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7600000018

第18章 百时屯(5)

这个灯亮到天明,叫“长明灯”。

①髢髢:“髢”读dí,假发。

②袼褙:读gē bei,用碎布或旧布加衬纸裱成的厚片,多用来制布鞋。

四、媳妇的规矩

有钱人家的男孩,五六岁就上媒人了,订下娃娃亲,到了一定岁数就结婚。老辈子留下来的规矩是,女方得比男方大。俺爹结婚的时候,爹十三,娘十七。俺丈夫的亲表弟十岁结婚,媳妇比他大八岁,虚岁十五就有了儿子。

有一回,表弟媳妇病了,表弟和大儿子带着媳妇看病。表弟媳妇是小脚,大夫看完病,她往起站,身子直晃荡。大夫招呼表弟:“你们哥俩搀着老太太呀,别叫她摔倒了!”

回到家,表弟指着媳妇骂:“你这龟孙!今后,你就是死了,俺也不给你看病了!还有那个龟孙大夫,你不问啥关系,就他娘的瞎说!”

这个表弟比俺小一岁,还活着呢,他媳妇前些年死了。

俺婆家冯庄有个郭家乐,八岁娶媳妇,媳妇比他大九岁。刚结婚的时候,他不跟媳妇睡,叫他去睡觉他就哭:“俺跟娘睡!俺跟娘睡!”他娘一看不行,买来很多好吃的,放在儿媳妇屋里,他就慢慢去那屋了。

晚上,郭家媳妇在月亮地里纺棉花,郭家乐玩一天累了,不敢一个人进屋睡,媳妇就把他放在怀里纺棉花。啥时候看他睡实了,再把他抱到床上。

从前,小闺女七八岁就裹完脚了,裹完脚学纺棉花。老实的女孩子,听娘的话;不听话的孩子,趁娘不注意,抖搂开裹脚布就跑。

大妮儿比俺大四岁,她娘给她把脚裹好,让她学纺棉花,她把裹脚布抖搂开,跑出去找小孩子玩。

她跟俺们说:“当闺女真受罪。回家挨打,也比裹脚好受。”

人家和她同岁的,都把脚裹好了,她还大脚片子呢。她娘愁坏了,说:“不裹脚,还不学活儿,以后咋找婆家?”

大妮儿赶上好时候,她十八岁那年,老家开始放脚了。她的脚不用放,听说找的婆家还不孬呢。

女人要是死了丈夫,得在婆家住着守寡。寡妇要想改嫁,婆家娘家都觉得丢人。

寡妇改嫁,不能从娘家上车,说是从娘家上车,娘家得家破人亡;从地里上车,寡妇坐过的地方三年不长草。很多寡妇从庙里上车。

老辈子留下的规矩还有:娶寡妇在夜里,只要没娶进家门,谁抢到手是谁的。

到了一九五五年,俺百时屯还黑天娶寡妇呢。

从前女孩结婚,嫁到婆家,管公公叫爹,管婆婆叫娘。男孩就不一样了,岳父比爹大,叫岳父岳母“大爷”“大娘”,岳父比爹小,叫岳父岳母“叔”“婶”。

小妹的两个闺女婿,一个五十多岁,一个四十多岁。小闺女婿叫她大娘,大闺女婿叫她婶子。

闺女婿是家里的贵客,岳父、岳母叫他“客”① 。家里的弟弟妹妹,管姐夫叫“哥”。

到现在,外甥女说起闺女婿,还说“客”呢。

从前,公公、大伯哥回家的时候,走到大门口,得咳嗽一声再进院,特别是热天,在门口咳嗽一声,还得站一会儿。

到俺那儿,生过孩子的女人,热天进厨房,都把褂子脱了,光膀子。在门口咳嗽一声,是叫她们把褂子穿上。

小姨子不见姐夫,也是规矩。到了三四十岁,小姨子才不躲姐夫,见面也说话了。

一九五七年,俺丈夫拉地排车,出去挣车脚钱,回来路过董官屯俺妹妹家。从董官屯到俺家还有十八里,他又渴又饿,想到妹妹家喝点儿水吃点儿饭再走。那时候俺结婚三年多,小妹结婚一年多,两人没说过话,也认得。

丈夫进屯子,正好妹妹端个盆出来,要去大坑洗衣裳。他刚想说话,妹妹吓跑了。

二零一三年秋天,俺回山东,看见妹妹家有很多毛巾。

俺问:“你买这么多毛巾干啥用?”

妹妹说:“这是新媳妇给的,这不是规矩吗?”

