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7600000017

第17章 百时屯(4)

过了两天,爹从城里回来,吃完黑天饭,俺睡了。睡到半夜,听见娘跟爹说:“你这个小闺女子人小鬼大。前几天跟素妮儿打架,她拿个林柳条子放到粪窑子里,走到素妮儿跟前,糊了人家一头一脸,又是屎又是蛆,人家找家来了。当时要是抓住她,俺得狠狠打她一顿。她跑到爱莲家,把门插上了。俺去找她,她不给开门。黑天爱莲娘把她送回来,说:‘二奶奶,给俺个面子,别打小四姑了,别把她吓坏了。’”

俺没睡着,装睡。天亮了,俺不敢起床。俺娘的脾气是,吃饭的时候不打孩子,说是孩子哭着吃饭容易落病。听见外边掀锅盖,俺才起来,吃完饭就想跑,爹把俺抓住了。

俺想,爹抓住俺就得打,吓得眼泪都出来了。

爹笑着说:“你害怕了?爹在这儿,谁也不敢打你。”

爹把俺抱在怀里,坐在凳子上。

俺说:“跟素妮儿干仗,一点儿都不怨俺,她打哭俺两回,俺就报了一回仇。”

爹掏出手绢给俺擦眼泪。

娘说:“小嘴叭叭的,净是理,你的理再多,你跟人家打架,不是好孩子。”

爹说:“俺大闺女这么聪明,今后不叫你娘说咱。”

爹捋开俺的右手看看,又去拿左手,俺不叫爹看。越不叫他看,他越要看。

爹说:“你手里拿的啥,叫我看看。”

没办法了,俺把左手伸开,手里啥都没有。爹把手翻过来,看见俺的手指盖。

爹问:“谁给你剪的?”

“俺自己。”

“你这么小,剪破了咋办?你剪这么尖的手指盖,想干啥?”

俺说:“报仇。素妮儿打哭俺两回,俺得报两回仇。俺再用左手挠她一脸血。”

爹说:“快去拿剪子,我给你剪平。今后再跟人家打架,我也得打你。不许再打架了,记住了吗?”

俺点点头。

从那以后,俺再也不跟素妮儿玩了,离她远远的。

穿戴

俺小时候,老家的男女老少都穿大肥腰裤子,瘦点儿的裤腰三尺多,肥点儿的裤腰四尺多。

大肥腰裤子没前后,两面都能穿。把两条腿往里一伸,提起来把裤腰一抿,外面扎个带子。以前,裤子里边也没有短裤,一脱裤子,都是光腚。

大闺女、小媳妇都是一样。干净人在棉裤裆里缝一块布,隔几天,整下来洗洗,再缝上。女人没有小背心,更没有乳罩,脱下单布褂子,就是光膀子。都那样,谁也不笑话谁。

上茅厕,没有纸,都用高粱秸,劈成两半擦腚。女人来月经,都用旧布垫。月经没了,这些布用凉水泡,洗干净,晒干。干了以后,布硬邦邦的,用手搓,搓得不硬了,放起来,下次再用。那时候,女人把这布叫“骑马布子”。

后来时兴短腿裤子,上面大肥腰,下面大裤裆、大肥腿,一尺二寸的裤腿脚。棉裤里没有短裤,没有衬裤,裤腿还得吊起来,露出脚脖子。大闺女、小媳妇的脚脖子,有的冻肿了,有的冻成疮。

冬天夜长,百时屯的半大小子经常听新媳妇去。谁家娶了新媳妇,他们就跑到人家窗户底下听动静。

有天晚上,他们又去听新媳妇。这家屋里点着灯,小两口有说有笑。领头的用舌头尖舔破窗户纸,看见小两口穿在一个裤子里玩呢。

这四五个小子把门整开就进屋了,小两口越着急越出不来。后来,男的光着腚出来,扎被窝里了。女的把棉裤腰一抿,坐地上就哭。半大小子感觉没意思,都走了。这新媳妇好长时间不敢出门,没法见人似的。

要过年了,除了忙吃的,还忙穿戴。

新结婚的小媳妇、有钱人家的大闺女,做大红棉袄,也有做粉红棉袄的,外边做个天蓝色蓝士林①褂子。褂子比棉袄小一圈,有小一寸的,有小半寸的。下身穿大裤腰大裤裆的棉裤,不少人用大花被面子做裤面。有这样一身衣服,感觉自己很美地过一个年。

