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99500000009

第9章 潮州民间节庆

一、春节

潮州有“时年八节”的民俗。所谓“八节”,是指一年中的八个重要民俗节日,即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冬至。除这八大节之外,其他许多小节日都有各乡、各里弄的风俗活动,难得统一。

春节也称“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最受人们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当年终将至,人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办年货了。因为这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大节,故此,潮汕地区便有许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习俗活动。

1.贴春联

春联也称“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其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平时统称对联)。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贴上一副春联表示喜庆,祈求新年平安幸福。春联都用红纸书写,以显千家万户红红火火、一派春意盎然的情境。

潮汕人非常重视春联,买一副春联,往往要琢磨很久。从各家各户所贴的春联来看,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其中较多的是反映出潮汕人勤劳上进、团结和睦的特点,如纵联“和睦一家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横联“吉祥如意”;纵联“善治家六畜兴旺,勤生产五谷丰登”、横联“吉庆满门”等。在潮汕春联中,经常还看到单扇门板上或谷簟、神龛上贴着斗大的一个“春”字。“春”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层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示年年有存余的良好愿望。这跟北方人喜筵上吃鱼,谐音“余”有异曲同工之妙。

2.吃团年饭(年夜饭)

阴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叫“除夕”。“除”谓之去也,“夕”则为夜晚。除夕就是把本年中最后的一夜去除掉,有除旧迎新的意思。这一天,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具特色、最富有意义的团年饭。

吃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人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已故的老祖宗也不会忘记。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祀祖宗)。祭祖时,应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州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坐,一起吃团年饭。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芥蒂,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绝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潮州人吃年夜饭还有许多讲究。必须吃干饭,且要多煮一点,要供过年,这叫做“隔年饭”,意为年年有剩饭,一年吃不完。另外,年夜饭中有两道必不可少的菜,一道是“鱼”,取意是“年年有余”;另一道是将芹菜和青蒜一起炒,菜名就叫“芹菜蒜”,取其谐音“勤”和“算”,意谓“勤能生财(勤才有钱可算)”。俗语曰“吃芹菜蒜,新年有钱(潮音读‘劝’,收藏积存之意)”。

3.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的一种习俗,长辈要把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送)给晚辈,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厚厚实实、富富裕裕。能赚钱的晚辈也要送压岁钱给长辈。压岁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红”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象征新年红红火火、平平安安。特别有趣的是,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时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小孩睡着之时,由父母偷偷地放在小孩肚兜(肚腰)里或枕头底下,让孩子在睡醒后得到一个惊喜。

4.拜年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晚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晚辈回祝寄予厚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就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橘(潮州柑)是必不可少的。大橘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福体安康(或玉体安康)”、“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利市发财”;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读书聪明”、“学习进步”、“学业猛进”。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入座后,主人会殷勤地沏上闻名遐迩的潮州功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橘,然后取出自家大橘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新正(特指新年正月初)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兜里装上两个大橘,一一拜年后,兜里依然装着两个大橘。因此,民间有善谑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橘运动”。

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晚辈向长辈贺岁称为拜年;平辈(或向晚辈)道贺称为贺年,单位的员工们在一起互相祝贺称为“团拜”。

5.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空之意)、“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无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场的人就得马上说上两句吉祥的顺口溜[如“缶(瓷器)开嘴,大富贵”等]来弥补。这一天米缸必须装得满满实实,兆示全年饱食不断炊。忌洒水、扫地、倒垃圾,这叫做“守财”、“聚财”,因为潮汕人在这一天,往往将水、土视作“财气”,将垃圾、粪便视为“肥水”;洒扫、倾倒垃圾,唯恐把“财气”泼、扫、倒掉。与此同时,潮汕人在除夕将大小水缸装满之后,就举行封井仪式,即用一个大的簸箕将井面盖住,然后祭拜井神。初一不能揭开簸箕,因为人们往往将水视作财水,一揭开簸箕用水,岂不意味着财气外流?近年来,由于用上了自来水,因此,“盖井禁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扫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但这一天老年人还是不让年轻人使用扫把。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人们认为初一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所以传统的潮州人总是千方百计地在年底前把所有的借、贷债款厘清,以免初一出现不吉利的债务纠纷。这一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会导致新的一年被“掏空”。其实,这种行为潮州人在任何时刻都是不允许的,是特别忌讳的。

