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上的牙膏,尤其是药物牙膏,种类繁多,确实存在如何选择使用的问题。据口腔病预防专家的研究,某些药物牙膏确实有不同程度的防龋和预防牙周炎的功能,是良好的口腔保健品,但不是治疗口腔疾病的良药;更不能用药物牙膏刷牙来治某些身心疾患。氟化物类牙膏防龋效果良好,被世界牙病防治专家认可和推崇,成为目前销量最高的牙膏类别。
关于牙周病用药物牙膏,到目前为止,仍处在进一步研制阶段,个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实用效果与习惯选择。
刷牙方法
(1)横刷法。即水平拉锯式刷牙法,也是一般人的自然刷牙法。这种刷牙方法弊病较多,对牙齿邻面的软垢、菌斑难以刷到,损伤牙龈;容易造成牙顶部楔状缺损。故一般不主张使用此法。
(2)竖刷法。又称垂直刷牙法,即牙刷刷毛的运动方向与牙长轴一致,紧贴牙面,转动牙刷柄,使之从龈缘向切缘扫动。上牙向下刷,下牙向上刷。
此法因顺着牙刷,故可将牙间隙处及牙面刷干净,并对牙龈有按摩作用。
(3)水平颤动刷牙法。即将牙刷刷毛置于牙冠与牙龈交界处,并与牙长轴呈45°角,手握刷柄,在小范围的水平颤动,然后再顺牙间隙刷。这种方法对牙周病者使用较好,但牙刷刷毛要求细柔,弹性好。
(4)转动刷牙法。刷毛与牙长轴呈45°角,转动刷柄,作局部由龈缘向切缘的小圆形转动,每个部位至少转动刷8~10次。
(5)混合刷牙法。多为在竖刷法的基础上加入转动刷牙,牙龈部又使用颤动刷牙法。而牙合部则转动刷牙加入水平横刷法。
上述各种刷牙方法,除横刷法外,各有长处,对不同部位有不同的作用。另外也有个人习惯问题。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刷牙要耐心、细致,用力得当,不仅每个部位都要刷到,而且要刷干净。不能急急忙忙敷衍了事。应坚持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钟,每个部位不少于20秒。
每天刷几次牙才好?有人除早晚刷牙外,饭后也刷牙。
有人只早晨刷1次牙,饭后及睡前漱口。有人则晚上刷1次牙,早晨漱口。
目前提倡每天刷两次牙,睡前1次,起床后1次,饭后则认真漱口。专家们认为睡前刷牙更为重要。因为睡眠时口腔处于闭合及静止状态,唾液分泌少,自洁作用消失,这均有利于菌斑的生成;而口腔内未清除的残渣及软垢等,在适宜的温度及细菌作用下产酸及有害物质,促使龋齿及牙周病的发生。
因此睡前很好地刷牙,清除软垢与污物,以减少菌斑的发生,对牙齿保健更为有利。
由于龋齿及牙周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的,不能仅以刷牙的多少来判定其有无作用;更不能因每天刷3次牙的人仍患龋齿及牙周病,而否定刷牙的作用;也不能因只早晨刷1次牙的人没患龋齿及牙周病,而忽视睡前刷牙的重要。
可以肯定地说,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选择合适的牙膏,坚持睡前及晨起刷牙,对预防龋齿及牙周病是有效的。
防癌食品
科学家在对癌症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个现象,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人,由于饮食习惯特异性,而使某些癌症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地区。如日本居民吃咸鱼多,那里的胃癌发病率高于其他国家;而移居到美国的日本人,由于饮食习惯改变了,胃癌的发生减少,而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却高了,这与饮食中含脂肪和动物蛋白很多的美国女性人群一样。不少国家的科学家进一步研究表明,癌症确实与膳食的烹调及进食方式不当有关。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认为,在因癌症死亡的病例中,有60%与饮食有关。
那么,什么样的食物不致癌,或致癌危险性低,或可以有防癌作用呢?以下几类食物有可能对预防癌症有好处。
1.纤维:食物中所含的纤维,一般不会被消化,它可以增加粪便的重量,减少食物残渣在大肠中停留的时间,从而缩短了吲哚等致癌因素对肠壁的作用时间。含纤维素最多的是麦麸,它可以使粪便重量增加127%,让粪便在大肠里停留的时间减少42%,麦片、全麦面包和饼干都含丰富的麦麸。含纤维量仅次于麦麸的食物有卷心菜、胡萝卜、苹果。现在已经知道,根据食物增强肠道运动及缩短粪便通过大肠所需时间的能力,一些食物的排列顺序为:粮食、蔬菜、水果。
2.维生素C:它可防止亚硝酸盐转化成致癌性的亚硝胺,这样就可以使胃粘膜细胞免受伤害,减少胃癌的发病率。水果和新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山植、猕猴桃中含量更丰富。