吃饭的时候,俺爹下令了:“你们穿衣服,褂子要比棉袄大一点儿,裤腰和裤裆小点儿。谁也不许用大花被面子做棉裤,那样打扮很难看。”

两个嫂都听爹的,谁也不那样打扮。

老太太过年,要做一身粗布棉袄棉裤、一副新扎腿带子、一双新裹脚布,再做一双尖靴子,靴腰上压一圈丝线织的辫子。那时候,老太太戴的帽子叫“勒子”,勒子能把耳朵盖上,盖住半拉额头,还有两根带子系到后面,上面的头发都露着。过年得缝个缎子面的新勒子,再买个银帽花缀到勒子前面,还得买个缎子做的壳子,把头发装里面,再插上簪子。

①蓝士林:即“阴丹士林”,Indanthrene的音译,用阴丹士林染料染制的布料,尤其是蓝布,曾广泛流行于民国时期。

四五十岁的男人过年简单些。做件家织布的大黑棉袄,有个大站带①,做双新棉鞋、新袜子,这就是过的好年。

年轻男人过年,得有新棉袄、新棉裤、新袜子、大站带,新鞋得是砸气眼的千层底棉鞋。要好的,还得戴个紫花的线围脖。

新女婿第一年去岳母家,有钱的人家做个绸子大袄,也有做缎子大袄、洋布大袄的,再买礼帽、线围脖。要好的人家,鞋面子是买来的哔叽布,鞋和袜子都是家做的。

小孩子的穿戴热闹些。小小子要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帽子上的虎头张着大嘴,龇着牙,大眼珠子来回摆动,鼻子上边还有个“王”字。帽耳朵竖着,帽子后边还有两条飘带,下边有两个大铜铃铛,一走路哗啦哗啦响。

小闺女得戴花帽,穿花鞋。小棉袄、小棉裤都是家织花粗布,小小子的棉袄是对襟的,小闺女的棉袄是大襟的。俺那里的小孩棉裤,一条腿絮一斤棉花,棉裤做完了,裤腿一立,能站住。

一家人都打扮好了,过的就是一个好年。

俺那里有个说法:“今穿单,明穿单,留着新衣过年穿。”

好吃的,好穿的,都留到过年。

①大站带:一尺三宽、五尺长,都是家织粗布的,染成黑色。男人穿完上衣,把它扎到腰上。

老辈子留下的规矩

一、女孩的规矩

在济南的时候,俺几个小闺女想到哪儿玩,抬腿就走。白天一天没玩够,晚上出去,院里又亮又热闹。

俺住的难民所在二大马路纬三路上。门前是东西方向的马路,路很宽,车很多。那时候,不像现在的车各走各的道,车在道上乱糟糟地跑。过马路太危险,俺住在道北,很少去道南。

从难民所出去,左边是教育电影院,右边是银号。听说,这条街上的大买卖,都是瑞蚨祥一家的。跟俺在一起玩的小闺女姓朱,她爹是放电影的。她家的窗户在俺的院里,窗户矮,打开窗户抬腿就过去了。进了她家院就能偷着看电影,不用买票。

难民所院里、院外都是洋灰路,洋灰就是现在的水泥。想用土,得出去买。一双家做布鞋穿坏了,也看不见脏。

在这个地方没待够,一九四九年秋天,俺回到百时屯老家。

刚到老家的时候,一点儿也过不上来。黑天吃饭,一家人就一个小油灯。小妹说:“娘,咱在济南要饭吃,也比在这儿好。”

娘说:“傻孩子,你小,不懂。俺也不愿回来,没办法。”

那年,俺周岁十二了,娘先叫俺学纺棉花,又学织布,学做针线活儿,憋死人,烦死人。娘说:“闺女,你得记着,‘一学见人多知礼,二学走路要安详,三学织布纺棉花,四学裁剪做衣裳’。为闺女学这些,是老辈子留下的规矩。”

俺问娘:“这些活儿啥时候能做完呀?”

