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华东概述
一、华东汉族的地理空间范围
华东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东起东经123°08′,西到东经114°54′,南到北纬26°50′,北至北纬35°06′,包括江苏、安徽、浙江三省和上海市;面积33.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3.5%;人口19362.58万,其中汉族19296.10万人。
华东地处长江下游,面临东海、黄海,海岸线曲折,多岛屿,长江口的崇明岛面积950多平方千米,是我国仅次于台湾、海南的第三大岛;浙江沿海有2000多个岛屿,是我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舟山岛为我国第四大岛。
(一)华东的行政区划
华东古称百越之地,春秋为吴、越国地,战国属楚,秦置东海、会稽、九江、泗水等郡,汉属徐、扬、豫等州,元属河南、江浙行省,明属南直隶、浙江布政司,清初置江南、浙江2省,后析江南置江苏、安徽;民国,析江苏置上海市,至今未变。
根据1995年版的《中国百科年鉴》统计,华东地区的行政区划和人口如下。
上海市有黄浦、南市、卢湾、徐汇、静安、长宁、普陀、闸北、虹口、杨浦、宝山、闵行、嘉定、浦东14个区,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崇明6个县;人口1458.18万,其中汉族1450.46万人。
江苏有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南通、徐州、连云港、淮阴、镇江、盐城、扬州11个地级市,28个县级市,36个县,42个县级区;人口7273.34万,其中汉族7252.69万人。
浙江有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10个地级市,丽水1个地区,25个县级市,38个县,1个自治县,23个县级区;人口4451.17万,其中汉族4446.71万人。
安徽有合肥、淮南、淮北、蚌埠、滁州、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黄山10个地级市,阜阳、宿县、六安、巢湖、池州、宣城6个地区,10个县级市,58个县,35个县级区;人口6184.35万,其中汉族6141.78万人。
(二)华东的自然地理环境
华东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端、华北平原南端,地势低平,河道水网密布;东面濒临黄海、东海,海岸线长,多深水港;长江横贯而过,流入东海,便于发展内河航运,形成华东开放型的地理空间。根据境内地形地势,全境可分为淮北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区、江南丘陵区和浙南丘陵区四个区域。
淮北平原原为侵蚀平原,目前除尚存有少数浑圆形侵蚀残丘与局部剥蚀平原以外,均覆盖有黄河、淮河近代冲积物,厚10~50米,宜于耕作。平原上各条河流,由于黄河数度南泛,水系紊乱,新槽旧谷,已无法严格划分;并由于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排水不畅,皖北淮河南岸形成有一连串湖泊,苏北运河沿岸有骆马湖等湖泊。
长江中下游区位于淮河以南,江南丘陵与杭州湾以北的地区。全区地势低平。长江以北的淮阳丘陵,起伏平缓,仅皖西大别山脉有少数高峰在1000米以上。长江以南,以宁镇山脉为主的江苏西南部与安徽沿江一带的丘陵,一般高度都在200~300米,由于谷地开阔,对交通影响不大;低缓坡地亦多或耕垦为梯田,或为次生林与灌木林。长江从西南流入区内,在镇江以上,拥有面积较大的鄱阳平原与巢芜平原。镇江以下,江面宽广,冲积有长江三角洲,并与黄河、淮河合力冲积形成中下游平原。本区平原之上,冲积土层深厚,水面面积广大,具有调节水流作用,对航运、灌溉、淡水养殖均极有利,水量亦比较稳定。
安徽黄山以南,浙江天目山、浦阳江以西的地区,是我国江南丘陵的一部分,由九华山脉、黄山山脉、天目山脉、千里岗山脉、白际山脉和昱岭山脉等组成。全区多为海拔200~400米的丘陵,以红色岩层为主,由于久经风化,大多呈浑圆状,宽广河谷、山间盆地比较发达,较大的有金衢、歙县等盆地,不仅有疏松沉积层覆盖,且有河流近代冲积物,丘陵缓坡,宜于开辟梯田进行耕垦。主要山峰高度一般只有500米左右,其中黄山、九华山、天目山、莫干山为旅游胜地。
