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精血亏虚,或痰瘀痹阻,导致脑失所养,神明被扰所致的疾病。健忘的病位在脑,与肾心脾肝等脏腑密切相关。脑为髓之海,脑髓需要精血的不断补充。肾脏精生髓,心主血藏神,脾主生血,肝主藏血,只有脏腑气血阴精正常才能及时补充脑髓,则思维敏捷,记忆犹新。反之,则神明失聪,记忆无存。
健忘的主要病机是精血不足,脑髓失养,或本虚标实,精血不足,痰瘀痹阻。健忘的治疗应该以补其不足为主要原则,实证者当祛痰化瘀,虚实夹杂者又当扶正驱邪。
【病例1】
毛某,男,71岁。健忘,乏力,头晕耳鸣,少寐,半夜口干,大便多稀,腰膝酸软。
高血压史30余年。舌暗红苔少,脉沉细。
辨证:肾精亏耗,痰阻窍通。治则:补精充脑,化痰开窍。
处方:熟地黄50g,杜仲30g,地龙15g,石斛25g,麦冬15g,五味子5g,远志20g,石菖蒲10g,茯苓15g,巴戟天10,牛膝30g,葛根30g,7剂,水煎服。
二诊:因久坐腰骶酸痛1周,舌淡红苔薄脉细,处方:牛膝30g,狗脊30g,杏仁20g,杜仲30g,续断20g,桑寄生30g,白术30g,炮姜10g,甘草20g,茯苓15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为年老健忘者,脏腑功能衰退,气血生化不足,气血不能上养神明而健忘。精血亏虚而兼见乏力体倦,头晕耳鸣,少寐,半夜口干(精伤阴亏),腰膝酸软,舌暗红苔少,脉沉细,阴阳虚损,日久则必致血行凝滞,则瘀痰互结。故治疗应以补肾阳,滋肾阴同时化痰开窍为主。方药以地黄饮子为主方化裁,熟地黄、杜仲、牛膝补肾填精,巴戟天温肾助阳,石斛、麦冬、五味子滋阴敛液。石菖蒲、远志、茯苓开窍化痰,交通心肾,养心安神。葛根升清阳利脑窍,清利头目。地龙化痰开窍。全方共奏滋肾阴,温肾阳,化痰开窍之功。二诊时因久坐腰骶痛。此为脾肾亏虚,气血不容之象。脾主肌肉,肾主骨。脾肾亏虚无以化生气血,则肌肉骨骼无所养。故以牛膝、狗脊、杜仲、续断、桑寄生补肝肾强腰膝。白术、炮姜、甘草、茯苓健脾气助运化,杏仁畅利气机。
【病例2】
李某,女,67岁。健忘,头晕时眩,晨起明显。咽干不适,足冷。舌暗红苔薄白,脉细。
辨证:肾精亏虚,痰瘀内结。治则:滋肾填精,化痰开窍。
处方:熟地黄150g,山茱萸150g,山药100g,牡丹皮100g,地龙100g,土鳖虫100g,龙眼肉100g,鹿角胶100g,麦冬75g,五味子50g,焦山楂100g,石菖蒲50g,远志100g,巴戟天100g,天麻200g,1剂为丸,每丸12g,每日3次服。
二诊: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晕稍轻,上方加银杏叶100g,1剂为丸,每丸12g,每日3次。
【按语】
本例与上例同为肾精亏耗而致痰瘀内结。故治疗也应该以滋肾添精,化痰开窍为主。但本例应重用温阳益精之品,且本例头晕时眩,故应用化痰开窍及平肝息风之品。故以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补肾填精,鹿角胶益肾养血,龙眼肉、巴戟天温补肾阳。冬麦、五味子滋阴敛津,牡丹皮滋阴,石菖蒲、远志化痰开窍。地龙、土鳖虫、焦山楂活络化瘀清血中痰浊,天麻平肝息风止眩。全方共奏滋肾阴、温肾阳、化痰开窍、平肝息风之功。二诊时好转,于上方加银杏叶活血化瘀祛痰。
【病例3】
张某,男,54岁。健忘,视疲劳,头晕头痛1年,下肢软,时悸。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肾阴亏虚。
治则:滋阴益肾,养血明目。
处方:枸杞子30g,菊花20g,川芎25g,熟地黄50g,山茱萸20g,山药20g,牡丹皮15g,茯苓15g,远志20g,葛根20g,何首乌50g,7剂,水煎服。
