上朝。不久,福临下旨礼部,称“奉圣母皇太后懿旨,皇贵妃佐理宫中事务多年,以其贤淑之德行教化宫闱,成绩斐然。如今突然去世,我内心深为痛悼。现追封皇贵妃为皇后,以示褒奖推崇。朕仰承太后懿旨,特此追封,并加以下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福临为她亲撰行状,说她对皇太后“奉养甚至,左右趋走,皇太后安之”;“事朕,候兴居,视饮食服御,曲体,罔不悉”;“至节俭,不用金玉,诵四书及易,已卒业;习书未久,即精”,等等。并命学士王熙、胡北龙编纂《董鄂皇后语录》,大学士金之俊撰《董鄂皇后传》。当时听说的人都感到惊讶和不解:仅仅是一个贵妃,死后三天就被追封为皇后,皇帝何必如此滥加谥号?

关于福临孝献皇后董鄂妃,社会上有各种传说。最普遍的一种就是说她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名妓董小宛。

据说这位贵妃,原来是明朝江南才子冒辟疆的小妾董小宛。明弘光末年,豫亲王多铎出兵讨伐南明,占领南京后将董小宛带回献给福临。清末野史还盛传,董小宛是被南下的洪承畴俘获。洪本想自己占有,因董誓死不从,才将她送入皇宫,成了福临的爱妃。福临对董小宛宠爱有加。后来,董小宛触怒孝庄皇太后被赐死。在董小宛与福临的缠绵凄婉的爱情故事里,福临为了董小宛而剃度出家,这就是清代有名的“顺治帝五台山出家”的传说。为此还引出了康熙去五台山寻父的故事:康熙见一和尚打扫庭院,问他叫什么法名,他说“八乂”。康熙打听询问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他的父亲福临。当他走出寺院,突然意识到“八乂”是个“父”字,于是又翻回来找那位和尚,可是和尚已不知去向。

福临一向好佛,宫中奉有木陈、玉琳两位禅师,钤章有“尘隐道人”、“懒翁”、“痴道人”等称号。他对木陈曾说过这样的话:“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视朕,当如门弟子相待。”看来,他早有削发为僧的念头。在去世前几天,他还叫最宠信的内监去闵忠寺削发做和尚。据说,康熙曾四次去五台山,前三次都是为看他父亲去的,每至,必屏侍人独上高峰叩谒。第四次去时,福临已死,康熙帝触景伤情,有诗哀悼:“又到清凉境,岩卷旋复垂。芳心愧自省,瘦骨久鸣悲。膏雨随芳节,寒霜惜土时。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诗文十分哀惋。又传说在康熙年间,两宫西狩,经过晋北,地方上无法准备供御器具,却在五台山上找到了内廷器物,于是,福临出家便有了更充分的证据。

据《清史通俗演义》,康熙皇帝五度巡幸五台山。吴伟业有《清凉山赞佛诗》,就是咏叹此事。《清稗类钞》、《清代野史大观》等书中都有关于福临因董妃去世而削发出家的故事。其实关于顺治到五台山出家的说法,只是一种传闻和间接推测,从来没有直接证据。史家所谓的清初三大疑案:太后下嫁、福临出家、雍正夺嫡,尤以福临出家的材料依据最薄弱。

董小宛生于明天启四年甲子,故福临出生时,董小宛已15岁了;顺治7岁即位,董小宛已21岁了;顺治八年正月二日董小宛死,年28岁,而清世祖那时还是一个14岁的小孩子。小宛比清世祖年长一倍,断无入宫邀宠之理。董鄂妃却是在董小宛逝世5年之后的1656年才奉召入宫。由此可见,董小宛并非董鄂妃。

为什么野史能把董小宛与孝献皇后扯在一起呢?原因是她们的姓中都有一个董字,她们的风貌都堪称一个美字。福临帝曾经钟情的董鄂妃就是他五台山出家传说中董小宛的真实原型。真实的董妃,和董小宛并不同姓。据汤若望回忆录记载是内大学士鄂硕之女,福临异母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妃子,满族人,姓董鄂氏。汤若望是当时的钦天监监正,是德国传教士,与福临关系比较密切,因此他的这段回忆可靠性、可信性很高。又据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记载应为东鄂洛氏,董鄂是汉语音译,而王国维《吴梅村清凉山赞佛诗与董小宛无涉》一文考证为栋鄂氏。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董鄂妃生皇四子,两个月后皇子夭折,后董妃亦于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去世,年仅22岁。姓董鄂氏是满语译音,许多史书也有译为“栋鄂”、“东古”、“东果”。

