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已经采用桃枝、桃木驱除邪气,经常是用于殡葬、祭祀的场合。例如君主在赴臣下之丧、给臣下送葬之时,总要巫师们手持兵器,并且拿着桃枝编成的扫帚,作出象征性的打扫模样,表示已将不祥之气扫除。如《礼记·檀弓下》说:“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桃木柄苕帚)执戈,(鬼)恶之也。”也有人随身携带桃殳(一般用桃木制成、类似后世梭标形状的兵器),用以辟邪。还有的将桃枝插在门上,据说鬼魅极为害怕桃枝,再也不敢进门作祟。后来还有人采用枭桃御鬼,枭桃是一种历冬不落的干桃,据说它能杀死各种恶鬼。
最迟到汉代,人们已经采用桃符辟邪。“桃符”当时称作“桃印”,是用一块长方形的桃木板片刻成的,上面还用彩色按照一定的格式画上符号,写上咒语,在每年的仲夏,即农历的五月,挂于门上,据说是为了抑制所谓阴气,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当时还有人用桃煮汤,将鞭蘸上汤水,挥洒在屋内墙壁上面,驱除鬼魅,这种习俗后来就演变成在元旦那天喝桃汤,用以辟邪求福。
民间的镇邪灵物多得举不胜举,不可能一一阐述。它们是民众普遍的祈愿心理的凝聚体,为我们研究历代信仰习俗提供了最为直接的实物。
5.“姜太公在此”与“泰山石敢当”
古人为了获得长期的内心安宁,除了在一些节日等非常时期进行辟邪外,民间还有许多不定期的恒常的驱恶方式,“姜太公在此”和“泰山石敢当”即为最常见的两种。
民间普遍俗信书写“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或“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等贴在门窗或墙壁上,可以驱邪避灾。姜太公,传说是远古时代炎帝的后代,其祖先因帮助大禹王治水有功,被赐姜姓,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市西)或申(陕西山西间),称吕侯;其名尚,字子牙,史称吕尚、姜尚、姜子牙等。后因文王访贤时称姜子牙是“老太公(文王之父)盼望已久的贤才”,所以又称其为“太公望”,继而讹传为“姜太公”。上海辞海出版社出版的《辞海》说,姜姓,吕氏,名望,一说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师,也称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齐。有太公之称。是周代齐国的始祖。其人在民间传说颇多,《鬻子》、《六韬》、《搜神记》等书中都有记述,及至《封神演义》一书,姜子牙已被说成是封神之神。因为各路神仙皆由他所封,所以他就成为神上之神。如果“姜太公在此”,则其他“诸神”就不得不“退位”了。所以民间请了姜太公来,使得诸神退位,驱除一切邪鬼,也就免去一切禁忌了。另有一种说法是讲姜太公统兵领将,掌管武事,与孔子并称,列入唐宋祀典,封为武成王,天下遍立太公庙。所以民间以为姜太公有驱神克鬼之能。他在民间经常被请来驱鬼辟邪,禳解禁忌。除了一般性泛泛的禳解外,也还作有针对性的禳解,民间盖新房上梁时,也要写“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字样贴于大梁中间。嫁娶迎亲时,则贴于车轿上。有时小孩说了不吉利的话,也念“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以作化解之用。
“泰山石敢当”,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驱邪、禳解的方式。徐珂所编的《清稗类钞》“迷信类”中列有一条“泰山石敢当”,称许多城镇农村里巷之口常立有一块片石,作为禁压不祥之物,上刻“泰山石敢当”或“石敢当”字样。据考“石敢当”始见于西汉史游《急就篇》,唐代颜师古解释指上古有许多石氏名人,后世也都是名门望族,“敢当”是“所当无敌”的意思,指“石”本身的神奇威力。这种以石块做镇物的巫术,是源自远古时期对石的崇拜和信仰。原始人类曾经以巨石为神物和保护神。今日学者称之为“巨石文化”。原始时期的“巨石崇拜”后来慢慢被人们遗忘。但是以石头为灵物的崇拜却是非常顽固的,后人以石块为灵物镇鬼邪就是这种崇拜的反映。
