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颈椎在日常生活中活动频繁,经常发生劳损,以及先天性异常或自身结构的退行性变化,使颈椎骨质增生,韧带钙化、肥厚,颈椎间盘萎缩,影响颈部的神经、脊髓、血管和周围组织,发生头痛、肩背疼痛、肢体麻木、活动障碍,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等。凡因颈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所致颈段脊柱失稳和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者均称为颈椎病。
椎间盘为颈椎中最早出现退变的组织,长期劳损使纤维环出现透明变性、纤维增粗、排列紊乱,渐而出现裂纹甚至裂隙,变性的髓核沿着纤维环的裂隙突向边缘,造成椎间盘的厚薄不均,使颈椎失去平衡,加重周围韧带的负重,韧带受到过重负荷而损伤,在损伤局部形成血肿,随着血肿的机化和钙盐沉积,最后在损伤局部形成赘生物,刺激周围的组织。当赘生物位于颈椎前外侧时,就会刺激颈交感神经,可出现交感神经症状,称交感神经型。当赘生物刺激脊神经的神经根时,可出现颈丛及臂丛的神经性症状,称为神经根型。当突出的椎间盘,或退变的椎间关节松动变位而波及椎动脉时,使椎动脉狭窄或纡曲,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椎动脉型。当椎间盘后凸或黄韧带肥厚,或椎体后缘形成的赘生物压迫颈髓时,引起一系列脊髓压迫症状,称为脊髓型。
1.补肾活血通络汤
【药物组成】熟地黄15g,淫羊藿15g,丹参15g,狗脊12g,杜仲12g,川芎10g,土鳖虫10g,红花10g,穿山甲5g,威灵仙12g,络石藤15g,葛根15g,羌活12g,生甘草3g。
【随症加减】气虚者加黄芪30g,党参15g;寒重者加制附子10g,制川乌6g,二药先煎30min;痛甚加炙乳香、炙没药各10g;热者加忍冬藤、桑枝各30g;湿重加炒苍术12g,防己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7日为1个疗程。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活血行气。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00例,治愈45例,好转5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
治验:朱某,女,28岁,半个月来自觉颈部活动不适,右肩臂酸痛或指端麻木,近2日病情加剧,颈椎不能转侧。检查:颈部僵硬,臂丛牵拉试验阳性,X线颈椎正侧位片检查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第4~5颈椎椎体后下缘骨刺形成,患者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拟补肾活血通络汤加党参12g,炙黄芪30g,炒延胡索15g,服药1周,药已中肯,诸症明显好转,继服原方加减2周,症状体征完全消失。6个月后,随访病未复发。
【经验心得】方中以熟地黄、淫羊藿为主药,熟地黄取其补肾中之阴,填充物质基础;淫羊藿兴肾中之阳,助生化功能动力;合狗脊、杜仲,入肾充髓壮骨;丹参、当归、川芎、红花活血行气化瘀;更入土鳖虫、穿山甲善能行瘀,功专走窜经络,且直达病所,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进对骨质的营养,解除疼痛有实效;更以威灵仙、络石藤、葛根、羌活祛风解肌,引药上行,疏通经络,扩张血管,使邪去正复,经络畅通,增强神经功能,松弛痉挛肌肉,改善骨代谢,调整椎间力平衡;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肝肾、壮筋骨、行气血、通经络之效。
【方剂出处】沈士富.补肾活血通络汤治疗颈椎病100例.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2):198
2.补肾壮骨汤
【药物组成】熟地黄、何首乌、骨碎补各20g,狗脊、杜仲、白芍、淫羊藿、木瓜、丹参各15g,山茱萸、川芎各12g,羌活10g,葛根30g,炙甘草6g。
【随症加减】
①痹证型:补肾壮骨汤加桂枝、生姜黄各10g,皂角刺12g,或桑枝、宽筋藤各30g;以麻木为主诉的,用补肾壮骨汤加地龙、威灵仙各10g,蜈蚣3条;脉滑苔腻痰湿盛者,去何首乌、山茱萸,加白术、茯苓各20g,半夏、泽泻各10g;颈项挛急者加苍耳子10g。
②痿病型:补肾壮骨汤加鹿角(或鹿角胶10g)、当归、肉苁蓉各10g,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
③阴虚阳亢型:补肾壮骨汤去骨碎补、狗脊,加枸杞子、怀牛膝各12g,生石决明、生赭石各30g,菊花18g,泽泻15g;后者偏肝肾阴虚,重在补肾填精,药用补肾壮骨汤加龟甲、山药各15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g,生姜5片。