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这一天忌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新的一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新的一年从头到尾疾病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这是因为潮汕人信仰佛教,有俗语“食斋补积恶”,所以吃了这一顿,可弥补这一年中偶尔出现有违佛道的事情,而不被佛“严责”。另一种是暗喻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这主要是考虑了地方物价因素,认为荤菜总是比斋菜贵。

农民们特别注意观察记录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二每天的天气变化状况,以预测新的一年各个月份的风雨、日照和涝旱状况。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古称上元节。潮州每年的元宵节,有赏灯、猜灯谜、掷弥勒等传统的民俗活动。

赏灯,潮汕俗语曰:“一年一度元宵明。”元宵夜,天上明月皎洁,人间万家灯火,交相辉映,真可谓天上人间俱成灯火世界了。元宵节在潮汕人眼里,地位只稍亚于春节。故此,从正月十三起,便已经开始准备过节了。

“赏灯”一俗,传说自汉代便有了。汉惠帝刘盈死后,周勃、陈平扫除诸吕,拥刘恒为帝。平定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每当这个晚上,刘恒出宫游玩,与民同乐,这是元宵的开始。而正式在元宵夜燃灯之俗始于隋唐。

潮汕人在这一天无论妇孺老幼都兴奋异常,早早祭祀祖先,用过晚餐便上街游玩赏灯。大宗祠里的灯棚前,人山人海,欢声笑语,好一派欢乐气氛。灯棚上,莲花灯、梅花灯、鲤鱼灯、走马灯、山水画灯及各种各样的宫灯,汇成一条金色火龙。在这火龙映照之下,各式灯屏上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神气活现、惟妙惟肖,其中最著名的是“百屏灯”。

这一天潮汕人还有许多习俗,如“正月十五夜,食蔗蛀牙”。这主要是因为这个节日所吃的多是甜粿、发酵粿、糖花生、豆板等含糖量多又易黏牙的食物,因此在睡前用牙啃嚼蔗有清洁锻炼牙齿的作用。

三、清明节

清明节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潮汕地区清明节的传统民俗活动有:

1.过纸(扫墓)

扫墓(潮州人俗称为“过纸”),祭祀先人。这是潮汕地区一项非常普遍的民俗活动。

潮汕人过纸的日子也很讲究,一般只能选择在清明节正日的前三天或后三天内进行。扫墓者到了坟地,把坟上的杂草铲除,培土整修坟堆,然后在墓碑字迹上涂描朱红漆油,以保持石碑字红彤彤,接着用彩色纸条(通常是黄和白两色)遍插坟头,再把水果、三牲、饼食等各式祭品摆放在坟前,小酒杯添满,上香跪拜祷祝。

2.踏青春游

清明时节,春风轻拂,暖意可人,民间自古以来便有踏青春游之俗。

现在,潮汕人往往把扫墓和踏青结合起来。扫墓时带上一些饮料;扫墓完毕,找一处干净平坦的地方,摊放着祭品和饮料,席地而食,别有一番情趣。

四、端午节

端午节也叫五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的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形成的民间传统节日。在端午节这天,潮州人用粽子祭拜祖先,并互相赠送;饮雄黄酒(与白蛇传的传说有关),门上插艾草;用艾叶和石榴花簪在头发上;儿童用彩绸缝小荷包(香包),里面装雄黄末和道符,佩带在身上,以消灾辟邪。

现在潮州地区还保留着的传统民间习俗主要有:

1.插艾挂蒲

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多生瘴气,在门上插艾草、菖蒲(又称蒲姜叶)是为了驱除邪气。但潮俗今已少用艾草、菖蒲,而代之以红花(石榴花)、茇草,同样有驱邪避秽之用意。

2.赛龙夺锦

赛龙舟风俗是一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现在已成为健身的竞技运动。潮州人赛龙舟还要举行开赛仪式,即分别把龙舟划到妈祖庙前祭拜“龙尾爷”。龙首朝庙门,划进划退参拜三次,谓“三参灯”,祈求神灵保佑旗开得胜。比赛时,各龙舟如同长跑运动员,在起点上蓄势待发。当发号锣鼓一响,龙舟上的司鼓闻声起鼓,健儿挥臂划桨,那龙舟就如同离弦之箭在水面疾飞。围观的人都为自己的队员呐喊助威,群情激烈,热闹非凡。

