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0100000006

第6章 中医学的起源与发展(2)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是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伯高等论医之书。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各卷81篇,共80余万言。该书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其内容包括藏象、经络、病机、诊法、辨证、治则及针灸和汤液治疗等。它在阐述医学理论的同时,还对当时哲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诸如阴阳、五行、气、天人关系、形神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一方面用当代的先进哲学思想为指导,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在医学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丰富和提高了哲学理论,把先秦以来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向前推进了一步。《黄帝内经》中许多内容已大大超越了当时的世界水平。在形态学方面,关于人体骨骼、血脉的长度、内脏器官的大小和容量等的记载,基本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如食管与肠的长度比是1∶35,现代解剖是1∶37,两者非常接近。在血液循环方面,提出“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的观点,认识到血液在脉管内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素问·举痛论》)的。对动静脉也有一定的认识。以上这些认识比英国哈维氏在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发现血液循环早一千多年。《黄帝内经》不仅在中国受到历代医家的广泛推崇,在国外的影响也不容低估。日本、朝鲜等国都曾把《黄帝内经》列为医生必读课本,而部分内容还先后被译成英、法、德等文字,在世界上流传。

近年来一些欧美国家的针灸组织也把《黄帝内经》列为针灸师的必读参考书。《黄帝内经》的着成,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

《难经》是一部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约成书于西汉末期至东汉之间,相传为扁鹊(秦越人)所着。“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作者把自己认为的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明,部分问题做了发挥性阐解。《难经》的基本内容包括脉诊、脏腑、阴阳、五行、病能、营卫、腧穴、针灸以及三焦、命门、奇经八脉等理论疑难问题。涉及人体正常生理、解剖、疾病、证候、诊断、针灸与治疗,以及阴阳五行学说等种种疑难问题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与《黄帝内经》一样,成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

《神农本草经》约成书于两汉时期,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着,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全书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按功效特点分为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所录药物功效的记载,屡经检验,大多准确可信。书中提出了中药的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等性味学说,对各种药物配合使用提出了药物七情和合理论,并阐述了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

该书的问世,使中药学科进入了迅速发展的轨道。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着名医学家张仲景(公元150-219年)所着,是一本中医临床学专着。张仲景在书中不仅系统总结了许多常见病的诊断要点、治则和有效方药,而且创造出辨证论治的临床诊治规范,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书后被分为《伤寒论》(讨论外感热病)和《金匮要略方论》(讨论内伤杂病)两书。张仲景被宋代以后的医学家尊称为医圣,明清时人们为推崇纪念他的成就,在其家乡河南南阳修建了医圣祠,引以为效法学习的先师。个中原因,除了他在东汉兵荒马乱、疫病流行时所作的杰出贡献外,更因为他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临床医学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

晋唐以后,随着治疗技术和医学理论的提高。中医学逐渐向各临床分科方向发展。现就中医临床各科的主要成就及代表着作作一简单介绍。

一、中医诊断学

《黄帝内经》中有关诊断学的内容十分丰富,该书不仅阐明了指导诊断的理论依据,而且也对诊法作了具体叙述,从而奠定了望、闻、问、切四诊的基础。在辨证方面:《内经》中有关病机十九条(《素问·玉机真脏论》)以及脏腑、阴阳五行理论对后世辨证论治有着原则性的指导意义。在“疟论”“刺疟论”“咳论”“痿论”“痹论”“厥论”等篇,对某些疾病以及临床常见症状,从感邪的性质、脏腑的虚实、阴阳的盛衰等方面进行辨析。可见当时在辨证方面已经达到比较细致的地步。

东汉张仲景所着《伤寒杂病论》,是后世公认的一部辨证论治经典着作,书中对于四诊和辨证均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在四诊中,仲景尤其重视切诊,仅《伤寒论》的397条中,涉及脉象的就有130多条,且达26种脉象。而《金匮要略》一书中,每篇的标题都以病、脉、证并列。在辨证方面,仲景以六经论伤寒,脏腑论杂病,从而确立了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的方法。至于其他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及三焦辨证等内容,在仲景着作中也有所论及,如《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中说:“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痉;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说明东汉末年,对疾病的辨证认识已有较高的水平。

晋代王叔和所着《脉经》,是现存脉学的最早专着。他集《内经》以来扁鹊、张仲景、华佗等诸家对脉学的有关论述,博采众家之长,并参以己见,加以整理、分类,不仅阐述了脉象产生的原因,平脉病脉的区别,诊脉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将脉象分为24种,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研究,可谓集晋代以前脉学之大成,对后世临床医家广泛运用切脉起了重要作用。

