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湛的专业知识素质
医务人员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服务实现自身的价值。没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就不可能履行自身的责任,无法提供优质服务。根据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国际医学教育协会(IIME)、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有关机构的研究报告和我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等规定的内容要求,21世纪的医生应该理解和掌握以下领域的专业知识:①人体生命各时期的正常结构、功能与发育,身心的相互影响及其干扰因素;②维持人体动态平衡的分子、细胞、生化和生理机制;③疾病发生时机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变化,各年龄段人群常见的急、慢性疾病的症状与体征、病原学与病理学、病史及预后等;④一般诊断程序的应用与局限,急症处理与地方常见病知识;⑤常规药物、物理、营养和心理治疗的使用原则、方法及其不同疗效;⑥有关生物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在病因、病理方面的作用;⑦决定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因子和危险因素,人类同自然和社会的相互影响,影响人们关系的文化和社会因素;⑧有关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康复、痛苦与残障的缓解与改善,以及临终关怀中各种干预措施使用的原则;⑨卫生经济和卫生管理知识,医疗保障体系的优势与局限,保健费用、公平分配医疗卫生资源的原则,以及满足社会弱势群体医疗保健需要的方法;⑩卫生保健的伦理学原则,医学界的法律责任。
(二)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艺术服务
精湛的专业技能,就是要求医生以扎实的医学理论学习为基础,经过若干年的临床工作积累,而拥有的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及时吸取医学最新进展,并且不断地总结经验,准确、熟练地运用医学知识和技术。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跟不上潮流就会落伍,真所谓“不进则退”。一名合格的医生理应能够将最先进的医学知识与技术用于防患者疾病的实践中,有经验的医生总是能熟悉本研究领域的前沿内容和最新动态,而且能广泛地吸收各方面的医学最新信息,并指导日常的医疗实践。当前,新药物、新器械、新技术、新疗法层出不穷。这一方面会使医生有更好的条件为患者服务;但另一方面,却又要求医生要有更强的诊断能力,有的放矢地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以利于在防治中抓住关键,取得应有效果,这才符合“精益求精”的要求。
21世纪的医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①灵活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采集病史;②进行准确的体格检查(包括全身的和局部器官的)和精神状态检查;③选择适宜而经济的诊断程序;④掌握常规的临床操作技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适合切实用的临床技术;⑤正确分析、解释检查结果,并综合病史做出恰当的诊断;⑥制定并实施具有针对并挽救生命过程和应用循证医学方法的恰当的治疗方案,并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合作;⑦以高效、合乎伦理的方法的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包括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在内的严谨的咨询和确切的信息;⑧与患者及其亲属、医师、护士、其他医疗从业人员及社区进行清晰、周全、慎重的交流与沟通(包括口头和书面形式);⑨识别危及生命的即时情况,能够诊断并制定初步的急救方法;⑩从电子数据库和其他资源中获取、处理和利用生物医学信息,以解决个人和群体健康的相关问题和做出决定的能力。
艺术服务,就是要求医生先懂得患者的心理和需求,从实际出发,为患者服务。不同的患者,由于个人文化修养、经历、性别、家庭、生活条件不同,对疾病和防治的看法、愿望和忧虑也各不相同,同样的治疗也会出现不完全相同的效果。医生应力求在诊疗中逐步了解患者的特点和心理活动。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早在公元前400多年就讲过,“医生认识一个患者是什么样的人,比认识是什么病更重要”。也就是说了解患者心理环境比认识疾病意义重大;他还曾说,“医生的语言和药物是医生的两大法宝”。医生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影响着患者,在医生观察患者的同时,患者也在观察医生。医生必须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深入了解患者的心态。在接触患者过程中,用患者听得懂的语言去解答患者疑问,解除忧虑,介绍必要的医学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十分有利于医疗的实施和效果的提高,这些都是医生能力和水平的标志,也是一般医生和好医生的差别所在。为患者服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医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体会、思考总结,真正懂得和掌握这一门艺术,成为一名合格的好医生。
(三)虚心学习,永不满足
虚心好学,就是善于学习,谦虚谨慎,不耻下问,以学为乐,以学为荣,永不满足。学习是无止境的,尤其是临床医生,都应具备虚心好学,永不满足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虽然医学生在学校经过了系统、全面的学习,对疾病的防治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必须看到,这与终身的临床实践相比只是刚刚开始。因为临床实践中患者的症状特征并不可能按书本上的规定出现,每个疾病也不可能与实习时所见一模一样。每例患者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疾病是发展的,有阶段性的,情况极其复杂,任何一本教科书也不可能把所有疾病的临床症状全部表达出来,医生也就不可能根据书本使患者“对号入座”。任何一个有经验的医生都无法也不可能实践所有的病症,因此,医生的整个医疗过程,都始终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的过程。
目前,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在兴起,人类知识总是以幂级数爆炸性增长,医学知识的陈旧周期已缩减为5年,医学文献的数量以每年高于70%的速度递增,知识老化率高达75%。医生尽管经过专业院校的培养教育,具备了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但是,科学进步的日新月异,使得大部分教科书上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或淘汰。只有结合实践及时、不断地汲取新知识,追踪最新医学发展水平,才能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学有助于思,学博利思深;思能促进学,思困则学勤。学勤思深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攀登医学高峰。
(四)胆大心细、富有创新精神
“胆愈大而心愈小,智愈圆而行愈方。”这条古训如果用于指导医生工作是十分恰当的。作为一名医生,具有一定的胆量是必要的,在患者生命垂危的紧急关头,大胆果断地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抢救措施,就有可能使患者起死回生。为了患者的利益,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作敢为,勇于负责,敢于冒险,而不能明知对病情的好转不利,也不坚持自己的意见,畏首畏尾,不负责任。