3.硒:这是一种微量元素。据统计,凡是食物中含硒高的人群,结肠癌、胃癌、肺癌、膀胱癌的发生率就低。鱼类、动物的肝肾、洋葱、蒜、蘑菇、蛋类和小麦都富含硒。
4.胆固醇:一提胆固醇,人们就想到高胆固醇食物可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高。这里指的胆固醇,是人体制造的“内源性胆固醇”,它可以被体内的T细胞用来消灭肿瘤细胞,而T细胞是我们体内免疫系统的勇士,如果没有内源性胆固醇,T细胞就无法发挥作用,对癌瘤细胞、细菌和病毒就束手无策了。所以我们还不能因噎废食,还要适当吃一些含胆固醇的食物。
此外,有报道杏仁、葵花子油等也有防癌作用。
对防癌有益的食品
智力低下与碘缺乏
在十多年前,地球化学家就发现了一件耐人寻味的趣事,地壳中许多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竟然与人体内相应的化学元素的含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还发现生活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中的人,他们的健康状况与疾病种类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区性差别。
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化学元素共有一百多种,而人体内含有六七十种化学元素,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氧、碳、氢、氮、钾、钠、钙、镁、硫、磷、氯等,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如铁、铜、锌、钴、锰、铬、钅自、镍、碘、氟硼、硅、钒、矽等等,这些元素主要都来自饮食。人们从饮水和食物中摄取的元素过剩或不足,都会致病。
当我们到一些山区时,常会发现有些村庄的人个子矮小、面目丑陋、智力低下,或脖子上有甲状腺肿大。深入了解,你还会见到许多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一些妇女怀孕后也会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或畸胎。科学家研究证实,这些情况都与环境中缺碘有关,而碘是人类发现的第二个必需的微量元素。
碘是人体发育不可缺少的,虽然需要量很少,但却是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医学研究已经使我们知道甲状腺素能促进入体的新陈代谢,增加肌体对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同时对于胚胎时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人对碘的每日需要量是不同的,一般说来,成人约需100~150微克、青少年约需160~200微克、儿童约需50~80微克、婴儿约需20~30微克、孕妇约需200~250微克。碘的来源中大约60%来自植物性食物,32%来自肉类,4%来自水,4%来自空气。
如果环境中缺碘,那里的人们就会受到影响。除最常见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外,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脑和智力发育障碍,地方性克汀病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呆小、聋、哑、瘫,地方性亚克汀病则以轻度智力落后为主要特征。
这些,医学上统称为“碘缺乏病”。
我国是受缺碘威胁的国家,全国除上海以外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62个县(旗)、26856个乡镇、4.25亿人处在碘缺乏区,占世界缺碘地区人口的40%以上。另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调查,我国现有智力残疾人1017万,其中80%以上是由于缺碘造成的。目前我国重病区7~14岁儿童智力低下发生率高达15%,缺碘地区儿童智商比非病区平均低10~15个百分点。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从全世界来看,除了冰岛以外,所有国家都有碘缺乏病在流行,约有10亿人口受到缺碘的威胁。