由于传染病的不断流行,人们对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晋代有关典籍中对传染病的认识比较具体,如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对当时流行的天行发斑疮(天花)、麻风等基本上能从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上作出诊断。同时,对于疾病的分类,皆能分别病名,以类相续,不相错杂。

隋代巢元方等撰《诸病源候论》,可说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着。书中对临床各种疾病的病源、病机、症状均有较详细的分析和具体描述,特别在症状鉴别诊断方面,描述尤为细致。如痢疾分为谷痢、血痢、冷痢、热痢、火痢、休息痢等四十类,这种症状分类,即使在后世医书中也甚为罕见。

唐代孙思邈所着《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前者以脏腑分类,从生理、病理、脉象、症状各方面对脏腑进行描述,并提出处方、用药,使脏腑辨证得到系统和充实。

后者着重论述色脉,并将望诊列在脉诊之前。如“夫为医者,虽善于察候,而不知察于气色者,终末为尽要妙也”。说明在切诊盛行之际,其他诊法仍占有重要位置。《千金翼方·诊痈疽有脓法第五》说:“凡痈按之大坚者未有脓,半坚半软者半有脓,当上薄者都有脓。”不难看出,当时孙氏对诊断原理与诊断方法已有深入的研究。

宋代陈言据《金匮要略》“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之说,将致病原因分为三因,一曰内因,为七情,发自脏腑,形于肢体;二曰外因,为六淫,起于经络,舍于脏腑;三曰不内外因,为饮食饥饱,叫呼伤气以及虎狼毒虫、金疮踒折、痤疮附着之类。以因论证,是病因、辨证、理法比较完备的着作。

金、元时期,由于学术派别纷争,许多医家密切从临床实际出发,从不同角度充实、发展了中医诊断学的内容,出现了一些关于中医诊断学方面的专着。张元素着《医学启源》,以《内经》为依据,集华佗之《中藏经》、孙思邈《千金要方》、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所论脏腑辨证之长,结合自己数十年临床实践,自成其脏腑寒热虚实以言病机辨证学说,较之以前医家之所辑,实有较大发展,从而确立了脏腑辨证在各种辨证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前后,有刘完素以“火热论”为病机的辨证;李东垣以脾胃论为病机的脾胃及内伤外感辨证;朱丹溪对阴阳的辨证;赵献可对肾病的辨证;李中梓对脾肾病的辨证;戴思恭、汪机对气血的辨证等,尤其是薛立斋,他于《内科摘要》一书中,列述诸脏虚实寒热与各病证之关系,其门人周慎斋继予推广,脏腑辨证之风已遍及医林。

自宋至明,有关四诊的专着不断出现,如宋代崔嘉彦的《脉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四言歌诀形式阐述脉理,对后世脉学有相当影响。施桂堂的《察病指南》提出33种脉象,以图示脉,并兼述其他诊法,是现存较早而系统的诊断学专着。元代滑寿的《诊家枢要》采取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此期尚有杜清碧所撰的《敖氏伤寒金镜录》,叙述了36种舌象,且附有简图,联系病证以伤寒为主,兼及他科一些证候,是现存的第一部验舌专书,对后世舌诊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刘昉的《幼幼新书》,提出三岁以下小儿以察指纹代替切脉,并记有小儿虎口三关指纹的观察方法,这对儿科的诊断增加了新的内容,现仍为临床儿科医生所习用。

明清时代,尤其是清代,医家辈出,他们宗《内经》之旨,在继守金元理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对中医诊断学精心研究,有关脉诊、望色、验舌和四诊合述等方面的专着不断涌现,且在辨证方法、内容上也更趋完善。

在舌诊方面:明代申斗恒辑《伤寒观舌心法》,在《敖氏伤寒金镜录》基础上,将36种舌图增至135种,内容颇为详尽,后经清代张涎先册订为120种,定名为《伤寒舌鉴》,将舌象分为九类,附有图示,据舌辨证,以治伤寒,颇为扼要。然明清舌诊专着,又当推曹炳章的《辨舌指南》(1917),书中初步总结了历代舌诊的主要内容,更参以新说,并附彩图122幅,墨图6幅,内容丰富,删繁就简,可谓是酌古参今的一部舌诊专着。此期尚有傅松元的《舌苔统志》,梁玉瑜所辑《舌鉴辨证》,对察舌辨证,甚为精详。由于温病学的发展,舌诊进步较快,清代叶天士甚为重视舌诊,在其《温热论》一书中,提出验舌不仅要望,而且应与扪、擦、问之法相伍为用,真可谓精益求精。汪宏的《望诊遵经》,专论望诊,内容精要丰富,对临床颇有参考价值。

