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工作上的沟通就是讲做事情,它可以笼统的概括为两件事,就是做正确的事情和把事情做正确。我们要掌握沟通的基本原则、技巧和方法,在工作中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加以利用,这会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沟通的基本原则
我们每一个人均有与他人沟通的需要,人类可利用沟通克服孤单隔离之痛苦,我们有与他人分享思想与感情的需要,我们需要被了解,也需要了解别人。一位英国作家很形象地说道:“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沟通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经济发展的现代,沟通的重要性正日益显现。比如,公司与职员之间有了“鸿沟”,造成“劳资纠纷”,要沟通;父母与子女之间有了“代沟”,出现了所谓叛逆的子女、霸道的父母,要沟通;连自己,想不开,好像脑袋的沟给堵住了,要好好思前想后一番,也要沟通。沟通就是把不通的管道打通,让“死水”成为“活水”,彼此能对流,能了解,能交通,能产生共同意识。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信息、思想以及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通过良好的沟通人们可以交流信息,思想达成一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沟通不只是简单地说与听,而是一个信息交流、思想交流、增强认同感、加强凝聚力的过程。我们要工作就难免要与人接触,要想取得与别人良好的沟通效果,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沟通的基本原则。
沟通就要和别人交流,就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对方明白,而不能让对方产生误会。要对沟通的内容进行清晰而有逻辑的思考,不能把沟通的内容弄得含糊不清。例如,当要表达“我们需要些纸巾”时却说“纸巾用完了”。其实,需要纸巾并不一定就是纸巾用完了。如果你的信息没有得到清晰的表达,它便不能被听者正确的理解和加工,有效的沟通也无从谈起。
沟通应是双向的。沟通绝不会是一个人只讲,一个人只听,你既要讲,也要听对方讲,大家都坦诚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现问题并及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才能为有效地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沟通过程中只有一方是积极主动的,而另一方只是消极应对,那么沟通是不会成功的。
我们要根据沟通对象的不同,选用适合的语言。比如和一些非专业的人交流时该用通俗上口的口语,不要用对方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和专业人士交流时就要用专业术语,不要啰嗦繁冗的多做陈述。如果你和业外人士交流时,用你的专业术语,那样就会让人觉得你在故弄玄虚,在显摆你的专业,而不是在和对方很坦诚地交流。相反,你与业内人士交流时,如果说话啰啰嗦嗦的,就会让人觉得你很不专业,或者让人误会成你认为对方不够专业。
你与人沟通要保持自信。一般在事业上相当成功的人,不会随意改变自己的看法或意见,更不会与人交流时唯唯诺诺,毫无自信而言。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与作风,但却很少对别人吼叫、谩骂,甚至连争辩都极为罕见。因为他们相当了解自己,非常肯定自己,并且他们会在沟通前,对需要沟通的人进行一些必要的了解,所以他们自信。有自信的人常常是最会沟通的人。
沟通双方要互相尊重。与人交流时尊重对方就是尊重自己。在谈话时,有人说:“我很尊重你。”其实他的潜台词就是:“请你尊重我。”只有互相尊重才有沟通,尊重是良好沟通的基础之一。尊重包含体谅对方与表达自我两方面。所谓体谅是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即尊重对方,并且体会对方的感受与需要。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当我们想对他人表示体谅与关心,唯有我们自己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由于我们的了解与尊重,对方也相对体谅你的立场与好意,因而会做出积极而友好的回应。所谓表达自我,就是要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以及理由,争取赢得对方的尊重和理解。
在沟通中,不该说的话不说,如果说了不该说的话,往往要花费极大的代价来弥补。自己说话之前,一定要先经过大脑地思考,想清楚是不是该说。成语“谨言慎行”中,前者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不要贪图说话速度得快慢。有时候沟通的机会是很不容易争取的,千万不要因为一句不留心的话,让机会流失。正是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有时候一句无心的话,甚至于可能造成无可弥补的严重后果。所以沟通不能够信口雌黄、口无遮拦。当然,也不要完全不说话,有时候完全不说话,结果会变得更加糟糕。