这个老规矩现在还有。新媳妇过了门,得给长辈一对大毛巾,磕个头,奶奶、姥娘、大娘、婶子、姑、姨、妗子这些长辈得给钱,这个钱叫“拜钱”。新媳妇给平辈的哥哥、嫂子、姐姐的是一对小手巾,跟手绢差不多,磕个头也给拜钱。

拜钱是给新媳妇的,新媳妇留着自己花。俺结婚的拜钱,婆婆当年一分没给。过了年,俺跟她要,她问:“你要钱干啥?”

①客:读kēi,客人。

俺说:“买枣树栽子①。”

婆婆从会上买了十棵枣树栽子,剩下的钱她都黑下了。

十年前,俺回徐庄给太爷爷上坟,当年的枣树还有两棵,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了。

从前,女人生完孩子,不出满月不能去人家串门子,上谁家去,对谁家不好。要是在娘家生孩子,娘家有哥哥弟弟的都烦,说闺女在娘家生孩子,“妨”他们,就得“破”。

摊上个好婆家,公公赶车,带着婆婆,带着月子里吃的东西去看看大人孩子。不好的人家,啥都没有。

孩子满月那天,婆家去接大人孩子,都得往车上装犁子,装红高粱。到娘家卸了车,先套上犁子,在娘家的场里犁一圈,再用红高粱把娘家的锅填满。这叫“填锅犁场”,这样一来,就把不吉利的事破了。

五、丧事的规矩

儿媳妇娘家老人去世,先得去婆家讨孝。到了婆家,给公公婆婆磕头,见了婆家平辈的也磕头,平辈的要磕头还礼。在婆家讨完孝,回娘家才能穿孝服。

二嫂的娘去世了,嫂子给俺磕头,俺不知咋回事,也给她磕头。娘说俺做得对。

俺姑去世了,表哥到俺家报丧。他穿着白布糊的白鞋,趿拉着走路,给长辈、平辈的都磕头。表哥长得又粗又高,吃饭的时候坐小板凳,看着不舒服。俺小,不懂事,叫表哥坐椅子,他不坐。

①栽子:供移植的植物幼苗。

娘说:“爹娘死了,一百天里不坐高凳,这是规矩。”

老人死了,儿子、媳妇、闺女都穿重孝,三七以里都穿白布糊的鞋,男人趿拉着走。一个老人没了,用白布从外面糊鞋,后边留一块不糊满;两个老人都没了,才把鞋全糊上白布。

三七以后,糊的鞋不要了,穿家做白鞋。白鞋也不一样。穿重孝的,白鞋边上是白毛口。侄子、侄女、侄媳妇得穿一年白鞋,五服沿上的晚辈也得穿白鞋,一双鞋穿碎拉倒。

一个老人没了,子女穿孝两年半;两个老人都没了,子女穿孝三年。男人穿黑衣服,上个白领子。女人黑衣服上沿白毛边,也有在衣服下面缝一圈白线的。男女都穿白鞋。

岳父、岳母去世,闺女婿去吊孝,远门的小舅子用棍子拦着不让进,要赏钱。拿了赏钱,才放人进去,这也是规矩。

赶会

六岁那年,爹从城里回来。他说:“今天是仓集会,我带四妮儿去赶会。”娘吃完饭就忙着打扮俺。

从百时屯到仓集七里路,爹骑洋车子,叫俺坐在大梁上。

那是春天,娘给俺穿了个薄棉裤。刚坐上洋车子感觉很美,很高兴。美的是,俺也坐上洋车子了;高兴的是,长这么大,俺第一次赶会。

走了三里多地,俺的半拉屁股疼,两条腿都不舒服。后来疼得俺龇牙咧嘴,也不敢说。爹像个陌生人,话很少,俺一年看不见他几回。

到会上了,爹给俺买了个吊炉烧饼,又买了个肉合子,夹在烧饼里边。

爹把洋车子锁上,说:“你在这儿吃吧,我到里边买点儿东西,一会儿就回来。”说完,爹走了。

烧饼夹肉合俺就咬了两口,过来一个人抢过去就吃,吓坏俺了。那个男人二十多岁,抢走烧饼大口咬着吃。

爹回来问:“你吃这么快啊?都吃完了?”

