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石斛150g,枸杞子150g,菊花150g,蒺藜150g,熟地黄150g,山药100g,山茱萸100g,牡丹皮75g,茯苓75g,泽泻75g,三七150g,皂角刺100g,1剂为丸,每丸12g,每日3次。
二诊:诸症好转。处方:上方加天麻150g,地龙100g,丹参150g,郁金100g,1剂为丸,每丸12g,每日3次。
【按语】
心脉得肝肾精血之养,方可柔和;若失其滋养,则会硬化,张锡纯谓之“脉弦硬”,久久得之,则会在本虚的基础上,发生痰浊血瘀,从而使心脉闭阻。
本方是用杞菊地黄丸,填精血,清浮火,以治其本。再加蒺藜疏风明目,石斛养肝明目;三七活血止痛,皂角刺祛痰瘀。二诊时,再加丹参、郁金活血通经,天麻、地龙补经络而通经络,以善其后。其中,地龙,微咸、微寒,通经络而不伤经络。天麻,性平,质地厚重坚实,明净光润,可补经络而通经络,滋肝阴而潜肝阳,又可化血中风痰,且有镇心安神之效;久久用之,亦百利而无一害;年老之人用之,甚为恰当。
【病例11】
景某,女,48岁。时胸痛,左侧卧位受限,时有胸闷,气短,头胀,常因情志不遂而脘胀。“高血压”史。舌红苔薄,脉弦滑。
辨证:风眩伤心。
治则:清肝利气,养阴理血。
处方:郁金150g,三七100g,佛手100g,瓜蒌100g,牛膝150g,夏枯草100g,黄精100g,豨莶草100g,益母草100g,生牡蛎100g,生山楂100g,何首乌150g,1剂为丸,每丸12g,每日3次。
【按语】
该患者脉弦滑是气血实之象,再结合其症状和病史,知此患者是以肝阳上亢、气血上冲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肝之精血不足为次要方面。这是与上例不同的地方。所以在治疗时,用三草一精汤加味,方中夏枯草走肝胆经而泻散痰火,豨莶草理肝经而降肝气,益母草利水而助气血之下降,黄精填精而安五脏。再加生牡蛎和阴气抑肝阳,何首乌补肝血,牛膝降气血。以上诸药并用,能填精血、和阴气、潜肝阳、泻痰火、降气血而治疗风眩。再加郁金走经,三七、山楂走络而治心痛;佛手质柔,理气不伤气血;瓜蒌宽胸散结,是为治标之品。
【病例12】
李某,男,67岁。胸胁胀闷半月,双手麻胀感,心下时痞,纳差。有冠心病史。
舌暗红苔少,脉弦细。
辨证:胸胃气滞。
治则:宽胸、理气、和血、清痞。
处方:枳实10g,瓜蒌15g,薤白20g,桂枝10g,当归20g,降香5g,黄芪50g,桔梗10g,7剂,水煎服。
二诊:能食,不痞,足下凉,双手麻木,汗多。舌暗红苔白,脉细。处方:黄芪50g,桂枝15g,生白芍15g,丝瓜络30g,降香7.5g,当归10g,桔梗10g,土鳖虫10g,谷芽30g,神曲20g,7剂,水煎服。
【按语】
上例是心痛、风眩合病,此案是心痛、胸痹合病。此患当前症状看,病属胸痹,再结合病史,则知又有心痛病。一诊时主证当是“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的枳实薤白桂枝汤证。故方以枳实薤白桂枝汤治胸痹,再加当归和血脉,降香降气化瘀,疗心痛。二诊时,胸痹不显,主治心痛。用黄芪补气,桂枝、生白芍调和营卫通心脉,当归和血脉,降香降血中之气而化瘀血止痛,土鳖虫入络止痛,桔梗载药上行入胸中。再加丝瓜络以络走络,治双手麻木。
【病例13】
韩某,女,66岁。经哈医大二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住院治疗,现刚出院,口服西药治疗。现仍胸闷、气短、背略痛,夜间症状加重;平素畏寒、多郁怒、易惊、时盗汗。舌暗红苔白中心少苔,脉弦滑数。
