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09

第9章 大乘佛教思潮的兴起及其一般特征(8)

这真是大长妇女的志气,还需要转成什么男身?即以女身,转轮圣王作得,佛也作得;“所有国土悉来承奉,无拒违者”,看哪位比丘还敢说“三事隔、五事碍”!因此,武则天做皇帝,根本不必令人另造什么经,完全可以从佛典中找到充分的根据。在则天帝当政的长寿二年(693),菩提流志曾重译梁出的《宝云经》,稍作扩大而名《宝雨经》,它的最后一卷增添了一段天女将会成佛的预言,谓这位天女,名曰“长寿”,“有大威德”,以“住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宝雨经》卷一,下同),而“利益一切有情”,将来即于我们所居的佛刹现等觉,“号长寿如来”。这位长寿女、长寿如来,与武周的长寿年号有无关系?恐怕难以否定。明智旭撰《阅藏知津》谓此经中有该女当于“支那国作女主”的悬记,但现流通本中没有这一记载。

当然,大乘的妇女观并非都是如此。除了上边提到的《超日月明三昧经》外,隋阇那崛多译《大威德陀罗尼经》(卷一八至卷一九)也是攻击女性的一个标本。该经卷一九曰:妇人多欲,常不知足。以爱欲故,得复欲得,更复欲得,欲欲不止,常求常觅,不知餍足。它认为,这种情况与妇女的生理结构有关,“臭秽可恶”,因此,“妇人无有二法:怖及惭者”——即无所畏惧,不知羞耻。但别有“三法具足”,至死不悔,所谓“自身庄严,与丈夫边所受欲乐,哀美言辞”。我们已经提到过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对妇女作过类似的攻击,不知他是否见到过这部佛经,如果见到的话,一定会引为知己,增加他偏爱佛教的倾向。

§§§第五节菩萨行和六波罗蜜多

“波罗蜜多”意译为“度”,意指可以借此度过生死苦海,通向出世之彼岸。菩萨要自度,更要度人;自度度人就是自利利他的实施,菩萨行之即是菩萨行。但究竟什么才算是菩萨行,似乎也经过一个颇长的酝酿期。像《宝云经》等给菩萨的定义以及为菩萨行划出的范围,可以说包括所谓大小乘一切佛说、一切修行,除了广大无际因而也十分杂乱之外,不容易看出有什么特点来。有部将菩萨行分为“四度”,《华严经》、《宝云经》等说有“十度”,眉目就比较清楚,而实际上,都是在“六度”上的增减,故以“六度”之说最为流行。最早系统译介此说并详加解释的,是三国吴时康僧会的《六度集经》。

一、 大乘布施及其与走向社会的关系

“布施”在《阿含经》的“三论”中,高举首位,六度也把“布施”列为菩萨行的第一位,两者的继承关系十分明显。上卷已经说过,“布施”是佛教坚定地走向世俗社会的历史性标志。由于它对佛教的发展具有特别意义,这里还要再次强调。

原始佛教规定僧侣维持生计的途径,主要是沿街托钵乞食,或应邀赴施主家中吃饭,一日一食,多不过二食,不允许储存食物,更不许接受和储藏金银等财物。按《摩诃僧祇律》所记“七百结集”的故事说,“结集”的起因是毗舍离地方有比丘从檀越“乞索”,公开要求“布施僧财物”。结集结果,主持者陀娑婆罗宣布“五净法”,其中有言:“须钵者求钵,须衣者求衣,须药者求药;无有方便,得求金银及钱。”(《摩诃僧祇律》卷三三)即原则上不再禁止乞求金银钱财。但此律卷一,却对储存金银的行为作了严厉的批评,它引佛说:沙门释子不应蓄金银。若有人言应蓄金银,是诽谤我,非实、非法、非随顺,于现法中是为逆论。何以故?若有人言应蓄金银,亦应得蓄五欲。何等为五?一者眼分别色,爱染著,乃至身受触,爱染著。佛陀把储蓄钱财者等同于“五欲人”。这说明,即使大众部允许乞求和接受财物,但也绝对不允许比丘储蓄金钱。

南传《岛史》也记有个“七百结集”,说是会上有吠舍离的跋耆子,宣布“十净事”,要求放宽对僧侣日常生活过分的严格约束,其中第十条叫“金银净”,意谓允许接受施主的金银布施,接受金银也是洁净的。这一主张受到阿难、阿那律的门徒们的坚决反对,认为有违佛陀教戒,宣布此十事为“非法”,称“十非法事”。统一的原始僧团由此分裂,主张“十事净”的形成“大众部”,坚持“十非法事”的就是“上座部”。