3.吃粽子

吃粽子的习俗,汉时已有,不过那时吃的是用竹筒装米煮成的“筒粽”。到魏晋时,才有形似现在的粽子,那时叫“角黍”。

粽子,潮汕地区叫“粽球”。潮人嗜粽子,不但端午节有吃粽子之俗,无论冬夏,四时皆有吃粽子的兴趣。因而小吃店、点心店里经常可以看到有粽子出售,其中最著名的是凤凰栀粽,这种粽是暑天极好的治病保健食品。

五、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会”,民间则叫做“鬼节”,是祭祀先人的一个节日。

过去,潮州人在这一天要举行大规模的所谓“赈济孤魂野鬼”活动,又称“施孤”(潮音读“薛孤”)活动。潮州民间俗语“放掉面桃去抢饼,面桃无了饼也无”,就是对“施孤”活动形式的描述。这一民间迷信活动现在已基本消失了。

六、中秋节

1.祭月赏月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人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节的主要民俗活动除祭拜祖先外,还有祭月和赏月。

潮汕地区在中秋节即将到来的时候,各家各户的主妇便忙着用炒熟的糯米碾成粉,然后掺上白糖浆搅匀,再把它们压在一个个木模子里面,压结实了,磕出来,便成了一块块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月糕”。月糕花纹漂亮、洁白如雪,一些动物形状的月糕更令孩子们爱不释手。也有制作成长方形砖条状后切成薄片,再用白纸包起来贴上红纸的月糕,称为书册糕,儿童也特别喜欢。此外,还有一种用花生炒熟了加麦芽糖捏成桃形的“地豆桃”(“花生”潮州人俗称“地豆”),尤其香脆无比。当十五之夜到来、月亮东升时,人们就将大方桌摆在院子中央(即摆在露天,可直接看到月亮的地方),然后拿两根甘蔗在方桌上扎一个拱门,称为月宫门。祭月时,常让小孩供上新买的文具——笔、簿、课本和书包等,祈求“月娘”保佑孩子读书聪明、成绩优秀。并撮一点香灰,慎重地包在红纸上,然后用“井心水”(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打水时水桶不能碰到井沿)冲服,说这是“月娘”恩赐的“仙丹”,喝了能使人变得聪明、健康。就在女人们张罗祭拜时,男人们则约三五好友,登高望月;或在院子里、阳台上摆上潮州功夫茶具,生上炉火,品茗赏月,乐哉悠哉。在潮汕地区,人们还以中秋晚上天气的晴朗或阴暗来预卜元宵节的阴晴。谚语说:“云盖(掩)中秋月,雨沃(洒)元宵灯”。

2.烧塔、燃烟堆

潮汕的中秋节还有一种有趣的习俗,就是烧塔和燃烟堆(又称“扣窑”)。往往由村中小孩拾瓦片、砖头,送到晒谷场上,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东西砌成塔(又称瓦窑),然后把各家各户带来的柴草都填在里面,等祭完“月娘”时,就将塔内的东西引燃。这时孩子们最为激动,欢呼雀跃,并且不时地撒上一把盐,噼噼啪啪,十分壮观。

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柴块分别放在村里较为空旷的场地上堆成堆,拜月结束后点燃,火焰冲天。此时天上明月朗朗,地上烟堆点点,煞是好看。

七、重阳节

重阳节是在农历九月九日,这时秋高气爽,宜放风筝和登山,所以也称为“登高节”。民间有制作“油麻团”,备应时水果祭祀“九皇爷”的习俗。相传“九皇爷”是纪念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的隐语。