在切诊方面:明代李时珍的《濒湖脉学》摘取诸家之精华,分脉为27种,语句明晰、生动、形象,将其同类脉的鉴别要点和各种脉象的主病,改编成歌诀,便于记诵,是学习脉诊的一部重要参考书。李士材着《诊家正眼》中,除列举《脉经》24脉外,又将革脉和牢脉加以区分,再加上长、短、疾三脉,增订脉象28种,详细论述了脉的形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脉神章》中,详述了脉的主病。清代张石顽的《诊宗三昧》、周学霞的《三指禅》和晚清周学海所撰的《脉义简摩》《脉简补义》等,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据历代名家之论,辅以自己的临床经验和见解,所长各异。

在问诊方面:明代韩飞霞在《韩氏医通》中提出了问情状的八项具体内容。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为方便临床,提出“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等十项具体内容,执简驭繁,甚为切合临床,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明清医家在重视各种诊法的同时,亦强调四诊参伍。如林之翰的《四论抉微》,周学海的《形色外诊简摩》,吴谦等编纂的《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和喻嘉言的《医门法律》,从其不同角度强调四诊并重的重要性,内容丰富,立论公允。值得指出的是,喻氏所着《寓意草》提出治病必先识病,先认病后用药,与门人定出议病式,创立了中医诊断的病历格式,为临床医家所推崇。

在辨证方面: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对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辨证做了初步概括。清代程钟龄又在《医学心悟》一书中加以发展。自此,八纲辨证便成为辨证的纲领。此期,清代医家在辨证方面的成就,是创造了对温热病进行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了对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发挥叶氏之说,提出了三焦辨证,从而充实了对外感热性病的辨证内容。另外,脏腑辨证与病因辨证也进一步深化,如林佩琴、王旭高等对肝病的辨证,王清任、唐容川对血证的辨证,叶天士对脾胃病的辨证,石寿棠对燥、湿二气的辨证等。

由于中医诊断学的日趋完善,已形成较完整的诊断体系,故临床医家极为重视医疗经验的积累,因而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医案,如《临证指南医案》《古今医案按》《续名医类案》等,为祖国医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寺庙建筑(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寺庙建筑(阅读中华国粹)

    我国寺庙的数量众多,建筑风格多样,艺术价值极高,千百年来,承载与记录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兴衰,不仅是我国的艺术瑰宝,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是我国悠久宗教历史文化的代表与象征。我国的寺庙文化源远流长,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其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说它是“历史文物的保险库”,可谓当之无愧。我国的寺庙建筑与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
  • 必听的数学故事

    必听的数学故事

    《必听的数学故事》是《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系列之一: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同学们能够早日迈入数学的殿堂,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本套丛书根据具体内涵进行相应归类排列,有数学趣闻、数学密码、数学之谜、数学智力,以及数学游戏、数学闯关等内容,并配有相应的答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实用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中小学生培养数学爱好的配套系列读物。
  • 每一次感动都值得回味

    每一次感动都值得回味

    那个冬天,他的事业几乎遭到灭顶之灾,由于贷款没能在限定时间还清,他们不得不搬出那套豪华且温暖的住宅。他们在市郊租了一处简陋的房子,房子里阴冷潮湿,一如他们那时的心情,他对她说:“相信我,会好起来的。”她信。
  • 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所学校是一部历史,沉积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校园文化生活,记载和延续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发展可视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开拓。
  • 青少年必读常用词语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读常用词语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热门推荐
  • 五千残烛明灭

    五千残烛明灭

    此身为罪之躯,万恶为源,原罪之始,穿越于各个位面,奋战在战场前线。何谓之善,何谓之生?活跃于光影交织的圣战之中,将善意播撒大地,用杀戮净化世界,无人晓吾之事迹,无人知吾之真名,曾忍痛背负万世之恶念,为救赎世人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纵使最终迎来的只有毁灭,了无遗憾,此为赎罪之唯一路途,那么此身无须任何意义,此身,定为背负者最终之救赎。————刚光与影的背负者·织斑翼(都说了无名,这当然是假名啦O(∩_∩)O~)织斑翼:作者大大,还没上场就给我立死亡FLAG,真的大丈夫吗?作者:大丈夫だ、问题ない织斑翼:⊙﹏⊙b汗
  • 天下笑:素手红妆