娘说:“活人活人,总活着,总干活儿。啥时候死了,啥时候就不干了。”

憋的时间长了,俺就习惯了。

二、过年的规矩

要过年了,全家人忙开了。男人赶年会,买过年用的东西。女人在家淘米,磨各种各样的面,蒸各种各样的干粮。俺那里,蒸过年干粮,够吃到正月十五。

俺爹水笔字写得好,过了腊月二十,就有很多人家求爹写对联,有时候写到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这天,大门上贴门神,堂屋门外东边墙上贴天爷爷天奶奶,灶台子上贴灶爷爷灶奶奶。这些神都是画像,一年一买,神位上都有对联。大门口、二门口都放上一根棍子,叫“拦门棍”,可能是拦鬼的吧。

三十晚上,家里有新媳妇的人家,要在院子里撒岁。家里的老爷子抱着芝麻秸,嘴上说着:“一撒岁,二撒岁,男成双,女成对。”

三十半夜里,纸炮声就连起来了。

俺爹是家族长,大年初一天不明,就有打着灯笼来磕头的。一进门就大声喊:“老爷爷,老奶奶,俺给您老人家拜年啦!”

大年初二这天,年轻的媳妇都去走娘家,吃完中午饭回来,不住。正月初六,也有的正月初四,新结婚的媳妇让娘家接走,有钱的人家把女婿一块接走,到岳父家过完十五。请新女婿来了,吃饭的时候,新女婿点菜,爱吃啥就做啥。还得找个平辈的小舅子陪着他,领他看戏、看灯、赶庙会,哪里好玩到哪里去。

正月初七是火神爷生日,俺老家要送火神。吃完黑天饭,家家都绑个火把,快跑着往屯子外边送。

百时屯很多人家把火神送到郭寺,郭寺三间砖房,里边都是泥神像,送到庙上就回家了。有的人不送到郭寺,还往东送,觉得把火神送得越远越好,谁家送得远,谁家不失火。郭寺往东,那个庄叫贾楼。贾楼的人不愿意了,他们就绑个长长的火把子,往俺百时屯送。

因为送火神,百时屯的年轻人和贾楼的年轻人年年干仗。后来,百时屯的几个家族长去找贾楼的家族长,说:“咱们都管好自己家孩子,今后贾楼的火神往西送,百时屯的往东送,都送到郭寺,谁也不许远送了。”

以后,这就成了规矩。

老家有个规矩,新媳妇在娘家得过三个正月十五,说是“不回娘家过十五,媳妇看灯死公公”。摊上好婆婆还好,摊上恶婆婆,不回娘家过十五,就把儿媳妇扣到缸底下。到二更天,没有灯了,再把儿媳妇放出来。

俺叔伯大嫂的爹娘精神不好,弟弟岁数小,没人接她回娘家过正月十五,嫂子哭了一天。天没黑,嫂子就蒙头睡了。俺三大娘心疼儿媳妇,过去劝她:“咱家没这么多说道,孩子你起来,吃完饭再睡。”

不管咋劝,嫂子就是蒙头哭。

新媳妇在娘家过完十五,十六吃完早饭就走了。俺那儿的规矩是,新媳妇在娘家过十五不过十六,说是“在娘家过十六,死了婆婆挂着舅”。

老辈子留下的规矩还有几个忌日。像正月里初五、十四、二十三是“月忌日”,不能走亲戚,不能开业,不能结婚。

俗话说:“初五、十四、二十三,官家老母不下山。”

正月十三是“阳关忌”,不能开业,不能结婚,不能出远门。

出了正月,农历初一、十五也是忌日,不能走亲戚,不能看病人。

农历二月初二,家家起大早把锅底灰掏出来,用锅底灰“围仓”。围仓就是围着粮食囤撒灰,大圈套小圈,在粮食囤中间挖个小坑,放上一把五谷杂粮。家家场里也围仓,都一样。

二月二这天,家家吃“多打”。多打里放五样粮食——小米、黄豆、小麦、高粱,还有一样,有的放绿豆,有的放扁豆。这五样粮食放磨上,磨成很粗的面。和面的时候,和稀点儿。做饭的时候,水都吃进面里了,再放上葱花、油盐、材料面,团成一个个圆球。放在锅里蒸熟,很好吃。吃饭的时候,家里的老人用手捧起多打说:“多打多打神,多打粮食多来人。”

