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红尘中匆匆的跋涉者
浩瀚的天空中,飞翔着一只离群的大雁,这是孤独;无边的沙漠上,站立着一棵瑟瑟的小草,这是孤独。黄昏无语,独照斜阳的剪影,这是孤独;深夜罗帐,空枕无眠的愁绪,这是孤独。
孤独使放逐后的屈原呐喊出《离骚》,孤独使亡国的南唐后主慨叹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唱。孤独之于艺术,也许是美;孤独之于人生,也许是苦;孤独之于人心,又是什么呢?
有一首歌曲名字叫《叶子》,里面有这样的一句歌词:“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孤独可以是一种形式上的孤独,比如“形单影只,孤身一人。这是一种物质的生态方式。就人而言,它是物质的。但真正的孤独却是精神上的孤独,它是全然精神的存在之态。比如“高处不胜寒、比如相思无处寄”。有的人常常在热闹的场合下感觉孤独,觉得热闹只是表面。自己内心却一片冷僻。这种孤独者大多对别人的理解有一种强烈地渴求和呼唤。所谓精神的孤独存在形式应该有两种:当精神贫乏者不能或者无法理解别人的许多情感时,会感觉孤独;当精神富有者有许多情感和体验不能与他人共同分享,甚至不能为他人所理解时,也会感到孤独。
形成孤独的情形有两种,面对孤独时的心态也有两种。当屋子里只剩下一个人的时候,有的人觉得是一种享受,他们可以借此机会休整一下自己的精神,反省一下自己的内心。有的人则感到这是一种折磨,他们会因为怕孤独而去寻找人多热闹的场合,千方百计地要通过别人的帮助来摆脱这种境地。
每个人一生当中都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都会有迷茫、失落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借酒浇愁,可是酒入愁肠了,伤了肠,愁依然在;聚众作乐了,欢快了别人的容颜,自己的内心还是一片清寂!人生当中有些情绪是别人分担不了的,有些情感也是别人无法分享的。周围的人再多,场面再欢快,你的痛楚也不会因此而减少一分一毫。倘若一不小心说出来、倒出去,更是给别人搭建了一个多知晓你的秘密,多占领了你心灵空间的机会。而你内心则会少了一份安全感,少了一块属于自己的隐秘领地。我们亦可以选择一个人在家静静的品红酒。在品酒的过程中细细地品味心情,放逐眼泪,宣泄思念。为自己漂浮的心灵找一个安定之处。
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同感。有时候一群人在拼酒或者K歌时,喧嚣热闹的只是表象而已,场合里热情奔放的外表下掩饰着多少内心的脆弱和落寞,又有谁知道呢?太多的时候精神孤独者融入氛围的只是身体,而内心却在排斥那样的场合,甚至想逃离。而害怕一个人独处形式上恐惧孤独的人们却千方百计地寻找狂欢并依赖着狂欢,狂欢也只是他们逃离孤独的一条途径吧?精神孤独者也许出于无奈而参与狂欢,害怕孤独者或许出于寻求而奔赴狂欢。于是一群人的孤单成就了一次狂欢。狂欢掩饰了一群人的孤单!
而精神孤独者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竟然无与伦比的轻松和自在。可以让思绪随意地驰骋。完全不需要用微笑,用眼神,用语言来掩饰内心的微妙变化。可以让思念肆意地疯长,可以让眼泪随处地飞扬,可以让大笑四处地渲染。这时的心灵是不受禁锢的,这时的行为是不受约束的。这时的人才是真正的在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的狂欢。因为他们被捆绑着的心灵得到了松弛。也许狂欢的形式或是泪水或是悲叹,但正是群居时不能随意挥洒的泪水与悲叹才让久被束缚的心灵得到了释放,才让久被压抑的不为他人所理解的情感和情绪得到了宣泄。于是孤独成就了一个人的狂欢!
