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7600000006

第6章 老家女人(5)

那时候,老家的窗户三尺高、二尺半宽,窗格密密麻麻,有八九个一寸宽的缝,多数人家冬天不糊窗户。白天,屋里没有外边暖和,门一天天敞着。晚上,把门关上,八下冒风。屋里冷,不敢让孩子露出头,常听说捂死孩子的事。

姐姐本来就受气,捂死孩子,日子更难过了。

再后来,老王姐夫给土匪带路,让人家打死了。婆婆天天哭,没活几年,也死了。赶上娘家侄子死了媳妇,撇下两个孩子,找后娘怕受气,侄子把老王姐姐接回来伺候孩子。

还有个傻闺女叫小英,她是真傻。

俺老家那儿,谁家死了人,女人都长声长调哭。小英听着好听,哪天都放开嗓子哭一会儿,拉着长声叫唤:“俺的爹呀!俺的娘呀!”

十九岁那年,看见别的女人在外面奶孩子,她说:“俺也有。”解开衣服叫人家看。

爹领小英出去看过病,人家说她的病治不了。

她结婚了,有了新鲜事,看见谁跟谁讲两口子睡觉的事。她爹知道了,狠狠打了她一顿。打完傻闺女,她爹心疼,哭。自从打了她,她再也不说两口子睡觉的事了。

丈夫比小英大十多岁,也缺心眼,可比小英强多了。丈夫来接她,她也知道跟丈夫亲近,坐在丈夫跟前笑:“嘿嘿,大哥。嘿嘿,大哥。”

有一天,丈夫上地干活儿,小英像玩似的打婆婆。她年轻,大个。婆婆年纪大,小脚。多亏有人听见婆婆喊救命,才把婆婆背到邻居家,叫闺女接走了。

婆家娶她,就图意①让她生孩子,小英没生孩子,结婚两年就死了。

①图意:想要。

洗头

以前,老家的女人不洗头。

一岁的女孩,前边留一块头发,叫“囟门毛”。

三岁的女孩,剃头的时候,囟门毛不动。左边留块头发,右边留块头发,预备留辫子。再剃头的时候,一年多留出一圈。头发留得差不多,梳起两个小辫子。

到十四五岁,女孩就不剃头了,长成留头发的大闺女。

男孩也是,第一次剃头留囟门毛,还在后脑勺下“争嘴窝”处留一块头发,那叫“八岁毛”。到八岁,最好赶上狗打架或老婆打架的时候,剃掉这块八岁毛。都说,这样的孩子好养活。

孩子一出生,头顶上就有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东西,娘不敢动囟门,就存下了。以后出点儿汗落点儿灰,就成了黑嘎巴①。黑嘎巴有多的,有少的,还有厚厚的一层,都翘起来了。俺那儿管这叫“舅舅屎”,谁的舅舅屎多,就是谁的舅舅懒。孩子三周岁,囟门封上了,娘也敢给孩子梳头了,舅舅屎一点儿一点儿都梳掉了。

①嘎巴:黏的东西干后附着在器物上。

女孩十八九岁,就得结婚了。老话说:“闺女大了不可留,留来留去结怨仇。”

过了二十岁不结婚,人家就说:“这是留大闺女种呢。”

当闺女的时候,谁的头发好辫子长,谁好看。结婚的时候,女孩得把头发盘起来,用网子装上,捏扁了插上叉子针。四个叉子针头都有小银花,网子中间还插一支银花。有的辫子又粗又长,也得梳开,盘到后脑勺上。山东天热,黑天睡觉才难受哩。睡觉的时候,就把那支银花拿下来,网子和叉子针都在头上。刚结婚的十多天,俺不敢脸朝上睡,硌得头疼。时间长了,就好了。

天再热,出汗再多,没谁洗头。那些老太太一辈子都没洗过头,都是用刮头篦子刮头。干净人,刮得勤点儿,去去头上的灰;窝囊人,用刮头篦子刮虱子。

男人和孩子还好些,男人和小孩剃头的时候洗头。洗头的时候,啥也不放,真就是用水洗洗。

夏天,男的可以到大坑里洗澡、洗头,女孩子得离大坑远点儿。男人有穿裤子下坑的,还有穿大裤衩子的。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脱了裤子就是光腚。

到东北以后,跟左嫂、宋嫂三家住一间半房的时候,俺第一次洗头。对面屋住的姚嫂是梁山来的,比俺早来两年,她跟东北人学,经常洗头,她让俺仨也洗洗。左嫂、宋嫂都是河南人,她们那里跟俺山东老家一样,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女人不洗头。