关于顺治的死因,据当事人王熙《王文清集·自撰年谱》载:“奉召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王熙是顺治年间进士,授官检讨,后在康熙朝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并奉命专管密本。因此他的记述有一定的可靠性。张宸在《青集》中亦称:“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张宸也是当时人,曾任兵部主事。王、张二人所记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证。似乎福临死于出痘是无疑的了。已故明清史专家孟森的《世祖出家事实考》,他举了《东华录》等史书的记载,认为清世祖死于痘疹,没有出家。从董鄂妃死后火化看来,董鄂妃可能是患上了天花,并传染给了福临。

“顺治帝为董小宛出家五台山”的传说,自然是清初好事文人的附会。但这一传说的起源,除了一个“董”字外,倒也和福临不无关系。他与董妃感情极好,其向佛之心,也和思念董妃不无关系。在福临遗诏中,曾多次提到董妃。福临在自罪的遗诏中,列举了自己不孝、亲汉排满、董皇后丧礼太过……等十四项大罪,承认在董鄂妃死后“丧祭典礼,过从优厚,不能以礼止情”。可见感情之深。关于董鄂妃的美,福临下了“倪静”二字的按语,这倪字,根据“集韵”,意思是妩媚。塞外的满洲女子,刚健婀娜的很多,妩媚的极少。如果拿“妩媚”来形容一个南国佳人,倒是十分恰当。正是由于这两个不起眼的字,引来了好事文人的猜测。

董小宛身为“秦淮八艳”之一,生逢明清易代乱世,其遭遇自然是文人骚客们关注的对象。曾与董小宛交契深厚的“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在其《影梅庵忆语》中记载曾经在顺治八年三月底,梦见董小宛被人抢去,又说在同一天夜里,董小宛自己也梦见被人抢走。这不可能不成为无聊文人们猜测的对象。文人们将这些只言片语的传闻与董妃事迹结合,就成为了董小宛被清兵虏走,先为博穆博果尔之妻,后为福临之妃的传说。

清初《同人集》中《行路难八首存三》,及吴伟业诗集中《古意六首》,考证出董小宛并未曾死,而是于顺治七年先归豪门后没入宫廷。吴伟业与钱谦益、龚鼎兹并称“国朝三大家”,与“秦淮八艳”有较为密切的往来。他的一些诗作,被认为是寻找秦淮八艳下落的明证。吴伟业有《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宛像八首》诗,歌咏董小宛的事。该诗载于《梅村家藏稿》。其中有这样的诗句:“乱梳云髻下妆楼,尽室仓黄过渡头,钿合金钗浑弃却,高家兵马在扬州。”这被很多人认为可信。同时,“欲吊薛涛怜梦断,墓门深更阻侯门”明显暗示出了董小宛的下落——大约是被掳走并卖给豪门世家。其“古意”第六首,曰:“珍珠十斛买琵琶,金谷堂深护绛纱,掌上珊瑚怜不得,却教移作上阳花。”“上阳”两字,即使在今日也不可能不引起人们的猜测。他的四首《清凉山赞佛诗》,也常被附会为福临出家的证据。诗中有“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草头下面一个“千”字,“千”字下面一个“里”字,合起来,便是董小宛的董字了。

后来还有人考证《红楼梦》影射了福临与董鄂妃:贾宝玉即是清世祖,林黛玉即是董妃。“世祖临宇十八年,宝玉便十九岁出家;世祖自肇祖以来为第七代,宝玉便言‘一子成佛,七祖升天’,又恰中第七名举人;世祖谥‘章’,宝玉便谥‘文妙’,‘文章’两字可暗射。”“小宛名白,故黛玉名黛,粉白黛绿之意也。小宛是苏州人,黛玉也是苏州人;小宛在如皋,黛玉亦在扬州。小宛来自盐官,黛玉来自巡盐御史之署。小宛入宫,年已二十有七;黛玉入京,年只十三余,恰得小宛之半。……小宛游金山时,人以为江妃踏波而上,故黛玉号‘潇湘妃子’,实从‘江妃’二字得来。”是否牵强附会且不说,但在考证中无疑将董小宛与董鄂妃混为一谈了。

至于为何时人会编造福临与董小宛的悲剧恋情,以及福临出家的荒诞故事,恐怕已无可考证。大约总与明末知识分子尴尬的处境有关,董小宛的经历或许正是他们自己不堪回首的心理路程的折射。历史是由语言组织而成,真实的历史不仅是那些曾确实发生的事实本身,也包括世道人心活生生的人文心理在其中的沉淀,唯其如此,这历史才是“人”的历史。通过许多虚构的镜子,平凡的人照亮了自己。谁又能否认福临、董小宛的故事不是真实的呢?

