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39400000007

第7章 在哈佛大胆创立“Facebook”(3)

第三节像盖茨一样从哈佛退学

当一个叫作“Facebook”的社交网站轰动全世界时,当美国总统奥巴马成为“Facebook”的忠实粉丝时,当扎克伯格毅然决然地辍学经营“Facebook”时,当众人都在议论他和盖茨有很多相似之处时,大家也都在劝他,你可以适可而止了!你可以见好就收,你看,就连总统都成了你的忠实粉丝,你已经很成功了,所以,你该选择走捷径,无须每一步都走得如此艰难。

他微微一笑,因为他记得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开设一家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或是开发一款像‘Facebook’这样的产品,需要决心和信念。所有值得做的事都是十分困难的。”有着那么一份信念和决心,捷径是什么?或许捷径真的可以让马克·扎克伯格成功,但是它也是害得在“龟兔赛跑”里面的那只兔子以最不应该的方式输给了乌龟。

刚到而立之年的扎克伯格,比他的外表看起来更加成熟一些,他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已经克服了眼前的和身边的困难。

压力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因为如果他有压力,他就一定会早早地听别人的话,去走那些人口中所谓的“捷径”去了。所以,总而言之,压力虽然会产生动力,但是也会给你带来一些侥幸心理,比如,这种很奇妙的东西甚至可以迫使你听了你不该听、不该理会的话,而走向另外的一条路。当然,并不是每一条捷径都会带你去一个世外桃源,也有捷径会让你“误入歧途”,将你已经创造好的东西终止,接着,你的信念也许就会消沉,没有了信心去继续,梦想的实现也就戛然而止。

就在他才仅仅是一名大二的学生的时候,便已经发明了一个叫作“Facebook”的软件风靡于哈佛大学。学校里面的大部分同学都热衷于这个“Facebook”,可是上帝如果给你打开了一扇窗,也就必定会给你关上一扇门。正在扎克伯格得意的时候,“失意”也接踵而至,那就是在网站没有开多久,一部分同学就“上书”给校方说扎克伯格没有经过他们的允许就放照片在网站上,尽管仍旧有很大一部分人很支持马克·扎克伯格的这个“Facebook”的做法,但是人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学校还下令不许同学们进入这个网站。这个很宅的“神童”脸似乎变红了些,他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校方的面前出面向大家道歉,并且表明自己以后不会再这么做。虽然他很喜欢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他自己所做的网站,但是他更希望的是以更好的方式,同时以更好的效果让大家关注他的成就和他的作为。

俨然,他知道作为一名侵入别人电脑的“黑客”,虽然真的会让事情变得很简单,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很多的人关注他的网站,但是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捷径终究是没有好结果的,即便是有也只是逞一时之快。可是这个学校的事件并没有打击到他,高高的鼻子下面的那张小嘴笑得还是那么灿烂:“既然学校不让我干,我就自己单独干一个网站,既不让校方受到同学们的不满,也要让很多人知道我,马克·扎克伯格也是可以做好一件事,并且要做得很好。”

如此的抱负可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纠结之后,马克·扎克伯格就向他的学校——那个多少人都盼望着的哈佛大学,递上了他的退学申请书。这使他如释重负,虽然是做了很大的决定并且有些惋惜,但是毕竟还是走出了这一步,就没有理由放弃。从此,他便再也不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了。

不得不说的,是退学这一件事。不是退学的学生都是“坏学生”,或者是支付不起学费的家庭而迫不得已,才让自己的孩子离开向往的学校,马克·扎克伯格因为心中有着别人不能理解的理想追求,所以才辍学。还有一个人在这里是不可忽视的,他是马克·扎克伯格的“偶像”比尔·盖茨。那年,比尔·盖茨也是不顾别人的看法,辍学创业,现在是世界首富。马克·扎克伯格也有这样的理想追求,他也相信,努力一定就会成功。

接着来说,没有人计算过他的这个举动到底受到了别人的多少个不理解,就连他的同学,或者说是素不相识的校友都替他感到惋惜。退学这个举动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个最坏的决定,因为这意味着扎克伯格从此以后将把心思全部放在了这个“Facebook”上面。经历了学校否认他网站的事件后,他成长了不少。

他为了这张“Facebook”能让更多人知道,翻阅书籍,整天把自己泡在一个被翻东西翻到凌乱的屋子里,编写新的程序,联系自己的朋友在课余时间帮他打理,吸取别人的教训,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发到“Facebook”上面,把新的血液注射到“Facebook”上面。所以,一盒泡面作为晚餐,一天一夜不合眼,已经变成了马克·扎克伯格在创业阶段的家常便饭。他就是这么废寝忘食,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

其实大家都知道,有许多的社交性网站在网络上很活跃,而且如果你“百度一下”关于怎么创建一个社交网站,需要哪些东西,就会搜出来几十万几百万的东西。可是他没有,捷径终究不是他想走的路。也同时警醒着很多人,最好不要走的就是这条路。

