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催眠药如速可眠、阿米妥、鲁米那及安定等若长期服用,可使其作用逐渐减弱,睡眠时间也随之缩短,使机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这时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获得原有的疗效。产生耐受性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它能使肝细胞内的药物代谢酶增加,从而加速对药物的破坏;另一方面是由于神经组织对药物逐渐适应。同时,机体对这些药物还容易产生依赖性,所以不宜立即停用,否则会产生异常反应。如出现不安、失眠、焦虑、恶心、呕吐、乏力、手指震颤和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等;也可出现癫痫持续状态,需要及时抢救。据观察,这些反应大多发生于停药后8~12小时,2~3天为高峰,然后缓慢消退,约1一2周才能恢复正常。又如在骤然停服安定药后3~8天,病人会发生感情冲动、虎视眈眈、烦躁不安及全身震颤、呕吐、惊厥,或有近期严重记忆减退;也有的在停药8~10天后,会出现昏迷状态。再如贸然停用安眠酮,病人常有头痛、焦虑、恶心、呕吐或腹绞痛、肠痉挛,以及心动过速、肌肉颤抖、精神错乱等症。
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鲁米那和扑痫酮、乙琥胺等,它们只能控制症状,并无根治作用,一般需坚持使用3~5年,不能随意中断。若需停药,一定要逐渐减量,不然会促使旧病复发,而且还可能引起癫痫大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即一次发作后,病人意识尚未恢复,又出现第二次发作,需迅即送医院抢救,尤其对服用苯巴比妥者更应提高警惕。为了防患于未然,对于癫痫大发作患者,应在完全控制症状2年以上,才能考虑逐渐减少用药量,直至全部停用,其过渡时间不得少于1年。对于癫痫小发作患者,在完全控制症状1年后才能减药,但停药时间也不得少于6个月。
抗震颤麻痹药如左旋多巴经常与安坦联合应用,以减少用量,增强疗效。但在服用1年后,若突然停用安坦,即失去了抗胆碱作用,发生流泪、多涎、幻视、失眠和肠功能紊乱等症状。
抗抑郁药如丙咪嗪、阿米替林需要使用3个月到1年不等,也不能骤然停用,否则会引起疾病复发,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肌肉酸痛和心神不定等症状。
抗精神病药如氟奋乃静和氟哌啶醇(氟哌丁苯)等,需要使用2年左右,才能巩固疗效。停药时,应缓慢地减少药量,不然会出现焦虑不安、失眠、头痛、恶心、呕吐、肌肉不适及心动过速等症。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强的松)、去炎松、醋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及地塞米松、培他米松等,长期地连续使用,病人体内垂体分泌的促皮质素(即ACTH)会逐渐减少或停止,而血液中的激素主要由药物供给,致使肾上腺皮质萎缩,功能减退。若贸然切断外来激素的来源,便会发生头昏、发热、恶心、呕吐、心慌、厌食、乏力、腹痛、腹泻、关节肌肉酸痛,以及低血糖、低血压等,严重时可因休克而死亡。这些症状通常发生在停药后24~48小时,轻的在2~5日可消失。
停用药物时,应先由每日服几次过渡到每日服1次,再逐渐改为隔日服用,直至逐渐停服,颇为安全有效。
抗心律失常药如心得安具有多功能作用,常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的治疗,但长期应用后一旦停服,可使交感神经发生代偿性反跳现象。对高血压病人,会引起头痛、焦虑、多汗、乏力和低血压、心动过速、震颤等症;对心绞痛患者,会引起较用药前更为严重的症状,如夜间心绞痛突然发作,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甚至发生严重的心肌梗塞。
据报道,有6例病人贸然停用心得安,结果导致3例发生心肌梗塞,1例突然死亡。故应在2周内逐渐停用心得安。
降血压药如可乐定(即可乐宁、氯压定)、甲多巴等,若长期应用后骤然中断,会造成血压剧升、心率加速,并伴有失眠、头痛、焦虑、恶心、多汗、震颤及面色潮红等症状,甚至出现颅内出血,需要立即抢救。这些反应大都发生在停药后8~72小时以内。高血压兼有冠心病者,可使心肌缺氧加重,甚至发生心肌梗塞,危及生命。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体内儿茶酚胺的浓度剧增的缘故。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某些催眠药、镇痛药等反复连续使用,都会产生成瘾性,使病人无论在心理上或生理上都会形成依赖性。还有些人滥用复方阿司匹林片、去痛片(索密痛)及维生素C片等,也会发生成瘾性,需要提高警惕。
