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75100000072

第72章 西南汉族史(7)

文翁首倡儒学于蜀,不仅在我国古代教育史、文化史和儒学传播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巴蜀地区的族群互动融合和汉族的发展。简单说来,主要是促使儒家文化在巴蜀地区得以广泛传播,从而既增强了巴蜀汉族的内聚力,又对当时仍大量存在的巴、蜀等土着族群产生影响与催化,使其逐渐发生文化上的蜕变而陆续融入汉族。其具体情况,尽管也是史缺有载不得其详,但透过历史文献中诸如“降及建武以后,爰迄灵、献,文化弥纯,道德弥臻……其忠臣孝子、烈士贞女,不胜咏述,虽鲁之咏洙泗,齐之礼稷下,未足尚也”和“《雅》《颂》之声,充塞天衢,《中和》之咏,侔乎《二南》。蕃衍三洲,土广万里,方之九区,于斯为甚”之类的溢美之辞,仍可大致推知最迟不晚于东汉中叶以后的2世纪左右,汉族及其所负载的以儒学为核心的汉文化,已在巴蜀地区占据了主体民族和主流文化的位置。

汉族移民徙居巴蜀,自西汉前期汉族形成之后便无较大规模者见于记载,直至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才又重新活跃起来。其中,较为可观者一是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刘焉入蜀领益州牧,史称“焉既到州,移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小惠。时南阳、三辅民数万家避地入蜀,焉恣饶之,引为党与,号‘东州士’。”二是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从诸葛亮《隆中对》之策,自荆州“率步卒数万人入益州”,后建立了“三足鼎立”之一的蜀汉王朝。三是建安十九年(214年),马超自汉中“从武都逃入氐中,转奔往蜀”投刘备时带入的西凉“部曲”约数千人。仅以上三批以汉族为主的外来移民,合计人数便可达一二十万之众,据研究其原籍若按今天的行政区划,至少涉及到了河北、河南、安徽、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甘肃、江苏等10余个省。其中的高层人物,又多为来自河北(刘备、张飞、赵云)和山东(诸葛亮)、山西(关羽)、河南(黄忠)、陕西(马超)等地的北方人,骨干则以随刘备入蜀的荆州旧部为主,故史有“豫州入蜀,荆楚人贵”之说。

这些外来移民徙居巴蜀后,一般都是集中分布在今成都、重庆、涪陵、阆中等大中城镇及其周围和交通沿线的据点之内,曾先后成为刘焉、刘备两大割据政权的政治支柱和基本力量。从西南汉族发展史的角度看,东汉末年内地汉族向巴蜀地区的大规模迁徙,不仅从数量上使得巴蜀汉族得以大大增强,同时在素质和影响方面也有所提高,尤其是被后世奉为中华民族智慧化身的蜀汉丞相诸葛亮,虽亦属汉末外来汉族移民中的一员,但在后人眼中其神话般的人物形象,却更多的是与巴蜀汉族连在一起。

这时巴蜀汉族人口,自先秦之世迁蜀的万余户“秦民”而发端,到西汉前期汉民族集团形成之初,据各方面的情况分析估计不会超过100万人,主要分布在各郡县据点及交通沿线附近并以此为基本格局,其中尤以川西平原密度较大。后经两汉400余年的平稳发展(包括巴蜀汉族自身的繁衍增殖、外来移民的徙入和区内的民族融合三个方面),延至东汉后期,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在汉族人口数量较多、相对比重也较大的蜀郡、广汉郡和犍为郡等“三蜀”地区,合计为57.8万户227.13万口,按汉族占70%估算,大约为40.46万户158.99万口;其余巴郡31.07万户。108.6万口,按汉族占50%计为15.54万户54.3万口;地跨今滇、川两省的越嶲郡13.01万户62.34万口,按滇川各一半和汉族占20%计为1.3万户6.23万口;再加上北部汉中郡涉蜀部分和西部广汉、蜀郡两属国汉族约3万户12万口,共计为60.3万户231.52万口。如果上列估算误差不是太大,那么两汉之世巴蜀地区汉族的人口增长了至少一倍以上,是为巴蜀汉族发展史上的第一个人口高峰期。

