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42500000029

第29章 萧乾与杨刚:心同志不同(2)

萧、杨二人的再次见面是在1948年夏天。当时,杨刚才从美国归来,准备策动《大公报》起义。而萧乾却被郭沫若指责为“黑色”反动文艺的代表人物。在杨刚的劝说下,一贯以“不带地图”的旅人自居的萧乾,终于“按图索骥”地逃到香港,准备参加所谓《大公报》起义。正在这时,英国剑桥大学专门派汉学家何伦教授来找他,请他前去执教。何伦是捷克人。他列举了发生在东欧的大量事实,说明“知识分子同共产党的蜜月长不了”,希望萧乾慎重行事。与此同时,有人给萧乾送来《斯大林传》,让他看看苏联肃反运动那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也有人帮他分析目前的出路:上策是去英国,中策是留在香港,下策是返回大陆。经过彻夜不眠的思考,特别是想到杨刚在他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萧乾终于选择了“前途危机四伏”的下策:回大陆成为共产党的干部。(萧乾:《往事三瞥》)

新的生活开始后,萧乾虽然还是从事编辑写作工作,并决心以满腔的热情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但是他却被一种严重的不信任所包围。比如五十年代初,他正准备参加一个代表团赴英国访问,却在临行的前一天被无缘无故取消资格,这与当年《大公报》送他们出国形成鲜明的对照。相比之下,杨刚正深得周恩来器重,忙得不可开交:她先后在外交部、总理办公室和中宣部等要害部门工作,协助周恩来处理过朝鲜问题和许多重大的国际事务。1955年,为了加强《人民日报》的对外宣传,周恩来调杨刚担任该报副总编辑,分管国际评论工作。当时,杨已经是年过半百,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也许是过于疲劳吧,据说她一天要吸四五十支香烟。

半年后,一场车祸突然发生,给她留下了脑震荡后遗症。经过一段疗养,杨刚开始分管《人民日报》的文艺副刊,并聘请萧乾担任文艺部顾问。1957年整风运动开始后,由于过分单纯,过分真诚,萧乾于五月底写了一篇长文寄给《人民日报》。文章寄出后。萧夫人文洁若放心不下,让他打电话追回,但是该报负责人却说他的文章对党整风有益,不要有什么顾虑。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关于反右的指示已经在一定范围内传达,这就使“有益”云云成为一个明显的圈套。果然,文章见报后仅仅一周,《人民日报》就发表《这是为什么?》的社论。因此,萧乾就几乎成了最后一个自投罗网的大“右派”。这使他感到备受愚弄。

在此期间,我不知道杨刚是否了解事情的全部。就是了解,恐怕她也爱莫能助。翻阅当年的《人民日报》,我看到就在上述社论发表的第二天,文艺版上有一首署名“金银花”的长诗——《请让我也说几句气愤的话吧》,据说此乃杨刚的杰作。但令人不解的是,此后不久,她突然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于是,人们禁不住也要问上一句:这是为什么?

多年来杨刚孑然一身,只有远在苏联留学的女儿是她唯一的亲人,她不可能因为家庭而自寻短见,所以一般人都把她的自杀归咎于那次令人生疑的车祸,说事故发生之后,她的精神就有点反常。也有人说,去世前一天,她参加了批判“丁陈反党集团”的大会,因为她早年与丁玲有过交往,而大会对丁玲“历史问题”的严厉清算又刺激了她(杨刚在三十年代初因为与党小组长意见不合,曾经赌气脱党),才使她作出如此选择。还有人说,她在担任周恩来外交秘书的时候,丢失过一个重要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国家领导人的谈话,这才是她自杀的真正原因……

除此而外,她本人对自杀的看法也许更有助于后人探明事情的真相。抗日战争时期,杨刚在写给费正清的一封信中说:“我想,中国人在生活上坚持不懈的信念可以阐明某种道理。……我们极少有人自杀。”(《费正清对华回忆录》,326页)1950年,她得知自己的老师马蒂逊教授在波士顿自杀后,又写下这祥的话:

