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46

第46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三)(4)

《如来性品》之四说,苦、集、灭、道同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不是一码事,并非认识了苦、集、灭、道就是把握了四谛。如果认识了苦就是苦圣谛,则“一切牛羊驴马及地狱众生应有圣谛”(卷七,下同),这当然荒唐;真正的苦圣谛应是“能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或闻常住二字……后解脱时,乃能证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既证知已”,才自觉到“我于本际以不知故,轮转生死,周遍无穷;始于今日,乃得真智”。这种真智,才是真正把握了苦的真理,才名苦圣谛。反之,通常那种以苦为苦,对苦现象的简单肯定,只可名苦,不是苦谛。“集谛”的意思大同,若“言正法无有常住,悉是灭法,以是因缘,于无量劫流转生死受诸苦恼。若能知法常住不灭,是名知集,名集圣谛”。同样,“灭谛者,若有多修习学空法,是为不善。何以故?灭一切法故,坏于如来真法藏故。作是修学,是名修空”,不是灭圣谛。相反,“若有说言,有如来藏,虽不可见,若能灭除一切烦恼,尔乃得入。若发此心,一念因缘,于诸法中而得自在”,虽有烦恼疾能灭除,是名灭圣谛。道圣谛,是“所谓佛、法、僧宝及正解脱”,若“言无佛、法、僧及正解脱、生死流转犹如幻化,修习是见,以此因缘轮转三有,久受大苦”。相反,“若能发心,见于如来常住不变,法、僧、解脱亦复如是,乘此一念,于无量世自在果报,随意而得”,从而灭一切恶业恶报,“如是见故,成佛正觉,是名道圣谛”。

这样解释的结果,是四谛的传统名字一个不变,内容全异;而形成一切差异的原因,唯有一个,是在这些词句中置入了“常住不变”的观念。这一观念用“不空”纠正了般若经类的“空”;用“常、乐、我、净”取代早期佛教以“无常、苦、无我、不净”为核心的四谛说。

综上所述,“佛性”至少有三层意思:一、 一切众生悉有的常乐我净,与大涅槃的概念同位,是佛性一般;二、 于不同众生有不同表现,是所谓众生佛性;三、 成佛的可能性以及相应的实践,即所谓菩提“当有”和一切趋向“正解脱”的修习。其中第二,指明众生佛性的差别;第三解释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由于三者同称佛性,含义不一,所以很容易造成混乱。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即众生佛性的差别,并不意味着佛性自身有差别。有差别的佛性或众生佛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众生对于自身固有佛性是否认识及认识程度,而不是那个佛性一般。佛性一般即是常乐我净,是“常住不变”,也没有差别的;差别在于佛性所处的众生对其认识不同。

佛即是佛性的完全和彻底的体现。经云:“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诸佛以此为性。”(卷二七,下同)据此推论,众生在现实性上还没有或没有完全以佛为性:“佛与佛性虽无差别,然诸众生悉未具足。”这里的“未具足”,表示尽管“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但并没有自觉到,或自觉的程度不够,这也正是“众生佛性”出现差别的原因。

对于佛性的自觉,《涅槃经》使用的是“见”,是“了”,是“知”,但多半用“了”和“见”,而且要求“了了见”,略称“了了”。意思是说,对佛性的认识,要像掌上视物一样清晰明了,所谓现观或现量。众生佛性的差别,全由于是否了见和了见的清晰度不同造成的。

至于如何了见,这里只讲一个通理:“是诸众生为诸无量亿烦恼等之所覆蔽,不识佛性;若尽烦恼,尔时乃得证知了了。”(卷七,下同)“尽烦恼”是了了的条件和前提,为此,须亲近“善知识”,懂得佛性的道理,同时还要持戒,修习诸方便,所谓“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因见佛性,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有佛性,以未修习诸善方便,是故未见;以未见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断烦恼—见性—得无上菩提,这是一个顺序过程;反之,众生固有的佛性,又是启动断烦恼程序的根据,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是性故,断无量亿诸烦恼结,即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除一阐提。”此处是把“一阐提”革除于成佛之外的,是本经的又一个重要观点。古人已经发现,“一阐提”有无佛性,以及能否成佛,《大般涅槃经》的前分和后分,严格讲是法显所译《大般泥洹经》与昙无谶续译的《大般涅槃经》部分,是不一致的,前者明确说,一阐提不能成佛;后者说,一阐提也可以成佛。为此,在这两译中间,佛教义学界还发生过争论,道生在后分未译出之前,即主张一阐提亦能成佛,而名噪一时。这在中国佛教史上已被传为佳话。

