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以后,晋军攻打楚国。这时,一名将军勇往直前,杀敌无数,立了大功。楚庄王召见他,赞扬他说:“这次打仗,多亏了你奋勇杀敌,才能打败晋军。”这个将领百感交集,他泪流满面地说:“臣就是两年前在酒宴中趁黑调戏大王爱姬的人,当时大王能够重视臣的名誉,宽容臣的过错,不处罚臣,还给臣解围,这使臣感激不尽。从那以后,臣就决心誓死效忠大王,等待机会为大王尽忠效命。”其实,楚庄王在下令群臣都扯下自己冠缨的那一刻起,就赢得了人心,难怪他能在春秋五霸中拥有一席之地。
任何一个想成就一番大事的人,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都必须克己忍让,心胸宽广,忠厚待人。当年刘秀大败王朗,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朗、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函。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最终打造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在智者的眼中,心胸宽广就是一件威力无穷的法宝。一位女企业家,发现身边一位助手拿了自己抽屉里的2000元钱,但她并没有发怒指责这位助手,而是温和地询问:“家里最近经济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她不仅亲切地关心这位助手,还自己拿出3000元钱,叫助手寄回老家去或留着备用。那位助手感动得热泪盈眶,主动拿出了那不该拿的钱,并解释了原因。后来一直对自己的女老板忠心不二,为企业做出了很多贡献。从这些故事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心胸宽广能带给给对方的感动,以及对方因感动而对本体产生的巨大回报。所以说,心胸宽广,与人于己都有好处。
反观历史上那些善于妒忌的人,遇到一点不满便怨天尤人,这些人纵然学问再好,也难成大器。三国时期的周瑜便是这样的例子——他本是个卓越的军事家,才能出众、足智多谋,把东吴水师管理得井井有条。可是,当他得知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虽自知不如,但却不甘落败,于是整天心中盘算着如何打赢诸葛亮,最终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落得个吐血身亡的结局。其实,这又是何必呢?心胸狭隘就是一把刺杀他的利刃。
多一分宽容,就少一分纷争;多一分宽容,就少一分干戈。宽广的心胸就像大海一样,有容乃大。正因为它敞开胸怀接纳了所有的江河,才有了天下最壮观的辽阔与豪迈!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从而汇聚各方力量,为我所用。因此,要想做大事,成大事,就要放开自己的心胸。从我们的一言一行开始,修一颗宽容豁达的心。
不计人过是一种博大的胸怀
不计人过需要有宽广的心胸,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以致成不了大事。三国时期的曹操却是此中好手,曹操为人能够不计人过,擅长化敌为友,与身边的人很好地合作。
公元200年,曹操的死对头袁绍发表了讨伐曹操的檄文。在檄文中,曹操的祖宗三代都被骂得狗血喷头。曹操看了檄文之后问手下人:“檄文是谁写的?”手下人以为曹操准得大发雷霆,就战战兢兢地说:“听说檄文出自陈琳之手。”曹操于是连声称赞道:“陈琳这小子文章写得真不赖,骂得痛快。”官渡之战后,陈琳落入曹操之手。陈琳心想:当初我把曹操的祖宗都骂了,这下子非死不可了。然而,曹操非但没有杀陈琳,还委任他做了自己的文书。曹操还与陈琳开玩笑说:“你的文笔的确不错,可是,你在檄文中骂我本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骂我的父亲和祖父呢?”后来,深受感动的陈琳为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使曹操颇为受益。
还有一个叫做张绣的人,因曹操强纳其婶婶为妾,深感屈辱。为泄家族私愤,张绣夜袭曹操军营,曹操的儿子、侄子和爱将都死于张绣之手。曹操本人也在此次战斗中被箭射伤。但是,在不久的官渡尖锐对立之时,为了打败袁绍,曹操主动放弃过去的恩恩怨怨,与张绣联合,拜张绣为扬威大将军,并求张绣将女儿许配其子曹均为妻。曹操对张绣说:“有小过失,勿记于心。”张绣在后来的战役中十分卖力,被曹操不断封赏。
正是由于曹操能容人之过,不计前嫌,所以许多谋士良将纷纷来投奔他,因而他的势力日益壮大。相反,当初兵强马壮,实力雄厚的袁绍,由于他反复无常,锱铢必较,对部下小小的失误动辄处斩、收监,致使人心思变,好多有眼光的人才开始舍他而去,投奔曹操,最终导致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得丢盔弃甲,如丧家之犬。如此看见不计人过的威力,虽然,要宽恕伤害自己的人是很困难的,但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是高贵的。
已逝的香港著名女艺人沈殿霞,年轻时是红透香港的金牌司仪。她与名不经传且饱受生活打击的郑少秋一见如故,不顾舆论压力,全力扶持郑少秋的事业并安慰他的情感。在与郑少秋同居九年后毅然同他登记结婚且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怀孕生女,然而她们的女儿来到人世还不到两个月,郑少秋却移情别恋。他们十年情感一朝云散,最终以沈殿霞遭到沉重打击而告结束。
