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王子约恩维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前写的一篇文章,可以让我们了解19世纪50年代的中国在西方政治家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同时也让我们得以了解英法等国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略考虑。
约恩维利是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的第三个儿子。1830年的“七月革命”之后,法国人推翻了波旁王朝,建立了“七月王朝”。这个王朝是君主立宪制王朝,存续期是1830年~1848年。菲利普是这个王朝的第一个国王,却同时也成为了法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国王。
约恩维利的军事才华在“七月王朝”时期得到充分的展现。1844年,26岁的约恩维利就指挥了法国海军入侵北非国家摩洛哥。他的军队炮轰丹吉尔,成功占领莫加多尔。他也因此而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1848年的“二月革命”之后,法国建立了第二共和国。菲利普国王逃亡英国,约恩维利及其兄弟们则逃亡阿尔及利亚。
第二共和国只存在了4年。1852年,拿破仑三世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他渴望完成他的叔叔拿破仑的野心,征服欧洲,乃至征服世界。在第二帝国的存续期内,即1852年~1870年,他发动或参与了一系列的战争,比如克里米亚战争、征服塞内加尔的战争、法奥战争、法墨战争、普法战争、法越战争等,当然,还有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出现,以及她奉行的侵略与扩张政策,意味着帝国主义在欧洲大行其道。
在第二共和国与第二帝国时期,约恩维利的政治生命几近结束,但是,通过撰写论述法国海军建设及国际时局的文章,他仍然将自己的才华展现了出来。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前后,他写了一篇论述欧洲对华政策的文章。1857年6月份的《两个世界的评论》杂志(Revuedes Deux Mondes)以及1859年10月的《威斯敏斯特评论》都对这篇文章有隆重介绍。
在文章中,约恩维利把中国称做“腐朽的帝国”(A Decadent Empire),并列出了中国走向腐朽的许多迹象:日益严重的腐败;唯利是图的政治与行政体系;宗教分裂及军事叛乱——太平天国起义;巨量鸦片进口——虽然法律禁止,但实际上允许进口;垄断体制;虚假的政府——内阁形同虚设。
他认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是“纯粹的英国人的战争”,“纯粹的贸易战争”,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则牵涉到欧洲的利益,因而是欧洲人的战争。
这位王子的理由是,如果英国独力征服中国,那么,出于对英国独大的担心,欧洲国家会联合起来反对英国。而且,英国具有极大的商业优势,没有必要通过彻底征服中国来获得市场,让中国保持独立对英国更有好处。他建议组成一个欧洲联盟(European Coalition),以防俄国或英国独占中国的利益:
联盟国家要承诺对中国采取道德和物质上的行动,使欧洲人在中国的每个地方都享有交易、居住、财产各方面的权利,都享有传教的特权,使我们在中国获得的领土以及在这些领土上生活的国民在原则上保持独立。中国的社会及政治组织,应该在西方的习俗、思想及宗教的影响下被逐渐重组,不让给鼓吹东方至上的两个敌对势力(伊斯兰教和儒教)中的任何一个以机会,使中国在伟大的基督教家庭的自治成员中找到适当的位置。
这或许是有关瓜分中国的最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