俺仨都烧一小锅热水,洗头用的都是面碱。俺和左嫂洗得很好,第一盆水是黑的,第二盆水就不黑了。洗完头的感觉真好,头轻了,脑瓜清亮了,头发好像也少了。头发干了以后,用手一捋,又滑溜又散落。知道洗头好了,俺一个月洗一次。

宋嫂头发脑油大,越洗越脏。她洗了一盆黑水,脸上像糊了一层油泥,俺和左嫂都笑。宋嫂赶紧用香皂洗,咋洗也洗不干净。后来又烧了一盆热水,放上碱,才把脸洗干净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俺仨到外屋做饭,对面屋姚嫂也起来做饭。姚嫂摸摸俺和左嫂的头发,说:“洗干净了。”她摸摸宋嫂的头发,说:“你还得再洗。”

吃完早饭,宋嫂又烧了一小锅热水,放上碱。这次,她把头上、脸上、脖子上、耳朵上的油泥都洗下来了,露出细皮嫩肉的脸来。

过去,老家的女人头上都一个味,脑油味和汗味,一辈传一辈,谁也不笑话谁。

不知道老家女人啥时候开始洗头的,现在也都洗头、洗澡了。

月亮地里讲故事

俺家大门外有两个堂屋,东堂屋没院,前面是个小场。这个小场俺家不用,穷邻居没有场的,借给他们用。他们地少,收拾完秋,就没事了。

这个地方平整,有月亮的时候,东西南北离场近的,吃完饭都搬着棉车子,到这场里纺棉花。哪天都有十多个棉车子,纺棉花的全是女人,有五十多岁的、四十多岁的、三十多岁的、二十多岁的,最小的十四五岁。

棉车子响声不大,这帮人有说有笑。会唱吕剧①的唱吕剧,会唱豫剧的唱豫剧,会唱歌的唱歌,还有人猜谜语、讲故事、说笑话。有一年八月十五,纺棉花纺到天亮,都说还不困,光顾着说笑了。

一、大臭媳妇讲的故事

说的这家两个媳妇,过年过节才能吃上顿馒头,平常吃不到。有一天吃完晚饭,妯娌俩看锅底下火好,和了一块白面团,放到灶坑里。

晚上,妯娌俩和婆婆一起纺棉花,二儿媳妇说:“俺作个诗吧,棉车为题。说个棉车拨 ,叫声嫂嫂你是听,咱俩办的那个事,不知熟来不知生。”

①吕剧:中国八大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山东、江苏、安徽等地。

大儿媳妇到锅门那儿看看,给那块白面翻翻个儿,又去纺棉花。她说:“俺也作个诗吧,也拿棉车为题。说个棉车拨 ,叫声婶子你是听,咱俩办的那个事,半个熟来半个生。”

公公回家了先进厨房,看看锅底下有没有火,他想吸烟。一扒锅底,东西扒出来,一看,烧得外面有层黄嘎渣儿①,老头坐那儿就吃。

婆婆看见老头进院了,进了厨房不见出来,她放下手里的活儿过去看,啥都明白了。她回去说:“俺也作个诗,也拿棉车为题。说个棉车拨 ,叫声媳妇你俩听,你俩办的那个事,厨房撑死你公公。”

二、四妮儿娘讲的故事

说这家孩子死了,两口子都很难受,舍不得扔,就捎信给大爷,请他把孩子扔了。

他大爷来到他家,问:“几个呀?”

孩子娘说:“一个。”

大爷用粪箕子把孩子背走了。

第二天,孩子他娘跟孩子大娘说:“他大爷多不会说话,俺家孩子死了,叫他把孩子扔了,他进门就问:‘几个呀?’死一个还不够俺难受的?”

孩子大娘说:“这老东西真不会说话。你家再死孩子,别让他扔了。”

①嘎渣儿:食物烤黄后外面的硬皮。

三、俺讲的故事

俺整天在屋里干活儿,不会唱歌,也不会唱戏,就把爹给俺讲的故事,讲给她们听。

王二爱说瞎话出了名。这天,他二大爷说:“小二,人家都说你爱说瞎话,你也给俺说个瞎话呗。”

小二说:“俺可没闲工夫跟你说瞎话,东洼里出鱼了,俺回家拿网抬鱼①去。”

他二大爷是个爱打鱼的人,听小二说东洼里出鱼了,赶快回家拿网去东洼了。到东洼里一看,水都没有,哪来的鱼呀?

