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漏奶
喷乳反射活跃的妇女在产后最初几周内常会出现漏奶,有的妇女当想到可爱的婴儿时便会漏奶,亦有的妇女为在外工作时出现漏奶而感到窘困。要使漏奶停止是难于做到的,但是一般都会自然停止。发生漏奶情况时,可用1块小毛巾或卫生巾,垫在胸罩内,经常更换。
8.退奶
产后由于母亲或婴儿的原因不能喂奶时,就应设法退奶。退奶的方法很多,如产后一开始就不需要喂奶,退奶宜早进行,尤其在乳房还没开始胀痛时进行效果为好。下面介绍几种退奶的方法:
(1)己烯雌酚:5毫克,每天3次口服连服3天,以后逐渐减量,改为5毫克,每天1次,服3天。同时紧束双乳房,少进汤类。用药期间减少对乳房的刺激,不做乳房按摩,不挤乳。
(2)生麦芽:60~90克,水煎后,每天当茶饮,每天1剂,连服3~5天。
(3)芒硝:250克,分别用纱布包成两袋,敷于两乳房上,并用布带固定使之贴近乳房,每日更换。这一方法适用于已有乳汁分泌,单用己烯雌酚效果不佳时。
(4)溴隐亭:0.25毫克,每天2次口服,连用14天。
对已有大量乳汁分泌而需停止哺乳者,效果佳。
(七)哺乳期婴儿常见问题及处理
1.吐奶和溢奶
新生儿的胃几乎呈水平位,胃的发育还欠健全,特别是贲门部的括约肌比较松,所以当胃部充满乳汁,尤其婴儿啼哭或吸吮时吞入空气的话,奶便容易反流出来,就会出现吐奶和溢奶。在每次喂哺后都应将婴儿竖抱起靠在母亲的肩上,轻拍婴儿背部,使他将胃中的气体吐出来,就可避免吐奶。婴儿躺时应取右侧卧位,并将上半身垫高些。
2.体重增长缓慢
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不如人工喂养的婴儿胖,但只要体重增长,每周平均在125克左右就是正常的,婴儿并不是越胖越好或增重越快越好越健康。
胖并不是健康的标志,相反提示营养过度,我们提倡孩子要长得结实,不要胖。
若增重达不到标准,则要寻找原因,如是喂哺次数太少,时间太短,则应增加喂哺次数和延长喂哺时间,另外还需检查婴儿是否有病。
3.婴儿拒绝喂哺
这个问题很重要,要认真寻找原因。先从母亲方面看:喂哺的姿势是否正确,是否有足够的信心,耐心和爱心,有没有食特殊的特别是刺激性的食物,喷射反射是否过强或过弱,有时喷乳反射过强,婴儿来不及吞咽亦会拒哺,有时乳房过胀,使婴儿含接有困难,都应在喂哺前先挤掉一点奶。再从婴儿方面找原因:
婴儿是否有鼻塞,口腔内有无鹅口疮,这些都会影响吸吮。若婴儿还有呕吐、腹泻、嗜睡、黄疸等情况,则应详细诊治,采取相应措施。
4.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会出现皮肤和巩膜的黄染,一般于7~10天自行消退,称“生理性黄疸”,母乳喂养的婴儿中有少数(约1%)在生后1周末开始出现黄疸,可持续3~10周,黄疸并不严重,除黄疸外,婴儿其他都正常,体重增长亦正常,称母乳性黄疸。
这可能与乳汁中存在的某种物质有关,无危害,可持续母乳喂养。但是必须首先确诊黄疸非严重疾病所致。对有母乳性黄疸的婴儿若暂停喂哺48小时,黄疸就会有所消退,胆红素水平会明显降低,再继续哺乳,又会轻度上升,但不超过原先水平。
(八)母乳喂养的优点及不宜哺乳喂养的常见疾病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是其他任何代用品所不能比拟的。然而,事实上仍有不少妇女对母乳喂养缺乏认识,有一些产妇仍不进行母乳喂养。如有些爱美女性怕影响身材而放弃母乳喂养,又有些事业型女强人,因为工作太忙而不给孩子哺乳,甚至有些女性认为初乳没有营养而弃掉,也有很多人因为乳房护理不当造成母乳喂养失败及乳汁分泌不足而无法进行母乳喂养。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母乳喂养的诸多益处。
对于婴儿来讲,母乳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适宜,所以易消化吸收。它的营养成分较之其他食品最接近婴儿的营养需要,所以对婴儿的身体,智力发育也最为有益。母乳喂养的孩子很少发生低钙抽搐和佝偻病,母乳中含有许多抗感染成分,如抗体、补体、溶菌酶等而有抑制病毒生长和杀死病菌的作用,从而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尤其是分娩后最开始分泌的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抗体,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防御疾病能力强,即使患病也较轻微,很快痊愈。
对于母亲来讲,母乳喂养有助于母体的早日恢复。
婴儿吸吮乳头的刺激可以反射性引起体内缩宫素的释放,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子宫收缩,促进恶露的排出,减少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婴儿吸吮刺激能推迟排卵的恢复,推迟月经来潮,因此母乳喂养有助于避孕。母乳喂养还有益于母亲的健美。哺乳有益于乳房发育,使其更加丰满,富于美感。加上适当的护理,它能使乳母更具有女性的魅力。