1.登高

潮州有民谚:“九月九日是重阳节,登高饮酒,簪菊花,插茱萸”。九月九日这一天被称为重阳节,是因为《易经》将九定为阳数,而九相重,称为“重九”,或称“重阳”。

有关登高的缘由,有这样一个传说:东汉时汝南桓景,随方士费长房学道术,游学多年。一天费长房告诫桓景说:“九月九日这一天,你家有火灾,你可速回家,让家人皆准备一只装有茱萸的绛色袋子,系于臂上,登高饮菊花酒,便可消灾避祸。”桓景听罢,匆忙回家,遵从师傅所嘱,令全家登高。到傍晚回家一看,院中的狗、猪、羊、牛均已暴死。费长房闻讯说:“这是家畜代你全家受了祸。”这虽然只是传说,但反映了古人迫切期望消灾避祸、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随着岁月的流逝,重阳登高习俗中的迷信观念日益淡薄,而登高习俗被赋予了新的理念,当作一种健身运动。九月九日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云淡山青,丹桂飘香,邀若干亲朋好友,结伴出游,登高远眺,极目舒怀。那漫山红叶,金黄果实,无限风光尽收眼底,顿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2.放风筝

潮谚又说:“九月九,风筝(潮州人称‘风琴’)仔,满街走”。这说的是潮州人在这一天的一项特殊习俗——放风筝。潮汕地区春夏多雨,冬天寒冷,秋天最宜室外活动。金秋时节,秋风送爽,蓝天下飘着一只只造型别致的风筝,使人觉得生活充满生机,全然没有北方秋天的萧瑟景象。

潮汕地区放风筝之俗较为普遍。风筝多是小号的,削竹篾为架,糊上各种质量的白纸,再在白纸上画上各种图案。常见的有苍鹰、章鱼、蝴蝶、蜻蜓等动物造型。

八、冬节

冬至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潮州人称为冬节。潮州人把冬至当小年过,故潮谚说:“食过冬节圆,就算大一年(冬节过,大一岁)”,“年怕冬至,月怕十五”。

潮汕一带,冬节前,家家户户都要舂糯米粉、做糯米汤圆。到冬节前一天,吃过晚饭,家中主妇就张罗用一个大箶(浅沿的笸箩)摆在矮凳上,把糯米粉拌温水揉成团。然后,一家人无论大小都围坐在四周,各自捏取糯米粉团搓成弹珠大小的冬节圆。有些故意搓出大小参差不齐的汤圆,这叫“父子公孙圆”,象征岁暮之际,一家人圆圆满满。冬至日天亮之前,勤劳的主妇就用红糖汤煮熟冬节圆,盛于碗内祭拜祖先及司命帝君(灶神)。起床之后,大人和小孩都要先吃上一碗冬节圆,这样才算添了一岁。如果有家人外出不归,那么一定要为他留下一些糯米粉,待其归家时,做一碗汤圆给他吃。

冬节吃“圆”,潮州民间有谚语曰:“冬至馄饨夏至面”。潮汕人注重在冬节吃汤圆,可能与古代冬至吃馄饨有关。《燕京岁时记》亦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今潮人所吃的有馅汤圆——鸭母捻,便类似此说。

在农村,人们除了自己吃冬节圆外,还用冬节圆喂牛。如果牛不吃,要想方设法地用甘蔗叶包住哄它吃。此外,还得在牛的前额、双角、脊背、尾巴贴上冬节圆,让它给主人添寿添福。

这一天,人们也在家里的门环、牛栏、猪圈等处贴上冬节圆,灶头也得放上五或七颗。传说,有一年冬至,闽南来了三个衣衫褴褛的逃荒者。饥寒交迫,老妇饿死了,只剩下父女两个人。父亲向人家讨了一碗冬节圆给女儿吃,但女儿却坚决不吃,要让父亲吃。推来让去,父亲流泪说:“女儿,为父不能养活你,眼看你忍饥受饿,不如在这里择一人家嫁了,图一口之食。”女儿含泪答应,两人分食了一碗冬节圆后便分手了。后来女儿嫁了一个好人家,日子好过了,但她天天思念父亲。到了冬节时候,更是忧伤万分。她丈夫问起原因,妻子就将详情告知。后来夫妻俩想了一个方法,在大门环上贴上两颗大大的冬节圆,心里想:父亲若看到,定会触景生情。这样,年复一年,这习俗便沿袭下来。

早期,在潮州民间还有人用冬节圆来占卜生男或生女。如果这一年有人家娶媳妇,那么在天亮时祭拜完井神之后,投进一颗汤圆。然后让新媳妇急忙打水,如果能够将这汤圆打上来,那么则预兆生男孩。有人则将放在大箶上刚搓成弹珠大小的冬节圆每次取出两颗,一直取到最后,如果剩下一颗,则预兆生男孩;如果恰好取完,则预兆生女孩。