【治疗方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用10日为1个疗程。
【功效】补肾气、强筋骨、活气血、止痹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3例,显效14例(痹证型8例,阴虚阳亢型6例);经过2个疗程治疗,显效8例(痹证型6例,阴虚阳亢型2例),有效10例(痹证型4例,阴虚阳亢型4例,痿病型2例),无效1例(痹证型)。
【经验心得】颈椎病多为久劳积损或年老体衰,肝肾亏损,筋骨发生退行性改变,特别是肾气虚不能生髓充骨所致,是骨质退行性变化的内在因素。因此在治疗上应以使肾气充盈、骨得坚实为原则,以中医学“肾主骨生髓”的理论为指导,参考古今名家之经验,拟补肾壮骨汤分型加减治疗颈椎病。该方以补肾气、强筋骨、活气血、止痹痛为治则,方中熟地黄补肾中之阴,淫羊藿兴肾中之阳,何首乌、山茱萸、杜仲入肾充髓,骨碎补、狗脊补骨镇痛,兼以丹参、川芎、羌活等诸药行气活血,通畅经络,以补为主,以通为用,临床疗效满意。
【方剂出处】张新军.自拟补肾壮骨汤分型辨治颈椎病33例.四川中医,2002,20(7):63
3.白芍葛根地龙汤
【药物组成】白芍30g,甘草6g,葛根25g,麻黄3g,桂枝6g,地龙12g,淫羊藿9g。
【治疗方法】取上药煎汁300ml,每日1剂,分2次服。5剂为1个疗程,可连服5~8个疗程。配合颈部垫枕:取高10cm,宽25cm的软枕,垫于颈后部,每日3~5h仰卧姿势。
【功效】养血柔肝、润筋解肌、祛风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50例,治愈51例,显效62例,有效3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5.3%。
【经验心得】颈椎病属中医学痛证范畴,由于外感风寒合而为痹,或劳损、外伤,或姿势不良等引起颈部经络失常而发病。自拟白芍葛根地龙汤具有养血柔肝、润筋解肌、祛风止痛之功,以葛根解肌止痉,濡润筋脉;麻黄、桂枝解肌和营,祛邪外出;重用白芍,一则养肝柔肝,使筋有所生,肝有所养,从本治病,二则通络缓急止痛;白芍味酸,麻桂辛温,一散一收,散而不伤阴,收而不留邪;地龙能行能散,走窜通络,直达病所;淫羊藿补益肝肾。从而达到祛邪治病的功效。
【方剂出处】郑开达,等.自拟白芍葛根地龙汤配合颈部垫枕治疗颈椎病150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13(4):280
4.定眩汤加减
【药物组成】川芎30g,丹参25g,葛根25g,泽泻20g,淫羊藿20g,何首乌10g,僵蚕10g,黄芪10g,全蝎6g,当归10g,制乳香10g,炙甘草6g。
【随症加减】肝阳上亢者加天麻10g,钩藤15g;气虚血瘀者加黄芪20~40g;阴血不足加生地黄10g,黄精30g;呕吐痰涎者加姜半夏10g,竹茹10g;失眠多梦者加首乌藤20g,合欢皮15g;动脉硬化者加山楂2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10日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
【功效】补肾固本、益气活血、化痰通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2例,治愈40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
【经验心得】本病病因,不外乎风、瘀、痰、虚、火。此病乃虚实兼挟、本虚标实之证。由于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而产生气虚则清阳不振,血虚则脑失所养,肾精虚亏则髓海不足,由此而发作眩晕,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等上下俱虚的本虚之症状。
肝阳夹痰上扰清空,痹阻脉络,故而常见有头晕,颈项疼痛、呕吐痰涎,甚则猝然昏仆等标实的症状。治当标本兼顾,以补虚泻实为主的原则。前贤曰:“头痛必用川芎。”重用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丹参、当归、乳香、全蝎、泽泻以化痰活血、通络止痛,少许黄芪以益气血,葛根引药上行,淫羊藿、何首乌以补肾固本。药理研究,葛根、甘草等均有消炎解痉,增加脑血流量,缓解动脉及肌肉痉挛,改善脑的血液循环、促进颈椎椎间孔周围关节滑膜炎性水肿消退的作用。川芎、丹参等也均有扩张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环,消炎、促进再生修复等作用。
故众药相合,标本兼治,令肾气得补,痰浊得化,血脉通畅,故椎动脉型颈椎病诸症自愈。
【方剂出处】王法祥,等.定眩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2例.中医药学刊,2002,20(1):59
5.葛根二鹿汤
【药物组成】葛根30g,鹿角胶10g,鹿衔草30g,丹参30g,当归15g,钩藤15g,川芎10g,黄芪30g,白芍10g,桂枝10g,制何首乌15g。