“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息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云也。”(《韩非子·云征》)明确指出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当然,我们提倡在科学领域里大胆创新,绝非盲目蛮干。大胆果断是建立在准确判断之上的,它必须与严格的科学态度相结合,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譬如在临床急救工作中,既要大胆果断,又要准确无误,细心从事,否则也可能由此而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三、具备完善处理人际关系的素质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医生的工作时刻都离不开与人的合作。在医院要与患者合作,处理好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增强医患之间的交流,相互配合,提高治疗效果;还要与患者家属合作,处理好医生与家属之间的关系,可增强医生和家属之间的相互理解,配合医生共同医治患者,妥善解决社会问题。为了加强合作,医生还要与同事搞好团结协作,因为现代医学已发展成为多专业、多系统的综合体,完成一例患者的诊断、检查、治疗,往往需要各专业系统的合作。除此之外,医生在从事社会卫生保健工作中,要与其他社会机构协同工作。因此,未来医生除具有丰富的知识外,还应具备较好地从事社会工作的能力和完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四、心理素质
医生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重要因素,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必备条件。21世纪是竞争激烈、改革发展的时代。竞争必然是优胜劣汰,这就需要未来医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地认识形势,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才能使自己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保持积极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经得起成功和失败的考验,以极大的热情和勇气顺应时代的挑战,面对复杂、艰难的工作不退却,能进能退。既有信心征服困难,达到预期目的,也能从困境中摆脱出来,继续努力以达到成功的彼岸。
五、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是各行各业人才成功的基本条件。健康不是一切,可是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一切。医生是一个艰辛的职业。重症患者的抢救要争分夺秒,不分昼夜奋战,一个大的外科手术可能需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所有这些都要有健康的身体做保障,否则,只有工作热情而没有健康的体魄,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胜任医生的工作。因此,人才培养既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又要重视人的身体健康,使之能适应未来的工作重任。
六、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标准
未来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生,他们的决定越来越受到挑战,医生必须考虑在个人和社区卫生保健之间以及治疗性和预防性保健之间取得平衡,并选择适当的技术来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服务和满足公众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能使医生适应社会和卫生体制的发展,适应时代和预期的需求,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医生的五条标准,即五星级医生。①保健服务的提供者。
从总体考虑患者,把患者看成既是一个个体又是家庭和社区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长期信任关系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好质量的、综合的、持续的和针对个人需求的服务。②决策者。
在加强医生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同时,选择符合伦理道德和具有成本效益的技术。③交流者。
通过有效的解释和劝说,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使个体或群体有能力增强和保护他们的健康。④社区领袖。在他所工作的人群中赢得信赖,能代表社区协调个人和社取得卫生需要,并代表社区采取行动。⑤管理者。能与卫生保健系统内外的个人和机构协调工作,以满足患者和社区的需要,恰当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料。
第三节医务人员的培养
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更新迅速,医学生的学校教育只是基础和专业入门的学习,在学校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这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只靠这些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刚刚毕业的医学生不可能马上承担起医生的工作,马上成为一名好医生。这是因为,一方面,医学科学的发展是和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相同步的,时刻受其他科学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医生的职业是一个特殊职业,医生必须经过毕业后的教育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因此,必须遵循医学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做好医生的培养工作。
一、医学人才成长的特点
人才的成长需要主观的和客观的条件,要做好医学人才的培养工作,除了掌握一般的条件外,还应掌握医生成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以加速人才的成长,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合格医生。医生成长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实践性
任何人才的成长都离不开实践,医学人才的成长更是如此。刚从学校毕业医学生,虽然在学校学到了一些知识,接触了一点实践,但并不能说他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都是远远不够用的,仅仅是为未来的成长打下了一个基础,学到了一些方法,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从实践中获得。只有实践,才能使书本上知识变成运用自如的技能,才能从自己的经验中学到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才能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晚熟型
就多数医学人才的成长而言,成长年龄较其他领域相对后移。这是因为医学科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要成为一名技术过硬、反应灵敏的好医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必须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取得比较丰富的经验,才能成熟。因此,要求对医学人才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行动迟缓,贻误时机。
(三)群体性
群体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就个人而言,医学人才的成长不是孤立的,只靠自己努力是难以办到的。一个医学人才的成长也离不开有关人员的支持和协作。另一方面,就医院而言,人才应该是相匹配的培养。例如:如果外科只有一两名医技高超的外科医生,而没有麻醉科、手术室及其他有关科室的配合,那么这一两名外科医生的才能也无从发挥。
二、医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1世纪将是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激烈竞争的时代。医学将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主导,高科技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加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因此,医学人才的培养,必须从步入校门的医学生开始,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