汉族在巴蜀的发展,使之在秦汉时便已覆盖了四川盆地底部的大部分地区。其中,东、北方向基本上与荆湘、关陇及汉中一带的汉族分布区连成一片,西、南一线则据《后汉书·笮都夷传》所载西汉时蜀郡“置两都尉,一居旄牛主徼外夷,一居青衣(今芦山县)主汉人”和《华阳国志·蜀志》所称“僰道县(今宜宾市)……本有僰人,故《秦纪》言僰僮之富,汉民多,渐斥徙之”等零星记录,可推知已延伸到了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结合部的边缘地带和川南金沙江——长江沿岸地区。不过,对此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上述区域内尤其是东部巴郡辖下的广大丘陵河谷地带,除了汉族之外,当时还分布着大量巴、蜀、濮、夷等土着或外来的少数民族族群,他们与迁入巴蜀的汉族移民一道,共同构成了巴蜀多族群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

(二)汉族向滇黔的迁入和发展

汉族向滇黔的迁入与汉“开西南夷”有密切的关系。所谓汉“开西南夷”,指的是公元前2世纪晚期封建王朝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开疆拓土和置吏施治活动。“西南夷”的空间范畴,通常又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限指今云南、贵州2省大部分地区和滇、川结合部的大、小凉山一带;广义则在上述地区之外,还包括今甘肃东南部和川西高原。盖因这一广大地区在地理上位于西汉王朝的首都长安(今西安)和四川盆地的西南方向,且在此之前基本上都是非汉民族的分布区,故史册概以“西南夷”称之。

根据有关历史文献的记载,汉“开西南夷”始于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历时20多年至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初步完成,其间先后在“西南夷”地区设置了犍为、牂柯、越嶲、沈黎、汶山、武都、益州共七个“新郡”,将其纳入了西汉帝国的版图之内并相对稳定下来。其中,与滇黔地区相涉的共有四个郡,即:牂柯郡,郡治且兰(今贵州都匀、黄平),辖区、地望当在今黔中、黔西及滇东一带;犍为郡,初治鄨县(今贵州遵义),旋即移治南广(今四川筠连),再移治僰道(今四川宜宾),后又移治武阳(今四川彭山),辖地当在今川、滇、黔三省结合部;越嶲郡,治邛都(今四川西昌),辖区当在今川西南至滇西北一带;益州郡,治滇池县(今云南晋宁县晋城镇),辖今云南大部分地区。

汉“开西南夷”,据记载,在继先秦之世“张若因取笮及江南地”和“庄入滇”之后,降至秦朝初年,还曾大举开凿“五尺道”并将其统治势力自川南僰道(今宜宾)经滇东北、黔西北向南延伸到了今滇东曲靖一带,惜不久便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而崩溃。对此,《史记·西南夷列传》说:“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徼(按:此句似有误,《汉书·西南夷列传》作‘关蜀故徼’,当是)。”然而,民间的商贸往来却并未因此而中断,史称“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笮马、僰僮、旄牛,以此巴蜀殷富”。有的甚至还深入到了今澜沧江、怒江西岸的中缅边界附近。正是这种割舍不断的血肉关系,为后来的汉“开西南夷”和滇黔汉族的形成打下了深厚的经济基础。而在其间,业已先期形成的巴蜀汉族,又曾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较典型的如临邛卓、程两大家族,《史记·货殖列传》说:“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倾滇蜀之民,富致僮千人。程氏,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卓氏,俱居临邛”。是包括汉族在内的“蜀人”的早期商贸活动,发挥了先导和启发的作用。

而从汉“开西南夷”的实施过程和最终结果看,尽管每一重大举措的决策和部署,几乎都是出自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本人,但具体实施起来,又自始至终莫不是以巴蜀地区和巴蜀汉族作为依托而得以完成。其中,作为最终的结果之一,便是随西汉帝国的疆域向南拓展,西南汉族的分布面也相应地由巴蜀地区扩大到了南部滇黔一带。因而可以说,汉族在滇黔的发展,乃是汉“开西南夷”的历史产物,时间在公元前2世纪末的西汉中叶。

