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宝宝过分依赖的危害性
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对人的生存是有重要作用的;而过多过久的依赖性只会推迟或中止个体的社会化进程而阻碍人的正常成长。像末代皇帝溥仪,而立之年,还不会穿衣系鞋带。一个大学生,因不会料理个人生活,摆脱不了对家庭的依赖,不得不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六七岁的幼儿,正处于心理发育的转折期,是形成个性倾向的初期阶段,上面提到的萍萍如果仍然受到妈妈对待婴儿般的照顾和帮助,摆脱不了躯体的依赖性,难以形成独立的个性倾向,自我意识不强,这样下去,就会影响到她的心理发育。有权威调查表明,大约16%的儿童具有较为明显的依赖性。因此,家长及师长必须重视这一问题。
4.宝宝依赖症的处理
(1)培养宝宝动手习惯
对于依赖性强的宝宝,家长尽可能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宝宝自己动手的习惯。让宝宝从小事做起,参加家庭劳动,在劳动中,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从而变得独立。不过在培养宝宝动手能力的时候,要按照宝宝的年龄、能力的发展程度对宝宝提出适当的要求。能力要渐渐培养,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可使宝宝在遇到问题时,避免生活带给他的挫败感而导致的自信心的丧失。当宝宝看到自己双手完成了许多事,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便会增强,从而减少对家长的依赖心理。
(2)让宝宝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运用一定的策略改变宝宝已形成的依赖心理。家长一旦发现宝宝有依赖性,就必须及时地给予纠治。首先要了解宝宝依赖心理形成的原因,以此为基础。使用一定的策略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许多宝宝每天早上的赖床问题。你可以对宝宝说:“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晚上睡觉时上好闹钟,早晨自己起床,迟到了由自己来负责。”说到一定要做到,家长尝试着这样做两回,宝宝知道早上迟到,老师要批评,小朋友们要笑话,所以他以后自己就会留意起床了。
(3)鼓励宝宝的独立意识
家长应该重视宝宝此时出现的每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要求和行为,并加以鼓励和提供实现的条件。例如,当我们洗衣服时,宝宝要来帮忙,你不要怕宝宝会弄潮身上穿的衣服或洗不干净衣服,或认为会给自己添麻烦而不让宝宝动手,甚至还训斥宝宝。要知道,你的拒绝、训斥恰恰扼杀了宝宝独立动手的意识。其实这正是培养宝宝生活自理能力的大好时期,你应当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帮助宝宝建立自信心,提高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
(4)改良对宝宝的态度
家长、老师要改变自己对儿童的不良态度,如过分粗暴、冷淡,过分帮助等均应加以克服。对较大的儿童要告诉他的同学不要给他抄作业,要让他们自己去做。妈妈要把对宝宝的爱藏在心底,不要表露出过分的亲热。六七岁的宝宝,就该和家长分床睡了。宝宝在穿戴方面及其他生活琐事,家长应放手让他们去干,切莫包办。克服依赖性是必要的,但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要知道,对宝宝冷淡、粗暴,不满足宝宝正常的依赖,也会影响宝宝的独立性、自主性,反而产生依赖性。
克服依赖性的所有措施,必须坚持到底,直到依赖行为完全纠正。
八、防治宝宝自闭症
