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自己,不要和自己过不去
人这一生会有很多不可预料,甚至不可抗拒的不幸的事情发生。若是由于自身的疏忽而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乃至留下终生的遗憾,痛苦和伤疤可能就会一直压在心头……很多人,一旦陷入这样的境地,常用自我惩罚的方式折磨自己,一味地自责、自恨、自卑、自弃,使自己沉陷于无法解脱的阴霾之中,把自己推向永远看不到光明的黑暗世界。
当然,发生不幸或者做错事情,对一个正常人来说,自责是必然的事。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此时,宽恕自己,排解那些不愉快的记忆才是正途。虽然宽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宽恕自己……但是,事情已经发生,没完没了地自责、痛恨,对人对己没有一点好处。既然于事无补,,那又何苦这样自我惩罚呢?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尽快的解脱出来,“化悲痛为力量”,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走好以后的人生路,这才是对生命的负责。
在波尼欧岛上居住的人们,常用一种很巧妙的方法捕捉偷食庄稼的猴子。他们拿一个空的椰子壳,上面掏一个只能放猴子一只爪子的小洞,再在小洞里放上点儿玉米。他们用玉米作诱饵,把椰子拴在地上。偷吃的猴子闻到食物的味道就来偷。它们把爪子伸到椰子里去抓玉米,可是想把爪子拿出来时却拿不出来,因为攥着拳头的爪子不能从小洞里出来。要想跑,猴子必须放开玉米,但因为舍不得放开,这些猴子就只好被俘虏了。
人有时就像这些猴子一样,不懂得及时放下,原谅自己,以至于陷在消极的思想里不能自拔。不能宽恕自己,总是自己和自己较劲、纠结,越陷越深,以至于长期背着一口袋沉重而痛苦的回忆走路,何苦呢?人,应该坚强地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继续前进。没有人让你忘记所犯的错误,只是把它们总结好存在脑海里就行了,没必要时时放在心上折磨自己。
要怎样宽恕自己,抚慰心灵呢?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你不小心跌倒了,不要趴在地上懊悔,应该站起来擦亮眼镜继续往前走;路走错方向了,不要停留在原地转圈,要明辨方向继续向前。别人不理解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比如,一个人容貌丑,因为这是天生的,我们就不必跟自己计较太多。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就可以不修边幅、蓬头垢面出去见人。容貌丑我们至少还可以让自己整洁、干净。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品德修养来弥补我们容貌的不足。接受自己和喜爱自己,会制造出一种安全感、自信心,一旦接受自己,那么生命中的一切,自然都会流畅,万事得心应手。
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事情过去就算了,每个人都有错误,不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如果执着于过去的错误,就会形成沉重的思想包袱,耿耿于怀、放不开,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必须宽恕自己,因为我们的人生路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不可以改变的,而且我们随时可能面临着别人冷眼旁观、落井下石,甚至无端指责。如果我们自己也给自己施压,陷入痛苦的深渊不能自拔,那我们将彻底失去希望。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宽恕自己,通过积极的自我评价,抚慰自己被失败、过错折磨的痛苦疲惫的心。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更好的未来,开创一片新天地。
当然原谅自己、宽恕自己,并不等于纵容或者放纵自己、娇惯自己,而是让自己身上的坏习惯,不良的思想意识,得到纠正限制;让自己扭曲的人格人品、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得以转变。宽恕自己,就是在过去的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愚蠢错误。宽恕自己是走出困境的一种积极的途径,是一种理性的提升和肯定,是让自己走出困境开始另一段新生活的起点,是给受伤和绝望的心灵,重新点燃希望和光明之灯。
感恩会让人变得更宽容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般我们都会感恩生命的光鲜,感恩父母的慈爱,感恩朋友的忠诚,感恩身体的健康等。可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当挫折、失败来临时,我们是选择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选择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其实,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因此,一个智慧的人,应该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一切而感恩,感恩生活给予你的所有,好的抑或坏的。这样的人才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来积极面对人生。
“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谁能想到这段豁达而美妙的文字,竟出自一位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的高位瘫痪的残疾人——世界科学巨匠霍金。命运之神对霍金,在常人看来是苛刻得不能再苛刻了。可他仍感到自己很富有:一根能活动的手指,一个能思维的大脑……这些都让他感到满足,并对生活充满了感恩之心。因而,他的人生是充实而快乐的。可见,对生活、对世界、对身边熟悉和陌生的人、对我们的朋友和对手,对直接帮助我们和直接把我们推向火坑的人,真的要感谢他们给了我们这样一份五彩斑斓的人生。