另外,母乳喂养可增加母婴接触,增进母婴感情,有利于密切观察小儿变化,随时照顾和护理,有利于婴儿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婴儿的早期教育,开发智力。
母乳喂养的确有很多优点,但是一些特殊情况下不能进行母乳喂养,若不加以重视,会给婴儿带来不良后果。如某些传染性疾病,有时会经母乳传染给婴儿,这时应避免母乳喂养。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不宜哺乳喂养的常见传染性疾病。
1.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是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在急性期有较强的传染性,哺乳的密切接触容易感染孩子,因此在急性期应暂缓母乳喂养。可每日将乳汁吸出,以保持乳汁的持续分泌,待康复后开始哺乳。
乙型肝炎较为复杂,我们在怀孕合并肝炎的部分已详细介绍了有关母乳哺养问题,请查阅。
2.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可经母亲乳汁排出,因此,急性巨细胞感染的母亲应暂缓哺乳。如属非急性感染,母血中巨细胞抗体(CMVIgG)阳性者,可以母乳喂养,婴儿可从母亲那里得到抗体而具备对这种病毒的免疫力。
3.艾滋病
妊娠期,该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产后一部分产妇的乳汁中可以找到病毒。原则上不宜哺乳。在有良好的母乳代用品,保证足够营养的前提下,主张人工喂养。
4.梅毒
患梅毒的妇女在怀孕期即可在宫内感染胎儿。产后婴儿一旦接触有破损的乳房乳头亦可被感染。
因此,产妇乳房乳头有破损时不宜母乳喂养,直至破损治愈方可母乳喂养。
5.结核
患有结核病的妇女,很少有胎儿宫内感染发生先天结核的。但新生儿对结核有高度易感性。与母亲的密切接触是感染的原因。对活动性肺结核痰中,分泌物中查到结核菌者要母婴隔离,待细菌转为阴性后方可母乳喂养。
第三节哺乳期常见问题
一、产后缺乳
孕妇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产后缺乳,又称“乳汁不足”或“乳汁不行”。本病不仅出现于新产之后,在整个哺乳期内均可出现。正常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即有乳汁分泌,产后的最初二三天内,仅有少量初乳分泌,初乳可分泌10~14天。一般5~7天后能分泌足量乳汁,可满足自体婴儿的生理需要。若分娩后历时1周以上,或产褥期里,乃至哺乳期中,发生乳汁分泌不足或乳汁排出受阻,致使乳汁甚少或全无,概属缺乳范畴。由于乳汁过少或无乳的最明显表现为新生儿生长停滞及体重减轻。因此,若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婴儿正常发育。
本病应与乳痈相鉴别。乳痈虽乳汁分泌量少,但其发病初时即有恶寒发热,乳房胀硬,红肿疼痛,继则化脓溃破成痈,缺乳则无此症,可予鉴别。
【症状】
主要症状有乳汁少而稀薄,甚或点滴不下;有时乳房胀痛、胸闷不畅或食欲不振等。
【病因】
西医学认为乳汁的分泌与乳腺的发育,胎盘功能以及全身状况有密切关系。垂体功能低下,或孕期胎盘功能不全,或精神因素,喂乳的方法不当,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环境的变化等均会影响乳汁分泌。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无外乎虚实两端。虚者,多为脾胃素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复因分娩失血过多,气随血耗,以致气虚血少,乳汁因而甚少或全无;实者,则因产后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经脉涩滞,阻碍乳汁运行,因而乳汁缺少。本病主要分为气血亏虚和肝郁气滞2种证型。
【辨证用膳】
1.气血亏虚
(1)证候: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伴有面色少华,神疲食少,舌淡少苔,脉虚细。
(2)选方
通乳花生粥
组成:花生50克,粳米100克,沙参10克,冰糖适量。
制法:花生洗净后捣烂,粳米淘洗净,一同入锅,加水煮成稀粥,至米烂汤稠时,加冰糖稍煮即成。
用法:早晚空腹食用。每天1剂,连服3~5日。
功效:健脾养胃,益气通乳。适用于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
猪蹄葱白煮豆腐
组成:猪蹄1只,葱白2段,豆腐60克,黄酒30毫升,红糖适量。
制法:猪蹄、葱白、豆腐、红糖加水适量同煮,用小火煮半个小时,加入黄酒稍煮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补血通乳,益气生津。适用于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