小二去了二大爷家,进门就喊:“俺二大爷打鱼,叫聚花鱼②扎脚了。二大娘你得多烧棉花灰,给俺二大爷用。”

二大娘拿出一个棉套点着,小二又去找二大爷。

二大爷见着他,才想张嘴说他,小二说:“二大爷,你家着火了,快回家救火吧。”

二大爷往家的方向一看,院里冒烟呢,他把网一扔就往家跑。到家一看,老婆子把好端端的棉套给烧了。他不问青红皂白,抓住老婆子就打:“打死你个败家的!”

老婆哭着说:“小二叫俺烧的,说你的脚叫鱼给扎了。”

二大爷这才停手,老两口去找小二。还没等二大爷说话,小二就说:“二大爷,是不是你叫俺说的瞎话?”

①抬鱼:抬网一般宽两米、长三米,两端各穿上一根细竹棍。使用时,两人站在水中,各握紧网端,同时向一个方向移动几步后,将网子平抬起来。抬网抬鱼,一般是在小河里。

②聚花鱼:鳜鱼。

王门李氏

从前的女人没名,高庄老李家的闺女嫁到董官屯,婆家姓王,她就是王门李氏。

结婚以后,王李氏连生仨儿子。

这天,姑婆到家里来,说起话来,姑婆说:“你生了仨小子,多好呀。俺家你姐姐不生孩子,整天挨打受气。给她在东山里要了个孩子,小小子,她丈夫喜欢,挺好的,没拉巴活,死了。你姐姐该是挨打受气的命。”

王李氏是个善良人,听姑婆这样一说,她心疼表姐,跟姑婆说:“俺怀孕了,生的这个不管是男是女,送给俺姐姐。”

姑婆听了这话,就给侄媳妇跪下了,王李氏急忙把姑婆搀起来,说:“姑,不用这样。你回去叫俺姐在肚子外边添上东西,叫肚子慢慢大起来。这样有好处,除了自己的丈夫知道这孩子是要的,外人不知道。俺生孩子的时候,你叫姐姐回娘家住,就说孩子见面快,生在娘家了。孩子在你那儿出了满月,她再抱回去。”

丈夫白天给地主扛活,把孩子送表姐,王李氏没跟丈夫商量。丈夫回来知道了,很生气,说:“有爹有娘的,谁舍得把自己的孩子送人呀?”

没过几天,日本人抓劳工,修堌堆寺炮楼。丈夫替地主出工,干活儿的时候,叫日本人打了一顿,气上加气,几天就死了。死的时候,他三十六岁,王李氏三十八岁。

一个小脚女人,拉巴仨孩子,大的才八岁。家里的地本来不多,丈夫死了,亲戚都等着买地呢,以为到了春天吃不上饭,娘儿四个就得卖地吃饭。王家老二就手指着王李氏和孩子说:“俺非得像摘地瓜似的,把你们一个一个摘净!”

丈夫活着的时候,王李氏就要强,生头份孩子找了接生婆,剩下的孩子都是自己捡的。有一回生孩子,她捡起孩子包上,到地里割了一亩豆子,又把豆叶搂起来,才回家吃饭。她小个、小脚,可犁地、耙地、扬场啥都会干。到地里干活儿,小脚费劲,她就做个木头鞋底,在鞋帮里加竹坯。

没了丈夫,她让娘家老爹帮着种种收收,她在家纺花织布,黑天纺一夜,白天织一天,一年四季没脱衣裳上床睡过觉。在俺老家,女人纺花都坐在草苫子上,草苫子是自家编的,有长有短。王李氏的草苫子长一些,实在困得不行了,她就在草苫子上躺一会儿。怕睡时间长了,她总在身子底下放个棒槌,让棒槌硌醒了,她接着干活儿。

从种棉花到衣裳穿在身上,一共七十二道工序,王李氏都会,她织的布又平又密,好卖。

第一年,她一亩地没卖,用织布挣的钱,又买了二亩地。以后织布挣了钱,她还是要地要宅子。一个宅子三分地,她要了两处。董官屯头次土改,给她家定的成分是贫农。后来搞二次土改,她家地多了,定的成分是中农,织布挣来的宅子和地都充了公。