“泰山石敢当”的民俗信仰源远流长,在国内凡汉族聚居的地区都有树立“石敢当”的习俗,就像汉族聚居区到处都有镇宅石“太公在此”一样。山东省境内立“石敢当”之风习遍地皆有,就是台湾省此风也甚盛,凡门前、巷口、渡口、村头,常立“泰山石敢当”石碑,以止风、止煞。
三、消灾的常用手段
厌当是用法术抵制妖孽消除灾殃。这在中国北方称为“破绽”,意即破坏妖邪及恶运使之不发生作用。厌当也属于广义的厌胜。
厌当在中国存在已久。据《史记》载,英布年轻的时候经人相面,相者说他将来要为王,但要受刑脸上刺字之后才能成王。古人把在刑徒脸上刺字称为黥首,英布即改姓黥,称黥布,表示自己已经被黥过了,用此来抵制那未来的恶运。又记,有人向秦始皇报告说东南一带有天子气,要出天子,于是秦始皇就东巡,表示自己就是那里的天子,这样便可以防止那里再生天子了。自然,这都是非常简单的厌当术,也都不会见效。英布后来果然被治罪黥面发配骊山为秦始皇去营造坟墓,英布与一些刑徒逃走到大泽中隐藏为盗,后来举兵反秦,英勇善战,被刘邦封为九江王。秦末着名的起义军领袖陈涉以及项羽、刘邦都起兵在东南,陈涉建国号称张楚,项羽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高祖。其实,所有这些故事都是后人依史实编造的,所以里面所说的相面也好,厌当也好,灵验与否均不足为凭,不过这却可以说明早在秦汉之时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厌当术来避恶求福了。
人们生病时带符、吞符、贴符、烧符、念咒、送鬼、驱邪无疑都是驱病祛邪的厌当术。在这些厌当术中最有趣的是替身厌当。
厌当术中的替代者往往不是真正的人,而是物。病危之人,请术士作法,剪一个纸人放在病人身下,这个纸人就代替人赴阎罗处充数,病人则得以起死回生。
过去,中国有许多专售迷信品的商品——金纸店。金纸店里除了卖“金纸”、“冥钞”和“甲马”、“纥衣”这些祭祀用的纸制品以外,还有纸和竹制成的“天狗”、“白虎”、“替身”等物卖给人们,作为禳灾补运之需。
迷信的人都喜欢在一年之始找命相家去问问“流年”,看看今年的运气如何。如果算出今年不利,主有灾厄,那就要祭神祈求神佑,还要请法师代为补运去厄。补运时要焚化一个纸的“替身”,在这个“替身”身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经过法师画符念咒祈祷之后,再焚掉“替身”,于是一切灾厄就由“替身”替你承担了。
宋人笔记里记载一个人身染重病,家里替他请法师除灾,烧了一个“替身”。这个“替身”是用纸画的,口鼻眉眼都有,就是没有嘴,是怕它到阴间开口讲话,泄露冒名顶替的秘密。由这段记录知道宋代纸马店所卖的“替身”都不画嘴。
北方也有烧“替身”的习俗,这是父母为儿女烧的。从前北方人迷信俊秀聪明的男孩女孩多半是神佛驾前的“金童玉女”转世,他们大半在人世活不多久,就会被神佛召回去。因此父母就到“纸扎店”定制一个“替身”送到神前焚化,自己的儿女就可平安无事,长大成人了。
与替身厌当术相类似还有“起犯”巫术。
鬼神常在阳间出没,天阴雨湿和长夜迢迢之时,尤其常见。如果你撞着他,或侮弄他,或搅扰他的香炉神器,他即会罚责你,这罚责便叫“犯”。其意是说你撩犯的意思。民间操办喜事,激发了鬼神的忌妒,亦谓之“犯”。鬼神罚责的方式多为令人生病。如果你不去禳解,时间一长,即取你“三军司”(即性命)。禳解就叫做“起犯”。
起犯巫术是人们对疾病、死亡及其他灾难的恐惧心理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惟恐自己言行不慎而无端冒犯了无处不有的神怪,甚至认为狂欢喜乐亦为禁忌,会导致乐极生悲。这种心理的产生,说明在一些落后地区,人们还没充分意识到自己支配自然的能力。
四、民间鬼神信仰的活化石——目连戏
1.目连戏的宗教功能
在所有的地方戏种中,大概要算浙江绍兴的目连戏最具有驱鬼逐疫的功能。这与绍人素来普遍盛行笃信鬼神之风有关。古书记载云“楚人鬼而越人礻几”,(《列子·说符》。)“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礻几”。(《吕氏春秋·异宝》。)绍兴旧称会稽,是越国的都城,因此这里所谓的“越人信礻几”当然也指包括绍兴在内的越人的鬼神信仰。据说越人还能经常看见鬼,《汉书·郊祀志》云:“粤人信鬼,而其词皆见鬼,数有效。”