缺碘已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1990年在联合国召开的世界儿童问题会议上,由71个国家首脑联合发表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宣言》和执行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宣言行动》两个文件,明确提出了到2000年全球要“消除碘缺乏病”、“消除由碘缺乏造成的儿童智能迟钝,为儿童妇女补充足够的碘”。1991年3月原国务院总理李鹏代表中国政府分别在两个文件上签了字,向全世界作出了庄严的承诺:中国保证在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
要消除碘缺乏病,最简便有效的办法就是补碘,方法有:
1.正确使用加碘食盐:碘易挥发,要密闭保存;炒菜时,要在菜快熟了时加盐,不能久煮。
2.在碘缺乏病严重地区,要给孕妇和重点人群注射碘化油或服碘油胶丸。
3.提倡多吃海带、紫菜、海鱼等含碘丰富的食品。
让孩子吃得更科学
吃和一个人的成长、发育、活动、学习关系密切。而饮食问题不再是“吃饱了没有”或“好不好吃”,而应吃得是否有营养、是否合乎维护身体健康及学习消耗的需要。
1.中式早餐宜略加改进
早餐我们习惯吃得清淡。稀饭、酱菜,从营养学观点来看,这种食物无法提供足够的精力,至少要加个鸡蛋或肉松。
那么吃中国典型的早餐:烧饼、油条、豆浆,好吗?浙江金华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张仙平说:“炸油条用的多是回锅油,易产生致癌物质,但少吃并无妨,但最好加个鸡蛋。豆浆很有价值,可多饮用。”
2.晚餐宜少,但要平衡
道理很简单,晚间消耗少,吃得太多无法消耗掉。积存在体内易变成脂肪。
“晚餐宜少”的原则是:饮料宜少,甜点宜少,“鱼虾胜过鸡鸭,鸡鸭胜过牛肉,牛肉胜过猪肉。”简单的“混合型食物”符合饮食平衡原则。如:水饺、菜肉包子,或炖个汤,如排骨海带、冬瓜(或萝卜);牛肉烧胡萝卜、马铃薯;加一两个下饭菜也很好,儿童保健专家俞静芬主任说:“最理想、最受欢迎的还是我国传统的三菜一汤。”
3.“匮养”食品和饮食习惯
各种高脂糕饼点心及高糖食品几乎不含盐类、维生素、纤维素和蛋白质。因而营养界把它们叫作“匮养”食品。儿童多吃这类东西感觉饱腻,营养较好的食物反而难以下咽了,而实际处于半饥饿状态。家长一直认为孩子爱吃甜食,其实不是这样。美国戴维斯医生在进行小儿自我选择饮食试验中发现,小儿选甜食的数量是完全适中的。
酷爱甜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在无意之中养成的。
如为了让孩子把蔬菜吃完,就说“不吃菠菜就别想喝汽水”等。
4.安排合理的餐间饮食
孩子们在正餐之间要吃些零食。如果食物对头、时间合适、方法得当,是不会影响正餐或造成进食问题的。
水果、果汁和菜汤易消化,引起龋齿的可能性最小。牛奶在胃里存留时间较长,影响下顿正餐的可能性较大。不过,年幼儿童一顿饭吃不下几口,下顿饭时间未到就已经饿得头昏眼花,这时给他们喝点牛奶往往可收到奇效。牛奶消化慢,正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精力,下顿饭精神一好,胃口也就大开。
糕点有三个缺点:热量太高、缺乏营养、损伤牙齿。因而不是餐间理想食品。手工面点较好。
餐间饮食时间不应迟于下次进餐前一个半小时。
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好好吃饭,老想吃零食,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父母对孩子吃零食宽容造成的。正好相反。俞静芬主任说:“根据我的观察,这些父母个个都喜欢催逼孩子吃饭,而且不愿给孩子零食。正是这种催逼,破坏了孩子的饮食。
孩子一坐上餐桌,胃口就先倒了。一旦挨过正餐时间,胃里的感觉恢复正常。一个健康的空肚子必然要做出反应——讨东西吃。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仅靠控制零食,而应设法把正餐变成一种美好的享受,能逗得孩子也像看见零食那样口水直流。
什么叫正餐?正餐就是专门用来诱人开胃的食物。”
5.怎样才算合理饮食
我们不能光凭一种食物的热量、维生素或蛋白质含量来衡量它的优劣。我们在热量较高和热量较低的食物之间以及在饮食的其他各方面力求达到平衡。如果过分注意某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就极易出问题。
对孩子的合理饮食,父母的任务仅在于大致了解哪些食物搭配在一起可以组成合理饮食,以及孩子对某些食物感到厌腻时用什么东西来代替它。究竟各类食物吃多少才适宜?
南京军区总医院儿科硕士夏坤提出的“1,2,3,4,5原则”可参考:①一个水果;②两碟蔬菜;③三匙植物油;④四碗饭或等量换面食;⑤五种蛋白质(每天至少吃一两肉、一两鱼、一块豆腐、一个蛋、一杯奶)。
归根结底是6个字:合理、自然、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