总之,只有见了佛性而得无上菩提,才得成佛,才得称为“大涅槃”。见性是成佛和大涅槃的根本标志。《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之三说 :声闻、缘觉至十住菩萨,不见佛性,名为涅槃,非大涅槃;若能了了见于佛性,则得名为大涅槃。二乘及十住菩萨,只能证得涅槃,而不能成就“大涅槃”,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涅槃不是建立在“见性”的基础上,称不上“大”。有时经文说,菩萨亦能见到佛性,二乘也能见到佛性,只是清晰度不够,未能了了,或者即以了了的程度差别,区分三乘的上下高低。但这不影响全经的主调:三乘虽然可以获得涅槃,但不是成佛,成佛的标志是必须经由了见佛性才得成就的大涅槃。于是,大乘为了追求成佛,需要经历无数劫难,满足种种智慧方便和功德积累,至此都被排到了次要的地位,最重要的任务是了了见知自身佛性。自我内向的知见,变成了外向修习的前提。这一转变,对中国佛教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关于佛性与成佛的这种关系,在中国禅宗中略做“见性成佛”。“见性成佛”几乎成了禅宗的口头禅。《坛经》记慧能,曾听人读《涅槃经》有悟,又曾与僧辩论《涅槃经》义,暗示《大般涅槃经》在形成禅宗思想中起过重要作用,但禅宗研究者很少注意到这一点,而多归诸《金刚经》。其实,查遍《金刚经》也不会找到“了了见性”这类思想。

《大般涅槃经》关于“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判断,为人生指出了一条无限自由和幸福的出路,提升了人生的现实价值,也给每一个人以生活的自信和勤于实践的勇气。这是佛教史上的又一重大创新,为佛教长期流通于社会,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它的译本初一问世,立即在中国佛教义学界引起轰动,认为“佛有真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说,如白日之朗胸衿,甘露之润四体,无异于一场教理革命(参见僧叡《喻疑》,《出三藏记集》卷五);而近代维新之士,则吸取“常、乐、我、净”以构造理想的“大同世界”,关键都是看好这一思想在扫除虚无痛苦的呻吟、代之以真实欢乐的理想中的作用。

《梵行品》之四,将菩萨行的大慈大悲最后归结为“与众生以乐”,特别体现了这种佛性涅槃观的现实意义。它说,“四魔者是菩萨怨”,菩萨能以智慧“破坏四魔”,所以成佛。这四魔,有的经书指“生、老、病、死”,本经则指“无常、苦、无我、不净”,并集中把“苦”作为破坏的对象。破坏的方法,则是易苦为乐。为了使众生得到快乐,即是自己受苦,也属于乐,而且是更高尚的乐:“过去诸佛为菩萨时,虽于无量阿僧祇劫为众生故受诸苦恼,终无不乐,而常乐之。”又说,菩萨“所见生死无量过患……虽知生死无量过恶,为众生故,于中受苦,不生厌离”,以至于“虽在地狱,受诸苦恼,如三禅乐”。譬如长者家失火,“长者见已,从舍而出;诸子在后,未脱火难。长者尔时定知火害,为诸子故,旋还赴救,不顾其难”。菩萨为众生之处于苦难世间,亦是如此。《大般涅槃经》屡屡提到,菩萨不畏地狱,为了众生,要有甘下地狱的决心。