多年以后,沈殿霞在一期谈话节目中与郑少秋相对而坐。待节目结束时,沈殿霞突然很意外地问郑少秋:“有个问题好久前就想问你了,今天借这个机会问你一下,你只需回答‘Yes’或是‘No’就行。这个问题就是,究竟在多年以前,你有没有真心爱过我?”郑少秋听后,只是稍加思索,便坚定而认真地回答说:“我真的好爱你!”此言一出,沈殿霞立刻泪流满面,随即那幸福的笑容便荡漾在她富有魅力的脸上。仿佛多年的苦难和恩怨都在那句“我真的好爱你”这六个字中烟消云散了。她是个很宽容的人,她以能不计人过而备受人们的尊重。
不计人过是人的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人的一种高尚涵养与品质,它是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使人生跃上新的台阶:与别人为善,就是与自己为善,与别人过不去就是与自己过不去。只有宽容地看待人生,不计人过、冰释前嫌,我们才可以获取一个放松、自在的人生,才能生活在欢乐与友爱之中。
尊重别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世上有很多人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而这种倾向正是宽容别人、体谅别人的障碍。因为,一个人如果有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就会把所有跟自己有关的事都看得特别重要。他们只喜欢听自己说话,只看重自己的时间——却丝毫不管别人是否乐意、是否有时间听这番话。他们只看得到一个观点——他们自己的观点。他们常常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无论在任何场合,他们都只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而忽略别的人,想让他们体谅别人的立场,认同别人的观点,简直是比登天还难,除非别人已经认同他的观点。
其实,如果一个人长期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中发展下去,就极有可能变成一个自以为是、专横霸道的人。这样的人无论在家庭或社会上都是极不受欢迎的,即使这个人的智商再高、能力再大,也会被人所厌弃。
清朝的鳌拜出生于将门之家,自幼弓马娴熟,武艺高强。长大成人后,驰骋疆场,战功显赫,得以封官晋爵。后来皇太极驾崩,鳌拜为年幼的顺治帝即位发挥了重大作用,获得了顺治帝的信任。康熙即位后,受顺治遗命,任鳌拜为四辅政大臣之一。
对于一般的仕途之人来讲,这是一个不错的局面。奈何这时的鳌拜自以为是,逐渐变得骄横起来,不把年幼的康熙皇帝看在眼里。他擅杀大臣,结党营私,把持朝政,引起了康熙和孝庄皇太后的警惕。首辅大臣索尼死后,鳌拜一心想占据首辅的位置,便逼迫康熙杀了政敌苏克萨哈一家大小,以首辅自居,更加目中无人,骄横放纵。他还常常在康熙面前斥责大臣,拦截奏章,已然忽略了康熙的存在。
亲政以后的康熙忍无可忍,对鳌拜十分厌烦。于是就设下计谋逮捕了他。鳌拜从堂堂首辅大臣一下子掉进囚牢,突然无法适应,不久便死在狱中,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像鳌拜这种以自我为中心、专横跋扈的人总认为自己想的、说的、做的是完全正确的。因此,他们永远是以目中无人的姿态出现在他人的面前,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可是这样怎能与别人和平共处呢?人,可以有一时的自我,可以偶尔有些霸道、蛮横,但不能让这种状态成为常态。因为当人们感到实在无法忍受时,自我专横者的下场比一般弱者要更惨。
人还是应该顾全大局,尊重别人,这样才能获得更长久,更愉快的人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不过是自掘坟墓罢了。你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别人。要知道,尊贵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谦让待人,别人也会对你谦让;顾念别人,别人才会顾念你。
有家人养着一群毛茸茸的小鸡。其中一只个头稍大一点的小鸡很机灵,每次女主人端来食盆时,它总是挤到最前面,占据中心位置吃食料,时不时还将身边来吃食的小鸡赶跑。因此,这只小鸡长得最快,第一个用“咯咯、咯咯”的叫声炫耀自己是产蛋的“勇士”,因此它常常受到主人的夸奖。
这只得宠的鸡越来越自鸣得意,于是比以前更专横跋扈,常将食盆独占,若有别的鸡来吃食料,它必定追而啄之。久而久之,此鸡变得越来越肥胖,行动迟缓且不再产蛋。春节临近,主人欲宰鸡一只,便选中了它。开膛破肚后,女主人发现这只鸡的脏腑中积满黄油,堵塞了产蛋器官。想必这只鸡在独霸食盆时,肯定料不到会有这样的下场……
这个小故事让人感触良多,以自我为中心就难免陷入自私的境地,过于自私便容易变得狭隘。
传说,我们的国家之所以叫中国,是因为很早以前我们的老祖先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心。后来随着人类不断进步,人们开始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就有了地心说;然后发现不对,又以为太阳是中心,于是有了日心说;到现在,日心说也被推翻了,太阳系也只不过是银河系中的小不点儿。可见总是围绕自己看世界是多么的荒谬。
不以自我为中心,就是让自己的度量大一点、心胸宽一点,看得远一点。在遇事之前,不要老想着自己,要多想想别人,尊重别人,接纳别人。不要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为参照,批评、干扰或者攻击别人的生活。有容乃大,尊重别人是人性的珍贵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