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7600000007

第7章 老家女人(6)

有年春天,黄河北过来一个卖鸭子的,跟她商量,想在她家住两天,借她家的院子卖鸭子。

王李氏说:“啥借不借的,你就住家里吧。”

她家院子大,占地一亩二,董官屯的人都到她家买鸭子。

①办饭的:做饭的。

那时候,母鸭值钱,一只母鸭能换十只公鸭。她想买两只母鸭,又不想占便宜,拿鸡蛋换的。卖鸭子的在她家住了两天,白吃白喝,临走,她又塞给人家俩窝窝。

过了两个月,鸭子长大了,不会叫,家里人知道上当了,卖鸭子的卖给她的是公鸭。王李氏骂卖鸭子的,骂了好几天:“你丧良心!脱不了叫黄河淹死!”

四儿子李成修三十多岁的时候,养父母全没了。养父母供他上学,他中专毕业后,在章缝供销社当会计。三个哥哥怕他在李庄受气,想跟他认亲。

王家大哥找到供销社经理,想请他过话。

有一天,经理问成修:“你是要的,你知道吧?”

成修说:“知道。”

“知道从哪儿要的吧?”

“东山里。”

经理说:“不对。你家就是董官屯的。”

成修说:“我想起来了,从前有个老王姨,她就住在董官屯,哪年都到俺家去。”

经理说:“那就是你亲娘,你愿意回家看看不?”

成修说:“愿意。”

过了两天,王家买了鸡鸭鱼肉,在家等。那时候快收麦子了,大热天,井里的水很凉,妹妹把鸡鸭鱼肉用凉水泡上,总换水。

经理领着成修来了,成修叫了一声“娘”,落泪了。王李氏拉住儿子的手,也落泪了。

酒桌上,三个哥哥都叫成修回来。成修说:“李庄很好,李庄的人都对我好,我不想回来,搬家不易。以后我常来,你们常去就行了。”

王李氏干了一辈子活儿,七十五岁那年还没丢活儿呢。一九七七年阴历三月十五晚上,她病了。平常晚上,她喝一碗粥,那天跟妹妹说,想喝白面疙瘩汤。

妹妹做好了,王李氏喝一大碗,喝完说难受,家里人赶紧找赤脚医生。现在知道那是心绞痛,那时候不知道。

赤脚医生问了情况,说:“大娘这是吃多了,打一针,吐出来就好了。”

打完针不大会儿,王李氏就不行了。

王家连夜借棺材,当天晚上挖坑,把老人家深埋了。家里人憋着不敢哭,外人问起,就说走亲戚去了。

三样饭

以前,光听说一家两样饭,婆婆给儿媳妇两样饭吃。董官屯有个王家,一家人三样饭。

这家儿子十岁结婚,媳妇是地主家的小姐,结婚十多年不生孩子。老两口着急了,娶了个穷家女,给儿子做二房,传宗接代。二媳妇是花钱买来的,结婚五六年没生孩子,挨打受气,三十三岁有病死了。三媳妇也是穷家女,王家买来的,进门就受气。

王家公公婆婆和儿子一样饭,顿顿吃白面馒头;大媳妇一样饭,吃一半黑面一半白面的馒头;新娶来的三媳妇吃黑面窝窝。

结婚不到一年,三媳妇怀孕了。怀孕以后,吃二等饭,累活儿不叫干。九个月以后,生了个男孩。白天,大媳妇抱孩子,三媳妇干活儿。该吃奶了,大媳妇把孩子抱给三媳妇,吃完奶就抱走。

孩子长大了,管大媳妇叫娘,管亲生母亲叫婶子。不吃奶了,大媳妇就不叫孩子到三媳妇那里去了,她“儿子”“儿子”叫得亲近,啥都不干。活儿都是三媳妇的,哪里干不好,她伸手就打。

有了儿子,大媳妇就不叫丈夫跟三媳妇睡觉。三媳妇聪明伶俐,长得俊,岁数小,丈夫喜欢。哪次跟三媳妇睡觉,丈夫都偷偷摸摸的,大媳妇知道了,就打三媳妇一顿。三媳妇挨打挨骂,打不敢还手,骂不敢还口。