【随症加减】头痛、头晕甚加天麻、白芷;肩臂至上肢麻重者加川乌头、桑枝、姜黄;眩晕、耳鸣加桑寄生、女贞子、菊花、牛膝;兼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泽泻;风甚者加防风、羌活;寒甚者加麻黄、细辛;湿甚者加薏苡仁、苍术。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0日为1个疗程。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91例,治愈58例,好转28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94.5%。
治验:丁某,男,60岁。2004年1月6日因间断颈痛8年,加重伴左上肢麻木15日就诊。近因劳累出现颈部酸胀痛,伴左上肢麻木,低头、转颈尤甚,纳可,夜寐多梦,二便调,舌黯紫,苔薄白,脉弦。颈椎CT示:第4~6颈椎椎间盘突出。
曾采用中西药及针灸、理疗等疗效欠佳。诊断:痹证,证属气滞血瘀,肝肾不足。予葛根二鹿汤加鸡血藤30g,全蝎10g。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配合颈椎牵引。服用5剂后痛减。随症加减,续服15剂症状消失。
【经验心得】方中葛根甘辛性平,辛甘发散,“轻扬升举”,为阳明经药,善走督脉,解肌和营,与川芎配伍,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头晕、头痛有奇效;鹿角胶、鹿衔草、黄芪补养精血培其本;桂枝、白芍相伍,调和营卫,解肌祛风,适用于颈椎病骨质增生压迫神经、血管所致的肢体麻木;钩藤解痉止痛;黄芪、当归、川芎、丹参益气活血化瘀;黄芪、当归、制何首乌补血和血生血,滋养肝肾,柔润筋脉。诸药合用,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
【方剂出处】王熙,等.葛根二鹿汤治疗颈椎病91例临床观察.河北中医,2006,28(6):450
6.葛桂通督汤
【药物组成】葛根30g,桂枝15g,羌活12g,黄芪30g,白芍20g,川芎10g,天麻6g,鸡血藤30g,僵蚕10g,威灵仙10g。
【随症加减】风寒湿痹者加防风、苍术各10g,细辛3g;气滞血瘀者加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三七3g;痰湿阻络者加陈皮、茯苓、半夏、竹茹各10g;肝肾不足者加独活、桑寄生、杜仲、山茱萸各10g;气血亏虚者加党参、当归各15g,熟地黄2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7日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功效】通络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除湿。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90例,治愈65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4%。
【经验心得】方中葛根发表解肌、升津舒筋,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阳,药理研究证实,葛根中的多种异黄酮有舒张平滑肌作用,可舒张血管,降低阻力,增加局部血流量,桂枝抗炎镇痛,亦能增加局部血流量,二者共为君药;黄芪补气,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白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川芎、鸡血藤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微循环;天麻平肝息风止痉,有抗炎作用,临床用治风寒湿痹、肢体麻木有良效;僵蚕祛风解痉,降低全血黏度;羌活助膀胱气化,行太阳之表,通经脉气血,畅督脉经气,故以其作为颈部伤疾的引经要药。上药合用使药探达病因,共济通络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除湿之功。
【方剂出处】熊越海,等.葛桂通督汤治疗颈椎病9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医正骨,2006,18(11):21
7.葛根舒颈汤
【药物组成】葛根45g,黄芪、威灵仙、鸡血藤各30g,乌梢蛇、当归、赤芍各15g,红花、桂枝、全蝎各10g。
【随症加减】寒凝加细辛6g,制川乌(先煎30min)10g;血瘀加桃仁15g,三七10g;气虚加党参30g,白术15g;眩晕加钩藤30g,天麻10g;久病加蜈蚣、穿山甲珠各10g。
【治疗方法】先将中药冷水浸泡30min,煎沸15min即可。
每日1剂,煎熬3次取药汁约600ml,每日3次,每次200ml,饭后服用。10剂为1个疗程。
【功效】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38例。服药1~3个疗程,痊愈96例(其中1个疗程18例,2个疗程49例,3个疗程29例),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