二月二还吃“蝎子爪”。把黄豆用盐水泡一夜,控①干。二月初二起早,用沙子炒黄豆,炒好了就叫蝎子爪,又酥又香。一到二月二,蝎子该出来蜇人了,吃蝎子爪,是咒蝎子。

清明节,俺那里叫“寒食”。家家门旁插柳条,吃鸡蛋,喝菠菜汤,说是明眼。出门挖野菜,回家包饺子,上坟,烧纸,这都是规矩。

三、结婚的规矩

老家还有个规矩,媒婆给闺女说媒,女方家只能打听打听,不能看男的。说是女方家看了男的,闺女不长寿。

媒婆给俺大姑姐说媒的时候,俺婆婆不信邪,偷着看了闺女婿。事赶巧了,姐姐三十岁就死了。公公经常埋怨婆婆,说:“结婚看女婿,闺女不长寿,你不是不知道。咱闺女死了,再说啥都晚了。”

结婚的时候,不管多热的天,新娘都得穿红棉袄红棉裤,戴着蒙头红上轿。棉裤是自己家做的,能做得薄点儿。这棉袄叫“催床衣”,又肥又大又厚,专门租给新娘的,穿上热死个人。俺结婚的时候就天热,上轿俺就脱了,到了婆家庄头,再穿上。

①控:把容器口朝下,让里面的水慢慢流出。

结婚得把辫子打开,盘起来,发髻后面戴上个髢髢①。这髢髢是用布袼褙②做的,做成锥形,用针别到头上。婆家过来的请家婆给穿催床衣,给戴髢髢。戴髢髢的时候,她嘴里念叨:

髢髢没有四两沉,戴上髢髢成大人。

髢髢没有四两重,戴上髢髢卖了姓。

新娘下了轿,男方家用椅子把新娘抬到香台子前拜天地,拜完天地进新房。进了新房,在床上坐下,一个儿女双全、父母健在的“全命人”嫂子过来,把新娘的蒙头红用秤杆挑下来。嫂子说:“蒙头红高高起,三年里边有大喜。”

挑下蒙头红,就该脱棉袄了。也得是全命人嫂子给脱棉袄,脱下来以后,在新人的床上来回拉几趟。嫂子说:“催床衣满床拉,这头俩,那头仨,这头吃妈妈,那头叫达达。”俺老家从前管爹叫“达达”,现在也有叫的。“吃妈妈”,就是吃奶。

娘家有钱的,还给新娘租两样东西,一个是苫肩,一个是红裙子。苫肩多数是粉红色的,像披肩似的,很好看。粉红缎子一块一块的,上面绣着花,压着绿色的小辫子,缎子布跟缎子布之间串着河珠,苫肩下面是一圈绿色的穗子。红裙子上面绣花,下面压着宽辫子,耷拉到脚面。新娘换上裙子,披上苫肩,往椅子上一坐,就等着人家来看新媳妇了。

天黑以后,新房里有娘家陪送的灯,灯里有两根红绳,婆家加上豆油,也得全命人嫂子去点这个灯。点灯的时候,嫂子说:“一进门黑盈盈,俺给新人来点灯。丈夫叫贤妻,妻子叫相公。”

同类推荐
  • 耕余遗穗

    耕余遗穗

    本书收录作者在各媒体的“千百年眼”、“海外生活”、“专题研究”、“校园走笔”等栏目刊载的文化小品、域外见闻、生活杂感等。这些随笔既包括王日根教授个人的治学从教之道,还包括他对一些社会现象和文化问题的思考与评论。随笔以悠闲的心态,轻松的笔调漫谈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域外风情。文如心,这种静谧、恬淡的文风大致反映出王日根教授淡定的心境,淡泊的心志,淡雅的心智。
  • 一日的春光

    一日的春光

    冰心,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本书收录了冰心在不同时期写作的散文名篇,作品写人、状物、抒情、怀旧等体裁宽泛,文字隽永。
  • 白居易集

