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指北”历次维修前后的桥面位置→石桥板→桥墩→梁桥→浮桥(梭船)→拱桥→鉎牛→亭台、楼阁→楹联→广济门城楼
“游览探究”潮州俗谚说:“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广济桥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它有着很多独特的建筑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家可以带着下面几个问题边参观,边品味、探究。我还可以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些桥上亭台楼阁的楹联的意境。
(1)了解广济桥的修建历史。
(2)我国著名的四座石桥分别叫什么桥?
(3)广济桥为何又称“湘子桥”?“广济桥”的寓意是什么?
(4)广济桥“四大特点”包含了什么内容?
(5)1958年以前为何经常出现“湘桥春涨”的景象,现在为何很少见?
(6)为何桥墩能经受千年湍流和船、筏的冲击而不垮?试与佛山“九江桥撞船事故”作比较。
(7)有关湘子桥的最著名民谣你能吟咏吗?它的大概意思是什么?湘子桥上真的有二十四座独立的楼台吗?
(8)聆听有关“仙佛造桥”的传说。
(9)东桥墩的鉎牛坠入江中,有人说,受江水反击之力,鉎牛会逆流而走,能向上游走几公里,你认为有可能吗?
(10)你能读懂多少桥上亭台楼阁的楹联?
(11)置身于广济桥上能观赏和眺望到潮州八景中的几处景观?
“游览导航”概况广济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广济门)外。“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广济桥是潮州的标志性景点。它被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民间都称它为“湘子桥”,传说桥西段为广济和尚邀十八罗汉所建,桥东段是韩湘子携另七仙倾力建成。广济桥全长517.95米,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这种造桥方式在我国桥梁史上独一无二。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河北赵州安济桥、福建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并列为我国著名的四大石桥。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由潮州知州曾汪倡建。当时在韩江的江心筑成一座桥墩,然后造了86只梭船,分别连接东西两岸,成为独具一格的浮桥。这座桥当年六月动工,九月完工,仅用三个月时间。潮州人民夙愿成真,都很高兴,曾汪也自豪地说:“昔日风波险阻之地,今日化为康庄矣”,并取名“康济桥”。历三年,桥被洪水冲垮。此后,自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至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的50多年时间里先后由10位州官主持,东西两段各筑起22个桥墩,并逐步减少梭船。一直到了明朝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潮州知府王源对广济桥进行了规模空前的重修,建成后的桥西边有10个桥墩,东边有13个桥墩,桥中间用24艘梭船连接,桥上建起亭屋126间,亭屋间建造12座楼阁,并定名为“广济桥”。明朝正德八年(公元1530年),减少6只梭船,形成“十八梭船廿四舟”的独特格局。至此,建桥时间共达359年,在世界桥梁史上独一无二。1958年将浮桥拆除,江心增筑两个桥墩建成铁架桥,成为整条韩江第一座可通汽车的桥梁。2003年对广济桥进行修复,至2007年6月全面竣工,恢复其明代风貌,现建亭屋18座,楼台12座。
桥墩石梁首先是桥墩,由于是经历300多年的时间陆续修建的,所以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然而,桥墩的顺流两端均筑为尖形,石块之间不用灰浆,凿有卯榫,相互契合。每座桥墩宽度为6~13米、长度为11~22米,各桥墩的挡水宽度相加竟达207米,约占桥长的40%。这样的建筑极其牢固,既缓解了湍急水流的冲击,又增加了抗横的向力,历经千年的湍流、船只、竹木排等的冲击,仍完好无损,令人叹服。
其次是石梁,这种巨大的花岗岩石条长约13~15米、宽1米、厚1.5米、重约50~60吨,古代没有起重机械设备,却架设得又整齐、又稳固。原来是用木排将石梁捆绑在一起,待到韩江涨水时,靠水的浮力找准位置架设在两石墩上,可见建桥工程之浩大和先人的聪明才智。
此外,据1958年修建铁架桥时探测,发现广济桥的桥墩垒筑在江底的一条石脉上。究竟建桥者是如何在水深流急、泥沙厚的江底找到这条石脉的呢?这个问题留待大家考究吧!
桥上楼阁有关广济桥的民谣中言道:廿四楼台廿四样。桥上究竟有没有24座楼台,亲临参观后,即能知其不谬。从桥西向东行,楼之一西曰奇观,东曰广济;之二西曰凌霄,东曰登瀛;之三西曰得月,东曰朝仙;之四西曰乘驷,东曰飞跃;之五西曰涉川,东曰右通;之六西曰左达,东曰济川;之七西曰云衢,东曰冰壶;之八西曰小蓬莱,东曰凤麟洲;之九西曰摘星,东曰凌波;之十西曰飞虹,东曰观滟;之十一西曰邑翠,东曰澄鉴;之十二西曰升仙,东曰仰韩阁。十二座楼台每一座的东西两面造型都不一样,并刻有楹联,十分气派,形成廿四楼台廿四样的说法,在全国桥梁史上绝无仅有。
牛鉎牛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知府张自谦再修广济桥时,铸了两只鉎牛,分别安放在西桥第八个桥墩和东桥第十二个桥墩上,意在“镇桥御水”,因牛在地支中为丑,在八卦中为艮,在五行中为土,“丑艮土”克水、上水,鉎在古代为最重的物质,故铸鉎牛以镇桥御水。可惜到了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韩江又发洪水,东桥墩上的鉎牛坠入江中,所以就有“两只鉎牛一只溜”的民谣。坠入江中那只鉎牛的下落众说纷纭,至今还是一个谜。“文化大革命”时期,西桥墩上的鉎牛成了牛鬼蛇神之物,于1969年被红卫兵着令拆除,并运到下西平路最南处庵巷内菠萝房双抛池旁房建队门口,直到1972年进入“抓革命,促生产”阶段,被潮州物资公司收购后,运往县农械二厂(意溪镇)熔化制成农具。今西桥墩上的鉎牛是1980年仿制的,是1981年1月3日安置于此的。当时重铸了两只,另一只同年安置于红山顶上,后又被移到淡浮院里。
湘桥春涨这是“潮州八景”之一。每当汛期一到,江水滔滔,激流飞溅,气势磅礴,湘子桥如卧江的长龙,加上桥墩宽大的造型,使桥上下游的水流落差超过一米,形成气势宏伟的急流,湍急水流浪花拍击桥墩,发出震天吼声,惊天动地,白浪如飞花,又似白鹭,处于虚幻缥缈之中,令人惊叹,加之四周景色共酿美景,构成了壮丽的“湘桥春涨”奇观。有词曰:“湘桥春涨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激石雪飞梁上鹭,惊涛声彻海门潮。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一带长虹三月好,浮槎几拟到层霄。”
四大特点一是“十八梭船廿四舟”,中间可闭可合,开世界启闭式桥梁之先河。二是“廿四楼台廿四样”,桥上建亭台楼阁,也是十分罕见的。三是“一里长桥一里市”,广济桥是闽粤通衢,韩江又是古时交通运输大动脉,广济桥便成了货物集散和转运的重要枢纽。桥上店铺林立,与东西闹市相连,形成十分热闹的集市,于是就有了“到湘桥问湘桥”的笑谈趣闻。四是“三多”,历时多,建桥跨越359年,在世界上绝无仅有;桥名多,康济桥、丁候桥、济川桥、广济桥、湘子桥、跃进桥;建造式样多,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