接受和储存金银钱财对原始佛教的威胁,可能仅次于接触女色,即使大众部也难以容忍。五欲固然有害修持,但有了钱财,就等于拥有了实施五欲的物质条件,这道理长老们十分清楚。然而一旦承认接受金钱为正当,储蓄金钱就成了不可避免的选择。于是接踵而来的,是一切财物,包括土地、车马、奴仆等都堂而皇之地被纳入了布施的范围,并转手成了出家佛徒的财产。在中国,主要表现为庙产,由之形成社会的一种特殊经济实体,即所谓寺院经济。寺院经济转过来支持佛教教义的研究和佛教文化的开拓,使佛教越来越生活化、世俗化,以致成了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布施被解释为施主们获取善报的功德;另一方面,布施则被作为菩萨行中实现利益众生最具体的表现。这两条,都使僧尼寺院不可以拒绝任何布施,也有理由向任何人索取布施(化缘)。一切所获,一切聚敛,都可理直气壮,心安理得。如此一来,就在佛教与社会间架起了一座经济联系的桥梁,包括与富有阶层(施主)和贫困阶层(慈善救济的对象)的联系,为开拓佛教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由此,佛教的面貌不得不变。

其实,任何大型宗教组织,背后都有经济利益的参与,也都有经济实力的支持。佛教的布施是以“自愿”为原则,比用赤裸裸的威胁和利诱手段去俘获和掠夺钱财的宗教团体,还要文明得多。

但是,这里需要强调,《六度集经》列为六度首位的“布施度”,与仅仅为了维持僧侣生计的布施和后来被曲解了的布施,在基本精神上有极大的不同。即仅此一度,足以涵盖早期大乘菩萨行的根本内容。因为这里的菩萨行所说的布施,实是大乘利他和利他精神的集中表现,贯穿在六度的所有修行活动中,成了全部菩萨行的指导方针。

整部《六度集经》是以乔达摩的历劫修行作为实践菩萨道的表率,形象地阐发“六度”的实际内涵。布施度也是如此。它在正文之前有个提要式的说明,或许是译者康僧会所作,有纲领性意义:慈育人物,被愍群邪,喜贤成度,护济众生。跨天逾地,润弘河海,布施众生:饥者食之,渴者饮之,寒衣热凉,疾济以药。车马舟舆,众宝名珍,妻子国土,索即惠之。犹太子须大拏,布施贫乏,若亲育子,父王屏逐,愍而不怨。(《六度集经》卷一,下同)据此产生的结论是:“危己济众,菩萨之愿也。”一句话,舍己为人,危己济众,这是布施的要求,也是菩萨的根本精神。在历劫菩萨行中,乔达摩作过鹿,作过象,作过鹦鹉、猿猴、蛇龟等等鸟兽,都是以牺牲自我去挽救群生的,如以身喂虎、避免母子相食的故事,以己肉喂鹰、救鸽于垂危的故事,都令历代读者感动不已。作为太子须大拏,“无求不惠”,不只布施田园妻子,最后连身躯脑髓也施舍出去,更成为菩萨本行故事中最为人乐道的题材——这位太子,就是以“赒穷济乏,慈育群生为(菩萨)行之首”(卷二)的。

此种布施精神特别要求在国君那里得到实施,构成“仁道”治国的基础理念,所谓“为天牧民,当以仁道”(同上,卷八)者是。菩萨以一位国王的身份宣示:“诸佛以仁为三界上宝,吾宁殉躯命,不去仁道也。”(同上,卷四)他以“亡国不亡行”(卷一)自律,以为“全己害民,贤者不为”(卷一)。在他看来,国君的品行如何,是民众生活状况好坏的决定性因素,所谓“君贫德,民穷矣;君富德,民家足”(卷一)。他还主张“干戈废,杖楚灭,囹圄毁,路无吁嗟,群生得所,国丰民炽”(同上,卷二)。据此也反对国际战争,认为“胜则彼死,弱则吾丧;彼兵吾民,皆天生育,重身惜命,谁不然哉!”(卷一)

佛教的多数,包括部分大乘经籍,不赞成参与和干预政治和司法事务。昙无谶译《大方广三戒经》,哲学理论倾向于大乘般若空观,但规定的戒条却很严厉,不但不许与“诸王来去”,而且禁止“论说王事、贼事”(《大方广三戒经》卷中),当然也不许涉及“讼事”。但另一些经论,尤其是一部分大乘经论,则提倡支持王者,为王者政事出谋划策,以至于提倡将王者发展为菩萨,或推动菩萨自身作王。这样就产生了佛教特有的国家论和王者论。《六度集经》是提倡依靠王者消灭国家机器,以建造共慈爱、无压迫、国富民安的理想社会的,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像康僧会那样的僧侣总是希望接近王者,积极向王者献策。从《瑜伽师地论》中析出的《王法正理论》,也是谈王事的,那更像是向王者进谏,为王者作谋臣,算是佛教中的另一派,与康僧会这里介绍的思想,差别就很大了,尽管两者都属菩萨行。