三媳妇又怀孕了,这次跟上次不一样,她还是吃三等饭,脏活儿累活儿都得干。这次生的还是儿子,大媳妇也抱过去养,该吃奶了抱过来吃奶。长大了,孩子还是管大媳妇叫娘,管亲生母亲叫婶子。大媳妇对老二,不像对老大那样亲近了。

大儿子十三岁结婚,新娶的儿媳妇吃二等饭。三媳妇还是一个人吃三等饭,常年挨打受气,落下一身病,有病没谁管,干不好挨打。

三媳妇三十多岁死了。

两个儿子长大了,懂事了,想孝顺亲娘,人没了,知道是大娘欺负死的,也不能报仇,大娘也是娘,只在鬼节的时候,偷着到坟上多烧些纸钱。

戏迷婆婆

婆婆的娘家在山东巨野龙堌集,她是集上的闺女。她爹管闺女管得严,从八岁裹脚就不叫出去了。她家离戏园子不远,戏园子里敲锣打鼓都能听见。她光想去听戏,不敢去。她爹脾气不好,不听他的,他真动手打。

婆婆嫁给公公时间不长,就进戏园子听戏,她爹管她,婆婆说:“说书唱戏都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俺公公婆婆不管俺,男人不管俺,你管俺,多余了吧?”

她爹气得干瞪眼,一句话说不出来,又不能打她,一看管不了,就不管了,跟她娘说:“人家公婆不管,男人不管,俺也不管了。”

公公脾气好,也是个戏迷,只在焦麦炸豆①的时候不准婆婆去听戏。老家有句俗话:“麦熟一晌,蝉老一时。”麦子熟了不割,来一场风,麦穗头就掉地下了。豆子熟了,不快点儿割了拉回场来,来个暴晒,炸得可地②都是豆粒子。

割麦子、割豆子的时候,龙堌集戏园子来了唱戏的,白天婆婆强忍着不去,忙场里、地里的活儿。晚上演的戏,俺那儿叫“灯戏”,婆婆得去。她把黑天的饭做好,往锅里一盖就走了。

有时候,公公回来,遇上婆婆出去听戏,公公娘长娘短地骂她,骂也没用。一起纺花的时候,婆婆跟俺说:“他骂,俺跑得快点儿,跑得远就听不见了。”

婆婆说,她常听的戏有柳子戏、山东梆子、河北梆子、两根弦,大洋马、二白腚、十四万,这几个人唱得都好。听的戏多了,只要第一个人出来,往台上一站,她就知道是哪出戏。

俺结婚的时候,婆婆留下二姑,叫二姑给她一家人做棉衣。那时候俺不会做棉衣,俺说:“二姑,俺跟你学。”

①焦麦炸豆:麦子熟了,豆荚炸开。

②可地:一地。

俺和二姑在大门洞里做棉衣,婆婆套上牛,把牛眼用布蒙上,让牛拉磨磨面。

外边有人吵架,俺和二姑都听见了。二姑说:“一会儿你婆婆就得过来。”

俺问:“过来干啥?”

“一会儿你就知道了。别说人打架,就是狗打架,她也得去看看。”

小弟叫乱,结婚以后,婆婆叫俺“乱家嫂”。二姑刚说完,婆婆过来了,说:“乱家嫂,你去看着磨,俺去看打架。”

她一边往外跑,一边喊:“你千万别摸箩呀!”

老家有个规矩,新媳妇结婚不过一个月,不能摸箩,说是“摸箩死婆婆”。

打架的打完了,婆婆回来了。

刚结婚那几年,婆婆回娘家就夸俺,说俺是大家主的闺女,懂事,夸俺手巧,啥花都会绣,“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拿起纸来,一会儿就剪成”。

她夸俺,俺不知道。刚结婚那几年,俺光知道害怕了。

冬天不忙了,龙堌集戏园子里常有唱戏的,上午、下午、晚上都有。只要有戏,婆婆一天听三场。听的天数多了,不知为啥哇哇吐,头抬不起来,这才能歇两天。

他们一家人都爱听戏,公公他们白天不去听戏,晚上也要去。刚结婚那阵,丈夫晚上不去,后来也跟着去,家里就剩俺一个人。看完灯戏,晚上十二点。再走三里地,他们到家就快一点了。俺点着火油灯做针线活儿,不敢喘粗气,不敢回头。火油灯怕风,一吹就灭,俺得把洋火放在手边。不敢回头,是怕看见鬼。半夜困了也不敢合眼,不敢躺下,一闭眼就怕鬼来。