白玉黄花菜
组成:黄花菜20克,嫩豆腐50克,香菇5朵,食油、盐、味精、黄酒各适量。
制法:黄花菜洗净,用水浸润,摘去花蒂,切成2段;嫩豆腐漂清,切成骨牌大小;香菇泡发后,去蒂切丝。炒锅内放入食油,烧至八成热时放入葱略爆炒,再放入黄花菜、香菇丝同炒,撒入盐、味精即可起锅。把锅洗净,大火放入食油少许,待油热改小火,放入嫩豆腐,煎成金黄色,加盐少许,再把先炒好的黄花菜、香菇丝倒入,加水少许,略焖,即可起锅。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益气生津,养血催乳。适用于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
2.肝郁气滞
(1)证候: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乳汁稠,而乳房胀硬而痛,情志抑郁不乐,胸胁胀痛,食欲减退,或有微热,舌质暗红或尖边红,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
(2)选方
鲤鱼汁粥
组成:鲤鱼1尾(重约500克),粳米100克,陈皮末少许,葱2根,香油、黄酒、食盐等适量。
制法:活鲤鱼剖肚,去内脏,勿去鱼鳞,洗净后以小火煮汤,同时加入陈皮末、黄酒,煮至鱼肉脱骨刺为宜,去骨刺留汁备用;粳米洗净煮粥,待粥汁黏稠时,加鱼汁与食盐调匀,稍煮片刻即成。
用法:食用时加入香油及食盐。早晚空腹食用。
功效:利水消肿,理气通乳。适用于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
猪蹄佛手粥
组成:猪蹄1~2只,佛手12克,通草3克,漏芦10克,粳米100克,葱白2茎。
制法:将猪蹄去毛,洗净,水煎取浓汁;水煎通草,漏芦、佛手,取汁去渣。然后将猪蹄汤和药汁同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葱白稍煮即可。
用法:早晚空腹食用。
功效:疏肝理气,通乳汁,利血脉。适用于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
青陈皮黄酒炖活虾
组成:青皮10克,陈皮10克,鲜活虾100克,黄酒30毫升。
制法:青皮、陈皮切丝备用,现将虾用油煸炒片刻,加青皮、陈皮丝及黄酒拌和,改用小火炖煮至熟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疏肝理气,补血通乳。适用于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
1.饮食适宜
整个哺乳期间应重视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的供给。产后1~2天即进食红糖水、果汁、豆浆等。
产后应“三高”饮食即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饮食,如清炖鸡汤、豆浆、清蒸鲫鱼汤、排骨汤及各种面食。产后应多饮红糖水、牛奶、豆浆、茶汤、水米粥、鸡汤、肉汤、鱼汤等汤汁及水液。
2.饮食禁忌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忌食麦芽、神曲、山楂以及麦芽糖、麦芽精等回乳食品。
【预防】
1.孕期做好乳头护理,防止凹陷与皲裂。乳头内陷者要嘱孕妇把乳头向外拉,并要用肥皂擦洗乳头。
2.早期哺乳每次尽量将剩余乳汁排尽,以促进乳汁分泌。
3.纠正孕期贫血,预防产后大出血。
4.饮食宜淡不宜咸,要多摄取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及新鲜蔬菜。
5.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心情。
6.禁服某些药物,如阿托品、红霉素、四环素、水杨酸盐、碘化物、溴化物、碘胺类、苯巴比妥类。
二、乳汁自出
妇女在产后或哺乳期间,乳汁未经婴儿吮吸而自然流淌的现象,称作“乳汁自出”。这种现象日常并不少见,多数也不属于病态。例如:乳母身体健壮,气血充足,乳汁充沛,乳房饱满,由于乳汁分泌过多而满溢自出者;或者已到授乳时间,而没能按时哺乳,以致乳汁自行溢出的;或断乳之时,乳汁一时难断而自出的,这些情况都属于生理现象,不作病论。如果乳汁自双侧乳头或一侧乳头滴沥而出,渗湿衣衫,但乳房松软不胀或稍感膨胀,乳汁往往不足以喂养婴儿的,便属于病态了。病态的乳汁自出也称为“漏乳”“乳汁自涌”,乳母常常伴见一些其他症状。
类似乳汁自出的现象如果发生在妊娠期间的,称之为“乳泣”。另外,有的闭经患者如果同时伴有乳汁溢出,乳量很少或挤压乳头时才可以挤出乳汁的,称为“溢乳闭经综合征”,多伴有不孕,属于月经病,其溢乳不是发生在产后,在时间上是很容易区别的。
发现乳汁自溢,伴见血性液体,乳房有结块,应警惕乳癌,须做检查;在无孕产时溢乳伴有闭经者,应及时就诊。
【症状】
产后泌乳反射建立后,经常乳汁自动流出,尤其在哺乳时,吸吮一侧乳房而另一侧乳房乳汁自出,不要吸吮也常自动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