人生好比旅游,如果你在一个地方逗留得太久,你将看不到许多。然而,如果你只顾匆匆前行,你会什么都看不清楚。所以,人,既需要活动,又需要思考;既需要群居,又需要独处;既需要表演,又需要旁观。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它们保持最合适的比例。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红尘中匆匆的跋涉者,都在颠簸的尘世中疲惫地寻找自我平衡的支点。离开人群而做隐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那只是一种逃避。但能够偶尔踏进孤独这片土地,领略一番它的风光,品味一下它的滋味也是很幸福的。有的人活了一辈子,却从来不曾孤独过,不曾反省过,不曾有过寂寞的时候,这绝不是完整的生活,不是完美的人生。
单独不是孤独
有一件事,它发生在日本。有一个禅师是一个了不起的园丁,种花的热爱者,甚至国王也嫉妒他的花园。有一天一个人来找国王,对他说:“现在你一定得去看看禅师的花园。”
日本人非常喜欢牵牛花,那个来找国王的人说:“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多的花,几百万朵,禅师的整个花园里开满了花,是这样的美,千万不要错过,你应该去。”
对国王而言,要去看一个穷人的花园真是太过分了:他有一个大花园—数百亩的青枝绿叶,数百个园丁在那里工作—而他还要去看?
所以国王说:“你去通知,明天早上我会来。”
禅师得到了消息。第二天早上,国王带着他的王室和官员一齐来了,整个寺庙变得沸腾了,好几千人聚集在寺庙周围。国王来了,他看看四周,说:“什么!我得知这里有数百万朵花,而我在花园里只看到了一朵牵牛花。”
那个禅师说:“是的,是有数百万朵,但是晚上我们把它们都搬出去了。因为我们只信这一朵是花丛中最美丽的,怕您会错过这朵,所以我们将那些花都搬走了。只有最好的,只有最美的为您留下了。”
国王变得有点悲伤地说道:“它看上去如此孤独。”
而那个禅师笑着说:“这不是孤独,这是单独。”
反观我们自身:
57年前,中国有了第一部婚姻法,从此结束了一夫多妻制。
57年后,中国拥有了高速增长的城市化率,GDP和离婚率,“第四次单身潮”与“80后离婚潮”同时到来—中国男人和女人的共同生活突然增加了新的选项,单人房,双人床,亚婚姻,伪单身,一结婚便离婚,签订婚前财产协议或单身协议……
单身已经不完全是一种无奈的消极被动选择,很多时候是许多人的一种积极主动选择。无论已婚还是未婚,也跟年龄无关,独身作为一种生活方本身已经超出了婚姻的范畴,一种独立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成为一种新观念被越来越多的男人和女人接受。
单身的选择是单独而不是孤独,为了寻求发展而拼搏着,继续着得到梦想而失去梦想,为了得到爱情而失去爱情的生活。眼下,很多80后们成为了因激情结婚,因脆弱而离婚的人群.而他们的离婚也就成了搞不清楚结婚而离婚的一族.
很多人的婚姻都无奈地告诉人们,结婚或独身,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但是,都会有后悔。好在,现在的人们已经消除了对离婚的恐惧,恋爱是追求,婚姻是追打,离婚是追问。而现实里,很多婚姻中人维系婚姻的理由仅仅是为了不伤害孩子,为了给孩子一个看起来完整的家,婚姻的维系走到这一步是该悲哀还是该无奈抑或是麻木?
当你想要与一个人携手终身之前,先静下心认真考虑一下,你是否还眷恋着自己“单独”的潇洒?你是否把单独误会成了孤独?