火油就是现在的柴油,俺小时候叫洋油。豆油灯和棉花籽油灯,得用劲才能吹灭,可豆油和棉花籽油贵,还得总拨灯捻子,那时候都用火油灯。

他们听戏回来,白天能睡觉,俺得磨面、做饭、刷锅、洗碗、做鞋。这茬鞋还没做好,他们脚上的鞋就穿碎了。

有天夜里,他们听灯戏回来,从路边跑出来一个女人,披头散发,抱住婆婆不撒手,还大声喊:“害怕!俺害怕!”

深更半夜的,可把婆婆吓坏了。

公公把那人的手拽开,女人还喊:“害怕!俺害怕!俺跟你们走!”

公公没办法,就让她跟着回家了,给了她一抱草,叫她在厨房睡。

第二天早晨,那个女人醒过来,要回家,说她家是管庄的。

婆婆说:“天冷,你吃完饭再走吧。”

女人说:“俺家找俺,不知道急啥样呢。”

她又叫俺公公:“大哥,你把俺送到去管庄的路上。”

公公送她,不大会儿就回来了。

婆婆说:“要知道她是精神病人,俺就不怕了。深更半夜,俺以为她是鬼,吓得俺后背一冷一冷的。要不是人多,就把俺吓死了。”

俺心里说:“你也知道怕呀。你常把俺一个十七八岁的胆小女孩扔在家,你知道俺吓啥样不?”

心里这样说,嘴上不敢说。

一九五五年,徐庄娶了三个媳妇。俺家大门外有个石头囤窑子,那天有两个媳妇来用石头囤窑子,赶一块了,俺叫她俩到家坐会儿。

二柱媳妇问:“四婶子呢?”

俺说:“听戏去了。”

二柱媳妇说:“俺听说她老人家爱听戏,她也带你去吧?”

俺说:“一次没带过。”

三嫂说:“俺婆婆赶会、听戏都领着俺。”

二柱媳妇说:“俺婆婆也是,赶会、听戏、看热闹,都是娘儿俩一块去。俺婆婆一年也就听三回四回戏,她舍不得买戏票。”

俺心里不是滋味,也不敢说。

一九五六年这年,老家收成很好,俺家收的粮食大囤尖小囤流的。俺以为这回好了,第二年春天不用吃糠咽菜了。卖粮食听戏,再卖粮食买吃的,囤里的粮食下得很快。没到第二年春天,粮食囤就见底了。

公公说:“吃一肚子糠菜,外面穿得好,那叫‘包皮穷种’。亏了俺不会过,有钱都吃了。要是会过,俺也是个地主,得挨斗。”

那年家里养了十三只老母鸡、两只鸭子、一只鹅,都在下蛋,家里没吃过蛋。俺那儿清明节,是吃鸡鸭鹅蛋的日子。

别人问婆婆:“你家鸡鸭多,寒食能多吃点儿蛋吧?”

婆婆说:“俺一人吃一个。那些蛋卖了,吃盐点火了。”

别人一听就知道,卖了蛋是听戏了。

那时候,俺有大儿子了,分给俺的鸡蛋,俺没舍得吃,放在那里,想给大儿子留着哩。再去找,没影了,叫二小叔子拿走吃了。

天冷了,两个小叔子都没棉裤,冻得像叫花子,婆婆装看不见,还是听戏。

有天,小弟没去听灯戏,俺问他:“你咋没去?”

