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彻底击败WPS,史玉柱想出了新的招数。当时软件业还是“广告和销售”这个单纯的模式,不是特别重视渠道。史玉柱就发明了一个连锁会议,表明自己和经销商是唇齿相依的关系。那时全国有400家经销商,史玉柱就一个个打电话提前告诉连锁会议的内容,并且在会议上可以现场订货,采取非常优惠的价格。在深圳召开了第一届巨人连锁会议。经销商包机过来,现场订货,一边交钱一边发货,这一次会议史玉柱当场拿下3500万元现金支票。从此以后,软件界都知道了这个现场订货的销售模式。这个时期,史玉柱软件的销售额为一个亿!无疑,史玉柱是连锁会议的最大赢家。步入辉煌“汉卡时代”的史玉柱已是雄心勃勃,他接着要用大手笔来展现自己的经商天赋。
1992年7月份,巨人集团实行战略转移,由深圳迁往珠海,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迅速升格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注册资金为1.19亿人民币,下设8个分公司,到1993年7月份,巨人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已经发展到38个,是仅次于四通公司的全中国第二大民办高科技企业。史玉柱在作出战略转移的重大决策时说:“特区是干事业的地方,珠海能干大事业。”1992年,M-6403桌面印刷系统共卖出2.8万套,创造利润3500万元人民币,为“巨人”的发展打下基础。
从1992年开始,史玉柱和他的巨人步入辉煌,巨人已成为了中国电脑行业的领头羊,史玉柱也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典范人物和现代商界最有前途的知识分子代表。他被评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广东省十大优秀科技企业家”,获得珠海市第二届科技进步特殊贡献奖,得到奖金63620元、一辆奥迪轿车和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中央领导人也纷纷视察巨人集团。
史玉柱的事业在此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而此时的他刚刚迈过而立之年。这个身材瘦长、不善言谈却又充满神奇色彩的安徽人几乎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了全中国青年的偶像。
在20世纪90年代的企业家之中,史玉柱算得上是一个幸运儿。他的发迹可谓一一帆风顺,他以广告开路,一次次押宝于促销,走出一条捷径:一年成为百万富翁,两年成为千万富翁,三年成为亿万富翁。
在深圳特区开发的前15年中,先后有10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前来淘金,每年全国博士毕业生中的1/30也决然地来这里寻求机遇,可是能创造出史玉柱这般事业的却没有第二人。
如果史玉柱混迹于浩荡的人流中,人们很容易断定他不过是一介清贫书生,怎么也想不到他会是决定2000多名员工命运的企业统帅,以及腰缠5亿元的新生代富翁。人们从他文静得近乎木讷的外表,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竟是“中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之一。如果时光倒流几年,史玉柱和如今IT业界的老板们不会有什么两样,开了个电脑营销部,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西装革履衣冠楚楚,却非常辛苦。史玉柱的发家赶上中国下海浪潮,这次下海者多为高学历的知识分子,社会上称“儒商诞生期”。当初所谓“儒商”,不过是开一家小酒店的硕士和博士而已,并不包括资产规模的含义,简而言之就是有文凭和职称的经商人。
但过了几年,史玉柱不仅成为拥有5亿资产规模的大老板。而且成为现代商界最有前途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他走了一条与中关村小老板们完全不同的道路,迅速完成小本经营滚雪球式的资本原始积累,创造出闪电般增长的奇迹。他的发迹并不是一个谜,而是完全符合“实力+机遇=成功”的法则。
6.一份厚礼,给巨人埋下定时炸弹
珠海巨人的倒下,我至今还认为不是因为做了脑黄金,而是倒在巨人大厦上的。脑黄金毕竟还产生了1个亿多元的利润。