俺说:“俺就咬了两口,叫个男人抢走了。”

那时候,这种人叫“欻子”①,哪个会上都有三两个欻子欻饭吃,他们专门欻老人、小孩的。要是人家儿子看见了,追上他,他就往欻来的干粮上吐吐沫。人家看见干粮脏了,不追了,他接着吃。

除了欻子,花子也跟着会走,花子头就在一个棚子底下坐着。很多花子都是“三把手”,偷东西。十二点下集,那些花子都把钱给他。

会上还有犁头的,专门欺负外地人。从前到会上卖姜的,有泗水的,也有滕县的。犁头的先跟人家要银圆,人家给他几个铜钱,他嫌少,不走。不少人认识犁头的,一看他不走,围上一圈看热闹,外地人啥东西也卖不了。

再不给钱,犁头的就拿刀往自己头上一划,划出来一个大血口子,滴滴答答往外淌,生姜摊子上都是血。

卖姜的狠狠心,再给他一些钱,相当于现在的四十块、五十块。犁头的把钱收下,不知用的啥药,往头上一抹,血就不流了。

外地人遇到犁头的,最好快点儿给钱,一开始就大方点儿,用相当于现在的二十块钱就能打发了。

会上还有跑马卖艺的。在一处宽敞地方,两匹马跑得飞快,两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在马背上表演,倒立,翻跟头,在马肚皮下来回钻。最后出来的,是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她的头发辫子往上扎。有人用绳子绑上她的小辫,把她吊在空中来回悠。俺们都看见她脸上有泪,没听见她哭出声。

看热闹的人乱猜。

①欻:山东人读chuǎ,意为“抢”。

有的说:“这孩子是不是没舌头了?咋光哭不出声呢?”

有的说:“肯定不是自己家的孩子,这孩子不是偷的,就是买的。”

爹不愿让俺看这些卖艺的。他把俺领进一间屋子,一个穿长袍的男人过来问:“清车,这就是你家小姐啊?”他们在一起说话、喝茶,给俺买了一堆吃的。

回家的时候,俺跟爹说,洋车子大梁硌。俺脱下来一件小衣裳,爹用绳子绑到大梁上,回来好多了。

第一次坐洋车子,就像现在第一次坐飞机那么新鲜。整个百时屯,就俺爹有洋车子,就他会骑。洋车子就是现在的自行车。

百时屯有去龙堌赶会的,说在龙堌又看见那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用绳子绑着头发,在空中来回悠。谁看见谁可怜,可没人救她。

收钱的说:“俺这孩子也是娘生父母养的,为了挣钱,叫俺的孩子受罪,你们多给俺点儿钱吧。”

种牛痘

俺小时候,一脸大麻子的人很多。挺俊的人,脸上有了麻子,就没法看了。

那时候,很多孩子出天花,出完天花落下麻子已经算好的了。俺舅家的二表妹跟俺同岁,出天花出得一脸大黑麻子,左眼里有个玻璃花,右眼眯缝着,好像怕阳光。三姨家的二表弟也和俺同岁,出完天花没麻子,双眼瞎了。他俩俺都见过,娘说:“可惜了两个好孩子。”

当时还有个唱:

麻妮儿找个麻女婿,你麻俺也麻,咱俩麻得不差啥。

点上灯,找麻坑,咱俩麻得都不轻。

出麻子,瞎眼,都是轻的,出天花还死人呢。听二奶奶说,她一辈子就生过一个男孩,孩子四岁那年出天花,二奶奶请来先生。先生看完病,没给开药,只说:“给孩子煮点儿鸡汤喝,往外表表①。”

先生没开药,二奶奶知道好不了了,两天以后孩子就死了。二奶奶说,出天花死过很多小孩。

一九四一年春天,俺虚岁五岁。

①表表:排毒。

有一天,俺家牛屋挤满人,都是大人领着孩子,不知道他们要干啥。俺家牛屋三间房,地上天天撒新土,隔出一间屋住长工,那间屋里很暖和。

挤进牛屋,俺看见大人给孩子脱袖子,有个人往孩子胳膊上滴三滴药水,再用小刀在有药水的地方划十字。俺看着划了好几个,孩子都吓哭了,这个人就说:“别哭了,种完牛痘,不长大麻子。”

俺怕脸上有麻子,俺也脱下一个袖子,把小胳膊伸过去了,说了一声“俺也种”,就把脸转过去,不敢看了。这个胳膊种完,还得种那个,两个胳膊上都种了三个。

种完牛痘,往外走,大家都喊:“别蹭着!别蹭着!”

大家把路闪开,俺就回家了。

娘正找俺哩,想领俺种牛痘,俺说:“俺种完了。”

“谁领你去的?”