王李氏出门,哪回都干净利落,头上戴着簪子。孩子们也是,只要走出家门,不管多破的衣裳,都干干净净、板板正正的。她就怕孩子没爹了,让人瞧不起。

隔几个月,王李氏去一回章缝李庄,她到那里看四儿子。孩子不知道她是亲娘,叫她“老王姨”。四儿子到了李家,取名李成修。李家过得好,孩子跟着人家比跟着自己享福,她心里还好受点儿。

王李氏娶的第三个媳妇,是俺的亲妹妹。

妹妹结婚以后,王李氏还是那么能干,不上床睡觉。妹妹舍不得,劝了几回,她才上床睡觉。

妹妹结婚三个多月,没见婆婆吃过一次饭。她从生产队干活儿回来,婆婆把饭都做好了,她吃现成的,妹妹越想越不对劲儿。

有一天,妹妹干活儿走了,又偷着回来,她想看看婆婆咋吃饭。回来一看,婆婆面前摆着几个地瓜叶子干粮。叫了一声“娘”,她眼泪就下来了:“你这些天都是这样吃饭呀?”

婆婆说:“咽到肚里一样饱。”

妹妹把地瓜叶子干粮拿走,拿回来几个净面干粮,说:“娘,你吃这,菜干粮中午俺和你儿子吃。你再也不要这样做饭了,别叫俺心疼了。”

上地干活儿,看见丈夫,妹妹问:“从俺到了王家,咱娘就吃菜干粮,你知道不?”

妹夫说:“不是。从俺记事,娘就跟俺两样饭,好的叫俺哥仨吃,孬的她自己吃。”

妹妹问:“你们吃好的,老娘吃孬的,你们也能吃进去?”

妹夫说:“从小娘就打下这个底儿,俺没感觉了。”

妹妹说:“从今以后,不能这样了。”

过年了,亲戚给王李氏拿来的果子,她不舍得吃,叫儿子和媳妇吃。

妹妹说:“人家拿果子是孝敬你的,你自己吃,谁也别给。”

婆婆说:“叫俺自己吃,俺可吃不下去。”

她拿出果子逼着儿子、媳妇吃,他俩不吃,老人家生气了,说:“你们真不吃,咱就放那儿。谁也不吃,叫它长毛,扔了。”

没办法,三口人一块吃。

以后有了孩子,家里有点儿好吃的,王李氏就给孩子留着,让孩子上顿吃了下顿吃。

家里的活儿,她抢着干,光怕累着媳妇。干活儿累了,王李氏也骂:“俺是老办饭的①,伺候你一家子。”

骂是骂,一边骂着,一边看着孩子、纺着棉花。

同类推荐
  • 五一先生诗集

    五一先生诗集

    吴卫祖先生,字越,号鄙夫,别号怪癖、西伍、辛卯兔,又号五一先生,一九五一年生。江苏江阴申港西伍村人。爱博览、好云游、广交友。兴趣广泛,尤嗜盆景、书法和文学艺术。
  • 希腊神话故事(四)

    希腊神话故事(四)

    天和地诞生的时刻,大海在咆哮,汹涌的波涛拍击着海岸。鱼儿在水里嬉戏、玩耍,鸟儿在空中展翅歌唱,大地上奔跑着成群的动物,但是却缺少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一切的高级生物。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这位先觉者是神祇的后裔,他的父亲是地母该亚与乌拉诺斯所生的儿子伊阿佩托斯。普罗米修斯异常聪慧,他知道天神将种子藏在了泥土中,便手捧泥土,和着河水,按照天神的模样将泥土捏成人形。待泥人捏好之后,他又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出善与恶,将它们封进泥人的胸膛里。这一切完成之后,普罗米修斯请来了天神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娜对普罗米修斯创造的泥人深感惊奇,她朝这些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们获得了真正的生命。
  • 我们一起走过:志愿者之路

    我们一起走过:志愿者之路

    本书内容包括:民间组织与公共突发事件、SARS期间的中国NGO、农村公共卫生中的NGO、社会性别与社区健康促进等。
  • 审美与创作艺术研究

    审美与创作艺术研究

    不论生产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所有的劳动者和工作者都是按照美的尺度来生产。当然,我们的文章家、文学家,以及一切爱好写作的同志们和青年朋友们也不例外。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不管你有意还是无意,也都是按照美的尺度来进行写作的。
  • 兼爱者:墨子传

    兼爱者:墨子传

    作家陈为人广泛收罗材料,迎难而进,撰成此书,别开生面地展示了墨子毕生事略及墨家学说原貌,在现有的墨子传记作品中可谓独树一帜。相信广大读者会喜欢这部新的墨子传。——黄留珠《兼爱者:墨子传》汇集广泛学术资料,别开生面地展现了墨子的毕生事略及墨家学说原貌,较为完整和全面地展示了墨子学说的内涵和特征,在现有的墨子传记中可谓独树一帜。
热门推荐
  • 熙雍英光

