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少年网络犯罪防治的环节中,道德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使人们内心形成道德情感、信念和善恶是非观念,从而支配人们的行为,以此实现内在的自我约束。在网络安全法尚不健全的今天,虚拟的网上世界,提倡网络道德尤其必要。因此,我们要从网络道德教育入手,加强青少年个人道德修养,重点培养青少年的自律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他们的思想上建立一道防止网络犯罪的“防火墙”,让青少年在多元化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选择。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网络道德,青少年才能做到上网聊天时语言文明,发布信息时内容健康,不浏览“黄色”网站,不轻信、不传播反动言论,不因为网上聊天、网络游戏影响正常的生活,做有正义感、责任感、上进心的合格网民。
(二)加强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对青少年要进行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网络组织专门的讨论、交流和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以不断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
要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增加网络道德方面的内容,并把它的教学内容引入计算机教育中,使青少年将网络伦理和网络信息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认真学习并加以遵守,以培养青少年内在的网络道德责任感,要通过教育让青少年树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精神,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主体,承担起维护网络文化秩序的重任。
必须大力加强网络道德和法规的宣传,以在校园形成一种扬善祛恶、扶正驱邪的网络舆论环境,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和防止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的伦理道德规范,也要吸收、借鉴国外有关的网络伦理道德准则,构架出适合国情的、具有实际教育意义的网络伦理道德规范,编成教材教授给青少年群体。帮助他们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健全的网络人格和正确的性伦理道德观念。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出的“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的“五要五不”要求,不断加强自身网络道德素养,完成道德的他律到自律的过程,自觉抵制网上的黑色、黄色和灰色信息,自觉遵守有关网络规则,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
(三)开展网络知识普及教育,推进网络生活主流化目前,虽说互联网在我国正迅速普及,但它毕竟还没成为国民主流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它的影响主要在城镇,主要在青少年网民中。正是由于它尚未主流化,人们对它的认识、关注、介入、管理和规范的力度还不够,对其中的危害行为是罪或非罪、罪轻或罪重以及罪之因果等认识还很模糊,仅仅凭感性判断,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了所谓的“数字鸿沟”,产生了沟通的隔膜,以至于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一方面青少年迷恋网络这一空间,而大人们即极力呵斥、封堵,结果非但没有消解网络的不良影响,反面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感。因此,开展网络知识普及教育,推进网络生活主流化,能让社会上更广泛的人,更高层次的人科学地认识和看待网络新事物,真正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做到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其造福于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否则,感性的道德恐慌无助于解决生活中理性的深层次危机,青少年群体也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滑向网络犯罪的深渊。因此要防治青少年网络犯罪,就必须从青少年网络认知结构的矫治出发,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第一,帮助孩子认清网络世界的复杂性和虚拟性,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使网络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得力助手,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第二,教育青少年不要把上网作为唯一的课外娱乐活动,而应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第三,教育青少年上网要有目的性和时间性,切忌盲目性和随意性。上网前,应该把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及大概需要的时间列在纸上,并用闹钟或其他能定时的东西来提醒自己的上网时间。
第四,教育青少年不要把上网当作逃避现实生活或排遣消极情绪的工具。虽然上网能暂时忘掉烦恼,但下网后问题仍在。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去解决,仅靠虚拟网络是无法解决的。
第五,教育青少年慎交网友。不要把自己的真实住所、家庭和经济状况轻易告诉网友,不要轻易与网友会面,必要的网友会面时,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四)完善青少年法律认知结构,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法制观念淡薄是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由于青少年涉世不深,对法律常识了解得非常有限,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的行为正当性、合法性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和控制。有的青少年利用网络攻击公众计算机信息系统,浑然不知后果严重已触犯法律。他们往往在被法律追究、受到法律制裁时才恍然大悟。
所以,应在传统法制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创新网络法制教育形式,办好法制宣传教育网站。
政府网及各门户网站要专门开辟法制宣传教育栏目,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引导性、互动性和趣味性;要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着力培养网上法制观念;要加强预防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使青少年认识到,网络中人的行为是现实生活中人的行为的镜像,在计算机网络中同样要遵守法律和法规,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打击。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很多案例反映出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律精神的严重欠缺,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尤为必要。在这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相关方面都要利用好自己的阵地,帮助青少年学法懂法。要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让青少年建立起适应现代生活的法律观念,使他们明白网络犯罪尽管有别于传统的暴力犯罪,其危害程度是相同的,都是对社会公共安全、他人人身财产权利等的侵害,都是违反法律的,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在青少年中加强法制教育,净化社会环境。法律意识淡薄是青少年计算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青少年甚至不知道修改IC卡、下载传播黄色图片是违法行为,有些具有高学历、计算机知识比较丰富的青少年,制造电脑病毒,破坏他人电脑系统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现在计算机技术成为每个人都要求掌握的技能,学校、家庭及用人单位,对青少年除了要求技术和知识的学习之外,应当让青少年掌握与之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上一些腐朽颓废的文化不断滋生蔓延。一些思想不太成熟的青少年良莠不分,经不起诱惑,最终坠入其中,不能自拔。
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一些学校在高科技知识教学时,忽略了必要的法制教育,法律法规和自我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很少涉及,使青少年学生对使用高科技时非法与合法行为认识不清。有些家长对子女缺乏正确的引导,将社会上一些消极的或不宜的内容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子女。社会是青少年成长的大环境,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为了防止和治理青少年高科技犯罪,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管理力度,防患于未然。要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政府、司法部门、社会、学校、家庭要共同参与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行动,建立多重防线,净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网络安全防范教育工作,从根本上遏制网络暴力案件不断上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