在这位福临皇帝短短的一生中,他一共娶了19个妻妾,差不多是每年一个,但是最讨他欢心的,只有董鄂妃一人。

在福临眼里,董鄂妃就是他的心。虽然两人不曾有过任何誓言,但是,那种难舍难分的感情的确能感天地、泣鬼神。

董鄂妃死后,福临的心也随之而去。

福临的离家出走,令清宫上下惊慌失措。他们为了不引起世人的非议,只得向外宣布:顺治皇帝驾崩。但是,这种谎言也瞒不了多久。很快,堂堂的大清皇帝为了一个女人而削发为僧的事就在民间广为流传了。

清圣祖玄烨

帝王档案

玄烨:1666年-1722年在位,名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帝第三子,性格仁孝智勇,勤政爱民,经文纬武。顺治死后即位,在位61年,智除鳌拜,削平三藩,抗击沙俄,统一台湾,平定噶尔丹。整顿吏治,招揽人才,废除圈地,改革赋役,发展生产。病死,终年69岁,死后葬于景陵(今河北遵化西北70里昌瑞山),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史称康熙皇帝。

康熙天花与登基之谜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九日,清世祖福临病逝后的第三天,一个不满8岁的小孩一身孝服坐在了紫禁城金銮殿的宝座中,成为新一代少年天子,这个叫玄烨的小孩,就是康熙皇帝。

不满24岁的顺治皇帝突然病逝,此前对于接班人问题他并没有太多心理准备,直到染病卧床不起时才开始认真考虑继承人选。长期以来清世祖一直看好次子福全,想立为太子,而他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则更倾向于立皇三子玄烨。双方意见相持不下,只好求助于第三者的仲裁。这个第三者,是在宫中当差的西洋传教士汤若望。汤若望在清宫服务有年,官至一品。他与顺治皇帝及孝庄皇太后之间长期保持着某种亲密关系,清世祖曾尊称他为“玛法”,满语翻译过来就是“爷爷”。

理智的西洋传教士汤若望很快就帮孝庄皇太后和顺治皇帝下定了决心:立皇三子玄烨为太子。理由简单而充分——玄烨已出过天花,对这种可怕的疾病有终身免疫力。

天花,中医称“痘疮”。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它很早就已开始危害人类了。考古发现,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公元前1160年)木乃伊上曾出现天花病菌。在中国,晋朝时就已有明确的痘疹病理记载。直到清初,天花依然被视为不治之症,令人谈虎色变。实际上,清朝时期,天花曾多次泛滥,为害生灵。清史上多起清宫疑案也与它有关。

同类推荐
  • 居里夫人(名人传记丛书)

    居里夫人(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讲述了居里夫人的生活以及她的工作。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有着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她在男性主宰的科学领域里占有不同寻常的一席之地——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女性、第一位法国大学的女性教授、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第一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得奖人、第一位母女皆获得诺贝尔奖的母亲如此炫目的光环全部笼罩在居里夫人一人头顶,世界都为之震惊!
  • 与郑和相遇海上

    与郑和相遇海上

    绕过好望角世界第一人,揭开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开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破解郑和船队之谜。人类“大航海”先驱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1405-2005)!“既是一部弥足珍贵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语言精美的文学读物,更是一部弘扬我国古代文明的极好教材!”
  • 告诉你一个居里夫人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居里夫人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居里夫人的故事》从居里夫人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写到她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为人类做出的卓越贡献,再现了居里夫人坚毅、勇敢、热忱的品质和为科学事业而奋斗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能够真切地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坎坷而的人生历程,铭记她为科学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 左宗棠传

    左宗棠传

    《左宗棠传》是以晚清重臣左宗棠为主角的人物传记,从他出生前后的中外格局说起,沿着他的生命轨迹,记述了他一生的不凡经历,历数他所作的贡献。
  • 邹容 陈天华评传

    邹容 陈天华评传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即“邹容评传”和“陈天华评传”。 邹容与陈天华有着类似的悲剧人生,他们的英年早逝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遗憾。《邹容陈天华评传》通过对他们短暂人生历程的考察,描述了历史时代背景和不同的生活经历对他们思想认识和性情特征的影响:他们的热情、他们的激愤和他们的无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邹容与陈天华的思想集中在二人的政治主张上。《邹容 陈天华评传》以邹容与陈天华的民主革命思想为核心,论述了二人在排满革命、建立民主政体、造就近代国民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进步主张。他们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热门推荐
  • 撩个竹马成老公