辨证:肝络不和,心气阴不足。治则:补心气、养阴、通肝络。
处方:旋覆花15g(包),附子20g,白芍30g,麦冬20g,沙参30g,黄精30g,人参10g,防己10g,徐长卿25g,威灵仙25g,黄芪50g,丹参10g,桂枝10g,炙甘草20g,7剂,水煎服。
二诊:渐觉有力,心痛不显,易惊不显,仍口干,盗汗。舌暗红苔少,脉弦。处方:上方去防己、威灵仙、桂枝加生牡蛎100g,天花粉20g,7剂,水煎服。
三诊:口干不显,汗止。近日因劳累而胸微痛,手足略肿。舌暗红苔少。处方:上方加防己10g,柏子仁30g,7剂,水煎服。
四诊:近日无不适,舌淡红苔少。处方:旋覆花20g(包),麦冬20g,黄精30g,沙参30g,人参10g,防己10g,徐长卿25g,炙甘草20g,桃仁10g,牛膝25g,柏子仁30g,黄芪50g,谷芽30g,14剂,水煎服。
五诊:无不适,精神佳。处方:上方去黄芪30g,加人参10g,4剂为丸,每丸12g,每日3次。
【按语】
本患者气短、脉数为气虚,平素畏寒、易惊、心痛夜间加重是为阳伤之证,时盗汗、舌中心少苔为伤阴之象,脉滑是有水气之象。故一诊时用黄芪、人参、炙甘草补气;用桂枝振奋心阳;用麦冬、沙参、黄精、白芍益阴气;防己利水邪;丹参行经活血。因又有肝郁,故加旋覆花、香附疏理肝气。因患者又病胸痹,且是因肝经郁滞而得,故方中用威灵仙、徐长卿行经络止痛,用旋覆花、香附行肝气,用桂枝通肝阳,五药并用,则肝气行、阳气畅、经络通、胸痹除。
本患者胸痹病位在(走行于胸中的)肝经经脉,心痛则病位在心之别络,但都因郁怒而加重,所以都用了旋覆花、香附;然而确切病位不同,不可混淆。
【病例14】
宋某,男,70岁。胸时闷感,干咳,口干。有心肌梗死病史。舌淡红苔白干,脉沉细。
辨证:心气阴不足,肺气不利。
治则:补心化瘀、化痰、理肺。
处方:黄芪50g,太子参30g,丹参15g,桔梗15g,血竭5g,(冲)三七5g,(冲)麦冬15g,沙参20g,甘草20g,枇杷叶20g,瓜蒌15g,20剂,水煎服。
二诊:诸症减,食后症加重。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处方:上方加土鳖虫15g,神曲20g,砂仁10g,5剂为丸,每丸15g,每日3次。
【按语】
《内经》云:“心咳之状,咳则心痛。”说明了心痛病人常合并咳嗽,临床也证实了这一点。心痛病人,其心血运行不畅,血不畅则气不利,肺主气,则肺失宣发,继而发为咳嗽。所以,在治疗上,活其心血则心咳自愈。然而,心咳日久而不愈,肺失其宣发、肃降之性,邪必凑之,继发肺咳;此时,须在治疗心痛的基础上,辨清邪气性质,理肺驱邪止咳。
本患者干咳、口渴、舌干,显是肺燥,故用沙参、麦冬、瓜蒌润肺祛燥邪,用枇杷叶理肺,桔梗开提肺气,甘草化痰止咳且又有益肺气之功用。方中黄芪、太子参、丹参、三七、血竭、桔梗补气、通经、活络,是为心痛而设。
【病例15】
夏某,男,69岁。心痛休作有时,心悸,乏力,时咳,劳累后自汗甚。舌淡红苔少,脉细滑数。
辨证:心气不足,血脉不利。治则:补心气,化瘀安神。
处方:黄芪50g,水蛭5g,生龙骨30g,生牡蛎50g,丹参15g,百合50g,知母20g,远志20g,7剂,水煎服。
二诊:诸症减轻。舌淡红苔白,脉细。处方:上方加麦冬20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患者亦合并心咳,其咳较轻,仅用百合润肺。二诊时,加麦冬主要是滋心阴益心气,亦取其润肺止咳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