由此可见,对以上药物千万不能自作主张贸然停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唯有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最佳停药时机,并讲究方法,才能扬长避短,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中西药双管齐下好吗
中西药各有所长,相互配合默契,往往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例如,患慢性肾炎的病人先用激素治疗,待水肿消退后,逐步撤去西药,换上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便能消除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又如,抢救心源性休克病人,可先用多巴胺,使血压升高至正常范围,然后用中成药生脉注射液,以维持和巩固疗效,改善心肌功能。
那么,是否任何中西药都能同时服用呢?也不尽然。其原因很复杂,既有化学、物理的反应,又有药理、毒理的作用,故不容忽视。
如含有酸性成分的中成药,像山楂丸、保和丸、五味子丸及冰霜梅苏丸等,不宜与胃舒平、氨茶碱等同服,否则酸碱中和,会使药物失效。也不宜与磺胺药合用。如复方新诺明(SMZ Co)与磺胺嘧啶(SD)等,部分经肝脏分解后,由肾脏排出,但由于其分解产物,在尿中溶解度较小,尤其在尿液偏酸性时,更易引起结晶尿、血尿、腰痛,严重时还可发生尿少、尿闭,甚至尿毒症。
含有碱性成分的中成药,如行军散、红灵散、痧气散、通窍散等,若与链霉素、庆大霉素合用,会对听觉神经的毒性大大增强,可引起耳鸣、耳聋。这些中成药也不宜与呋喃妥英合用,因为会减少该药的吸收,以致降低疗效。
含有鞣质的中成药感冒片、七厘散、舒痔丸等,不宜与乳酶生、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及利福平、富马铁等同服,因为鞣质会使这些西药产生沉淀,不易被机体吸收发挥作用。含有钙、镁、铁离子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等,不宜与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合用,否则会形成一种既难溶解又难吸收的络合物,使药效降低。
含有酒精的中成药,如国公酒、风湿骨痛酒等,不宜与苯巴比妥钠(鲁米那)、安乃近、苯乙双胍(降糖灵)、华法林和苯妥英钠等同用,因为药酒中的酒精能增强肝脏中药酶的活力,使这些西药的代谢速度加快,降低疗效。
心脏病与胃病同时存在时,若将地高辛与中成药胃痛散(含有颠茄类生物碱)同用,由于胃肠蠕动减慢,使地高辛的吸收增加,容易引起中毒。
另外,胃溃疡病人感冒时,不能将阿司匹林与甘草、鹿茸、参茸同时服用,否则犹如“火上浇油”。因为阿司匹林本身对胃粘膜就有刺激作用,而甘草、鹿茸、参茸中均含有皮质样激素,能促进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多,同时使胃液分泌减少,以致加剧病情。
为什么要在规定的时间服药
看好病,拿了医生的处方到医院配药部或药房配药。当司药员把药配好交给你的时候,往往会告诉你一天服几次,或每隔几小时服一次,一次服几包或是几片。
严格规定服药时间是有科学道理的。
谁都知道服药是为了要整治体内的病菌。可是你别把病菌看得那么简单,它们既顽强又狡猾。你服下药去,如果量少了,不仅杀不死它们,还会增加它们的抗药性;如果量多了,说不定对身体的某些部分不利;如果你高兴的时候多服几次,不高兴的时候少服几次,病菌在熬过这一阵后,仍然会钻出来跟你捣蛋,你看它们好对付吗?
正因为病菌这样难对付,所以要规定一天服几次药或每隔几小时服一次以及每次服多少,使体内的药能一直保持着合理的浓度,病菌不断受到歼灭、抑制,新的病菌又没有条件生长,在这种情况下,病菌无力顽抗,病就可以痊愈。
另外还要注意,有的药要饭前服,有的药要饭后服。胃口不好,吃不下饭,那就该服点增加胃部活动、促进食欲的药;倘使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就得服能够保护胃壁、减轻食物机械摩擦的药。这些药,都必须在饭前服,倘若饭后才服,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消化不良,该服帮助消化的药,要消化,得有可消化的东西,这种药多数要在饭后服,如果把帮助消化的药放在空肚子时候服,就毫无作用。
有的药要求身体能迅速吸收,就需要在饭前服,因为空肚子时药物可以与胃壁直接接触;可是有的药却有着一定的刺激,必须让它慢慢地、较长时间地吸收,这就需要在饭后服,使得药和食物混合在一起,和胃壁接触的药量就可以少一些。
服错了药该怎么办
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自服药物的机会愈来愈多。由于对药物不够熟悉或其他原因,尤其是老人与小孩时有发生吃错药的现象。那该怎么办呢?