绍兴等地的越人还有自己独特的神灵崇拜,如这里盛行祭防风氏,“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发而舞”。(《述异记》,卷上。)这是描写越人祭祀防风氏时的仪式活动。绍兴一带的群众还把7月13日到7月18日这五天的时间称为鬼节,以为阴世于7月13日将鬼魂放出,任其自由五天,至18日夜收回,特别是7月15日的中元节,绍兴民间都要祭祖先,做羹饭,以飨鬼灵。
在鬼节中,绍兴地区民间的一项重要祭祀活动,就是搬演目连戏。目连戏有专门的戏班,称为目连班,目连班主要由道士组成,有时也有一些农民、小手工业者参加。从绍兴地区上演目连戏的实际情况来看,其祭祀鬼魂、驱邪逐魔的宗教意义和宗教目的十分明显,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上演的时间在7月鬼节,当地民间以为这几天是鬼的假日,鬼放在各处,故要演出一台目连戏藉以祭奠安抚,否则鬼会作祟。
(2)上演内容大都表现鬼神世界与鬼神形象。
(3)上演场地多在广场上搭起草台,与古代祭鬼驱邪的场所极为相似。
(4)上演人员多为道士,他们常把目连戏的演出与打醮作法等超度鬼灵仪式放在一起,一般来说是先做道场,然后再演戏。由此可见,绍兴目连戏演出目的上的宗教色彩十分明显,它实际上是作为民间鬼灵信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作为民间祭祀鬼灵仪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被浓厚的鬼神观念围绕着的绍兴人,主要的排遣方式就是演目连戏,目连戏成为他们驱邪纳祥的主要行为方式。
绍兴目连戏除了被用以祀鬼驱疫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宗教功能便是酬神娱神。神与鬼,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古代的人们既然能想像出一个脱离肉体而存在的对人有害的鬼灵形象,当然也就同样能想像出一个脱离肉体而存在的对人有利的神灵形象。在远古人类的观念中,神是一种庇护和帮助人类的超自然力,它当然能帮助人类战胜鬼灵。因此,当人们一方面向鬼灵祭祀以示讨好和乞求之意时,另一方面又祈祷膜拜于神灵,希图借助神灵的威力来镇服鬼灵,这样,为神灵演戏便是神灵崇拜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过去绍兴一带在神诞庙会时演目连戏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民间以为“神非此不乐”,在神的面前演了目连戏,就是向神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同时也达到了以神镇鬼的功利目的。
2.目连戏的巫术性质
巫术是远古时代的人们希望影响鬼神或控制鬼神而采取的一种想像性方法。相对祭祀等宗教活动来说,巫术较有积极的因素,因为它不是通过向鬼神祈求,而是通过某些行动和措施的实现,来使鬼神听取或服从人类的意志。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说:“尽管巫术也确实经常和神灵打交道,但只要它们按其正常的形式进行,它对待神灵的方式实际上和它对待天生物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是强迫或压制这些神灵,而不是像宗教那样去取悦或讨好它们。”(弗雷泽:《金枝》,第四章、第五章。)但是巫术所采用的影响或控制鬼神的方法是想像性的,非科学的,它是想通过某种“神秘的交感”,使物体“远距离地相互作用,通过一种我们看不见的‘以太’把一物体的推动力传输给另一物体。”(弗雷泽:《金枝》,第四章、第五章。)这种“神秘的交感”当然不会真正产生什么科学的作用,但是这对于远古时期的人们来说,却是沟通人与鬼神之间距离的惟一途径,他们可以利用巫术来表示对神灵的敬意,可以利用巫术来驱逐疫鬼冤魂,同样可以利用巫术来求雨求风,治病救灾,所以,巫术成了远古时代一门必不可少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