给自己十分钟,让我们独处
在繁杂的生活里偶尔独处一下,倒可以给单调的生活增添一笔清丽的色彩。独处自有独处的妙趣。
独处使我们面对人生,坦然承认万物轮回,生死无常。
独处给我们时间品味过去,回忆显得柔情似水;展望未来,憧憬总是信心百倍。
独处使我们冥想,营造一个舒适的氛围,可以唱唱歌、写写诗,使自己从一切不快中走出,给自己营造一份好心情。唱得是否动听,写得是否精彩,唯有自己知道。
独处使我们超脱、内心平静,与窗外那物欲横流的环境俨然两个世界,面对经历的一切是是非非,悲悲喜喜,大可一笑而过,任自己在独处中调适心情。就像万米游泳者偶尔要上岸休息,甚至可以看卡通片,重新找回童年。
独处给我们面对自己的机会,想想现在自己是否如自己想象的那样,审视一下自己的为人处世或看看身旁的人和事,做一个清醒的旁观者,发现一些生活的哲理,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其实,独处就是一个调适心情、调节自我的过程。在你被世间的喧嚣、疯狂快乐冲昏头脑时,你需要独处,回归冷静,整理一番头绪。在你生活受挫、焦躁失落时,你需要独处,重新冷静地审视自我,还自己一份“心静”。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时把自己拉到一边,看看这个世界,有美丽,也有丑陋;有真实,也有虚伪;有善良,也有邪恶……叹它如此丰富,给人广阔的天地;叹它如此真实,容不得你一步糊涂。不要为挫折而懊恼,不要为不公而怒吼,学会坦然吧!
给自己十分钟,让我们独处。
给自己十分钟,用独处调节心情,沉淀一切……
每天抽点时间独自去散步
朱自清先生曾说,独自散步的妙处是“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
徐志摩先生也说:“真正的旅行是一个人的旅行,只有一个的旅行才能心自由,静思默想。”
当然,和爱人一起,与几个知己做伴,去散步、去郊游、去旅行,别有一番乐趣。可以欢声笑语,饱享天伦之乐;可以随意倾谈、私语;可以意缠绵,姿放纵……但最有价值、有趣、最让人惬意神往的却是在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独自散步。
闹市熙攘,滚滚红尘,我们常感到在嘈杂的世间非常寂寞。此时,我们应该经常到郊外的山林间、小溪边独自散步。让杳无人迹的旷野把我们的心变得像蓝天一样广阔。潺潺流淌的小溪为我们弹起动听的乐曲;幽香的花为我们灿烂绽放着淳朴的笑容;旖旎的杨柳为我们曳动着婀娜的腰肢;青黛的远山为我们呈现着深思的静默。而一潭明净的湖水,粼粼光洗涤着我们心的芜杂;畦畦整齐的田垄,唤起我们童年乡村的亲切回忆,唤回我未们被数年来漫漫尘垢所污染的纯真……
“我不是不爱人类,但我更爱大自然”。此时,拜伦爵士的诗句便在我们心里奏出超脱的回音。还有写了一生美丽诗行的诗翁泰戈尔,他的名句又一次出现在我们的心田,“不要鲜艳的花朵,眩目的花朵是会瞬间凋零的;不要油亮的绿叶,摇曳的绿叶是会随风飘零的;沉甸甸的无华的果实吧,累累的果实是谦逊地低着颈的”。我们想起一身硬骨、仅仅活了56岁的伟大的鲁迅,想起他作品中的《故乡》、三味书屋、百草园、社戏,还有祥林嫂、闰土……故乡的情结伴随了鲁迅整整一生。
独自散步时,我们内心充实,浮想联翩。我们融入大自然孕育、培植的美景。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与天空、光、白云、绿树、青草对话,与自己的心灵絮语。我们可以不与包装了的感情敷衍,不与绷紧了的脸孔微笑,不与修饰了的言辞应付,不与虚假了的客套周旋。
那在傍晚的湖中赤条条的游泳者,他们跳跃在岸边,迎着和煦的风,呐喊着对生命的赞美;那些手执长线,步履舒缓、眼望晴空的放风筝的人,他们悠闲的神态、淡泊的目光,流露出他们对生活的趣和恋;那在草间徜徉的长发披肩的歌手,那震颤在天空的豪迈的歌声,诉说着心灵的颤动……独自散步,和他们邂逅相逢,无言无语,却在对视一笑中达到一种会心的默契与共鸣!
在熙攘中我们感到寂寞,在孤独中我们变得充实—这是马克思所钦佩并为朋友的海涅的诗句。拜伦也有过类似的咏叹“前贤已逝,杳影难觅;我独自散步,追其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