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5岁的亮亮一直是个非常懂事的男孩,他性格温和,肯听话,很少发脾气。不幸的是,半年前从自行车上摔下来,前额肿起了一个包,没有其他不适。谁知不久,亮亮的脾气越来越坏,略不顺心就又叫又骂,甚至因家长没给买玩具而在商店门口打滚,打、咬家长,乱踢人。家长实在无法忍受,所以去心理门诊咨询。医师得知亮亮有脑外伤病史,且外伤后不久出现脾气变化,立即怀疑发脾气与脑外伤有关,通过各种检查,发现亮亮前额的肿块虽然消失,但颅内的肿块仍在作怪,促使绵羊般的亮亮变得狮虎似地易发脾气。
(3)心理障碍引起的发脾气
很多宝宝在家中十分受宠爱,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特别是那些众星捧月一样的宝宝,既有家长娇惯,又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溺爱,很容易变成稍不称心就大发脾气的性格,让家长十分头痛。其实这些宝宝已经不是脾气问题,而是心理行为出现了偏差。
例如:小军是妈妈的独生子,十分受宠。而小军的爸爸、妈妈也是独养子女,四位老人对小军更是特别溺爱。小军5岁了,脾气越来越倔,稍不如意,又哭又叫,谁也对付不了。有一次上街,他看到橱窗里有一支漂亮的冲锋枪,嚷着要买,而妈妈因身上的钱不够,就买了一支稍便宜些的塑料小手枪,谁知他把枪一扔,四脚朝天,哭着闹着非要冲锋枪,任你怎么打骂哄骗,都无济于事。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纷纷摇头叹息,窘得小军的妈妈手足无措,碰巧人群中有个熟人,向他借了钱,买了冲锋枪,小军这才罢休。
尽管小军这样受宠,但他却并不十分快乐。反而总是这也不称心,那也不如意,常常绷着脸,闷闷不乐,无缘无故发脾气。到幼儿园后他也不愿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孤独离群,而且爱啼哭,易嫉妒,总说老师不好。
小军的坏脾气之所以发展到如此地步,和家庭教育不当是分不开的。对此,妈妈们要吸取教训,决不能因为溺爱宝宝而让他们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
2.宝宝发脾气的处理办法
情绪发育过程中的正常发脾气现象,无需特殊处理,随着年龄增长,将会自行好转。由于脑部疾病引起的脾气变坏,最重要的是治疗脑部疾病。
因心理障碍引起的发脾气,则要谨慎处理,做好预防。
(1)抓好“第一次”
很多宝宝的坏脾气其实都是妈妈惯出来的。当宝宝第一次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妈妈们通常的表现都是看着宝宝发脾气哭闹撒泼,心生不忍,于是就迁就宝宝,但是这反而让宝宝认为他发脾气是有效果的,下一次就会仍然坚持,由着性子瞎胡闹。所以为了预防宝宝发脾气,妈妈们特别是年老的长辈们绝不能迁就宝宝,就算宝宝哭闹不止,也不要迁就。
(2)不理睬主义
如果宝宝的任性脾气已经形成,则需要妈妈费一番功夫,加以纠正。最好的办法是,对于宝宝的胡闹不予理睬,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大家态度必须一致,千万不能这边管,那边护。宝宝胡闹了一段时间,自觉没趣,也就会作罢。等他脾气发过后,再心平气和地与他讲道理,分清是非。
3.处理宝宝发脾气的注意事项
(1)良好的心态很重要
对于宝宝发脾气,妈妈首先要有好的心态,不要一味把错归结到宝宝身上。没有错的宝宝,只有错的方法和环境。如果妈妈心里很着急,方法自然难免粗暴,宝宝便会更任性。
(2)要有好的方法
宝宝必须做的事情不要向他征求意见,问他好不好,而是自然而然去做。如果一味征求宝宝的意见,往往让宝宝脾气更大,把事情弄僵。
(3)约法三章
宝宝很容易被多种事物吸引,所以在做事情之前,妈妈可事先和宝宝约定好。如去商场前,就跟他说好了我们去要买的东西,并告诉他不遵守承诺的后果,等宝宝答应了才去。这样就容易让宝宝在心理上有一定约束,明白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
(4)说“不”要有原因
很多妈妈认为宝宝不懂事,不用跟宝宝说道理。这样对待宝宝只能是简单粗暴,从而让宝宝无所适从。所以在跟宝宝说“不”之前一定要告诉他原因。如果宝宝是无理取闹的话,最有效的方法是冷处理,先告诉他错在哪里,然后就不用理他(最好假装忙,千万不要让他发现你在看着他)。
六、防治宝宝怕见陌生人
很多宝宝都害怕见陌生人,一般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改善并消失。可是有些宝宝却并未改善。这样的宝宝很难适应新环境,常常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甚至连逛公园、去动物园、看电影、随家长去亲友家做客也不愿意。