    天下笑:素手红妆

    梢头豆蔻初遇雨,哪堪识得春情薄。秋节凉飙夺炎热,独自笑纳西风扇。
  • 99度深深宠:权少轻点撩

    99度深深宠:权少轻点撩

    婚礼上,有记者冒死进言:“权太太,听说您当初给二爷下了要才爬上他的床,你是否承认你想跟二爷生米煮成熟饭引起他的注意?”她微微二爷,您是妻奴吗?”“不是!”二爷的话让记者眼睛一亮,果然二爷就是二爷,还是不会被女人左右。可是下一秒他却愣住了,某人恬不知耻的开口,“老婆第一,说什么就是什么,叫我往东绝不往西,在床上壁咚绝不到墙上壁咚!”某女秀眉一抖,在他腰上狠狠掐了一把。二爷满脸幸福感,“老婆已经迫不及待暗示我洞房花烛了,大家有什么问题先排队,明年再来。”
  • 黄泉赋

    黄泉赋

    天地初开三千大道六分仙、神、鬼、妖、魂、巫各有五百,是为大道天书。西蛮之地有古巫遗族,自号古族,以巫法为本,自成一域建天都城,九部争锋。十万大山八千寨,山野之子侥幸得孤魂传承,自命黄泉。适逢大劫,以魂册黄泉镇魂书为基,以神魂之力征战四方。搅天命,镇诸天。
  • 超神学霸

    超神学霸

    新时代浪潮下,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寒门学子与豪门学子间仍存在难以逾越的巨大鸿沟。出身卑微的卫斯元为追寻梦想,不断奋斗,却意外卷入几大势力的纷争中。他该如何应对穷凶极恶的歹徒和妖艳绝伦的美女?又会如何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及所学知识,巧妙地与敌周旋,突破重重困境,化解社会危难,并向自己的梦想迈进?本书篇幅300万字以上,情节紧凑,环环相扣,并将高中课程巧妙融入其中,以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形式展现出来。读者除了欣赏到精彩的故事情节,还能学到有用的知识。给学生很大帮助,亦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启发。
  • 重生之末世邪凰

    重生之末世邪凰

    曾经最耀眼的末世女王,被上司迫害,重生在末世之前的两个月。重活一世让她更加珍惜生命,无意中开启了隐藏在体内的‘凤羽空间’,体内拥有强大异能,末世女王再次回归,带着众家人一起修仙吧……
  • 星辰冉冉悦皎洁

    星辰冉冉悦皎洁

    我们都如天上星,渴望拥抱却相隔万里你如月,照亮世人却为自己留下孤寂顾悦,我做一颗离你最近的星如此,是否也算与你共度良辰
  • 修成正果

    修成正果

    青春最容易遇见心动,用所有的一念执着不过是为了换那句非你不可。钟漠:钱茈情?她是我见过最别扭的女生。钱茈情:钟漠?他能离我远一点儿吗?
  • 地狱使者

    地狱使者

    这是一封来自地狱的信,凡事看到这信的人都坚信不疑,没有人愿意,也没有人敢去加以怀疑。惨白的信纸上,用鲜红的血醒目的写着:我,来自地狱的使者,罪孽深重的人,用你们的血肉为自己赎罪吧!这是死者的血,鲜红刺目的鲜血泛着阵阵令人作呕的血腥味,张牙舞爪的字,每个线条都仿佛是用锯子锯开般,尖锐的边毛让人毛骨悚然。没有人怀疑这是一个恶作剧,因为眼前的尸体清楚的向人们展示着,地狱使者就在他们身边。人,像是脆弱的玩偶,一个接着一个死去,地狱的使者还在拖拽着人的灵魂。一时间,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中,各自忏悔自己的罪孽,生怕那可怕的地狱使者突然出现,将自己拽如地狱的深渊。
  • 爆宠狂妃,本宫要纳夫

    爆宠狂妃,本宫要纳夫

    情节一:某狐狸在上面,双眼含情的看着身下的女人,两人衣衫不整〖吃不吃,某狐狸内心想〗情节二:“王爷,王爷,王妃在满玉楼招夫啊!”某狐狸听了不淡定了。“来,给本王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