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产妇避忌
生产是由产妇来承担的,她的精神与健康直接关系到生产是否能顺利,胎儿是否能完好如愿,因此此时的产妇是重点保护对象。加之对于产妇又有上述种种“不洁”的观念在作祟,因此在产妇身上便有了许多的避忌的规定。
避忌想不好、不吉利的事。俗以为“想什么来什么”,因此不许产妇在临产前胡思乱想,或有不吉利的念头,更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以免真的引来祸患。当然这全靠产妇自觉遵守,家人亲友一般在这个时候应注意多说些宽慰产妇的话。这其实是让产妇在临产前不要背精神包袱,有松弛产妇紧张心理的作用。
避忌冷风冷水。怕产妇中邪。这其实也主要是为产妇健康着想而设立的避忌。
不得让太阳直射头顶。产妇在产期内出门须用笠帽等物品遮住头顶,否则有冒犯太阳之嫌,引来灾难。这里有“不洁”观念的作用,但主要似乎还是为产妇身体着想。
不得乱泼污水。仍是“不洁”观念,以为产妇乱泼污水尤其是生产时的污水会冲犯“送生娘娘”或其他神鬼,因而导致责罚给产妇及婴儿带来灾难。
避忌红白喜事。这是“冲犯”思想和“不洁”观念共同作用的产物,民间俗信以为“喜冲喜”、“凶冲喜”都大不吉,会引来各种意象不到的灾患,因此产妇生产前后都需严格避忌。
忌性生活。产妇生产前后须避性生活,这虽然有保护产妇的作用,但仍主要是“不洁”意识,以为这会给男人带来所谓“血光之灾”,因此须严忌之。
此外,产妇日常避忌中还有许多“饮食避忌”,这有很多是为产妇和即将出生的婴儿安全着想,但也有不少仅仅是一种趋吉避凶的心理,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比如说“鸭”与“哑”、“押”谐音怕产妇食鸭后,生下哑吧孩子,不吉利。因此产妇禁食鸭肉。甚至还有地方为了不让产妇食油腻,竟编出所谓产妇过月子吃大肉,到年老时屙屎提不上裤子的荒唐说法。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产时避忌
生产时间不像生产地点可以任意选择,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民间由于趋吉避凶心理的作用,对一些生产时间也是很计较的。这方面的避忌,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这么几种:忌讳正月初一十五、五月初五、七月十五生子。
民间有所谓“男怕初一,女怕十五”的说法。认为大年初一生的孩子性毒,会妨父母。因为正是热闹过年的时候,却让父母担惊受怕,给人一种故意捣乱的感觉。因此附会出很多说法,诸如命硬,会妨父母等。而且认为此时生的孩子将来长大了一定不好管教,会忤逆不孝。正月十五则是元霄节,正是高高兴兴“闹花灯”的时候,此时出生的婴儿也属捣乱的人物。特别这时出生的女孩子,民间尤其忌讳,以为她长大后一定风流淫邪,因此会辱没家门。这纯属牵强附会,毫无道理可言,但在迷信意识很深的地方,加上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的影响,确实有不少人会把此时出生的女婴溺死或丢弃不要。
此外,据《中国民间禁忌》一书介绍,旧时民间还普遍认为五月是所谓“恶月”,而五月五日又是所谓“五毒日”,很不吉利。这一天生下的孩子有所谓“五毒”投胎转世之嫌。另外,民间还有一种俗信,认为“五、户、父、母”谐音,这一天出生的人,会“男克其父,女克其母”,既有妨于门户,又会加害父母。所以旧时民间确实有将这一天出生的孩子丢弃或溺死的习俗。
七月十五,这一天则是所谓“鬼节”,民间很多地方有放河灯的习俗。因为传说七月十五是野鬼还阳的日子,这天生下的孩子,旧时民间以为是野鬼托着莲花灯投胎转世而来的,因此大不吉利,既会妨害父母,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幸。
忌讳在婴儿父亲出生的月份产子。汉族旧俗,以为婴儿与父亲出生月份相同,婴儿“八字”与父亲相克,将对父亲不利,即所谓“妨父”。
民间还有忌讳婴儿羊年出生的习俗。俗云“十羊九不全”,即羊年出生的婴儿不吉利,既妨自身也妨父母。这其实是毫无根据的迷信习俗。