汉族在滇黔发展之初的具体情况,虽因年代久远史料奇缺而不得其详,但透过一些零星的记载仍可知其大概如下。

其一,汉族移民在滇黔地区最初的分布格局,多是星星点点地聚居在由巴蜀向南延伸而来几条主要交通干道线和新设置的部分郡县据点周围,在当时有如汪洋大海般的“西南夷”各部栖息地内,植入并构成了一个个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汉族移民聚居点和分布带,且分别与各自所在地的滇僰、昆明及僚、濮、邛、笮等土着民族交错杂居、朋比为邻。其中,较大的聚居点,一是益州郡郡治周围,即当时的古滇国腹地今滇中地区滇池、抚仙湖、星云湖等3大淡水湖沿岸地带(即汉滇池、谷昌、建伶、俞元、昆泽等县),以及益州郡辖下南盘江上游今滇东曲靖(汉味县)、陆良(汉同劳县)和滇西洱海沿岸大理(汉叶榆县)、澜沧江西岸保山(汉不韦县)等地。二是牂柯郡郡治今黔东南都匀(汉故且兰县)、黔北遵义(汉鄨县),尤其是北盘江上游今黔西安顺、镇宁(汉夜郎县)即当时的夜郎国中心区一带。三是犍为郡南部今滇东北昭通(汉朱提县)和邛家、会泽、东川(汉堂琅县)及黔西北威宁、水城(汉汉阳县)等滇、川、黔结合部。四是越嶲郡郡治今川西南西昌(汉邛都县)及其南部今滇西北大姚(汉青蛉县)、华坪(汉姑复县)、永胜(汉遂久县)等金沙江两岸地区。至于汉族移民的分布带,则主要是沿“南夷道”(一说即秦“五尺道”)、“西夷道”(即“零关道”)、“博南汉道”和“庄蹻故道”等所谓“古西南丝路”各干线,经上举四郡郡县据点和古代城镇而呈断断续续的带状分布格局。

其二,迁入滇黔的汉族移民,据有关记载分析主要是由落籍屯户与寄籍军政吏卒两部分组成。其中,屯户又可再划分商屯与民屯两种,商屯见于记录的如《史记·平准书》所载:“当是时,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散币于邛、僰以集之。数岁,道不通,蛮夷因以数攻吏,发兵诛之。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而内受钱于都内。”民屯则如《华阳国志·南中志》所云:“晋宁郡,本益州也。元鼎初属牂柯、越嶲。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叟反,遣将军郭昌讨平之,因开为郡,治滇池上,号曰益州。汉乃募徙死罪及奸豪实之。”此类人员,因“募徙”而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垦荒屯田以就地提供租赋粮草,故一经徙入便多落籍定居下来,是为滇黔汉族移民中较为稳定的基本成分。至于那批随开边置郡而来修路开道、转运辎重、征战驻防或署理军民政务的将校士卒和官吏僚佐,则一般属暂驻性质,往往遇事奉调而来,事毕即返,但其中也有不少人因各种缘故而从此滞留不归,成为汉族移民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其三,在移民的来源与身份上,相毗邻的北部巴蜀地区,历来是滇黔汉族最主要的来源地,其次是西汉王朝的统治中心关陇一带。不过,从历史文献的记载看,移民的身份,似乎又因来源地不同而略有区别。一般而言,来自巴蜀地区的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多为具有合法身份而被征调遣发南来的“吏卒”和“士”、“兵”、“卒”之类的从征将士。例如唐蒙初“开西南夷”时,史载其“以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后司马相如略西夷,亦“发巴、蜀、广汉卒,作者数万人”;再至益州郡设置前后,又“因巴蜀士数万人,遣两将军郭昌、卫广等往击昆明之遮汉使者……”其间,还曾因征发过度引起了“巴蜀民大惊恐”。而与此不同的是,来自关陇一带的移民,则多为“三辅罪人”、“京师亡命”等类的囚犯刑徒。究其缘由,大概与当时的宏观人口布局和“徙民实边”的某些法令政策均不无关联。此外,据后世的记载追述,在当初的滇黔汉族移民中,还有部分属来自巴蜀、关陇以外其他地区者,但其中的大多数也是先由内地徙居巴蜀一段时间以后,再辗转南迁进入滇黔一带。如滇西不韦县(今保山市)吕氏家族的来历。按《三国志·蜀志·吕凯传》注引晋人孙盛《蜀世谱》的追叙为:“初,秦徙吕不韦子孙宗族于蜀汉。汉武帝时,开西南夷置郡县,徙吕氏以充之,因曰不韦县。”故而可以肯定的是,最初的滇黔汉族,主体是由巴蜀“吏民”向南迁徙蔓延而来,同时也汇入了相当一部分来自关陇等地的北方移民。