通常我们容易把自杀归咎于自杀者的软弱。在一定意义上这种说法是对的。尤其是当进步力量与反动力量作生死斗争的时候,基本上属于进步力量的个人或由于不堪忍受反动势力的压迫,或由于斗争激烈、胜负不分、形势混乱而产生了思想矛盾,看不见前途的情况,便决心以一死来解决一切。这种事情总是软弱无力的表现,但是单纯地从个人的因素来解释那一个人不愿意活下去的原因,并不足以说明什么,尤其是马蒂逊,本质上是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优良继承者。他死,是因为在残酷的阶级斗争中,他未能取得阶级斗争的思想内容、而又失去了他旧日的精神依据。(《美国札记》22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这两处文字足以证明,杨刚既不可能成为她所谓“极少”数中的一个,也不至于“软弱无力”到“以一死来解决一切”。倘若这一判断不错的话,那么我们对于杨刚之死,就只能套用她对马蒂逊的分析来解释了:她的死,是因为在残酷的阶级斗争中,她既没有洞悉“阶级斗争”的真实目的,又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杨刚去世的时候,萧乾已被打成右派,正在听候发落。当他在报纸上看到杨刚的名字加了黑框框时,真想用自己的“戴罪之身”来换取她的新生。这时,他难免会想起两个月前与杨刚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当时,杨在谈话中时有叹息,脸上还露出悲戚的神情……

七十年代末,杨刚的独生女儿郑光迪与萧乾取得联系。她说,“七七事变”后,母亲要离开北平,曾把她寄养在包贵思家里。这使萧想起了多年来潜藏在心中的一个哑谜:“共产党员杨刚怎么会与笃信宗教的包贵思那么亲近?”不久,萧乾重访美国,曾为解开这个哑谜作了努力。在美国,萧不仅找到了杨刚写给包教授的部分书信和杨的英文自传,还发现包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萧乾说,尽管这部小说从文学的角度来讲难以卒读,但是他却发现,在包贵思心目中,杨刚究竟是怎样一种形象。

小说中,作者以自己和杨刚为原型,塑造了女传教士简和女革命家柳这两个形象。柳出身于官僚家庭,她虽然长期在教会学校读书,却因为生来就是一个叛逆者和探索者而皈依了革命。在简看来,柳虽然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到了为之献身的“主义”,但是却陷入一个严重的误区:她把“主义”所标榜的政治制度当成一种宗教的教义。这使我想到费正清对龚澎和杨刚的评价:“他们向其同胞传播自己的信仰时,已具备了赢得信徒的条件”。(《费正清对华回忆录》,327页)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外国友人的这种感觉,给我们反思历史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小说中的一些细节与现实也很接近。为参加革命,柳曾经把刚出生的女儿寄养在简的家里。简表示:只要孩子在我身边,我就要用我的爱和智慧来对待她;但是柳却强调说:“孩子的前途要掌握在我的手里。”简认为柳的想法不可思议,便对她说:“在这一点上,咱们的见解又不一致了。孩子的前途既不掌握在我手里也不掌握在你手里。”(《燕大文史资料》第二辑,134页)这不仅仅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更是新旧观念的不同。看到这里,我不禁要问:倘若柳的父亲也像柳一样,为了掌握她的命运,就不能容忍她所做的一切的话,那又会怎么样呢?历史好像是有意要捉弄善良的人们。想到这里,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杨会康先生的“开明”。

萧乾还看到,简在一封信中对柳作了如下介绍:“她是我多年前的一个学生,和我十分亲密。……我们长谈过。我就好像暴风雨中的一株孤树。我倾听她对我们时代种种罪愆的愤怒谴责,我无可反驳。我留意到那些不公正的事使得她和她的同志们变得冷酷无情。我感到她这个充满活力的人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中。她没有一点悠闲心情,永远也达不到恬静的境地。”(同上)

有意思的是,北平和平解放后,杨刚曾经带着女儿拜访过包贵思教授。当时,杨已经是新中国的高级干部,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但是她的衣着用度却极其俭朴。包贵思看不下去,想送她一条皮褥子,她不要;给她冲杯速成可可,也遭到拒绝。她冷酷地说:“我是中国人,我只喝白开水。”这使包非常生气。她觉得,“意识形态的分歧也不至于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得这么彻底呀”!(同上,138页)

萧乾在美国发现的这些资料,既是包贵思对杨刚的基本印象,也是许多外国友人对近代中国历史的一种解读。萧乾与杨刚政治理想和价值观念相去甚远。但是他们却能够通过对话而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比之下,当人们以对抗代替对话、以争斗代替宽容、以武器的批判代替批判的武器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悲剧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大约在上一个世纪之交,严复把密尔《论自由》(当时译为穆勒《群己权界论》)介绍给国人时,曾经引起很大的轰动;但不知为什么,到后来,人们对于自由的真谛和宽容的要义,却越来越不能接受。从这个角度来看,重新梳理并进一步反思近百年的中国历史,实在是刻不容缓的事。