“俺自己去的。”

过了几天,俺舅俺姨都来了,拿着吊炉烧饼,说来给俺“揭嘎巴”。

俺害怕,对娘说:“揭嘎巴多疼呀,俺可不叫他们揭嘎巴。”

娘说:“放心吧,不是把你胳膊上的嘎巴揭下来。他们一来,就是给你揭嘎巴了。”

那时候刚兴种牛痘,老百姓叫“栽花”。种牛痘以后,麻子

少多了。

有个邻居跟俺同岁,他有四个姐姐,就这么一个男孩,长得很漂亮。十二岁那年,有个媒婆给他说媳妇。

媒人说:“闺女的脚小,身材好,四个哥哥,就这么一个闺女。”

媒人又说:“这闺女,别的没毛病,就是有点儿浅白麻。”

那时候还没兴登记哩,男孩十三岁这年结婚了。结婚那天,一看新娘满脸大白麻子,还是红眼边子,男孩号啕大哭说:“这媳妇谁愿意要谁要,俺是不要!”

他爹、他叔赶紧哄:“别哭,以后咱再娶一个。”

媳妇比他大四岁,哄着哄着就好了。

后来,政府不叫多妻,他再也没娶,两个人也过了一辈子。

吃苹果

一九四二年,爹去济南办事,买回四五斤苹果,用蒲包装着。回到家,爹掏出来一个问俺:“四妮儿,这是啥?”

俺说:“不知道。”

娘说:“你还问孩子,俺都不知道那是啥,干啥用的。”

爹说:“这叫苹果,好吃的。这个品种咱中国没有,是外国进口的。”

爹一个一个掏出来,放在瓷盆里,用水洗干净,捞到干粮筐子里控。

苹果控干了,一个苹果一切四块,俺全家一人一块。

爹说:“这不是叫你们吃的,是叫大家尝的。”

那年俺五岁,娘四十多岁,都是第一次吃苹果。那一小块苹果滋味太美了,又脆,又甜,又香,还有一点点酸味。苹果的模样跟现在的水晶富士差不多,比水晶富士好吃多了。眼下这几年,俺吃过很多种苹果,再没吃出那一小块苹果的滋味。

剩下的苹果,爹还是一个苹果砍四块,砍完了,把活儿交给俺。

娘说:“谁家有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一个人送一块。”

俺挎着小篮子出去分苹果,头几家的狗都认得俺,不咬俺。那几家老人都问:“妮儿来,这是啥?”

俺说:“这是苹果,好吃的,俺爹俺娘让你们尝尝。”

再往外送,俺刚进门,那家狗就咬,俺跑它就追,追了老远,把俺吓哭,哭着回家了。剩下的苹果是二哥送出去的。

同类推荐
  • 朱自清文集

    朱自清文集

    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朱自清是一位文化多面手,他给后人留下了近200万字的文学遗产。
  • 真语杂言

    真语杂言

    本书收录了《田园绿歌》、《难忘》、《说茶》、《母亲的皱纹》、《儿子脱奶》、《感悟石城》、《向往逝去的童话》、《“六一”以外的“儿童节”》等作品。
  • 诗法与书法:从唐宋论书诗看书法文献的文学性解读

    诗法与书法:从唐宋论书诗看书法文献的文学性解读

    唐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和诗歌史上的高峰,诸多著名的诗人与书法家共同开创了中国艺术史上的新局面。唐宋时期留下了近千首论书诗,在诗歌及书法文献研究方面具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学术价值。本书对中国诗学思想与书学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对二者的相互影响做了探索性研究;着重以唐宋论书诗为研究对象,全面深入研究唐宋论书诗中所使用的形容语、批评语,及其在文学性质的书法文献中语词的使用及变化;本书还重点研究了唐宋论书诗所彰显的文艺思想嬗变;并选取了“宋代书法四大家”中的苏轼、黄庭坚、米芾三家的论书诗作为个案研究,以点带面,彰显了代表性诗人兼书法家的论书诗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中国文学的自觉”是本书特别关注并着力探讨的主要问题。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作者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和具体现象的细致解读,建构“大文学”的价值图景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揭示“中国格调”的魅力和价值,进而为当下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寻求积极的“支援意识”。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信从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伦理,不说空话,不说废话,不说假话,体现着作者一贯的坦率认真的批评态度和细读深究的批评风格,显示出一种在质疑中建构的积极的批评姿态。这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曾引起较大的反响和读者的好评,多次被多家权威刊物转载,并屡次获奖。
  • 世界最佳感恩散文精华(温馨卷)

    世界最佳感恩散文精华(温馨卷)

    《世界最佳感恩散文精华》,分为《挚爱卷》《情感卷》《温馨卷》《深沉卷》四册,本套丛书包罗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它们的作者大都是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曾经影响过文坛的大师、巨匠、泰斗,这些感恩作品发乎于心,动之于情,感人肺腑,动人心魄。作家们以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激发起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本书内容丰富,思想深沉,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和珍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傲娇小姐的使魔