——史玉柱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认为,祸和福这对矛盾,像一切对立的事物一样也是辩证的,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互相转化。按照事物发展的辩证法,稳定不是绝对的,其中总是潜伏着不稳定的因素,统一中总是包含着矛盾。当企业处于超常规的加速发展阶段的时候,一切的危机都会被掩盖。可是,当进入持续稳定期后,所有的弊端和矛盾马上会逐一暴露出来。因此,企业顺利时,经商者更要警惕。处于商业巅峰的史玉柱因为自己的成绩,而受到了当地政府的一系列的优惠待遇,这对史玉柱而言是一种福气。但正是这种福气,也让史玉柱在自己的商业道路上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后来,史玉柱在反思自己的失败时认为,自己失败是因为过去太顺利了,他说:“我相信福祸相依的老话。不过从前还是太顺,我很感激这一跤。上次我和刘永行谈,他实际上也不断地在摔跤。不过他属于感冒,一个一个感冒让他免疫力增强,身体强壮了。虽然增长不是很快,但是时间一长总量就很大了。我是从创业到我摔跤那天中间就没感冒过,结果一摔跤就是很大的一跤。不过摔跤这一课是肯定要补的,否则还是不能长大。不管政治、军事还是经济,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李嘉诚(创业时)还(有几次想)要跳楼呢,共产党没有几次反围剿的失败,也总结不出十大军事原则。”
在此,我们不能不提珠海市政府给史玉柱的“福利”待遇——一份超级厚礼。
对于政府的“厚礼”,史玉柱理所当然地感激不尽,这些优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扫清了巨人集团发展中的诸多障碍,而这些问题在巨人离开深圳之前,早已困扰史玉柱多日却一直无法解决。当初喜出望外的史玉柱不得不由衷地感叹:“珠海,巨人来对了!”对于政府批的半价土地,甚至还能以先使用、后交款、分期分批交款的方式获得,这无异于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这块规划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土地,地理位置极佳,东临珠海市电视中心、金融中心和邮电中心,西靠体育中心、南接商业中心,北面则以当时正处于规划建设中的珠海市新政府为邻居。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令巨人集团在珠海的落户占尽了先机。尽管“天时地利”俱佳,面对这么大一块地,当时的史玉柱确实有些迷糊,对于土地、增值的问题史玉柱可是一窍不通,而那时的房地产远远还没有花样不断翻新的营销手段,史玉柱也很难从中得到些启示。而对这块地,史玉柱的唯一念头便是:“不想就这么轻易地白白浪费。”于是,对于这还是一片荒草的处女地,史玉柱开始思考如何规划和开发利用了。
史玉柱面临着多种选择:选择一,建设一座技术一流的科研大楼,专门用于软硬件的开发和电脑的生产;选择二,建设一座配套设施完善的员工公寓,让员工在这座公寓里生活作息,就像当年他在封闭式的环境中努力完成汉卡的研制工作那样。然而,这两种选择似乎都不太符合史玉柱的初衷。如何最大限度地使用土地并让土地的使用带来最大的财富是史玉柱首要考虑到的问题。因为,毕竟史玉柱的社会角色中更多的还是一个商人,商人无法不去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当然,除了上述选择,史玉柱仍有许多想法。颇费了一些心思的史玉柱最终将这块土地作为了巨人大厦的基地。根据史玉柱的构想,巨人大厦将完成巨人集团开发中心、行政中心、物流中心、员工公寓、员工食堂、员工活动中心等功能的承载。简而言之,史玉柱的最初想法仍是以巨人集团的自行使用为基本出发点的。然而,之后所经历的一些变故使得史玉柱改变了初衷,他突然决定将巨人大厦作为一个房地产项目来开发和经营。于是,巨人大厦这个房地产巨人开始了它异常离奇的建设。
在巨人大厦的最初构想中,13~14层已经足够满足整个巨人集团各方面的使用。但是在最初的讨论中,有人提议建到18层,原因是在广东人看来18层比较吉利,而这时反对意见却认为18这个数字可能会有18层地狱的嫌疑,于是经过讨论决定建19层。而这次通过会议讨论的19层巨人大厦,却并没有让内心按捺已久的史玉柱感到满足,或者说史玉柱对这座构想中的19层大厦的满足仅仅停留在这个暂时的时间片断里。因为在这以后不久的时间里,史玉柱忽然改变主意了:他决定建一座38层的商业楼宇。这场巨人大厦的楼层设计拉锯战一次次地上演变成了一场冲动之举。比如在决定建38层之时,《珠海特区报》登出的47层金山大厦修建计划令史玉柱立马改变了想法,为的只是超过金山大厦,巨人大厦被再一次修改到48层。这种带有幼稚的赌气性质的作风令史玉柱在报上看到上市公司富华公司的58层大楼的招标广告后,再次不甘示弱地将巨人大厦加到了64层。