同类推荐
  • 墨染隋唐

    墨染隋唐

    千古一帝杨坚,开创开皇之治,统一了战乱割据了近四百年的中国。雄才大略的杨广,打通丝绸之路,大运河千古流淌,三征高丽扬我国威。然而如同大秦般,二世而亡,原因何在?杨墨来到这个时代不是为了见证与改变,而是带去了千年后的崭新思想。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能激起怎样的火花?封建与民主的交战会有如何的结果?杨墨的金手指又能不能撬开历史的必然?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华元传

    华元传

    华元(?―公元前573年),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大臣,官至大夫,成为宋国六卿之一。历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堪称“四朝元老”。长期任右师,掌握国政。集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刺客、人质、战将于一身,在强敌如林、诸候纷乱的时代,为宋国独撑一方大厦。
  • 瘸腿富商的宠溺娇妻

    瘸腿富商的宠溺娇妻

    上官毅说,你无需对我感到愧疚,我等你是心甘情愿的,从来都不知道爱情的赵雪终于懂得了原来她对上官毅的感情不是愧疚,当失去的时候她才明白原来她早就爱上了上官毅
  • 三国演义长诗原创

    三国演义长诗原创

    本人尝试把历史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国内首创!
  • 将军出塞

    将军出塞

    一部传统的充满正能量、尊重历史史实的传记小说,著名战将飞将军李广的传奇人生。君不见,一抔沙土埋丹心,烈烈豪气荡碧云;射虎之石今犹在,唯独不见李将军。
热门推荐
  • 文心清扬

    文心清扬

    夏日的午后,郑文心看见独自坐在田头抱着吉他边弹边哼的姑娘,散在两鬓的头发轻轻地随着微风拂起又落下,侧颜映着周围的绿色,生气勃勃,不禁轻轻感叹道:“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虽然日渐沧桑的心,却也在此时活络起来,竟止不住的想去靠近她。
  • 凤花雪月之邪皇清恋

    凤花雪月之邪皇清恋

    桃花三月,谁人还在守望?三生石前,谁曾许下弱水三千的誓言?抚琴而歌,七弦鸣动你可知晓?十里红妆,奏一曲求凰,你可愿在梧桐枝头等我?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凤君墨,我愿踏破虚空,只为追寻你的足迹。苍天不老,痴情未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夏子烟,我不愿九五至尊,只想一笔朱砂为你轻点。生死阔契,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红袍魅尽天下,红装烈焰如火。只为你,四海即家,浪迹天涯可好?
  • 再喜欢又怎样

    再喜欢又怎样

    两个会发光的人站在一起似乎过于耀眼,宫疏函那么优秀一个人喜欢过同样优秀的千染,但他们没有在一起。喜欢一个人六年,她以什么方式拒绝你,你才会慢慢放下她?再喜欢又怎样,人就是很奇怪,做不到互相吸引就是做不到。被拒绝后一年再重逢,回不到当初熟悉的模样,却拾起了当初那份感情。原来错过真的很可怕,宫疏函很庆幸能用时间挽回这段错过,否则身边这个女人就不会是她。好久好久的以后,他拉着她的手走在林荫道上,“余生愿与你共勉。”说好的携手白头,携起你的手,怎么说我也不会放下了。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银河之雷奥尼克斯

    银河之雷奥尼克斯

    且看拥有银河火花的雷奥尼克斯,怎样在奥特世界玩
  • 苍穹之间:轮回之境话扶桑

    苍穹之间:轮回之境话扶桑

    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彼和岸是一对恋人,却永世不得相见,当命运的齿轮带来异世的灵魂,她是九天谪仙,他是纨绔神君,这一世,被红线诅咒了千世的情缘,是否会终结?我问佛:“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可是当真?”佛笑而不语。
  • 神级修复高手

    神级修复高手

    主人公一语惊人之后,逃课,赚钱,娶师姐就成为了唐阳羽的人生最高目标。
  • 高冷男神住隔壁,上司求放过

    高冷男神住隔壁,上司求放过

    结婚一年,离婚三年,再相见,竟不认识?童肖显然有些斯巴达了。果然奉子成婚没有好下场,这就是结局?怎么可能!上班第二天,“童肖,搬到我家去住。”“为什么!就算你是我的上司也不能掌控我的人身自由!”“宝贝,这一刻我不是你的上司,我是你老公。”“我们离婚了……”“还可以再结。”“你不喜欢我……”“我爱你爱的死心塌地。”原本以为离了婚后再无瓜葛,可作为自己的顶级上司,为何可以滥用职权?怎么没听说过助理还带暖床的?于是我们的童肖奋起反抗,结果第二天下不来床……
  • In The Bishop's Carriage

    In The Bishop's Carri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