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得到了那尊铜像,谢绝了龛台,单掌作揖笑曰:“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佛心领悟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度,这个度就是做事的分寸。尤其在某些欲望面前,更应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无数事实已证明:欲望过度,得到的往往越少。
佛林百科
活佛
蒙藏佛教对修行有成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转世的人称为“朱毕古”(藏语)或“呼毕勒罕”(蒙语),意指“转世者”或叫“化身”。“活佛”乃是汉族地区的人对他们习俗的称呼。
占便宜会失去更多
佛陀格言
人若沦为欲望的奴隶,便会丧失心灵的宁静。
很久以前,有位年轻人和他的舅舅结伴到各地做买卖。
他们来到一个国家,遇到一条大河。
舅舅先渡过河去,看看对岸的情形。他沿着河岸走了不远,看到一间小茅屋,走近一看,屋里有一个寡妇,还有一个小女孩。
母女两人,看到一个商人走进来。
女孩对妈妈说:“妈!咱们后屋里还有一只大盘子很多年没用了,不管值多少钱,卖了比搁在那儿好。最好能换一颗洁白的珍珠,我真想要这样一颗珍珠!”
母亲想想也对,便走进后屋,从一堆没有用的破烂杂物中,翻出一只没有用的盘子,拿过来给商人看。
商人轻轻刮了一下,立刻发现盘子是金的,真是无价之宝。但他并不想让这对母女得到这么多钱,就假装很鄙视的样子,把盘子往地下一摔,轻蔑地说:“我以为是什么宝贝东西呢!别让这不值钱的破铜烂铁,弄脏了我的手!”随后就走了。
接着,那个年轻人也过了河,正好沿着这个方向来找他的舅舅。
女孩见又来了一个商人,再向妈妈提出换珍珠的事。
妈妈知道女儿的心愿,可是她又不愿意再碰到刚才那种令人尴尬的场面。
她轻声对女儿说:“刚才那事教人多难堪哪!还是算了别换了。”
女儿却不同意地说:“他们不一样啊!您看这个年轻人的相貌,和善又正直,完全不像刚才那个人一副贪婪的样子。”
她不听母亲的劝阻,又将盘子拿给年轻人看。
年轻人一看,告诉她们说:“这只盘子太值钱啦!这是用非常贵重的紫磨金制成的。我要拿我所有的货物和您换,行不行?”母亲很高兴地说:“当然好啦!”
年轻人连忙找到舅舅,借了两枚金币,雇人把货物运过河来。
舅舅一听外甥要换这只名贵的盘子,就趁外甥去河对岸运货时,赶快到寡妇家装作很大方的样子说:“其实您这只盘子不值什么钱,不过,看来你们的生活也不富裕,我就拿几颗珍珠和您换吧!我亏点就亏点吧,谁让我是个好心眼的人呢?”
那寡妇已经看透他这套把戏气愤地说:“好啊,你又来了!告诉你,我的盘子已经和一个好心的年轻人讲好了,他拿他所有的货物和我交换。你想拿几颗不值钱的珍珠,就换走我的盘子?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你这个贪财、奸诈的骗子!吃我几杖再走!”
商人见苗头不对,赶快逃出来,一口气跑到河边,气得捶胸顿足地叫道:“给我那只宝贝盘子!”由于悔恨交加,一气之下竟吐血而死。
当他的外甥来找他还那两枚金币时,他已经断了气。
一位路过的禅师了解了事情的原由后说:“这位施主因为太贪钱,而失去自己的性命,实在是不值得啊!”
佛心领悟
有些人总想贪点小便宜,想尽办法把别人的好东西用最便宜的价钱换到自己手中,这样的人当时会占点小便宜,但失去的会更多。一个人如果太贪钱,失去的不仅仅是名声、金钱等,往往还会连性命也失去。
佛心慧语
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著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燃灯法师
总想得到就难以成佛
佛陀格言
欲望会导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欲望永远无法完全满足。
南阳慧忠禅师被唐肃宗封为“国师”。有一天,肃宗问他:“朕如何可以得到佛法?”
慧忠答道:“佛在自己心中,他人无法给予!陛下看见殿外空中的一片云了吗?能否让侍卫把它摘下来放在大殿里?”