他说:“冷。”

俺一看,小弟还穿着单裤呢。

俺说:“你给俺看孩子,俺给你做棉裤。”

小弟哄孩子,俺在油灯底下给他做棉裤,一个晚上就做好了。

这帮唱戏的走了,婆婆给二弟把棉裤做上。她说:“俺可不能再听戏了,家里这么多活儿。”

婆婆在家干了十多天活儿。听说龙堌集戏园子又来了唱戏的,她又去听戏了。

俺有个大姑姐,聪明,长得俊,口才也好。俺俩对脾气,她一年住八个月娘家。他们夫妻好,为给姐姐治病,姐夫把地卖了。没啥卖的了,把房子扒了卖。

这年,大姑姐病重,住在俺家治病养病,住了半年,也不见好。婆婆跟俺说:“你姐姐治病没钱了,咱卖二亩地,你愿意不?”

俺说:“别说卖二亩地,咱把地全卖了,只要俺有姐姐,俺也愿意。”

卖了地,姐姐上济宁大医院住院,不见好,就回来了。

姐姐病成这样,没耽误婆婆听戏。有一天,婆婆他们又去听戏了,姐姐说:“以前,咱娘也一天天听戏,把俺一个人扔家,家里活儿多,累死也干不完那么多活儿。她听戏回来,哪块没干好,她不是打就是骂。俺也是个有脾气的人,可她是俺娘,打不得,骂不得,就落了这身病。”

姐姐落泪了,她边说边哭:“有一年,俺病得不会走道了,她去听戏。听戏回来,她说:‘今儿又渴又饿又累。’问俺:‘做饭了吗?’俺说:‘没做。’她说:‘给俺做点儿饭呗。’这次没打没骂,俺挺高兴。下了床不会走,俺爬着做的饭。做好饭,他们都吃,俺没吃,咱娘问都没问。”

姐姐知道自己不行了,一遍一遍跟俺说:“你别跟咱娘一样,别生她的气。她对亲闺女还这样呢,对你这样,已经是好的了。”

俺大儿子一岁半的时候,姐姐死了。

姐姐刚死,他们全家人又去听戏,就俺跟儿子在家。吓得俺实在受不了,去了叔伯大嫂家。大嫂说:“你们娘儿俩就在当门小床上睡吧。”俺娘儿俩在小床上躺下,累了一天,躺那儿俺就睡着了。

丈夫听戏回来,找不着俺娘儿俩,找到嫂子家。他伸手一摸,孩子身上都是大包,问:“这是啥咬的?咋这么大的包呀?”

俺说:“不知道,俺身上也净大包。”

第二天,丈夫跟婆婆说:“娘,这次戏好,也叫她听一回戏呗。”

婆婆说:“中,叫她去吧。”这是俺第一回跟婆婆听戏,也是最后一回。

龙堌集以前的戏园子是露天的,有个很大很大的院子,高院墙,靠北墙不远,有个戏台子。戏台子上东边一个门,西边一个门,唱戏的从门里进进出出。两个门中间放个桌子,上面放着锣鼓,有一圈凳子,那是敲锣打鼓拉弦的座位。戏台子顶上是灰瓦,脊上有二龙戏珠,伸出来的四个角上画着龙头。

那时候一张戏票好像是五分钱,里边没凳子,都是自己带。婆婆每回听戏,都是从龙堌集娘家拿凳子。

听说头天晚上唱的是《白莲花落凡》,唱得太好了。那天晚上天很热,人很多,里边的人想出去尿泡尿,出不去,蹲下就尿。有人热得受不了,想回家,出不去了。没买戏票的,站到戏园子墙上墙下,墙外边树上也全是听戏的人。

那天晚上唱的是《孟丽君》。俺一只手抱着孩子,一只手一个劲给孩子扇风。抱孩子看完这场戏,累得俺一点儿劲都没了,是丈夫把孩子抱回家的。

同类推荐
  • 一生必读的名家美文

    一生必读的名家美文

    本文讲述的是:粱实秋,中年,朱湘,胡同,宗璞 ,哭小弟等诸多作品集.
  •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收录了莎士比亚四部悲剧代表作,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麦克白》(1606)等。在这四部作品中,《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以悲剧告终,却因其喜剧气氛使得剧本里“处处是青春和春天”;《哈姆莱特》中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越来越少,现实主义描写越来越突出;《奥瑟罗》则对现实社会中的邪恶势力做了深刻有力的批判;《麦克白》等作品中,理想光辉的正面人物形象不再出现,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也日趋破灭。这些作品无不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与人性的悲剧,代表了莎士比亚最杰出的成就。
  • 塞上江南踏歌行