果然,他的“成长速度”飞速飙升,短短的几年悄然地过去了,他的宝贝“Facebook”变成了全世界最重要的社交网站之一。走在路上的马克·扎克伯格似乎都霸气外露,却亲和可人。原因真的很简单,他走过了属于他的艰难之路,已经走在了他人生的高峰。一步一步,踩在脚下的都是险恶的路,做好自己的同时,不去看别人,不拘泥于过去,走自己的成功之路,而不是看别人,跟在别人后面走捷径就足够。

对于扎克伯格退学这件事,有了前车之鉴,大家似乎也是意料之中,可是,当他真正离开哈佛大学后,大家也不得不替他惋惜,这也许是他认为做得最正确的事情,可要知道,哈佛大学成就了他,无数人站在哈佛大学的门口却没有办法走进去,而扎克伯格却在大家羡慕的目光中选择了退学。

不过,可惜归可惜,如果扎克伯格继续在哈佛,也许,“Facebook”不会发展得如此顺利。

说起来,扎克伯格的未来似乎是一片大好的,纵观扎克伯格退学的原因,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的,否则,扎克伯格不会在放弃95万年薪的工作机会选择哈佛后,又因为另一个工作机会放弃哈佛。

如果你知道,扎克伯格从哈佛大学退学的那一年,正是“Facebook”刚刚正式起步的初期,你就不会对扎克伯格的选择了感到意外。

扎克伯格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所以他知道,这个时候,“Facebook”更加需要有人去带动它发展,于是,扎克伯格便成了这个人。在他不断努力下,“Facebook”脱颖而出。

没有人能一步登天,当然扎克伯格也不可能。在大学时期,扎克伯格一直在整理思路,也是在为他的成功做铺垫。

他曾说,成功没有捷径可循,所以,扎克伯格的成功也是经过了烦琐的练习,并且不间断思考,在努力过后,终于获得了他所期望的成功。

金钱名利是世人大多都追求的,刚刚从哈佛大学辍学的马克·扎克伯格却不像别的年轻人一样追逐着所谓的名利金钱,而他更是多了一点点倔强。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想做什么就敢做什么。

其实,在马克·扎克伯格心里,并没有预料到这一“张”“Facebook”能有这么大的成就,也就是一份信念,让他不停息地永远努力方才可以换来硕果累累。

有的时候,钱真的是一种很好的东西,“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也一点不差。衣食住行,统统需要钱。但是如果你真的很有钱,你的烦恼就会很多。

真正的友谊和“高智商”的朋友是一个人成功的根基,但是假如你真的有了钱,而又没到你所说的那么成功,这个时候如果再想往上爬,就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了。你没有了朋友,每一个人都只会对你阿谀奉承,大到同事朋友,小到邻居亲朋,大家都没有真正地和你交心、交朋友了,那么成功也就变成了纸上谈兵,一点作用都不起的。

成功是成功,金钱是金钱。也许有些人认为只要有了钱,此生足矣,但这毕竟不是所有人的追求和目标。马克·扎克伯格说过:“我如果想赚钱,我早就在比尔·盖茨之上了!”这句开玩笑的话,虽说他是无心说出来的,但是也颇有深意。

因为马克·扎克伯格知道,如果有了钱,就不一定会有“Facebook”的今天,这是他的“儿子”,他不会丢掉,也不会随随便便地就送给别人。

人人称马克·扎克伯格是“盖茨第二”,但是又有几个人知道他并不喜欢这个称呼呢?他更喜欢别人叫他扎克伯格、扎克或者是混蛋,他都不希望他的名字和任何有关与金钱名利的东西纠葛到一起。

这就是一个企业家的人生态度。金钱和成功并无半点关系。

【成功法则】

无论是谁,如果已经有了一份自己所追求的东西,那就无论别人给你多么好的好处,让你过上多么理想的生活,请都把它们丢到一边儿,变成“浮云”。

有些东西,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比如成功。然而,有些东西,也必须是要做好决断的,比如马克·扎克伯格,他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向他学习,向他看齐,把和自己努力和理想无关的东西抛开。有一首歌这样唱过:“谁的眼光都无关紧要,我的未来自己很明了。”如果你知道自己未来想要的是什么,你就不会将钱放在首位,你会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能够看到自己未来的路,并且知道哪一个方向才是最正确的。

你的未来是你做主的,用你努力的所有,蘸一抹汗水才能绘出未来的蓝图,而并非去用金钱购买别人的成果铺就自己的路!

再说,21世纪的社会没有“银子”的确是活不下去的,但是只要你手里还有一百元就要有点“干劲”,让心中的热血沸腾,说不定,把你的全身都紧张在一起的时候,幸运就会悄悄来临!