但是,“布施度”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佛教性质,它站在佛教立场说话,要促使佛教走向社会,为佛教谋取经济利益。《布施度无极章》这样写道:“济四海饿人,不如少惠净戒真贤者。”(《六度集经》卷三)类似的说法,在大乘经籍中比比皆是:布施给这个给那个,最后都不如布施给持戒比丘。把这类贪婪的语言夹杂在里面,显得特别刺目。由此也就产生了最世俗的交换关系:施主之所以布施,是为了积累功德,获得福报;要想获得更大的个人利益,莫过于布施。一种完全为他和利他的崇高精神,就此蜕变成一种卑微的利己行为;本来是可能净化人的灵魂的学说,反而会令人更加恶浊。后来有些经籍看到了这种不良的倾向,反对为求福报而布施,晋宋间名僧竺道生提出“善不受报”,就是这个意思,不能把行善当成谋取更大利益的手段。像《心地观经》卷一说:“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就要求更进一步,从理论上认识布施的性质,以及不要贪婪于施物或追逐来世福报上。然而效果不一定那么理想,“一方面是庄严的工作,另一方面却是荒淫与无耻”,对于一类社会可以这样看,对于一类宗教团体大体也可以这样看。

如上所说,“布施度”原指用个人财物和身家性命以利益他人的行为,后来又发展出一种“法施”,此前的布施则称为“财施”。“法施”的“法”指佛法。向他人宣传佛教,通过种种布教说法的方法将佛教的义理、智慧、信仰令他人接受和享乐(法乐),从而对社会起道德教化作用,这也是一种奉献。所以沙门释子的宣教说法自身,亦被目为布施,而且比财施更加重要,所积功德更大。此外还有一种叫“无畏施”的,是当众生处于最困难最危险的境地时,给以救援,使受施者免除恐惧。这一施尤见大乘精神。《优婆塞戒经》卷四《杂品》说:若有众生怖畏王者、狮子、虎狼、水火、盗贼,菩萨见已,能为救济,名无畏施。此处将王者与虎狼、盗贼等并列,同视为众生怖畏的对象,令人感叹;而在这类怖畏面前,要求自己的信徒敢于出手救助,实在够得上“侠义”。

如是“财施”、“法施”加“无畏施”,就形成大乘布施的基本种类。

按上述《优婆塞戒经》所说,还有三种施:

一曰“一切施”,它是布施的原则:任何布施都不能是不洁的。譬如“如法求物,持以布施”(《优婆塞戒经》卷四,下同)。“法”就是原则:施者所施之物,来源必须清白;像盗窃所得,就不应收受。又,“恒以净心,施于受者”,施者布施,动机应该纯正,不应为了“求报”、“求名”而施。“怨亲等施”,施不能有差等,看人上菜碟。

第二种施可谓“不施”,譬如不施“不净物”,诸如“酒、毒、刀杖、枷锁”之属,即使求者是多么急迫和高兴,也不应施与;再如“布施病人不净食、药”等,理应禁止。

第三叫“不思议施”,包括一般经籍津津乐道的布施自己的身家性命、肢体脑髓,以及向坏人、恶人亦进行布施之属,统统归于这一类。用一个“不思议”而置之不议,明显有不赞成的意思。这样,有许多夸张不合情理的主张,被逐渐纠正过来。

总之,布施把佛教从出世间重新引回到了世间,从自我封闭和社会隔离中彻底地走了出来,但由此带上新的贪婪,也就难免了。

二、 大乘戒律和大乘伦理

关于“戒度”,《六度集经》卷四也有一段提要:狂愚凶虐,好残生命,贪余盗窃,淫佚秽浊,两舌恶骂,妄言绮语,疾恚痴心,危亲戮圣,谤佛乱贤,取宗庙物,怀凶逆,毁三尊,如斯之恶……终而不为。信佛三宝,四恩普济矣。总其根本精神,仍是仁慈,唯运用于不残杀生命而已;而把“常奉佛教,归命三尊”作为个人受戒持戒的信仰基础,将“五戒十德,慈化国民”当做君主治国理民的方针。