“当然不能!”
慧忠又说:“世人痴心向佛,有的人为了让佛祖保佑,取得功名;有的人为了求财富、求福寿;有的人是为了摆脱心灵的责问,真正为了佛而求佛的人能有几个?”
“怎样才能有佛的化身?”
“欲望让陛下有这样的想法!不要把生命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事情上,几十年的醉生梦死,到头来不过是腐尸与白骸而已,何苦呢?”
“哦!如何能不烦恼不忧愁?”
慧忠答:“您踩着佛的头顶走过去吧!”
“这是什么意思?”
“不烦恼的人,看自己很清楚,即使修成了佛身,也绝对不会自认是清净佛身。只有烦恼的人才整日想摆脱烦恼。修行的过程是心地清明的过程,无法让别人替代。放弃自身的欲望,放弃一切想得到的东西,其实你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可是得到整个世界又能怎么样?依然不能成佛!”
慧忠问:“你为什么要成佛呢?”
“因为我想像佛那样拥有至高无上的力量。”
“现在你贵为皇帝,难道还不够吗?人的欲望总是难以得到满足,怎么能成佛呢?”
佛心领悟
欲望永远无法获得满足,是因为欲望的繁殖力很强。人的烦恼来自不合理的欲望,内心能不受欲望的冲激与勾引,烦恼自然会减少。战胜欲望才能称为自由人,也才能成佛。
佛林百科
魔王
魔中之王,即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主,他的名字叫做波旬,时常率领其眷属向人界的修道者作种种的障碍和干扰。
佛与魔在一念之间
佛陀格言
是佛还是魔,全由你自己决定。
有个很出名的画家,总是愁眉苦脸的,因为他想画佛和魔鬼,但是在现实找不到他们的原形,他的脑子里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的样子,所以他根本就没法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去寺院朝拜,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和尚,他身上的那种气质深深地吸引了画家,于是他就去找那个和尚,向他许诺重金,条件是他给画家做一回模特。
画家的作品完成以后,轰动了当地,画家说:“那是我画过的最满意的一幅画,因为给我做模特的那个人让让人看了一眼认为他就是佛,他身上那各清明安详的气质可以感动每一个人,画家最后给了那位和尚很多钱,实现了他的诺言。
因为这幅画,人们不再称他为画家,而是称他为“画圣。”
过了一段时间,他准备着手画魔鬼了,但这又成了一个难题,到哪里去找魔鬼的原形呢?他探访过很多地方,找了很外貌凶狠的人,但没有一个满意的,最后他终于在监狱中找到了。画家高兴极了,在现实中找一个魔鬼的人实在是太难了!
当他面对那个犯人的时候,那个犯人在他面前失声痛哭地说道:“为什么你上次画佛的时候找的是我,现在画魔鬼的时候找的还是的!是你把我从佛变成了魔鬼。”
画家说:“怎么可能呢?我画佛找的那个是气质非凡,而你看起来就是一逐步共聚合纯粹的魔鬼形象,怎么会是一个人呢?”
那个人悲痛地说:“自从我得到你给我的那比钱后,每天只知道寻欢作乐,挥霍生命。到后来没有钱了,而我的欲望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于是我就去抢别人的钱,还杀了人,只要能得到钱,什么坏事我都做了,就成了现在这最低点样子。”
佛心领悟
人性是脆弱的,人性在欲望面前的转变是很快的,是佛是魔常在一念之间:抵制住了某些欲望就是佛,抵制不住某些欲望就成了魔。
佛心慧语
执著于自我而生活,自己撒下了痛苦的种子,妄想不断地扩大,终至背负不了苦恼。这正是作茧自缚的痛苦。
——梅原谛愚禅师
钱财也是一种拖累
佛陀格言
钱多了并非是件好事。
从前,印度有个婆罗门,家中有一个男孩子,长得英俊端庄,父母非常疼爱。这孩子从小就聪明异常,和一般的小孩子完全不同,他在无忧无虑的快乐中,度过了黄金一般的童年。
婆罗门家中的这个孩子,有高人一层的智慧,虽然他生长于富有安逸的环境中,但仍能了解人生的痛苦和罪恶。因此,在他成年以后,就辞亲出家当了比丘。
有一次,比丘在教化回来的途中,在森林里遇到一队商人,他们是到外乡从商,路过此地。这时适逢傍晚,太阳已快西下。比丘对大小的车辆及大量货物并不关心,像是没有看见一样,只管在离商队营帐不远的地方,徘徊踱步。
这时从森林的另一端却来了很多山贼。他们打听到有商队经过,就想乘夜幕降临以后,劫掠财物,但当他们靠近商营的时候,却发现有人在营外漫步。山贼怕商队有备,所以想等大家都睡熟才好动手,然而营外巡回的那个人,通宵不入营休息。天已渐渐快亮了,山贼因无隙可入,只得气愤地大骂而走。
正在营里睡觉的商人,忽然听到外面的噪声,赶快跑出来看,只见一大队的山贼手执铁锤、木棍等往山上跑去,营外唯有一位出家人站在那儿。
商人惊恐地走向前去问道:“大师!您有见到山贼吗?”