二诊:服方可,下肢软,行路不稳,上方加杜仲30g,荜茇30g,7剂,水煎服。
三诊:偶面热或悸,余轻。舌暗红苔薄。上方加磁石30g,7剂,水煎服。
四诊:又稍轻,紧张时频发期前收缩,舌暗红苔薄,脉动数。原方加莲子心15g,桂枝10g,磁石30g,珍珠母30g,7剂,水煎服。
五诊:今日又下肢发软,头晕,血压140/90mmHg,舌暗苔黄,脉滑数。原方加天竺黄15g,牛膝40g,百合50g,7剂,水煎服。
六诊:转头时头晕加重,舌暗红苔白,脉滑数。上方加地龙15g,7剂,水煎服。
【按语】
该例属肝肾阴虚型健忘,肝肾阴虚,头目失所养则健忘。视疲劳头晕头痛,下肢酸软,故治疗应以滋阴益肾为主。方药以杞菊地黄丸为主方化裁而成。枸杞子甘酸微温,补肝明目。菊花辛甘微寒清肝养肝平肝,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滋阴益肾,牡丹皮、茯苓清热利湿,何首乌养血和血,川芎行气活血止头痛,远志养心安神交通心肾,葛根升清阳之气清利头目。全方共奏滋阴补肾,养血明目之功。二诊时下肢软,加杜仲强腰膝益肝肾,荜茇温经理气止头痛。三诊时面热,悸。此为虚阳上浮之象,于上方加磁石平肝潜阳益肾敛浮阳,且能明目。四诊时发期前收缩易紧张于原方加莲子心清心安神,桂枝振奋心阳。磁石、珍珠母滋阴潜阳,重镇安神。五诊时血压略高,苔黄于原方加天竹黄清热化痰清心,牛膝滋补肝肾,引火下行。百合和心气养心阴。六诊时上方加地龙开窍化痰,活络化瘀。
【病例4】
崔某,女,45岁。健忘、乏力、少寐,头晕重,口干目涩,近日盗汗,月经后期量少,痰多。舌淡红苔薄,脉弦细。
辨证:肾阴亏虚。
治则:滋阴益肾养血。
处方:菊花25g,枸杞子50g,生牡蛎50g,熟地黄30g,何首乌50g,五加皮30g,酸枣仁20g,山药30g,山茱萸15g,牡丹皮15g,茯苓15g,泽泻15g,紫苏子15g,鸡内金20g,神曲20g,7剂,水煎服。
二诊好转,汗多,足热。上方加生牡蛎50g,减枸杞子30g,7剂,水煎服。三诊停药后,又寐差,汗不多,月经未行。上方加泽兰15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与上例同为肾阴亏虚之象,但本例肝血不足之象较明显,故于滋阴益肾同时重视养肝血,故应用杞菊地黄丸加味,加何首乌、五加皮、酸枣仁养血安神。生牡蛎合阴气止汗,紫苏子降气化痰,鸡内金、神曲健脾和胃助运化。全方共奏滋阴益肾养血之功。二诊时汗多,足热,此为阴阳不和之象,减枸杞子,加生牡蛎增强调和阴阳之功。三诊时于上方加泽兰通经利水。
【病例5】
姜某,女,52岁。健忘,乏力,易感冒,少寐,心烦,已闭经数月,畏寒。舌暗少苔,脉沉细。
辨证:肾精亏虚,气血不足。
治则:益肾填精,温精补血补气。
处方:吴茱萸10g,何首乌50g,枸杞子50g,肉苁蓉25g,白参5g,黄芪20g,熟地黄30g,山茱萸15g,续断20g,桑寄生30g,丝瓜络30g,鸡血藤15g,生牡蛎100g,白芍25g,当归15g,15剂,水煎服。
二诊:诸症轻,舌淡红苔白,脉细。上方加五加皮30g,旋覆花(包)20g,15剂,水煎服。
三诊:能食,上方减生牡蛎30g,加炙鳖甲30g,3剂为丸,每丸12g,每日3次。
【按语】
本例为因肾精亏虚而健忘,气血不足则卫外不固而见乏力,易感冒。阴阳两伤,而致阴阳不合则心烦、少寐、畏寒。故治疗应以滋补肾精、补气养血为主。方以枸杞子、何首乌、当归、白芍养血益精,熟地黄、山茱萸、续断、桑寄生益阴益肾,肉苁蓉、吴茱萸温肾助阳温精,人参、黄芪补气生血固表,丝瓜络、鸡血藤活络通经,疏利血脉,生牡蛎调和阴阳。全方共奏滋补肾精,温精补气养血之功。二诊时上方加五加皮养血安神,旋覆花降利气机。三诊时减牡蛎量,加炙鳖甲滋阴潜阳,功似牡蛎,滋阴之力强于牡蛎。
(张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