    白居易集

    《读张籍古乐府》约作于元和九年(814)前后。张籍(768?~830?)字文昌,祖籍吴郡(郡治江苏苏州),后徙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五年进士,授太常寺太祝,历官秘书郎、国子博士,后升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官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因家境困苦、官职低微,了解下层疾苦,故其诗多写当时社会现实。长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诗集》传世。同“元白”、李绅、王建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反映民生疾苦,白居易对其乐府诗评价很高。多相互赠和之作。“乐府”本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职掌搜集整理民间及文人诗歌,配以乐谱,供朝廷祭祀或宴会唱奏。
  •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故事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故事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它们是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 河流穿过针眼:音乐卷

    河流穿过针眼:音乐卷

    本书分为六卷,均为作者多年写作精华,其中音乐卷《河流穿过针眼》为作者的音乐随笔,共计73篇文章,皆与音乐,乐器,歌曲相关,语言流畅,写作手法独特,篇篇角度不同,独树一帜,优美感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与音乐有关的散文集。
热门推荐
  • 仙灵争霸

    仙灵争霸

    科里族和达康族在数百年前,发生过一场争斗,而这里面隐藏着太多的秘密,数百年后,两族人中最杰出的代表柳义希和万里云同时修炼火焰神功,达到了最高的第九层境界。为了各自族群的利益,他们这对好兄弟却成为了最大的敌人!柳义希紧紧的拉着刘妤薇的手,“你真的要跟着万大哥而去吗?”他脸上的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她轻轻的点了点头,“你多保重,对万灵儿好一些,她愿意留在你身边,自是十分爱你!”柳义希的剑刺进了万里云的胸膛,他仿佛得到了解脱,“好兄弟,你要好好照顾灵儿!”
  •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过千年恋不变

    爱过千年恋不变

    她一直在等待,等了好久,她依然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藏福花开,花开不败
  • 成为卡萨诺瓦

    成为卡萨诺瓦

    卡萨诺瓦是西方社会公认的情圣,生于十八世纪的他一生和上百位女性有过关系,本书移花接木地再造了一段卡萨诺瓦的新传奇,只为揭示一个卡萨诺瓦不被广为人知的隐私——间谍。“每一天都是一场冒险,每个女人都是一个惊奇的诱惑,每一份爱都是唯一,女人爱他,男人羡慕他,他的魅力无人能挡,蓄势待发的西方情圣——卡萨诺瓦……”偶然的际遇,马烈成为了卡萨诺瓦,却阴差阳错地开始了一段拿破仑时代的浪漫传奇。*****************************一个奇怪的现象:看懂了我的书的——下笔有神,文思泉涌!凡是投了推荐票的——当月他的书就上了封推。点击了收藏的——立即成为了白金作家。砸票的朋友——他的年收入过了百万。
  • 逆天能力之电

    逆天能力之电

    孙蒋,在偶然的一次事故,他竟拥有了无人匹敌的能力,他的能力渐渐被人们所知,人们开始畏惧他,躲避他,无敌的感觉是好的但也是寂寞的,这位王者孤独暴力的一生,将震撼你
  • 我就是大导演

    我就是大导演

    三十年众生牛马,六十年诸天龙象。前世碌碌无为蹉跎一生,而今回迈步重头越。且看前世的人生输家,如何逆转人生成就人生赢家。导演你别这样...............
  • 末日丧尸说

    末日丧尸说

    死亡可怕吗?末日会来临吗?即使我是只丧尸,我也要,活着。(新人新书,能写20W字我就死而无憾了)
  •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祝酒辞。通过从酒的起源到祝酒辞的兴起、发展、演变,乃至最后成型,对祝酒辞进行了全方位阐述,希望读者了解祝酒辞的“前世今生”,并对酒文化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此外,还遴选出数百例题材丰富的祝酒实例。下篇为红白喜事致辞。书中对红白喜事的礼俗和红白喜事致辞的特色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同样选取了诸如婚礼、生日、节日、会议、商务庆典、送行、就职、升迁、升学、乔迁等多种不同场景的案例供参考。本书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实用性。“一杯美酒,笑迎五湖四海宾客;一本奇书,恭奉千秋万代读者。”
  • 呆萌小宠的春天:男神求扑倒

    呆萌小宠的春天:男神求扑倒

    林沐沐是梦翔高一的学生,当她碰上校园男神F4会怎样,会擦出火花吗,尽请期待!^ω^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