如果一个人正处于情绪低迷或者激动的状况中,那就不要试图和他好好沟通了。大多数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是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尤其在情绪中,很容易冲动而失去理性,比如吵得不可开交的夫妻、醉酒的朋友或者客户。对于一些处在不理性情绪当中的人,就不要沟通。不理性只有争执的份,不会有结果,更不可能有好结果,所以,这种沟通无济于事。
沟通过程中,你一旦发现自己错了,就要主动说声“对不起”。承认我错了是沟通的消毒剂,可解冻、软化沟通中的矛盾,改善与转化沟通的问题。一句“我错了”就可以冰释前嫌,能让人豁然开朗,重新面对自己和对方。
掌握了沟通的基本原则,就打下了与人良好的沟通基础。良好的沟通充满说服力和亲和力,可让你处处遇贵人,时时有资源,别人做不到的事,你做得到,一般人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达成的目标,你可能只需要很短时间。沟通建起的说服力和亲和力,可以让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机遇与资源,减少犯错的机会和摸索的时间,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协助与认可。
工作心得
沟通方式是灵活多变的。沟通的形式也不能是固定的,没有哪一种沟通形式是最好的,只有相对比较适合的。任何一个人在达成他工作目的的过程中,都难免会遇到需要与他人合作,而别人对你的协助意愿和配合程度,有时决定了你工作效率得快慢,甚至能决定你是否顺利达成目标。掌握一些沟通原则,对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是有一定好处的。
掌握沟通中的语言技巧
你喜欢跟哪种人交往?你会不会喜欢结交事事与你唱反调,想法和兴趣都和你不同的人呢?相信不会。
人们常说“兴趣相投”,就是指彼此之间有共同的话题,沟通顺畅,在个性、观念或志趣方面有相似点,相互之间比较容易接受和欣赏对方。相信大家都有这种体会,当人们之间相似之处越多时,彼此就越能接受和欣赏对方。一个被自己接受、喜欢或依赖的人,通常受到的影响力和说服力较大。那在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建立有效沟通的方法:
1.展开话题前要留意对方态度
展开话题前留意一下对方的行为态度,这通常会给我们一些提示,知道那是不是一个展开交谈的好机会。
正面的提示包括对方有延伸接触、微笑或自然的面部表情;负面的提示则包括对方正在忙于某些事情、与别人详谈中或正赶往别处去。
当然我们自己也得同样发出正面的提示,如果采取主动,跟别人先打招呼,说声“你好”,加上微笑以示友好,很容易取得别人好感及留下好印象,从而展开话题。
2.语调和语速要同步
针对视觉型、听觉型、感觉型不同特质的人,要采取不同的语速、语调来说话,使用相同的频率来和他沟通。
要做到语调和速度同步,首先要学习和使用对方的表象系统来沟通。所谓表象系统,分为5大类。每一个人在接受外界信息时,都是通过5种感觉器官来传达及接受的,它们分别是视觉、听觉、感觉、嗅觉及味觉。在沟通上,最主要的是通过视觉、听觉、感觉3种渠道。
视觉型特征为,说话速度快;音调比较高;说话时胸腔起伏比较明显;形体语言比较丰富。
听觉型特征为,说话速度慢,比较适中;音调有高有低,比较生动;在听别人说话时,眼睛并不是专注地看对方,而是耳朵偏向对方说话的方向。
感觉型特征为,讲话速度比较慢;音调比较低沉,有磁性;讲话有停顿,若有所思;同人讲话时,视线总喜欢往下看。
面对不同表象系统的人,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语速、语调来说话,换句话说,你得使用他的频率来和他沟通。比如对方说话速度快,你得和他一样快;对方讲话声调高,你得和他一样高;对方讲话时常停顿,你得和他一样时常停顿。若能做到这一点,对我们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的建立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3.语言文字同步
能听出对方的惯用语,并使用对方最常用的感官文字和用语,对方就容易了解及接受你传达的信息乐。
很多人说话时都惯用一些术语,或者善用一些词汇。例如有些口头禅。你若要与不同的人进行沟通,就必须使用对方最常用的感官文字和用语,对方会感觉你很亲切,听你说话就特别顺耳,就会更容易了解及接受你所传达的信息了。
4.选择积极的用词与方式
在保持一个积极的态度时,沟通用语应当尽量选择体现正面意思的词。比如说,要感谢客户在电话中的等候,常用的说法是“很抱歉,让您久等”。这“抱歉久等”实际上在潜意识中强化了对方“久等”这个感觉。比较正面的表达可以是“非常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如果一个客户就产品的一个问题几次求救于你,你想表达你让客户真正解决问题的期望,于是你说,“我不想再让您重蹈覆辙”。为什么要提醒这个倒霉的“覆辙”呢?你不妨这样表达:“我这次有信心让这个问题不会再发生。”是不是更顺耳?