让史玉柱下定决心的还是政府的支持。为了树立这样的榜样,时任珠海市委书记、市长的梁广大选中了史玉柱。在大厦图纸都设计好之后,梁广大找史玉柱谈了谈,希望史玉柱为珠海争光,将巨人大厦建为中国第一高楼。珠海市政府原本批给巨人1万多平方米,为了支持巨人建中国第一高楼,市政府又批给了巨人3万多平方米土地。价格是每平米125元,几乎等于白送。巨人大厦,这座被史玉柱最初计划为19层的高楼,在他的一次次的逐层加码中一度经历了38层、48层、64层,最终定夺为72层。
后来史玉柱回忆说:“当时决定盖72层的时候,我考虑了以下几个背景:第一个背景是珠海当时的房地产还是很热的,特别好卖,那时候实际是一个供方市场,就是谁只要有房子就可以卖得出去,甚至楼花都可以卖得掉,实际那时候是最疯狂的时候,写字楼的价格都卖一万五到两万一平方米。第二点是当时珠海是高定位,当时在修大港口、大机场,还有跨海大桥,国际大公司、大集团都往珠海来,我也被熏陶了,认为珠海肯定跟深圳一样的,甚至未来是比深圳还好的国际大都市,所以认为市场没问题。另外政府给我们地价非常便宜,按照楼面价每平方米是125元,我认为这个巨大利益在诱惑我,所以我成本就比别人低,利益在诱惑,风险也小,所以就决定做了。”
盖72层的巨人大厦需要12亿元,此时,史玉柱手中只有1亿元现金。后来史玉柱总结经验教训时说:“当时的想法是这样的,自己投一亿多,当然实际上最后投了两亿五进去,当时以为我投入一亿多就可以出地面,只要出地面银行就可以提供贷款了,所以在出地面之前,也没去找过银行,银行找了可能也不会贷,因为那时候对民营企业贷款还是限制的。另外我卖了一亿多的楼花。”12亿的资金对于当时的巨人绝不是一个小数目,或者换一句话来说,这12亿对于当时的巨人是一个根本无法承担的数目。
这无疑在史玉柱的资金链上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一旦时间一到,这个巨人大厦必将炸毁史玉柱的整个资金链。这种恶果对一个企业来讲就是毁灭性的打击。果然,在1997年,史玉柱在四处奔波之后并没有堵上巨人大厦的资金黑洞,终于一赌成千古恨。
通过史玉柱过于膨胀的心态,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企业领导者千万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开过车的人都知道,越是平坦宽阔的大道,开车时越容易出问题。因为道路太平坦,视野太开阔,人的精神就容易麻痹。所以,有经验的设计师在设计高速公路时,都会故意设计一些弯道。做生意也是这样,一个商人如果做生意太顺利了,便难免自以为是,目空一切,他的企业离“出事”也就不远了。
总结史玉柱后来的失败,有人说,那就是史玉柱后来太“顺”了。这样的例子,在我国经商界并不少见,史玉柱是这样,吴炳新是这样,胡志标也是这样。中国搞活市场经济的三十年,曾经涌现过多少风光无限的企业,曾经涌现过多少风光无限的商业英雄,这些企业这些英雄,如今安在?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家境遇过顺是祸不是福,过顺是中国企业的第一大敌,也是中国企业家的第一大敌。
7.巨人倒下,史玉柱步入绝境
巨人集团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被查封的资产了,“巨人”总部大楼已经抵押给银行,公司能被查封的都已经被查封了,银行里也已经没有流动资金了。公司的总部还剩下一些桌椅板凳。
——史玉柱
1995年2月6日,在珠海巨人集团总部会议室里,巨人人马云集,史玉柱端坐帅位,他豪情万丈地宣布:从1995年起,巨人正式开始实施“百亿计划”,实现从大型企业向巨型企业的腾飞。接着,史玉柱便将“百亿计划”的总体方案和盘托出:在产业多元化的同时实行产品多元化,以产品多元化推进企业规模化,巨人将全面进入保健品、医药、电脑三大领域,推出三大系列产品一起投入市场。巨大的三大系列产品的总体运作思路是:用电脑树立品牌和高科技企业的形象,用保健品快速获利,将医药作为远期发展目标。1995年完成10个亿,1996年完成50个亿,到1997年全面实现企业的百亿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