    傲娇小姐的使魔

    当今时代,一个传承已久的魔法家族中,一名少女召唤出了史上第一个人类使魔,看他们如何玩转都市。。。。。。
  • 仙妃嫁到:腹黑神君心尖宠

    仙妃嫁到:腹黑神君心尖宠

    一个劫难让她来到了低层大陆,莫名其妙惹了一个妖孽,却不知不觉动了心。为了不连累他,她忍痛让他一次次误会,只为让他一点点死心。然而他的骄傲让他忍不了他看上的女人与别的男人“朝夕相处”,于是他强势夺取她的心却次次让她伤心。几句绝情话割断了他们所以的联系。不曾想缘分弄人,为了天下她与他一夜疯狂……“爹地,我和妹妹什么时候能见到妈咪?”“等你们突破天师高境五阶我们就去找你们妈咪。某妖孽的双眸染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你一个低层大陆的蝼蚁不配接近她,更不配与她在一起。”“低层大陆不代表就是蝼蚁,终有一日我会遨游第七大陆,与她携手共创第八大陆。”“呵,无知,创造大陆不是过家家。”“那我们拭目以待。”……
  • 网游三国之争锋天下

    网游三国之争锋天下

    一个玩家带上虚拟头盔,来到不一样的三国世界。从黄巾之乱,到董卓霸权,再到群雄逐鹿,主角征管亥、降徐荣,破吕布,名动天下。
  • 邪王爆宠:纨绔祸水妃

    邪王爆宠:纨绔祸水妃

    一世为人,二世为将,三世为妖。她魂穿异世,乃金厥国第一女将。奈何城破国亡,她立下血誓若有下世定要颠覆江山。再次重生她是妖界公主,兄疼妖宠,万人敬仰。意外重返人间,魂附将军府嫡小姐之身。她惊才绝艳,蛊惑皇子,整治恶女,潜入皇朝,步步为谋,只为当年血誓。冷艳将军,温柔四殿下,腹黑三殿下,痴情狼妖,忠心狐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她眼里只有他?且看她如何定江山,平定混沌三界?【女强男强+美男多多】
  • 最强护花大少

    最强护花大少

    燕京大少来江海?他来做什么呢?原本只是来逛街的他,遇到了一个绝美女子,便心起小九九………………绝美女子江若欣被方天强行囚禁了起来,这个霸道的男人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女扮男装闯校园之甜蜜公主贴身爱

    女扮男装闯校园之甜蜜公主贴身爱

    为了逃避订婚,女扮男装去了贵族男校。他们究竟是为爱疯狂,还是针锋相对
  • 迷失的御魔者

    迷失的御魔者

    浩瀚的星空中,有一颗名为桑格拉的神秘星球。那里所有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地球上都已成为传说。姬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但是命运挑中了他,让他不可思议的穿越了亿万光年的星空来到神秘的桑格拉。这里有地球上传说中的精灵,还有神奇的魔法,恐怖的魔兽……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议,然而姬羽却不得不在这里生活下去,背负着对于一切过往的思念,在这里成长。璀璨的魔纹在他身上点亮,力量在他身上蔓延。总有一天,他要勘破桑格拉的所有神秘,找到回家的路。“我只是一个迷失了归途的人……”
  • 都市之修真强少

    都市之修真强少

    幼年时期,家族中因为权利的争夺,因此成为弃婴。生长在孤儿院之中,意外走进修真之路。学霸,校花,兄弟,权利,都纷纷向他涌来。历尽千辛万苦,找到自己的生父生母,却又因修为突破不得进入修真界之中……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反派攻略:魔尊,请下榻!

    反派攻略:魔尊,请下榻!

    女主修仙文。女主不小白不玛丽苏亦不良善……魂穿异世,为了活着,义父可以认,合欢可以入,采补可以学(别管我用不用管,学了再说)……虽然一身邪修配置,却不能没节操……各位看客,随我一起修炼吧!
  • 起点宇宙

    起点宇宙

    新书《中二病也要做勇者》已经上传,望喜欢的书友多多捧场。漫-威宇宙看够没?!!啥?没看够!……呃,这个不是重点……D-C宇宙看够没?!!也没看够!……这个以后再说。重点是,想不想看由我们网络小说构成的宇宙!!当圣人对抗鸿蒙掌控者当斗帝遭遇封号斗罗当无限流和洪荒流相遇当科技碰撞魔法一切都会是怎样的疯狂!!这是属于我们网络小说的宇宙——这就是《大起点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