首先应了解吃错了什么药,以便对症处理。尤其对待小孩要耐心询问,千万不能打骂。若是维生素类药物,副作用较小,只要多饮开水,让药物及早排泄即可。但常用的解热止痛药、催眠药、解痉药、避孕药、抗生素等,万一吃错了或吃得过量,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如头晕、腹痛、昏睡等,这时家属要镇静,并迅速、果断地采取催吐法,促使误服的药物吐出,尽量减少吸收。可用手指、鸡毛、筷子刺激病人的咽喉,以兴奋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呕吐。或先灌服大量温开水,再用上述方法催吐。对误服敌敌畏者也用此法急救。但对误服腐蚀性药物禁用。
如果将碘酒当作咳嗽药水喝了,应赶快喝面糊或稠米汤。
因为淀粉与碘作用后,能生成一种稳定的蓝墨水样的化合物,然后吐出来。这样反复地进行,直到吐出之物不再显蓝色。
如果错喝了癣药水、止痒水,应多饮茶水,因茶叶中含鞣酸,有沉淀解毒作用。
如果误服腐蚀性很强的来苏儿或碳酸时,因为它们对食管和胃粘膜刺激性很大,要尽早保护好食管和胃粘膜,以免引起严重的腐蚀。此时不能催吐或洗胃,而让病人喝生蛋清、牛奶、稠米汤或豆浆之类的流汁,它们可以附着在食管和胃的粘膜上。及早地采用此法,能减轻药物对人体的腐蚀。
家庭初步急救处理后,应立即送医院,勿忘带上吃错的药或有关的药瓶、药盒、药袋,供医生抢救时参考。如果不了解是什么药物,则应将呕吐物、污染物一起带往医院,以备化验。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家庭初步急救处理十分重要。如果在家不做,而等待到了医院再作处置,即使病人已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但往往因食管和胃粘膜损伤严重,而形成瘢痕,会给今后的进食、消化造成困难。
咳嗽就要用止咳药吗
许多疾病都会引起咳嗽,那么,是否一咳嗽就要用止咳药呢?不一定。有时用药不当,反而会越吃药越咳嗽。
一般来说,止咳药都带有一点麻醉作用,用麻痹喉部神经来使咳嗽暂时得到抑制。但是,由于痰液仍然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因而不但治不好咳嗽,还会导致咳嗽反复发作。痰液是气管、支气管粘膜细胞分泌的粘液,能粘住各种病菌及死亡的白细胞等,支气管和气管粘膜上还有一层纤毛,它们的不停摆动才使痰液到达喉头,刺激咽喉反射性地咳嗽,最后把这包含病菌的粘液排出体外。因而只要不是不易咳出的黄稠的疾液,一般的伤风感冒,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最好不要用止咳药,倒是应立即对症下药,消灭病菌和病毒要紧。
另外,从中医角度来看,伤风咳嗽是风寒入侵,而止咳药如川贝、蛇胆等都是寒凉的药物,此时用这些药就好比雪上加霜,会使病情加重。
当然,如剧烈的咳嗽已经到了无法入睡和影响生活时,或者痰液过浓稠,不易咳出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止咳化痰的中、西药。
可千万别一遇咳嗽就用止咳药哟。
家庭简易换药法
换药的目的是为了清洁伤口,促进愈合。如果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庭换药,不仅可以减少病人往返医院的辛苦,而且同样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般伤口的换药方法比较容易掌握。先将一只碗与两把镊子放在锅内煮沸10分钟取出,再在碗内盛放生理盐水或淡的冷盐开水(每1000毫升含食盐9克)。手用肥皂洗净,持镊子揭去伤面上的纱布,如果内层已粘贴在伤口上,需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浸湿后,再轻轻揭开。切勿强制拉开,以免损伤创口,引起出血。然后用镊子钳住消毒棉花蘸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并吸除分泌物至干净为止。不可用力擦拭,以免造成肉芽出血,再用酒精棉球在伤口周围自内向外擦拭皮肤。如果脓性分泌物较多,则由外向内擦拭,但要防止酒精流入伤口。清洁工作完成后,对于创面较小、渗出液较少,且正在愈合的伤口,一般可用单层凡士林纱布铺于创面,然后覆上纱布。纱布上的凡士林不宜太多,以网孔未被完全堵塞为好,这样有利于渗出液向外引流。对于渗出液较多的伤口,可敷盐水纱布;对于脓液或渗出液很多,且有坏死组织的伤口,则宜用0.5%~1%新霉素溶液湿敷,或用优琐尔溶液也行,再加盖棉垫,用胶布或绷带包扎好。如果伤口已清洁干燥,则敷上油纱布或干纱布固定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