总之,尽管婴儿出生的时间毫无选择的余地,但民间习俗还是对一些特殊时间深感忌讳,能避免就尽量避免,实在不能避免就采取特殊手段,甚至不惜杀死或丢弃自己的亲生骨肉以祓除不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民间俗信的巨大力量。
(四)产事避忌
产事开始,真正的关键时刻来临了。是福是祸,就由这个时刻决定了。因此屏息静气,如履薄冰。此时产房被严格控制起来,不许闲杂人等随便出入,更不能大声喧哗,或弄出很大的声响。为了保证产事顺遂,很多民族都有产事忌门的习俗。
旧时民间为了有效地“忌门”,通常的作法是在门上挂上“标记”以示警戒。汉族民间的习惯作法是在门上挂一红布条,既有驱邪的作用,又有提醒不得随便出入的意思。汉族古俗据典籍介绍,若家中生男孩则在门左挂“弧”(木弓),象征男性阳刚;若产女婴,则在门右挂“帨”(佩巾),象征女性阴柔。据《中国民间禁忌》介绍,山西一些地方还有将带根的黍谷与红布连接扎成一束悬挂于门上(俗称“挂红字”,又称“看葫芦”)的,若生的是男孩,就在“红字”上佩以弓箭和大蒜;若生的是女孩,则仅佩以大蒜。以为这样既可以阻止人进入产房,又可以避免婴儿得病夭折。瑶族人则是以新生青草扎个小人,表示婴儿已降落人间。他们尤其忌讳外人穿草鞋进产房。苗族、壮族则以草帽忌门。其他少数民族同样有此等习俗。由此可见,尽管方式方法略有不同,但忌门则几乎是共同的,这其实也既是一种趋吉避凶的心理需要,同时也具有保护产妇母子的意义。
在不准进入的各色人等中,尤忌男人,当然这其中主要仍是“不洁”意识在起作用,有轻贱产妇的含义。但也有妇幼安全的意味在内,因男属阳女属阴,加之产妇产后女阴虚弱,更难与男子的盛阳相抗衡,因此怕会对产妇母子不利。
其次便是忌孕妇或其他与产事不相干的女人,俗以为这会“踩掉”或带走产妇的奶水。
再有就是忌讳陌生人,尤其寡妇,儿女不全的人,新婚妇女,有孝在身的人,患病或俗以为不祥的各色人等。
另外,除了忌门,产房内也有许多避忌,如不许在产房内刮锅、劈柴,因为这会带来很大的声响。执炊时也要注意,不要煎炒油炸,否则会令初生婴儿身上起泡,实际上是限制产妇食油腥。如果不得已,非要这样做时,可以在锅台上放碗凉水以禳之。产房内还要注意不要做神事,以免冲犯。
产事开始,产妇痛苦不堪,古时为了让产妇的痛苦减轻些,有些人家便在产妇生养时专门请和尚来念经。当然这种风俗必须是在佛教在民间生根以后。
道教是本土教,自然早在民间的孕育生养中发挥着更为巨大的作用。
比如《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上曾提到所谓“临产禁水法”,即产妇用盆盛干净清水,念咒语求平安。咒语稀奇古怪,凡人难懂,但可能确实有麻醉产妇神经的作用,起码心理上得到了一定的安慰,因有咒语招来了那么多的神灵来佑护她,紧张的情绪多少能得到一些缓解。
敦煌民俗文献中,还载有一种“难产符”及道士所开的奇妙的服法。据高国藩先生《中国民俗探微》一书介绍,这是专门为产妇准备的。它是吞符的一种。产妇如遇难产,将符和水吞下肚,同时举行风俗仪式,据说就能顺利产子。它分大、小二种。大型难产符后还有相应说明。
有意思的是:难产符规定随年纪大小而决定吞与不吞。一般说来,年龄大的产妇遇到难产的可能性大,因此特别需要吞符。而年龄小的产妇不太容易难产,因此便勿需吞符。
根据“符后说明”,吞此符的风俗仪式有:
①煮桃汤和符一起吞下;
②在桃汤里一定要点上醋;
③还要吃桃仁,并在吃前将桃仁尖去掉,然后使之立在桌上,这样排七次,吃七次;
④产子后,使小儿手握纸符,这表示“儿出,手把符出”的意思。
可以看出,这种所谓“难产符”其实是以神秘的法术行为掩盖着的奇特药方。道教史和中国医药史的研究都表明,道士们的一些巫术行为,其实也是中国医学科学的源头之一,道士们常常其实就是开发中草药防病治病的最早探索者,这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特点,也是辟邪文化的一大特色,因此不能因为它形式上的神秘,有时甚至是荒唐就遽然否定,或一概抹煞。因为,这不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总之,中国民间关于难产催生的方术很多,难以尽言。它们到底灵验到何种程度,也不是可以简单判断的。看来还是青城子的《志异续编》说得有些道理:
窃谓生产自然之理,断无有难易之分。或平日嗜欲不节,致胎气不固,临产又复大惊小怪,产妇心慌意乱,于是或横气,或逆产,甚或欲生不生;接生者从而迎之送之,复令产妇用力以生之,势必至于力竭气耗,气耗则血不行,血不行则胎滞,佥以为难产,不知非产之难,乃人自难。昔人着《达生篇》有“六字诀”云:“睡忍痛、慢临盆。”诚为临产秘诀。
这段议论就是对今天的产妇也颇有参考借鉴的意义和价值。
婴儿产下后,民间对婴儿、产妇及污物处理等还有许多忌讳,有时甚至是很严格的戒律。
1.有关婴儿的一些避忌
民间往往有以婴儿出生时的体征状况等推断其一生的吉凶祸福以及对父母及周围人的影响的习俗,因此在这方面形成较多的避忌,有的还影响较大,因此在研究民间生育辟邪文化时,有必要对它们进行一些了解。
俯仰:民间有的地方习惯根据婴儿出生时是脸朝上还是冲下来推断婴儿将来的习性。如果男俯女仰,则以为不吉。由于封建意识作祟,民间又尤忌女仰。便溺:如果婴儿刚落草便大小便,民间也以为不吉,俗称“屙爹尿娘”,会妨父母。但其实这往往又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民间早对此备有禳解之术。只是各地由于风俗不同,在具体作法上略有不同。
比如有的地方在生产时备好一壶清水,待发生这种情况后,立即用清水将大小便冲洗干净,认为这样就可以化解。还有的地方则是抱起小儿,将其头在墙上轻磕三下,认为这样也就可以化解了。声息:婴儿降生一般都伴以啼声,听到啼声,说明一切顺利,人们便可松下一口气。
但若悄无声息,一般都采取拍打的方式,使婴儿出气发声,但若在较长的时间里,经过一些抢救措施,仍不发声,便以为是凶兆了。还有的老人及接生者往往根据婴儿啼叫的声音大小、长短及接续情况判断婴儿将来的体质以及寿命的长短等。所以婴儿刚出生时的啼声在俗信者看来非同小可,要加以密切的注意和观察。
寤生:古人忌寤生,《春秋左传·隐公元年》对此有明确的记载。但对何谓“寤生”却有很大的分歧,有人认为婴儿落草即睁眼视人为“寤生”,即“醒”的意思,认为不吉;有的则恰好相反,认为婴儿落草“未能开目视者”为“寤生”,(此说见应劭《风俗通义》)并以为不吉,妨父母。还有的则认为“寤生”指难产,即“逆生”,婴儿脚先下;但又有认为是顺产的,即产妇竟未察觉便生下来了。但不管对其解释如何分歧,古人忌“寤生”则是确实的,而且民间有的地方按照他们自己的风俗,对“寤生”也有忌讳。
逆生及横生:先出脚,后出头是谓逆生,属难产,俗信以为不吉;横生则是先出手,更是难产,而且往往有极大危险,稍有不慎,便可导致母子双亡。旧时接生条件落后,民间深忌横生,以为大凶。有牙:如果婴儿刚出生便长有牙齿,俗信以为不吉,妨父母。有须:婴儿初生便有鬓须,不吉,妨父母;有的地方还忌讳初生婴儿额上有旋毛,认为早贵妨父母,也在忌讳之列。
豁嘴:是一种残疾,以为不吉,忌之。多指:多为六指,以为不吉。有的民族则深忌之,以为不祥,甚至会处死婴儿,拆毁其父母房屋,并逐出山寨。畸形:连体、双头、多臂等畸形婴儿,俗信以为怪异,多丢弃。此外还有骨胳不全者也在此例。阴部白赤:男婴忌初生时阴囊下白赤,认为短寿,以为不吉。犯锁:婴儿初生时脐带绕住脖子,俗称“犯锁”,俗信以为这样出生的婴儿难治,即使活了下来,将来还有被扼杀或上吊而亡的危险,因此大不吉。
一些地方则有“破锁”之习,即由婴儿家人用锁锁住婴儿,然后由接生或助产的人再将锁打开,以为可以化解。有的还要向周围七家邻舍讨要古钱币(俗称大钱)及不同颜色的线,然后串起挂在婴儿脖上,谓之“长命锁”,一直要挂到六七岁后始能摘下。还有的习俗则是多次请巫师禳解,以祓除不祥。男女:中国民间多重男轻女,个别少数民族也有重女轻男的(如台湾高山族即有此俗),但不管如何,婴儿初生时,产家一般忌讳问男女性别,特别生男婴者,怕一经说破,便“乐极生悲”了,这是一种典型的趋吉避凶心理。
民间关于婴儿的忌讳很多也很琐细,以上仅是根据《中国民间禁忌》等有限材料加以归纳整理,既不全面也不系统。但民间俗信在这方面由于千百年的积累,积聚了大量可资研究的材料,值得深入研究。特别婴儿禁忌看似琐屑甚至有时觉得无聊荒唐,但它们在民间影响甚大,有时甚至会导致家破人亡的惨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它的某些落后、迷信的心理及行为,直到今天仍顽固地存在于我们一些人的头脑中,支配着他们的生育行为,有时所导致的后果也是极为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