自闭症和一般儿童疾病不一样,它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患儿的语言、社会交往、动作行为、注意力和感知等多种基本心理功能都可出现发育偏差或发育迟缓。通常在婴儿时起病,但也有2~3岁以前正常,3岁之后才表现精神症状。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已有人注意到这个病了,很多学者从亲子遗传、妈妈孕期并发症、宝宝出生时损伤、家庭环境和教育方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但至今发病原因仍无定论。
根据西方学者的调查结果,在12岁以下每10000儿童中易患此病的为4~5名。1980年以后,改进了调查方法,发现易患者竟高达每10000中有10~11名。男孩多于女孩。男女之比为4~5∶1,我国报道为6.5~9∶1。
1.宝宝自闭症的表现
(1)极度孤独
有部分自闭症儿童在婴儿早期就表现与众不同。当妈妈抱在怀里喂奶时,宝宝不把身子紧贴大人;当伸手去抱他时,也无正常的迎接姿势,眼睛也不朝着抱他的人看。从小对亲人不发生依恋,有困难也不向亲人求助。当有饥饿、疼痛或不舒服时,不会跑到家长身边寻求食物或安慰,或只是拉着家长的手去取东西,而不会以言语或姿势来表示。当家长离开或返回时也无动于衷,即使家长站在身边也不会与之交往,更不会与家长对视,缺乏相互性社会交往,患儿不与周围小朋友交往,不能建立友谊,显得孤独。
(2)言语发育障碍
宝宝通常保持缄默,也有些宝宝2~3岁前语言功能出现以后,又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有的终身保持缄默,仅以手势或其他形式表达自己的要求。如说话常为模仿别人的语言,不带任何意义。或代名词使用颠倒,例如把“自己”称为“他”,语言交流也比较困难。
(3)坚持某些刻板行为
他们坚持某种穿戴次序,坚持某些东西的摆置形式,不能变动,如果别人变动,就出现强烈的焦虑反应或大吵大闹。自闭症儿童都拒绝学习或从事新的活动。
(4)兴趣狭窄,对某些物件产生依恋
病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尤其不会玩想像力的游戏,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有的宝宝对非生命的东西产生依恋,如对一只杯子、一块砖表示特殊兴趣,若将依恋的东西拿开,就会产生严重焦虑,或大哭大闹,但对亲人却不产生依恋。
例:有一个2岁的男孩,爸爸在外地工作,小孩主要由奶奶抚养,奶奶说:“宝宝从小就很乖,很少哭,尿床了也不哭。2岁半时对家中一只塑料杯非常感兴趣,吃饭时要放在桌上,睡觉时要放在身旁,同时言语逐渐减少。”
这些症状并没有引起家人的重视。4个月后其母扔掉了这只旧杯子,买了一只新杯子,患儿哭闹不止,并且只要旧杯子不要新杯子。养成的习惯不能改变,大小便时认定一只常用的痰盂,换一只痰盂就宁可忍着不解大小便。
(5)感觉和动作障碍
病儿对疼痛和外界刺激麻木,如一个突然的声响在正常宝宝往往会引起惊跳,而这类儿童则若无其事。跟他们讲话,他们像聋子一样没有反应,很多家长就因为怀疑宝宝“耳聋”而初次就诊。在病儿面前站个人,病儿好像没有看见似的,或只注意看对方的一双手或其他某一部位。病儿常以摩擦、拍打、撞头、咬硬东西、摇晃或旋转身体等动作以引起自己感觉。与此相反的是,有的宝宝对某些刺激过敏,如对汽笛声、吸尘器声或狗叫声等表现为烦躁不安,又如光线突然变化也引起惊恐。感觉麻木和过敏可在一个宝宝身上同时存在,如手指压伤了不叫痛,而对瘙痒就忍受不了。自闭症儿童都坐不住,且常以脚尖走路,注意力涣散,东张西望,或作伸颈、装相等怪异姿势。
2.宝宝自闭症的家庭治疗方法
自闭症虽病因未明,但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而且在医学上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实践证明,单纯的药物治疗只能起辅助作用,重要的是对宝宝的照料和训练。
家长得知宝宝患的是自闭症时,首先消除内疚、后悔和绝望等情绪,同时要容忍宝宝的奇特行为,相信这些行为经过治疗是会改变的,要树立起一定会治愈的信心。自闭症的病情较复杂。家长在治疗上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气氛愉快和融洽的家庭对患儿病情的好转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如能在医院或特殊学校里进行训练和治疗,也有很多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