最后,还要补充说明两点:一是从历史文献的记载看,尽管早在汉“开西南夷”以前,已有一定数量的汉族从巴蜀陆续进入滇黔地区,但因为人数有限,且多属来去匆匆的商旅,间有少量留居下来者,亦当与先秦之世的“庄入滇”一样,不久便“变服、从其俗”而融入当地土着民族之中。因而滇黔汉族历史的开端,严格意义上应从汉武帝开边置郡、徙民实边始。二是基于汉世之巴蜀同样也是多民族杂居区,而当时迁入滇黔地区的外来移民又以各类巴蜀人户为主,所以移民中除汉族之外,势必还杂有相当数量的非汉族成分。

同类推荐
  • 成鸠氏小地主

    成鸠氏小地主

    四五千年前,一个在世界上充斥着奇迹建筑的年代,中国江浙良渚一带,屹立着一座座高大的"土筑金字塔",那里埋葬的是一段尘封的历史。最初的文字是怎么诞生和构成的,国家是怎么诞生的,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滥觞在何处,上古的神话人物和传说真相是怎样的,巨石建筑的奥秘是什么……一个宅男的一次意外,来到了4800年前的古国,好吃懒做的他为了生存下去,他是如何当好古国时代的小地主的?他——宅男白丁,将带你逐步揭开文明初期的奥秘……
  • 锦汉

    锦汉

    后世最强特种兵政委上官锦穿越来到古时三国乱世,成为继张角后,南华老仙的第二名关门弟子,他重生后就立志征服天下,一统天下,于是他东征西战,讨黄巾、诛董卓、战河北、定中原、御外寇、征西域……踏上一条充满危险的争霸之路,克服重重难关,次次死里逃生,绝地反击……且看他在这混乱世界,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如何争霸天下,如何一统江山。
  • 残唐再兴

    残唐再兴

    唐昭宣帝天佑四年,国贼朱温篡位称帝,国号大梁。天下由此分崩离析,诸雄并起,分割天下,战争连绵不断,朝纲崩坏,天地闭,贤人隐,王者不作而乱贼盈天下,导致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唐朝基业分五国,历五十三年,共八姓十三帝,国号:梁、唐、晋、汉、周,因恐前后混乱,所以各加一个后字。再有与这五朝不相统属的过度,共计十国。因此内乱,外夷乘隙而入,喧宾夺主,社稷被灭,君臣被囚,契丹、吐蕃趁机掠夺壮大,由此神州板荡,四夷交侵,大中国成了盗贼世界,夷虏奴隶,可悲可叹。龙洞探险的李祚,被神龙吞噬后重生为唐末帝昭宣帝,厚重的复国重任就是摆在李祚面前的道路,看小皇帝如何披荆斩棘,安内攘外,光复大唐盛世!
  • 一个小城的抗战真相

    一个小城的抗战真相

    可不可以这样认为,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终战诏书》,中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实际上完全失败了?甚至在裕仁的《终战诏书》里看不到投降字眼,也只是提到了日本与美英两国的战争,根本没有理会对中国进行的侵略。
  • 中国学生不可不读的橙色历史经典

    中国学生不可不读的橙色历史经典

    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的著名历史故事,通过通俗简短的叙述,将历史人物生动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热门推荐
  • 感悟·独白卷(读者精品)

