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找出烦恼的根源
当然,从根本上解除烦恼还需要对症下药,找到引起烦恼的根源,从思想上或实际上加以解决。比如,如果是因为学习不好而烦恼就要改进学习方法,努力学习,提高了成绩就不烦恼了;如果是因为自己的期望太高而烦恼,就要降低期望,能满足就不烦恼了;如果是因为和父母争吵而烦恼,就可以主动和谈,解除矛盾之后就不会心烦了。总之,如果把引起烦恼的病根消除了,烦恼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8.从各个方面提醒自己
要生气的时候,要立即采取一些节制措施。比如,当自己觉得要发脾气时,就要赶快提醒自己,现在应该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了;当遭遇到让人生气情景时,不妨试试延缓10秒钟再爆发,可以慎重考虑一下,如果现在生气会带来什么后果,要避免冲动行事。不强迫自己去喜欢,如果遇到一些自己不以为然的事,可以不喜欢它,但没必要非生气不可。要随时提醒自己,别人有权选择他自己的事,就像你有权坚持自己的选择一样。
教子心经
如果一个孩子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往往就会伤害朋友,破坏感情,甚至更糟。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消除压力和怒气的办法。比如:到操场去打篮球、扔东西和小狗小猫玩,或者画一幅孩子生气时模样的画给他看,转移他的注意力。
让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
当孩子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失败之后,可能就会因此而产生一种消极的意识,并且从此就害怕面对挫折。一旦让孩子再次面对挫折的时候,孩子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自我挫败”。其实,自我挫败就是指当孩子在准备去做某件事情之前,自己设想了许多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并且被其吓倒,从而就产生了忧虑和恐惧,认为自己必然会失败。既然失败是必然的,也就不想面对这件事情,于是就会选择回避。面对孩子这样的行为,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个困难,走出这个误区。
记得曾经在某个刊物上看到过一则这样的故事,说有一青年去医院看病,医生错误诊断他患有癌症。于是他就坚信自己患了癌症,整天惶惶不安,夜不能寐。一年后,他再去医院复查,发现真的患了癌症。还有一件事情则是完全相反,有一老者被检查出患了癌症,但是,其家人和医生都对其说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病。老者听了医生的话,坚信自己只不过是患了普通的病,没有什么大碍。因此,老者还是照样每天早晨都去公园溜溜鸟,散散心,锻炼一下身体。就这样过了半年,当老者再次去医院检查身体的时候,医生直呼“奇迹”。原来,老者身体里的癌细胞已经完全不见了。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心理的作用——意识可以左右事物的发展。
再比如,有一个孩子在期末考试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他无意间听老师说这次的考试会很难,于是,他就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准备和能力了,甚至在考试之前就对同学说自己很可能会考砸。当考卷发现来之后,他前前后后把考卷翻了一遍,果然,这次的考题很难,但是,这些题目却都是他复习过的。然而,他的信心已经全没了,根本就看不下去题目,考试当然失败了。这个孩子的行为就是我挫败的表现。
孩子自我挫败心理还会有以下的表现:
3过多地注意别人的评价,太过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这样的孩子总是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赞扬,但同时,他们又会担心和怀疑自己能否得到别人的赞扬。
3对自己总是持有一定的否定态度。比如,当他们在准备去做某件事情之前,往往会设想出许多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并被困难和障碍所吓倒,总是觉得失败就在等着自己,从而认为自己没有做这件事的能力。
3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经常会认为别人都在注视自己、议论自己,如果是在人多或是陌生的地方,就越会觉得不自在,一举一动都会有着重重的顾虑。他们有着超强的荣誉感、自尊心以及虚荣心,所以,当有些事情一旦不能如他们的愿,就会烦闷苦恼。
3他们习惯于进行内心活动,不擅长表露自己,尤其是不愿意在大庭广众出头露面,平时缺少社交活动,常常表现出自卑的一面。
其实,一个人的思想是会左右事情的发展的,比如,有一些事情本来不会那样发展,可是,如果一个人在事情发生之前就认为必定那么发展,结果可能就真的会那么发展,这就是心理的力量。
为了不让孩子受到自我挫败的影响,父母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帮孩子走出自我挫败的阴影。
1.要孩子学会适当的要求自己
一个人如果有自知之明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父母首先就要让孩子有自知之明,让孩子对自己可以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分析。比如,让孩子知道自己有哪些特长和优点,有哪些不足和缺点,这些问题都应该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父母还要让孩子学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可以操之过急,也不要有太高的要求。要知道,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而且,一个人对挫败的感觉和其期望的程度是相关的,如果在事前的期望越高,那么,如果事情不理想的话,他的失望也就越大,挫败感相应也比较高。因此,父母让孩子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给自己定一个适宜的标准,这样一来,即使是失败了,孩子也不会太过失望,挫败感也就不会太高,对孩子的伤害也相对减低。
2.不要让孩子害怕面对挫折
如果一个人在行动之前就害怕挫败,总是想象失败,并且会把失败之后的结果想象得太过严重,把自己立于失败之地。那么,这样的人总是会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到自己身上,也就会阻碍了其潜能的发挥。比如,一个孩子在考试之前非常紧张,总是害怕考不好,越是害怕越是紧张,一紧张就不能集中精神,不能很好的发挥;如果这个孩子只把考试当成一次非常普通的事情,那么,他就不会害怕失败,不害怕就不紧张,不紧张就更不容易失败。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但是,在希望成功的同时也要对失败做好打算,这样一来,即使真的失败了,也不会因为失败而害怕面对。
3.让孩子接受自己的“不足”
每个人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谁都会有那么一点小缺陷,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有的孩子学习很好,但是,却没有一副好看的相貌,总是让人称为丑小鸭;有的孩子学习不好,但是,却有着超人的毅力,从不害怕失败,一直努力地学习。没有好看的相貌,只要能够好好学习,就会拥有自信,有了自信的人是最美丽的;没有好的学习成绩,但是,毅力超人,这样的孩子,总有一天会取得成功。其实,这些都说明了,不要嫌弃自己的缺点或不足,不要让这些成为自己的心理负担,更不要因为他们而否定自己,不承认自己。
4.让孩子学会鼓励自己
自我鼓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如果孩子觉得有些事情会让自己感到挫败,或是已经让自己感到了失败的时候,可以试着鼓励一下自己,像是“这次失败预示着下次的成功”,“失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谁还没有失败过,说不定我下次就能够成功了”。当然,也可以用一些伟人或是名人的事迹来鼓励自己,像是“爱迪生试验了一万多次才成功研制成了灯泡,我才失败了一次,没什么大不了”,“应该拿出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精神”。这样一来,或许孩子就可以摆脱自我挫败的不良情绪了。
5.让孩子把自己想象成是一名胜利者
曾经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为我们立下了一些哲学典范。他曾经在一段颇为漫长的日子里,不停地告诉自己,我是最伟大的人物,每次都会“使自己确实感觉到如此为止”;与此同时,别人也不得不确信“他正是那种唯一的伟大人物”。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当一个人以实际成就使自己确信如此时,其他的人也会因此自动地确信他真是很了不起的伟大人物了。
教子心经
失败是每个人都会有过的经历,要知道,失败不是事情的终点,而是暂时的不成功,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会得到成功。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没有人一直成功或者失败,成功与失败的区别在于,有的人选择继续了努力,而有的人却选择了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