他们从不主动与其他儿童交往,沉默寡言,宁愿一个人待在家中。即使在自己家中,看见来了客人也要赶快躲藏起来,不愿见陌生人。但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与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他们还是能高高兴兴地谈笑与玩耍,并无任何异常的表现。
例如:李家请客,来了3对夫妻,带着3个男孩来做客。3个男孩同一年龄,都长得浓眉大眼,健康可爱。初见面时,他们都有点怕陌生,依偎在妈妈身边。过了不长时间小明与小亮已合伙在打电子游戏机。但小文却从妈妈的身边消失了,后来大家才发现原来他躲在浴室里哭泣。小文的这种行为,就是怕见陌生人的典型反应。从心理卫生角度说,称为社会交往不良或称焦虑退缩,或称退缩行为。
1.宝宝退缩行为的主要表现
宝宝退缩行为可表现出焦虑、害怕、怕羞、喜独居、敏感、缺乏自信、常哭泣、易心烦意乱等,这一系列表现也是宝宝在发育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主要问题。这种行为问题,多见于5~7岁的儿童。当他们年龄较小时,家长除发现他们性格安静,不大愿意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外,常不易察觉。而当他们要上幼儿园或上小学时,问题才会明显暴露出来,表现紧张、害怕、拒绝上学,但当他们逐渐熟悉新环境后,症状会逐渐减轻。
例如:冬冬从小在外婆外公身边长大,外婆外公对这个城里的小外孙,宝贝得不得了。出门,怕他掉进河里,和村里的小伙伴在一起,又怕他受欺侮。于是整天让他在家里,不让出门。
6岁时,冬冬回到了家长身边,这本来是件高兴的事,谁知他怕见陌生人。亲戚来看他,邻居来玩,他都躲在一旁,不吭声,也不肯喊人,为此家长常当着亲友的面训斥他。这还不算,他连爸爸妈妈都不肯叫。为这喊人的事,常惹得家长发火。
冬冬怕见陌生人的状况越发严重。上学后,他怕和老师讲话,不愿和同学们在一起,上课时,从不举手发言,坐在课堂上一声不响,似乎在专心听讲,其实一点也没有听进去,下课后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显而易见。冬冬得了“社交不能症”,这是儿童精神卫生偏异的一种症状。
2.引发宝宝退缩行为的原因
(1)与性格有关
这种退缩行为多见于性格较内向,不喜欢合群,喜欢孤独、文静的儿童。
(2)与家庭教育有关
家长过于娇宠,过分照顾,在家中对儿童的要求不管合理与否,均予以满足,又很少让儿童到外面去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什么都很随心所欲,十分顺利。而当他到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去时。
一方面感到陌生、害怕,另一方面,一切不如在家中万事如意,因此,又感到委屈。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退缩行为。还有些儿童,由于所处环境十分偏僻,如一直在小山村由奶奶带,很少见到生人,当突然改变环境则会很不习惯。家长应根据宝宝的心理特征和具体情况进行引导,而不应对儿童过分粗暴。若家长死亡或离异,从小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缺乏安全感,也会促使症状出现。
3.宝宝退缩行为的处理方法
(1)改善教育和环境
患交往不良症的儿童约占正常儿童的0.5%。一般预后较好,年龄长大或通过教育、心理治疗后可以治愈。
重点在于教育及改善环境。从小教育儿童能与小朋友一起游戏,培养开朗的性格,对儿童不可溺爱,也不可粗暴、冷漠。
(2)耐心引导很重要
对于已有行为退缩者,家长及老师更要耐心地逐步引导,与儿童间建立信任而亲密的关系,鼓励他们逐渐参加集体活动。
贴心小叮咛:行为治疗,如系统脱敏法、行为模拟法。行为模拟法,是基于观察学习的原理,通过观察学习来获得良好的行为,清除不良行为。可以先让她观察其他小朋友是怎样在一起玩耍的,让她体验别人玩耍的乐趣,逐步受到影响,产生共鸣,激起模仿欲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游戏活动中去。这样,退缩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消失。
七、防治宝宝依赖症
在妈妈的眼里,宝宝始终是个小孩,总是想给予百般照顾。殊不知,这样往往让宝宝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对于宝宝来说,并无益处。