    熙雍英光

    伊戈公国世子西萨只身来到迦南王国,因为一个异族女奴与星光骑士团长结下了梁子,自此麻烦不断
  • 白魅依然

    白魅依然

    一次偶撞,知道了他的存在,一份契约,绑定了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的交易关系到依恋,宿命的恋人,通灵之眼,封印的记忆,两个存在于不同空间的人,跨越契约以外的关系,用别离,能力,生命,等价交换换来的相恋相守。
  • 火影之宇智波一族

    火影之宇智波一族

    火影前传,宇智波家族的故事,一个家族的崛起!关于这本书:最近天寒地冻,作者的问题也很多,只能一章或两章的更。关于这本书的故事:火影前传,从宇智波宇离开村子,一直到宇智波斑被木叶赶出村子。中间没有超越原著的设定,本人感觉文笔不够,不敢续写火影!最后,喜欢的朋友收藏一下,这本书我会一直写下去,努力把它写完。
  • 废材嫡女:邪王盛宠小魔妃

    废材嫡女:邪王盛宠小魔妃

    特工穿越到五岁的小废材身上,废材,废材告诉天才真正天才为何样。毁容。姐只是怕真正容颜把你们美晕。可是那大叔,你是咋回事,没看见我才五岁么。某大叔,没事没事,萝莉养成记,等你长大时。我们一定感情深厚情比金坚。
  • 大隐隐于婚

    大隐隐于婚

    阴差阳错,林晚晚去相亲的时候,去错了桌子见错了“顾先生”顾凯。第二次她被相亲对象鄙夷的时候,顾凯适逢经过,替林晚晚解围。不久后顾凯认出了她,又厌倦了无休止的相亲活动。于是提出跟林晚晚秘密结婚,就是所谓的“隐婚”,并替她承担成为植物人母亲的所有医药费。他说服顾家二老,将林晚晚调职到自己的身边,甚至将她“骗”至在外的公寓一起生活。因为工作的缘故,林晚晚重新遇上了四年前一起参加钢琴比赛的宋晨,并被这位“钢琴王子”热切追求。一边是新任的丈夫,一边是有着相同过去、曾经憧憬的同道中人,材晚晚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又会走向伺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奉纸橙婚

    奉纸橙婚

    在扑倒之路上屡扑屡败屡败屡扑的藿岑橙凭着一纸婚约和一张怀孕化验单终于如愿嫁给爱了十几年的顾西辞只是两人同床共枕如胶似漆,他依然还是那句——我不爱你。她不以为意,直到她命悬一线,他却陪着那个人女人远赴海外度假她终于明白,他是真的不爱她。
  • 绝无仅有:爱到最美是陪伴

    绝无仅有:爱到最美是陪伴

    高宇泽,另人闻风丧胆的王者king,高冷男却唯独对她温柔。夏小夕,从小高家父母收养的养女,爱慕高宇泽却从不敢说。白文雨,弹了一手好琴,内向为人低调,默默的守护在小夕身后。温晴,名如其名,活泼开朗为姐妹两肋插刀。温寒,名如其名,冰山美人让人不敢靠近,一身功夫只为保护妹妹温晴。马霏霏,男人婆,跆拳道社社长,行侠仗义。蔡虹,读音貌似彩虹,但此人嫉妒心太强一心想致小夕于死地【其实我写这小说是想表达亲情可贵友情可靠爱情美好】(同时也希望每个人可以记住:多行不义必自毙!切记勿忘心安)夏知寒QQ1528530764,答案唐禹哲
  • 闽湘之恋

    闽湘之恋

    闽湘之恋讲述的是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我们都在追逐属于自己的爱情,也在人海中寻找她/他。有句话说的好:“喷泉的水堵不死,爱情的火扑不灭。”让我们共同见证幸福的爱情时刻。本书属于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也绝无冒犯之意。本书已在起点断更
  • EXO:旅客

    EXO:旅客

    别说你也爱我,也不想我难过,那时寂寞一直落落……我一直在看着你,等你回头,等你说爱我——朴灿烈如果所有的爱注定被辜负,我仍要披荆斩棘走到你身边。——边伯贤我愿从不认识你,便没有我一生的羁绊。
  • 周书

    周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