此处所谓“十德”即对治“十恶”的“十善”,加上“五戒”和“八关斋”,都是在家信徒需要奉持的戒规。其中特别提出众生有九种难值的事情,谓“获人道难,处中国难,六情完具难,生有道国难”——生而为人,而且又是生得如此完好的人,非常不容易,以此劝勉人们自爱自重,好自为之,否则落入“三途”(三恶道),受地狱之苦,悔之晚矣。

同类推荐
  •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没有找到心灵的家,生命会在轮回中漂泊,四处攀缘,寻找依赖;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就能随遇而安,随缘自在。《问道》收集了济群法师对学佛者及困惑者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和解释。本书分八篇,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分别从皈戒、人生、信仰、闻思、修证、生死、抉疑、社会来回答学佛者的疑问,启发学佛者关于人生的大智慧,帮助现代人减轻烦恼,从此走上幸福人生的道路。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佛法在世间

    佛法在世间

    本书从佛教史,佛教教义,以及时代发展要求出发切入课题研究,得出“佛法在世间的结论”。
热门推荐
  • 蜜恋青梅:竹马OK!

    蜜恋青梅:竹马OK!

    他们是青梅竹马,原本因意外分离,十年后又重新相聚。他们相互明白对方的感情,顺理成章地在一起,看他们天天发糖,甜宠虐狗。可偏偏误会连篇,各种困难让他们聚散离合。可再多的阻碍也围困不了他们在一起的决心。可就在他们浓情蜜意,不离不弃之时,他的姐姐回来了……一天,洛仙仙看着江箫:“如果我有一天离开了你,你会怎么办?”江箫:“找你回来。”“如果我忘了你呢?”他深情一望:“那我就把你吃了,带球认领你回来。”随即,他如狼般扑上她,提前实施自己的计划……【此小说分两部,第一部甜宠微虐,第二部神秘期待!欢迎支持~】
  • 带着帝王系统闯异界

    带着帝王系统闯异界

    左麟在一场大火烧开之时,神秘的消失了,醒来之后,发现自己早已不在地球上了。他会遇到些什么人与事呢?
  • 重生之女王逆袭归来

    重生之女王逆袭归来

    前世,你们让我死无葬身之地,这辈子,我要你们,千倍万倍,偿还我......
  • 定庵诗话

    定庵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魂境地

    灵魂境地

    一个偏远小镇上,身世悲惨的少年被逼入绝境,却意外进入王者之墓,觉醒血脉命魂,引动天下大劫。少年背负王者使命,为揭开自身命运之谜,踏上一条血雨腥风的王者之路。
  • 行尸走肉:生存

    行尸走肉:生存

    新人第一次写小说,本小说主要写的是人性,写出在末世中人性的险恶,行尸这个题材只是来衬托幸存者在末日还能做出什么迫不得已或者丧心病狂的事情。而主角却可以为了朋友而杀人,为了爱人可以放弃生命,为了亲人和兄弟,可以放弃自己的尊严!
  • 惊蛰与布简

    惊蛰与布简

    我们在飞船上都活下来了,所以我们只是想生活。但现在好像变了味儿,我们为什么是以要生存的前提的活着呢?
  • 缸脑

    缸脑

    蒋生因为第二人格的妄想症,被关进了六角亭精神病院,以治疗的名义,被进行着一项有违道德的名叫缸脑的特殊实验。好在第二个人格苏醒了,他尝试了一切办法,都无力摆脱这项残酷的缸脑实验,于是留下了一本神秘的日记,然后选择了自杀,无形中将接力棒交予主人格。主人格能逃出这个缸脑吗?第二人格自杀成功了吗?究竟我是蒋生,还是蒋生是我?
  • 【华丽伪童话:手心里的爱琴海】

    【华丽伪童话:手心里的爱琴海】

    在爱琴海域的神秘岛国,她埋葬了她的美丽少年和最初爱恋。那之后,夏优奈跟随嗜赌的父亲一起回国,在学校里,她刻意敛尽锋芒,然而一次意外,令当红偶像筱原光发现了她隐藏的舞蹈天赋,他开始对她好奇,更最终喜欢上了这个谜一样的少女,可她却始终若即若离,直到一个贵族少年的突然出现,才逐渐撩开了她神秘的面纱……仇恨展开的黑色羽翼,几乎将她彻底毁灭,演艺圈的纷繁复杂,让她遍体鳞伤,这背后,究竟是谁的阴谋,谁的算计?最终,她爱上了那片天空,在那片属于他的颜色中,静静守望幸福破碎的天穹。亲爱的,至少我们还是拥有着,同一片天空。
  • 九转魔猿

    九转魔猿

    他被世人称为鬼将,他以为自己的复仇大记万无一失,直到死时方才知晓原来一切都是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