同类推荐
  • 霸业征途

    霸业征途

    一次意外的穿越,使其主人公回到青铜器时代,五国纷争硝烟四起,主人公为了解救天下苍生免受战火灾难决定一统天下,用现代的军事手段训练一批精锐的部队建立了安保社和黑蛟骑兵团踏上征途,来统一自己的帝国霸业,
  • 穿越古今之三味书屋

    穿越古今之三味书屋

    作者带大家走进不一样的华夏历史5000余年,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文人骚客。不一样清文字狱,不一样的明东林党与齐楚党,阉党,不一样的宋时的名人名词,不一样的唐周文化.....先有鸿钧后有天,神魔更在仙佛前。盘古挥斧开天地,鸿蒙初分日月现。刑天争位丧性命,共工怒触不周山。东皇太一御万妖,女娲炼石补穹天。夸父逐日不可及,精卫填海何时完。神农救世尝百草,燧人取火暖人间。轩辕神剑斩蚩尤,定海神针镇海天。仓颉灵心巧造字,嫘祖养蚕抽丝茧。......炎黄皆非寻常人,中华岂止五千年!
  • 西汉宫廷演义

    西汉宫廷演义

    该丛书的各部小说,大致成书于清末民初。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国内政治的腐败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均促使文人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的发展。许啸天、徐哲身、张恂子等鸳鸯蝴蝶派的大家们,有感于历史的“虚伪和枯窘”,遂立意撰写此套历史通俗。
  • 明月当年照长安

    明月当年照长安

    前世,她对庶妹百般怜惜疼爱,却换来了不得好死的下场。今生,她携恨归来,发誓要将往日仇怨一一清算,决不罢休。淮河东边旧时月,大胤朝曾经的锦绣明珠,沦落尘土,血染一片。再归来,仍旧是那样的鲜衣怒马,仍旧是京城的富贵繁华,仍旧是两府最疼爱的郡主,却早已在红颜枯骨之下物是人非。[重生这个梗已经太多太多了,我也没有办法一一去看,本文架空,所以请大家带着宽容的心来阅读,谢谢!]
  • 三国笑谈

    三国笑谈

    黄巾起义是怎么回事?讨伐董卓是怎么回事?给你一个不一样的三国……
热门推荐
  • 禁忌的果实

    禁忌的果实

    宇宙初开,九大星域,群雄并起,九颗传说中禁忌的果实,得之便可一统星域,主角来自星玄域的一颗分裂的行星,看其如何一步步崛起,成为禁忌果实的拥有者
  • 一世荣华:嫡女归来

    一世荣华:嫡女归来

    意外重生在这个不知名的古代,虽身为嫡女,却是祖母厌恶,父亲漠视,更有伪善继母坏了她的好亲事怎料,峰回路转,她也有意气飞扬的一天只是——这个谁谁你松开手好吗我和你不熟!
  • 陌世凡尘

    陌世凡尘

    这是一个群英荟萃,妖孽辈出的黄金盛世,且看陌凡如何以凡人之资,踏着无数天才的头颅走向天道尽头,又是如何以凡人之心踩尽无数妖孽成就巅峰之路......武道九重天,一重更比一重难,难于上青天!陌凡是如何以超人的毅力踏上“登天”之途,在身负"天地之心"这一至宝的情况下,又如何在大陆的各个强者中游走......
  • 恶魔王子们的天使love

    恶魔王子们的天使love

    七大家族一直都很平静,而七大家族在互相定儿女们的婚约时,却没有欧阳家的名号,欧阳家很不甘心,就挑起了矛盾,使得楚家,沈家,上官家把项家,嚜家,南宫家一齐吞并。而项沐羽,嚜尒,南宫心瑶的双亲被欧阳家谋杀,而她们也被欧阳家的人封锁了记忆。当楚家,沈家,上官家的现任继承人,楚云洛,沈淼凌,上官佳辰查清真像后,发誓要把未婚妻找到。上了高中,他们遇见了酷似她们的三个女孩,可她们究竟是不是她们呢?
  • 沉渊记