5.善用“我”代替“你”
交流中我们常于或善于把“你”换成“我”,会更有利于建立亲和力。
比如在下列的例子中尽量用“我”代替“你”,会让对方感觉更舒服些。
习惯用语:你的名字叫什么?
专业表达:请问,我可以知道你的名字吗?
习惯用语:你必须……
专业表达:我们要为你那样做,这是我们需要的。
习惯用语:如果你需要我的帮助,你必须……
专业表达:我愿意帮助你,但首先我需要……
习惯用语:听着,那没有坏,所有系统都是那样工作的。
专业表达:那表明系统是正常工作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哪儿有问题。
习惯用语:当然你会收到,但你必须把名字和地址给我。
专业表达:当然我会立即发送给你一个,我能知道你的名字和地址吗?
习惯用语:你没有弄明白,这次听好了。
专业表达:也许我说的不够清楚,请允许我再解释一遍。
6.结束话题技巧
当谈话停顿得太久或双方感到想结束话题,就应该是适当时候结束谈话,这时首先要发出预备离开的讯息,例如:“阿美,我也差不多时候要走了,我要去买些东西。”当你发出预备离开的讯息后,通常可提出再联络的表示,例如:“我再联系你,下次去饮茶呀!”也可以友善及直接地表示:“与你谈很开心,下星期有时间在出来聚一下啊!”
工作心得
在与别人沟通时,首先要明确你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再根据你的主题选择适当的接近方法。善于运用沟通的语言技巧,能使彼此之间的距离拉近,这样对方就更容易了解你或接受你的意见和建议。在工作中,善于沟通更有助于我们提高效率,有时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善用肢体语言
非语言行为在信息沟通中不但起到了支持、修饰和否定语言行为的作用,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直接替代语言行为,甚至反映出语言行为难以表达的思想情感。虽然不同的人在不同情况下的肢体动作各有不同,而且同样的动作反映的信息也不尽相同,但通过认真观察和分析,还是可以发现一定规律的。了解这些规律,是非常有助于我们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
不同的肢体语言表达着不同的含义,在与别人交流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表情
表情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辅助交流手段。表情不仅能够传递个人的情绪状态,而且还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内心活动。
2.目光
目光是非语言沟通的一个重要通道,“眉目传情”就是一种很好的说明。事实上,在人际交流沟通中,有关沟通双方的许多信息,都是通过眼睛去收集和接收的。目光,作为一种非语言信号,使用目光可以向沟通对象传递肯定、否定的态度,质疑或认同等情感信息。
3.体姿
所谓体姿,就是指人们在交流沟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体姿势。比如前倾、后仰、托腮沉思等状态或姿势。研究表明,无论多么老练、深沉的沟通,人们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很难在体姿上给予掩盖或隐藏。虽然体姿不能完全表达个人的特定情绪,但它能反映一个人的紧张或放松程度。我们要准确识别并判断不同体姿透露出来的不同信息。
4.服饰与发型
个人仪表,尤其是我们的服饰和发型是其沟通风格的延伸与个性的展示。有研究显示,服饰的重要性,甚至成了通向成功之路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人们普遍认为,着装正式不仅是职业化的表现,更是对对方的尊重。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自己的发型,来自对客户的抽样调查认为,发型不宜过于个性化、时髦、前卫,会给客户留下一个过于超前而显得不太稳重的印象。因此,我们在通过服饰与发型等外表所传递的非语言信息应该是积极、进取、热情、开朗、沉稳、健康的,这样才容易获得对方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