    感悟·独白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王妃带球萌萌哒

    王妃带球萌萌哒

    一朝穿越,再度醒来,她已是怀有身孕被赶出府的相府小姐。世人辱骂,被人欺负,没关系,这些她统统都会毫不留情的还回来。六年后,她强势回归,此时的她,早已不是那个可以认人拿捏的软柿子。身边不仅多了一位腹黑呆萌的小萌娃,更是多了一位如冷面修罗却万般宠她护她的男子。黑心继母来讨好?请问你哪位。莲花妹妹来道歉?我们认识么。更有帅哥美男来求婚,沐璃落挑眉,你们一起上,打得过我家这位么?萌娃小宝跳过来,“你们敢和爹爹抢娘亲,大白,咬他!"(大白是小宝养的一条兽犬。。)且看傲娇王爷如何拿下腹黑女主,从此创造出一片属于他们的辉煌!
  • 尸怅

    尸怅

    何为尸,世人皆说是怨气而生,但又有几人懂得其心,无痛无觉是其所愿吗,只有其心在动,爵位栖身养尸,夺运修神无灭。僵尸中不同的道,亦可压制万股诸天。不复被人欺凌之命运,踏上逐鹿天下之洪流中,而不是在黑夜中被人欺凌所在。用执念破苍穹。成就至尊。
  • 艇斋诗话

    艇斋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王别介:女汉纸也有春天

    霸王别介:女汉纸也有春天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能忍则忍;人再犯我,斩草除根!——苏霂如是说。美男快来,恶人快滚!不是小公举,自备汉纸心!(PS:本书只是单纯的有点黑,有点基,有点阴,有点小搞siao,仅此而已,么么哒)
  • 南桥幽梦

    南桥幽梦

    心理医生江南从嫦娥仙子那里学得穿越术和幻化术。在旅游途中拾得一片紫枫叶,无意中巧妙地把紫枫叶幻化成了许仙。许仙未能找到白娘子,心里郁闷,江南决定帮助许仙找到白娘子。谁知,将许仙幻化成了白娘子。白娘子爱上了江南。江南无奈,只好逃避。逃避中,意外地遇到了梁山伯,江南把白娘子移情给梁山伯,祝英台很苦恼,决定报复江南,在报复的过程中却爱上了江南。江南将祝英台成功地穿给了孟浪,苏小小知道后,痛苦成疾,幻化成了紫枫叶,天天投梦给江南,让江南尝到了移情别恋的难受滋味。
  • 古魄耀月

    古魄耀月

    灵脉分,司拿者,群起而灭,天下之大,无处能容,我为帝者,天下独大,司拿帝者,毁天灭地!
  • 北雁姑娘

    北雁姑娘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农村姑娘韩北雁,由普通的打工妹,努力拼搏。放弃了富二代的优越条件,义无反顾地扎根山沟。积极奉行尊重知识,科技领先的方略,打造成拥有上亿资产的公司总经理的艰辛历程。重点刻画她在提升企业管理中,虽饱受磨难坎坷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反映了市场经营夯牢诚信基石,把人性化放在重要位置,同员工建立血肉深情的丰硕回报,从而彰显了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商海里站稳脚跟的正能量。特别是在两次婚姻失败后,突现了为他人幸福宁可牺牲自己一切的广阔胸怀。体验了母女、夫妻、亲朋等众生相之间的慈爱和圣洁般的友谊,错综复杂剥茧抽丝地揭示着恩怨纠结,淋漓尽致折射真善美的和旋与邪恶地殊死较量。浓墨重彩描写时代飞速前进的脚步伴随每个弄潮儿息息相关的命运交响曲,发出了震耳欲聋的醒世般的忠告。沧海桑田亘古至今,任何违背规律的行迹都将受到道德与法律的惩罚。笑到最后的只能是那些忘我废私珍惜机遇甘愿吃苦朴实勤劳坚定初心地开拓者,这就是整个社会的最高奖赏及馈赠。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圣道独尊

    圣道独尊

    问天何极,问地何寿,常人言那天意不可逆,大道不可转,若然天未开,地未成,道将何来。一个被兄弟背叛的人意外回到了混沌未开之时,得大道,证混沌,冥冥之数因他的到来而改变。人间有帝王,天界有帝君,自在天中有天尊,鸿蒙之巅,守护万方,圣道自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