浙南丘陵区位于杭州湾以南,武夷山、仙霞岭以东地区。全区地形十分崎岖,也比较高峻。大体上愈西愈高。西部武夷山、仙霞岭高度在海拔1500~2000米。由于降水充沛,森林茂密,瓯江流域尚保存有部分原始森林。再东为低丘与沿海平原,为本区耕地最集中所在,如宁绍、台州、温州等平原均是,只是平原面积较小,海拔500米以下地区,红壤丘陵面积较大,全区各地均有错综分布;中间所夹杂的河谷低地与局部盆地,均可利用耕作;本区山丘濒临海边,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罗列,分布有约占全国70%的岛屿。沿海地带水产资源亦极丰富,其中舟山群岛为全国着名渔场。
华东区河流以长江为主,从安徽流入,经江苏、上海汇入东海;北部有淮河,为我国第五大河,源自河南,流经江苏入黄海;南部有钱塘江,源于浙皖赣山区,干流长410公里,经杭州湾流入东海。境内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江浙交界处的太湖,苏北的洪泽湖、高邮湖,苏鲁交界处的微山湖,以及淮南的巢湖,都是我国着名的淡水湖。京杭大运河纵贯江苏,直抵浙江杭州,也为华东区内重要河流。
上海地形,全境除西部有少数海拔100米左右的残丘外,全为坦荡低平的平原,系长江三角洲平原的一部分,海拔不超过5米,东、南、北部略高于西部。境内天然河港密如蛛网,多属太湖水系。源出太湖的黄浦江及其支流吴淞江是主要河流。黄浦江全长约114千米,水量约占太湖流出水量的80%,对境内的农田灌溉、交通运输等意义重大;吴淞江全长约125千米(包括境外部分),是苏州与上海之间水上主要通道。
江苏的地形特点是平原辽阔,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150米以下,是我国地势最为低平的一个省区。平原约占总面积的68%,低山丘陵占14%,水面占18%。地形可分苏北黄淮平原、长江三角洲、宁镇丘陵、苏北丘陵四区。苏北黄淮平原,大致位于通扬运河以北,苏北丘陵以南。主要由黄河、淮河冲积而成。由于历史上黄河夺淮,除东北部新沂河以北的沂沭河平原外,主要分布着黄河冲积物。平原北部,废黄河两侧地势较高,徐州附近海拔30米左右,向东南逐渐降低。平原上河道较少,河道两侧多洼地。京杭大运河以东,苏北灌溉总渠和通扬运河之间的广阔平原,习惯上称为里下河地区。长江三角洲,大致西起镇江,北至通扬运河,南到杭州湾,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由长江及钱塘江冲积而成。海拔多在10米以下,长江以南江苏境内的三角洲平原,习惯上也叫苏南平原或江南平原。宁镇丘陵,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镇江、扬州两地区的西部,主要为宁镇山地和茅山丘陵,海拔200~400米。紫金山(钟山)、汤山、栖霞山、青龙山和茅山为着名的山峰。河流南岸分布有较宽阔的冲积平原。苏北丘陵,位于江苏省北部的徐州地区,为山东省的低山丘陵向南延续的侵蚀残丘,海拔在200米左右,黄海边的云台山为本省最高峰。江苏省大河网稠密,分别为长江、淮河、沂沭河三大水系;大运河纵贯南北,沟通往来交通。长江干流由安徽流入江苏省,在南京附近受丘陵约束,江面宽1~2千米,江阴以下江面展宽,南通附近入海口一带宽达18千米以上,江海相连,水天一色,极为壮观。属淮河和沂沭河水系的河流,在江苏省境内有淮河、沂河、沭河、泗水,流域面积达59800平方公里。淮河本向东独流入海,从宋至清,黄河几度夺淮,使淮河改道辗转南下,经洪泽湖、高邮湖入长江。江苏省西南部还有秦淮河,在历史上颇有名气。境内大小湖泊有200多个,以洪泽湖、太湖、高邮湖最为着名;最大的湖泊是北部的洪泽湖,洪水期面积达3780平方千米;次为太湖、高邮湖。
浙江的地形特点是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全省共有大小岛屿1100多个,以舟山、玉环、岱山、洞头等岛屿较大。海岸曲折多港湾,主要有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温州湾等,宁波港、舟山港、乍浦港、海门港为着名良港。境内地形可分浙北平原、金衢盆地、浙西丘陵、浙东丘陵、浙南山地五区。浙北平原,包括杭州湾以北的杭嘉湖平原和以南的宁绍平原,均为河流冲积湖沼淤积平原,海拔20米以上,水网密布,土壤肥沃,是浙江省粮食高产区和着名的蚕丝产区。中部金衢盆地,海拔50~250米,呈浅丘状起伏,自东北向西南延伸,包括金(华)衢(县)盆地、东阳盆地和浦江盆地,钱塘江中上游及其支流流经其间。盆地内耕地集中,旱地面积较大,是浙江省稻米和杂粮产区。浙西丘陵位于杭嘉湖平原和金衢盆地以西,包括天目山、龙门山、千里岗山等山脉,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西天目山海拔达1500米。