萍萍的妈妈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她爱女儿要比别人爱得更深,女儿长到6岁,她还未高声呵斥过一次,更不用说动她一个手指头了。吃的、穿的、戴的、用的,精心照料,无微不至,什么事都不让萍萍碰,即使如此,还唯恐女儿因照应不周而受委屈,萍萍变得特别依赖妈妈,出门,要妈妈抱;看电视,要坐在妈妈的膝盖上;睡觉,要搂着妈妈的脖子,甚至妈妈煮饭、烧菜、洗衣服时也要背在背上,哪一天妈妈要是晚下班,萍萍就会显得烦躁不安,甚至哭闹不止。
萍萍上学了,成绩不错,但是她不会独立做作业。平时她所做的作业,都由妈妈安排好后,一题一题地做下去,如果有做错之处,也是妈妈用橡皮把错处擦掉,再指点她写在什么地方,什么部位。萍萍像个机器人似的,拨一拨,动一动,一切听从妈妈安排。整理书包,削铅笔,换橡皮等更是由妈妈代办。萍萍就是一个患上依赖症的典型。
1.宝宝依赖症的表现
年幼儿童的依赖常常表现为寻求与成人(特别是妈妈)躯体的接触,如喜欢妈妈或成人抱着,坐在成人身上。若站立时,则紧紧抱着成人不放,而不愿与其他小朋友玩耍。年龄稍长儿童的依赖性,则表现为干什么事都自己不能作出决定,对别人比对自己更加相信,什么事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干什么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许。依赖的对象因年龄而不同,最开始依赖家长,长大后,依赖老师或其他成人,以后更加倾向于依赖自己的小伙伴。有专家认为有两种不同的依赖:一种为任务性依赖,这类儿童寻求帮助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如完成作业等,这类依赖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男孩多见。另一种为人格性(情感性)依赖,这类儿童主要寻求其他人对他的友好反应,感情上的支持,多见于年龄较小者,女孩多于男孩。
2.引发宝宝依赖症的原因
(1)妈妈过分照顾
不论是人或其他动物都有依赖性,像胎儿依赖胎盘来获得氧气和营养,婴儿、幼儿直到成人也需依赖妈妈或其他人来满足其情绪要求。更需依赖家庭、学校、社会来获得智力发育,掌握技能及社会交往的能力。依赖常与环境有关,妈妈过分照顾可导致儿童的过分依赖性。
现在的家庭多数只有一个宝宝,几代人的关心与爱护都集中在一个宝宝身上。所以在家里,没有成人一勺一勺地喂饭,宝宝就不肯自己进食;没有成人陪着、拍着睡觉,宝宝就又哭又闹不能入睡;就连和小朋友玩耍时也要求家长跟着;早晨起床后不叠被子,吃完饭不知道刷碗,上学忘了带学习用具也要责怪是家长没有提醒他们。如果宝宝有这些类似的问题,家长就不得不思考宝宝的依赖性是否太强了。依赖性强的宝宝,大多数缺乏责任心,遇到一点困难就想到让家长替他去做,这种依赖心理对宝宝的成长极为不利。
宝宝依赖性强往往是成人包办过多造成的。在家里,家长什么都不让宝宝做,不给宝宝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宝宝便养成了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没有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什么事情也不会做,什么事情也不敢做。家长的纵容也是导致宝宝依赖性强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于宝宝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家长总是一味的迁就和满足,总怕自己太严厉了,伤害到宝宝,孰不知这样反而滋生了宝宝的依赖心理。那些自我意识强的宝宝相对来说依赖性也较强,这类宝宝总认为自己最重要,别人都得围着自己转,这样的宝宝在人际关系中容易受到冷落和排斥,所以时时要依赖家长的庇护。
(2)受到妈妈遗弃
另一方面,受到妈妈的遗弃,也会产生依赖行为。因为在儿童正常发育过程中,由于家长的遗弃(如离婚等),或家长、老师对于儿童的独立行为过早地过分苛求,会使儿童正常的依赖需要受到挫折,缺乏足够的支持与教养,因此,也不能发展独立成功的经验而出现依赖性。再者,若家长开始粗暴地拒绝了儿童带依赖性的要求,而最终又屈从于这些要求,则会使儿童发生更为严重的依赖。1岁末至3岁前为儿童发展依赖性的两个危机时期,此期由于种种环境因素(如家长离婚等)可导致焦虑情绪,此时期若缺乏家长的正常依赖,则可造成严重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