同类推荐
  • 别给自己设圈套

    别给自己设圈套

    本书总结出了每个人一生当中可能遇到的最致命的圈套以及最有效的规避和解除方法,让你将人生的珍宝轻松揽入怀中。
  • 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季羡林谈人生(典藏本)》是季羡林先生于2006年亲自授权、审定的经典畅销书,集中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人生智慧的文章。时值季羡林先生诞辰103周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在原来《季羡林谈人生》的基础之上,循着季羡林先生的思想轨迹,精编精选了季先生关于人生智慧的文章,精心设计出版了《季羡林谈人生(典藏本)》。季羡林先生愈行愈远,而他的人生智慧对读者的影响却愈久弥深。
  •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

    这是一本让人如何以最短的时间成为最优秀员工的超级畅销书,是著名经管励志畅销书作家吴甘霖、邓小兰关于员工培训的巅峰之作。该书紧紧抓住成为一流员工的最重要的“4大突破”做文章——从“学校人”到“社会人”、从“知识人”到“能力人”、从“个体人”到“单位人”、从“自然人”到“职业人”,让所有员工尽快地适应单位和工作,不仅观点新颖透彻,案例生动活泼,更主要的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操作性极强,对读者具有立竿见影的指导作用。
  • 职工和谐相处手册

    职工和谐相处手册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人情世故

    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人情世故

    《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人情世故(精华读本)》的特点在于通俗易懂,实用有效,没有空洞地讲大道理,一切都从实际的生活出发。通过对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的讲述,对人性与心理进行了详细深刻的分析,从而阐述了实用有效的人情世故哲学。人情世故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有助于我们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美好生活的一门实学。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的:“人情世故不是简单的圆滑处世,不是假意的虚伪逢迎,不是单纯地屈服于现实,而是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安详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热门推荐
  • 黑神话

    黑神话

    战体:武生、武者、武师、武灵、武王、武皇、武尊、武圣、武帝战斗技能:道家、佛家、邪术、仙法、鬼道、天启能量:斗气、元气、混元气、仙法、神术修为:塑胎、炼气、凝神、筑基、神通、金丹、元婴、雷劫、金仙、大罗金仙、九仙
  • 虫巢之心

    虫巢之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脑虫的干扰下,吴峥的身体在一点点发生变异。他也见到了太多的死亡和屠杀,本来文明的一切如潮水般毁灭殆尽。无论这个世界最后变成什么样,我都想活着,一直活着。带着这样执念,吴峥艰难的在施虐的虫群中活下去。ps:最近一直有人说我更新的过于缓慢,没办法,最近比赛太多,都花在上面了。近段时间将之前拉下的章节全部补齐。保底一个月起码有12w多字吧。
  • 神明之王

    神明之王

    通脉,锻体,炼魂,转涅槃,渡生死,夺造化,成就无上神明。一名采药小童自山中走出,闯入那缤纷世界。
  • 数码宝贝:命运的羁绊

    数码宝贝:命运的羁绊

    [数码宝贝:命运的羁绊](本作品纯属个人想象,不喜勿喷雷同纯属巧合!)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六年前,遇到你,遇到你们,数码宝贝。六年后,又重新担任被选召的孩子的使命,这与是否长大成人无关,因为我们互相是最好的搭档。六年前,我遇见你,以为你是人型数码宝贝,可是,你却是活生生的人,六年后,我才知道,你是我这辈子甩不掉的羁绊……(本故事从第一代孩子首次到数码宝贝世界说起。)
  • 村长来了

    村长来了

    别拿村长不当干部,不然小心哥的愤怒你承受不起!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盆神奇植物的村中小伙包大海,逆转了自己的命运,从此纵横于村中各路美姐靓妹中,并且胸怀镇子里的大嫂小姨。恩,还顺带展望了城市中各路御姐萝莉。还有,少妇其实哥也是可以承受的住的,我不挑食……
  • 不变的意志

    不变的意志

    此小说是为了纪念我党诞辰89周年所写,深刻阐明我们现在党员在那个年代也会向我们先烈一样的誓死保护我党的声誉。
  • 诛邪狂人

    诛邪狂人

    狂的不得了,骚的不像话,帅的不讲任何道理。地球的一个屌丝,穿越到炎黄大陆,无奈。只有听天由命,狂妄不羁。我做事随心所欲,只要良心过得去,其他一切都是扯淡。成就一个传奇人物。
  •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亲情感恩故事(青少年必读经典)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亲情感恩故事(青少年必读经典)

    本书收有“永不放弃”、“高级享受”、“医生吓死病人”、“贫困中的尊荣”、“嫁给哪一个”、“再多给自己一次机会”等近160篇小品文。
  • 超甜宠文:冰山冷王宠妻忙

    超甜宠文:冰山冷王宠妻忙

    弱水三千只娶一个你,宁负天下不负卿!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杀手会变呆萌萝莉?一个冰山冷王只为一人暖?当萝莉遇见冷王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想知道就开始阅读吧!!!
  • 终归是爱

    终归是爱

    小时候他的第一个生日愿望就是要一个妹妹,可没想到这个愿望却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于是他发誓一辈子要保护她。她听到他的话,也暗暗的下定了决心,要一辈子和他在一起.....长大了,亲密无间的两个人,却不知道之间的情愫早已慢慢的生根发芽。到底是哥哥与妹妹之间的喜欢,还是爱。谁也不愿意直面这个问题,直到那个当年的那个事实再次浮出水面,才发现“终归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