    沉渊记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古穴龙咒

    古穴龙咒

    这是异社秘卷的第二卷故事,名为古穴龙咒。故事讲述从事盗墓活动的陆丰一行人,无意间触发了千年古墓中的神秘诅咒,由此牵连出林氏集团与神秘势力的千年恩怨,主角飞儿被卷入其中,又该如何化解?吐槽催更群:69843849欢迎关注本文的前传故事《永生药》
  • 竹马太欺人

    竹马太欺人

    传说,梦塘里箭毒木满山栽,胡蔓花遍野开;箭毒木见血封喉,胡蔓草肠穿肚烂。传说,梦塘里生活着诺基族人,心如毒蝎,面目獠牙;以人血为饮,以人肉为餐。梦阑珊这个“一带名医”对梦塘和诺基族骨寒毛竖。所谓的“一带名医”就是南街周围一带,大家只叫她名字,不称大夫的医生。没有官方认证,没有文凭行医,一代名医和一带名医就成了永远的一字之差。她职业悲催,感情更凄惨。两竹马,一只竹马是梦塘里的诺基族,一只竹马是杀父仇家。穿越人生如此让人捉急,让她如何在这里风生水起?!
  • 苍穹永恒修

    苍穹永恒修

    骨肉分离相见难,一路坎坷生死险;孤意相伴永恒天,无心有为变琼寰。
  • 倾世风华,毒医商妃惑天下

    倾世风华,毒医商妃惑天下

    她是中西医双修,拥有超群医术的现代女军医。她身怀绝技,手段非凡,但却在找寻竹马的途中意外穿越。原本秉承着既来之则安之,走一步看一步的她,却不曾想因自己的失策之举惹来一堆的烦恼。——看来,她在这鸟不拉屎的古代暂住的日子注定不得安宁了。片段:“四爷,咱们还是做朋友比较合适。”某女很是苦恼的望着那一脸深情向自己告白的男子,耐着性子好言相劝。“小诺,你在这儿无亲无靠,我想要做你的家人,让你一辈子依靠。”某位四爷对她的苦恼视若无睹,仍兀自表白。面对此情此景此人,她自知多说无益,遂转身——“妹子,干得漂亮,他可是皇家子弟,跟着他没前途,跟着爷那才前途一片光明,怎么样,考虑考虑?”一转身便听到从屋顶上传来的戏谑声。某女无语,眼眸一翻,暗自腹诽道:小诺?妹子?你妹的,怎么看,本小姐都比你俩货年长些吧?不过,话说,她这桃花朵朵到底是从何而起的?***他是被世人瞻望、传颂的太子爷,只是因自身的怪僻几度被人误认成断袖之辈的他,从未曾想过会遇到那个脸皮厚如城墙,不顾礼仪廉耻的女子。“诶,公子你别走啊,咱们再聊聊嘛。”酒楼门前,她笑靥如花,不顾众人的目光一把拉住他的衣袖挽留。“严小姐,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还请自重。”男子双眸冷漠如冰的注视着那双拉着他衣袖的芊芊玉手。某公子暗想:这女人怎如此不要脸面,言行举止怎么看怎么像那青楼女子……而严小妞则想着:等着,叫你不待见我,迟早本小姐要将你这块冰给捂化了。她们的爱情,她追,他避,且看她如何将男女之间那层纱素手毁灭,如何将女追男进行到底!!****************************************************推荐完结文:《烈焰神医,腹黑王爷滚出去》链接:http://www.*****.com/?book/220973/index.html亲爱的们,本文乃旧文的系列文,亲们在等更的同时可以先去看看旧文哈,有些伏笔、有些人物已在旧文中出现。
  • 帝少骗婚:咱能不贫不

    帝少骗婚:咱能不贫不

    “我左眼有痣,度娘说克夫。”“我命硬,随便你克。”“你右脖子有痣,度娘说克妻。”“正好,咱俩试试度娘说的准不准。”一天,某女闲来无事,又开始跟帝少熙耍贫。“爷,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叫你老公咩?”某女无辜地问。“为什么?”“因为度娘说老公在古代是形容太监的。”“……”某男暴怒,他在不教训教训她,她是不是要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