    撩个竹马成老公

    五年前,玖墨寒和夏暖暖是青梅竹马,在五年间,由于夏家的变故,夏暖暖到了国外......五年后,夏暖暖为了玖墨寒回国,却发现玖墨寒出轨了......
  • 错的时间错的梦

    错的时间错的梦

    风像羽翅尖撩过大海,泛起无声的涟漪晃荡。你身着金光四射的衣裳,裙袂摆动过我心上。
  • 民国公子

    民国公子

    这是一个灵魂重生的故事,也是一个灵魂升华的故事,这里有风花雪月,也有热血铸就,“内惩国贼,外争国权”不仅是口号;“抵制洋货,支持国货”成主流。未来的世界在东亚,东亚的核心在中国,中国的强大在共和。不过,上述内容都是在林中天在自我满足后才慢慢实现的。
  • 万古重阳

    万古重阳

    渡双翎;“三生不忘今世情,一切可能都难以挽回……”渡双翎;“这条道路是否正缺,要看最后的赢家!”红日;“一切都是为了人类,善意的欺骗!”黄日;“天地大成,了我道心!”洛心;“我恨你!”召阳;“还会再见么?”月婉;“君没有我的日子,希望你能够开心!”渡双翎;“不要问我我的目标,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消失!”夏妹、精卫;“你可知道,双翎我等你千年,未曾想见面则是永别!”渡双翎;“如果我将自己祭天,能否换来爱人的重生,重阳日,时间之论回退,第三界!红日天帝!我活着就是为了看到你们死!”
  • 导游四十五班传

    导游四十五班传

    这是一群70后或80后的青春记忆和成长史。这群人,是一群中专生。尽管,他们一直羞于承认这个无奈的事实。这群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现在已为人父(母)、精心地操持着各自的家庭,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时间无情的打磨,已将这群人浸染得日渐成熟,也不再整天把梦想挂在嘴边,只是默默地扛着沉甸甸的责任,一步一个脚印、小心翼翼地朝着心中那个或许已经不叫理想的人生目标,谨慎前行。这群人,就是我导游45班的同学们。
  • 神魔时空历险

    神魔时空历险

    带着寻找“娄金狗”和“亢金龙”的任务,沙莎和罗琳被师傅丢到了一个时空错乱的位面群中,寻找合适的师弟师妹。神祗、圣人、妖魔、英灵,这个乱七八糟的位面群到底是谁构造出来的啊!
  • 再世修仙记

    再世修仙记

    某省厅局级青年干部在参加某集团公司上市庆典时,意外身亡,却重生于异世大陆。因前世意识得以保留,且看他能否挣得一线仙机,得以重整异世大陆之秩序,肃清人妖鬼魔仙之混乱。再世为人,在漫漫修仙途中,能否了却他前世梦想,立规划纪,权术制衡,创永恒之制。
  • 苏贤与云霜

    苏贤与云霜

    他离开家乡两年,她对他的感情始终不变。他两年后归来,不复当日的忧郁徘徊,他明白了她的情意,最终与她牵手,牵手后却又有风风雨雨……
  • 乖萌少女闯校园

    乖萌少女闯校园

    装乖巧的萌萌女主遇见不良帅哥时又会怎么样呢?这乖乖女我也做够了,我要做一回真正的自己,加油!——柳忆语挺不错的嘛,本来只是玩玩,却没想到把心都玩进去了!——鹿晗其实我也喜欢你,你说我幼稚可我是为了你呀!——边伯贤从现在为止,我就是你姐了,出了什么事我罩着你,嘻嘻!——冷然算了,我也喜欢你,傻瓜!——吴世勋
  • 终极女警

    终极女警

    华北第一女警察郁景夏放弃晋升机遇只为曾经在警校期间打败过自己的对手林牧川一雪前耻而屈尊降贵来到A刑警队担当普通特警职位,新的故事亦由此展开......从曾经水火不容的对手,最终走向令人为之倾倒敬仰的最佳搭档。谜一般的精彩案件使得他们在不断的战斗中成长升华。一对备受瞩目的女警花组合,从两个菜鸟级的强悍小姑娘逐渐走向巅峰并在最终成为业界的一段传奇。当浮华退去,她们的名字铭刻在了这个业界的巅峰。所有人就此记住了她们的名字,但更多的人更加记住了她们彼此组合的无冕之王称号。那就是,终极女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