“是的,我早就看到了,他们在昨傍晚就来了。”比丘回答说。
“大师!”商人又向前问道:“那么多的山贼,您怎么不怕?独自一个人,怎能敌得过他们呢?”
比丘一点也不紧张,不慌忙,他心平气和的说道:“各位!见山贼而害怕的是有钱的人,我是一个出家人,身无分文,我要怕什么?贼所要的是钱财宝贝,我既然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无论住在深山或茂林里,都不会起恐惧心。”
比丘的话,使众商人很感动,认识到自己的愚昧无知,对不实在的金钱,大家肯舍命去取得,而对真实自由自在的平安生活,大家倒反而视若无睹。后来,他们也跟着这位比丘出家修行了。
佛心领悟
世人以为钱财多了是件好事,可以满足许多欲望,其实不然。钱财多了,人的欲望就会随之增多,不但会招致很多苦脑,还会成为一种拖累――毕竟老是担心失去什么的。
佛林百科
何谓舍利?
佛教界称释迦牟尼的遗体焚化后,结成的晶状物为“舍利”。后来,人们把得道高僧圆寂后焚化结成的晶状物,也称之为“舍利”,舍利又称“舍利子”。舍利分为三类:一是骨舍利,白色;二是发舍利,黑色;三是肉舍利,赤色。
安逸的生活是种毁灭
佛陀格言
一个人长期生活在安逸中,就会迷失本性。
有一个人死后,在去阎罗殿的路上,遇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的主人请求他留下来居住。
这个人说:“我在人世间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辈子,我现在只想吃,只想睡,我讨厌工作。”
宫殿的主人答道:“若是这样,那么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我这里更适合你居住的了。我这里有山珍海味,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会有人来阻止你;我这里有舒服的床铺,你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不会有人来打扰你;而且,我保证没有任何事情需要你做。”
于是,这个人就住了下来。
开始一段日子,这个人吃了睡,睡了吃,感到非常快乐。渐渐地,他觉得有点寂寞和空虚,于是他就去见宫殿主人,抱怨道:“这种每天吃吃睡睡的日子过久了也没有意思。我现在是脑满肠肥了,对这种生活已经提不起一点兴趣了。你能否为我找一份工作?”
宫殿的主人答道:“对不起,我们这里从来就不曾有过工作。”
又过了几个月,这个人实在忍不住了,又去见宫殿的主人:“这种日子我实在受不了。如果你不给我工作,我宁愿去下地狱,也不要再住在这里了。”
宫殿的主人轻蔑的笑了:“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这里本来就是地狱啊!”安逸的生活原来也是一种地狱啊!它虽然没有刀山可上,没有火海可蹈,没有油锅可赴,可它能渐渐地毁灭你的理想,腐蚀你的心灵,甚至可以让你变成一具行尸走肉。
佛心领悟
安逸的生活是我们向往的,短暂的安逸生活,能使我们得到休息和宁静;但长期的太安逸的生活,会使我们感到寂寞,感到没事可做,往往会失去理想,同时也会失去了快乐。
佛心慧语
有些人,没信佛以前不信有天堂地狱,一直为贪图欲念享受,做了很多损人不利己的事;一旦信了佛,又迷于有天堂地狱而贪图功德,这两者都是“迷”。
——证严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