地形破碎,是浙江省毛竹、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浙东丘陵:包括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等山脉,海拔在200~1000米。山间小型盆地较多,如新(昌)嵊(县)盆地、诸暨盆地等,是浙江省重要粮食产区。浙南山地:包括仙霞岭、洞宫山、雁荡山、括苍山等山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连绵不绝,山间峡谷深切,林木葱郁,山色秀丽,南、北雁荡山悬崖深谷,多奇特的峰峦,是浙南名胜,龙泉、遂昌、云和等县是浙江省主要林区。灵江、瓯江下游分别有黄岩、温州等平原。境内河流多与山脉走向平行,或切割山地,呈格子状分布组成苕溪、钱塘江、曹娥江、甬江、灵江、瓯江、飞云江、鳌江八大水系,其中以钱塘江水系最大。钱塘江源于浙、皖、赣山区,干流长410千米,流域面积约42000平方千米,境内约35000平方千米。浙江省河流源短流急,河谷深切,多峡谷急滩,具山溪型河流特色,水力资源丰富。湖泊多分布在浙北平原,着名有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和绍兴鉴湖等。
安徽的地形特点是:平原、丘陵、山地俱全,河流和湖泊交错。地形可分五区:淮北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一般海拔20~40米,河流平行流入淮河。江淮丘陵,西起大别山麓,东迄省境,北至淮河,南到巢湖和张八岭南麓;大部分为霍山,主要山岭呈东北-西南走向;东部海拔多在100~300米,为安徽省东部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西北部海拔多在50米以下,河谷平原宽阔。大别山山地,位于安徽省西部皖豫鄂边境,是大别山的主体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1000米左右,为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淮河支流切割山地,形成许多峡谷。皖中平原,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包括巢湖流域的湖积平原和长江沿岸的冲积平原,海拔多在20米左右,天然河流、湖泊与人工开辟的纵横沟渠,构成了密集的水网,为安徽省鱼米之乡。皖南低山丘陵,位于长江以南,系江南丘陵的一部分,大部分海拔在200~600米,峦圆谷低;黄山、九华山等高峰耸立,黄山最高峰海拔1841米,雄伟而挺拔,山间云海、温泉、奇松、怪石,景色壮观,为游览胜地。境内河流基本上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只有东南的部分地区属钱塘江水系;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斜贯安徽省南部,长100千米,支流有皖河、秋浦河、运漕河、青弋江、滁河等;长江沿岸湖泊众多,主要有巢湖、大官湖、泊湖、菜子湖等。巢湖面积约800平方千米,是安徽省第一大湖。淮河横贯安徽省北部,境内流域面积66000平方千米,因受地势影响,南岸支流短小,水流湍急,北岸支流较长,水流平缓,主要支流有颍河、西淝河、涡河、浍河、淠河等。淮河因河床坡度小、支流多、附近地区夏季降水集中,易发洪水,沿河分布着一系列湖泊,主要有城东湖、城西湖、瓦埠湖等。
(三)华东的气候
华东的气候特征是暖温带亚热带气候兼备,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4℃,年降水量在750~2000毫米,无霜期为七八个月,江南地区春末夏初为梅雨季节,东南沿海7、8月份有台风影响,进入盛夏,降水减少,容易引起伏旱。
上海市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左右。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左右;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7℃左右。全年无霜期8个多月。年平均降水量1100多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0%左右。夏秋之交,常受台风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