真诚地感恩逆境,它是一次人生的淬火,让我们得到锤炼;它是一个课堂,让我们学会了刻苦、忍耐、淡泊和宽容;它是一块“试金石”,使我们体味真正的友谊、真正的朋友,体味一个冷暖人生;它是一笔财富,经历了它,会让我们精神富有,终生享用。逆境砺炼心志,教会我们体味真诚,体味人生,让我们心存感恩,处事宽容。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过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让我们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激发我们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是多么豁达的心胸,而这样的心胸正是建立在感恩的基础上——感恩反对者的贡献。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若我们能在人生路上一直怀有感恩之心,就足以稀释我们心中的狭隘和蛮横,并可以帮助我们度过大量的痛苦和灾难。学会感恩,我们就会变得更宽容,不再抱怨,不再计较。我们就可以逐渐原谅、宽容那些曾和我们有过结怨甚至触及我们心灵痛处的那些人,这会使我们已有的人生资源变得更加深厚,使我们的心胸更加宽阔辽远。
因此,你要感恩别人的排挤甚至诬陷,你要知道,正是别人的排挤让你变得更强壮;你要感恩别人的冷漠和隔岸观火,你要知道,正是别人的冷漠可以给你发热的脑袋去热;你要感恩别人给你的伤害和打击,你要知道,正是别人的打击让你变得无懈可击。你感恩越多,收获越多。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即使家财万贯,他仍是个贫穷的人;懂得感恩、知恩报恩的人,才是天下最富有的人。学会感恩,学会付出,更要学会享受付出所带来的快乐。以感恩的心去接受别人所给予的任何一种付出,好心或者歹意。怀有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份挑剔,多一份欣赏和宽容。从而,一生被美好的事物包围,生命自然美好。
宽容不是纵容,避免陷入误区
宽容是一种与人相处的素质,是一种社会崇尚的品德,更是吸纳他人长处,充实自我,创造自我价值的良好思维品质。宽容能塑造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能使每个人的个性、天分和志趣得到尊重和发展,能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百花争艳,温馨和谐。
但是我们要明确,宽容并不等于纵容。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会遇到一些犯错的人,这些人可能是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等,当我们给予这些事、这些人宽容和原谅时,我们的人生路就会越来越宽广。但是如果犯错的人不能知错就改,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你的宽容就成了纵容。对方甚至会利用你的宽容做更出格的事情。
比如,爱人突然有了外遇,你觉得夫妻两个人可能都要找找自己的问题,宽容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在你的宽容之下,这种情况连连发生,事情就不正常了。宽容也应该有限度,无限的宽容只会让犯错的人淡化自己所犯的过错,甚至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错。如此一来,你的宽容就变成了纵容。宽容不是无原则的宽大,而是建立在明确的立场和原则上的适度宽大,必须遵循法制和道德规范。对于绝大多数可以知错就改的人,宽容是应该的;而对那些屡教不改、蹬鼻子上脸的人,则绝对不能心软。
“狼来了”的故事我们都听过:
从前,有个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了个捉弄大家寻开心的主意。他向着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边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恶狼!”农夫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们上当了!”农夫们生气地走了。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哈哈!”
如此又闹了两次,农夫们对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的捉弄十分生气,从此再也没人愿意搭理他了。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一下子闯进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极了,拼命地向农夫们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救命呀!狼真的来了!”农夫们听到他的喊声,无动于衷,大家都不再理睬他,没有人去帮他,结果这个放羊娃和他的羊群都葬送狼口。
故事重温完了,道理清晰明了——屡错屡犯的人不懂得尊重别人,自然也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最终只会毁了自己。
一个人顺手偷了路边的一盆花,大家都可以轻易原谅他;一个人撬开门偷了别人的存折,警察拘留了他一段时间,进行教育,让他重新做人。类似的情况,我们都可以试着去宽容,试着去接受。但倘若这个人持枪携弹打死警卫,抢了银行,恐怕他就要以命抵命,或者把牢底坐穿了。这是底限问题。给犯错的人一次机会是宽容,两次机会是宽容,三次四次,甚至五六次呢?那就成了纵容,成了帮凶。
人是要宽容,但也要明白,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所造成的后果。就像,杀人者偿命,这反映的是公理。我们可以宽容一个杀人犯的动机,但是他也要承担杀人这件事情所造成的结果,他也要为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灾难负责。若是宽容到可以不计责任,那何止是纵容呢?没有追究责任就没有心理担负,何况也已经被人原谅?一个转身,这些罪犯就可能故伎重演。
任何一种宽容,都要坚定立场。如果对方犯的这个错误触及到的是道德的底线,触及到了法律的原则,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坚持立场不动摇。这不是不近人情的表现,而是要维护正义、公理,维护一个淳朴安稳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