    塞上江南踏歌行

    《塞上江南踏歌行》文章不算多,由五大块组成:一、五泉新月初照人。二、塞上江南踏歌行。三、屐齿苍苔喜留痕。四、碧水蓝天鲜荔红。五、花枝招展岭南春。这些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大部分文章都在报刊上发表过,具有可读性,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末。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具有我国工业化强国打基础时期和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鲜明特点,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历程的反映。坦言之,它也是由新中国培养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在“豪迈的事业,豪迈的人”的风风雨雨的建设里程中心灵历程的一个真实的记录。特点之二是这些文章的作者就是祖国建设者的一员,这些文章是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是作者内心“潮汐”的真实流露和表述。
  •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上下三千年,加上近几十年考古发现、古籍整理和古典文学研究的成果非常丰富,所以使个人独立撰写中国文学通史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中国文学史方面无论是学术性的著作还是教材,凡影响较大的都采用集体著述的方式。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白天不懂夜的黑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白天不懂夜的黑

    “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样,读名家名作就是和大师的心灵在晤谈。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阔文学视野,提高审美意识,触动写作灵感,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诸儒论小学

    诸儒论小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农民的工

    农民的工

    一本专门书写农民工的小说!绝无仅有!开始有点小屌丝,有点小腹黑。然后有点小忧伤,有点小幽默,有点小聪明,有点小技术。最后很意识流,很坚强不屈,很有责任,有很多个哈姆莱特!
  • 醉里不知云深处

    醉里不知云深处

    她是言清,重生之后来到了醉香阁。他是萧朔,家族纷争让他远离家人。一次意外让萧朔遇见了言清,从此两人有了纠缠不清的关系。看言清和萧朔如何上演治愈系的故事。
  • 经济学会撒谎

    经济学会撒谎

    本书是一本趣味性经济学读物。通过一些有趣的话题,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经济学,学习经济学,用好经济学。其核心思想仍与经典、传统的经济学思路一贯,但看事物的角度则力求新奇,改变大家对经济学的传统认识,解决一些学习经济学,运用经济学时的观念误区,使经济学能够更好地为我所用。
  • 倾城毒女:妖娆梦境师

    倾城毒女:妖娆梦境师

    水茉书:她是21世纪的王牌杀手,是异能者中的天之骄女。她,水府的嫡出五小姐,本该是众人宠爱的对象,却被传成“三无千金”。拥有倾城之颜却是个花瓶————废材草包小姐。一朝穿越,她成了她!靠,有木有搞错啊,她好的也是天之骄女,竟然穿成无能废材。不管了,既来之则安之。看她改写她的命运。看她傲视天下!!!但谁能告诉我,这个妖孽美男是不是老天派给她的克星啊.......帝君寒:书儿,你想多了,我只是想要你。
  • 血族盟约

    血族盟约

    “如果有一天我变成了和你一样的僵尸,是否你就会回来爱我?”当文中出现这句对白之时,就是全文结束之日……吸血僵尸,超越三界六道众生,不死不灭的永恒传说。谱写黑暗异族的不死情缘……【本人的作品包括有《亡灵魔法师》《狙魔猎人》更加精彩,绝对要看啊!群号:125594587】
  • 龙血武神

    龙血武神

    苍宇无尽,万族林立,沉默的武神世界如同一个蛰伏万古的神兽,最终将开启它的愤怒。平凡的人在不平凡的世界中,终将成为不平凡的强者。武者的世界,武者来制定规则,强者的征途由强者来掌管一切。少年风云,带着神秘的生命武魂,以血染衣,以骨铺路,走向无限巅峰!
  • 西河

    西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欧盟层面家庭政策研究

    欧盟层面家庭政策研究

    本书详细分析了家庭政策在欧盟层面的发展脉络、决策机制、运作模式与发展动力。在此基础上,本书结合政府问主义和新功能主义理论对欧盟层面家庭政策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推断,得出了欧盟层面的家庭政策已经在最低水平模式上启动并将继续维持下去的结论。
  • 爱的意见

    爱的意见

    这一瞬间,我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她给的我不是那帜热的情怀,而是那无尽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