这一些,使大乘精神又一次得到升华,升华成一种可贵的品格,一种不逃避现实,不独善其身,以牺牲自我为民先驱的那类品格,尽管它的许多具体说法是虚诞的,幻想的。

§§§第五节论“我”的实在性及其存在形式

“常、乐、我、净”是佛性人格的统一,这统一建立在真实而又常在的“我”上。“我”是涅槃四德的主体,是佛性的支柱。当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时,也就意味着人人都有一个常住不变的“我”,没有一个例外。众生之所以痛苦,那根源,说到底,是误认为人生无常、人本无我;如果认识到“人”本于“我”,“生”来自“常”,人生不过是“常我”的一种变形,那还有什么苦可言?早期佛教宣称人只是一个假名,本质是“无我”,只能增添人们对死亡的恐怖,加深人生的痛苦,应该得到彻底清算。因此,全经从头到尾,贯穿着对早期佛教这类悲观主义的批判,全力树立“常、乐、我、净”的乐观主义信念,客观上反映了人们对“常我”的渴望,不论是潜意识的,还是显意识的。

然而《大般涅槃经》的全部虚诞,也都可以归于对“常我”认识方面的虚诞上。这样的常我,叫做“大我”。卷二三中的《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之三,在解释何为“大涅槃”时说:“有大我故,名大涅槃,涅槃无我。大自在故,名为大我。”接下来问:“云何名为大自在耶?有八自在则名为我。”

其实,这“八自在”,既可作为“大我”存在的证明,也可看做“大我”的存在形式:

(1) “能示一身以为多身,身数大小,犹如微尘,充满十方无量世界”;

(2) “示一尘身,满于三千大千世界”;

(3) “能以满此三千大千世界之身,轻举飞空,过于二十恒沙诸佛世界而无障碍”;

(4) “以自在故而得自在……如来一心安住不动,所可示化无量形类,各令有心;如来有时或造一事,而令众生各各成办;如来之身常住一土,而令他土一切悉见”;

(5) “根自在……一根亦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如来六根亦不见色、闻生、嗅香、别味、觉触、知法”;

(6) “以自在故得一切法,如来之心亦无得想”;

(7) “说自在故,如来演说一偈之义,经无量劫义亦不尽”;

(8) “如来遍满一切诸处,犹如虚空;虚空之性,不可得见,如来亦尔,实不可见,以自在故,令一切见”。

这样的“自在”,其实就是印度宗教普遍想象的“神通”和被佛教化为“六神通”的变异,也相当于《华严经》中关于“佛身”遍及十方世界的描绘,但并没有明文肯定十方诸佛及其不受时空限制的流动是“我”。此处用来证明这就是“大我”真实存在的根据,是从有“用”必有“体”中推论出来的:从“大自在”的这些表现中,说明“大我”存在的真实性。

此外,在讲到以有“大乐”而名大涅槃时还说:“一切知故,名为大乐……诸佛如来一切知故,名为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又,“身不坏故,名为大乐……如来之身,金刚无坏”。由此大乐,名大涅槃。这也是“大我”存在的重要证明。

如此等等,与佛性、大涅槃等同的“大我”,又成了遍满于一切世界、一切众生的实在。就是说,不但人人都有一个这样的“大我”,而且这“大我”还弥满于世界和世界的一切事物。这种思想,很容易让人们联想起婆罗门教中的“梵我一如”来。它的实际来源,可能就是婆罗门教关于大我(大宇宙)和小我(小宇宙)的区分,及其在“梵”上的统一。

中国的传统上,有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说,有王充的人体结构与天的结构一致说,而灵魂不灭则是敬天祭祖的宗教基础,所以容易与《涅槃经》的“常我”说产生共鸣。东晋慧远死于义熙十二年(416),次年,法显的《大般泥洹经》译出。慧远生前没有机会接触到专论“我”、“常”一类的经典,但其所撰《神不灭论》中的“神”,与这里讲的“我”,所指谓的实体就出奇的相似。传说慧远作过《法性论》,谓“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高僧传》卷六);这“至极”即相当于涅槃,“不变”就是“常”;“得性”相当于“见性”,就是说,在思维方法上,是与《大般涅槃经》一致的。

其实,“神我”之说,早在佛教初传中国时已经见诸某些经籍译文了,除了鸠摩罗什系统,中国佛教很少对神我表示过公开的质疑。即使比较忠于佛教原典的译经,也多半羞羞答答地承认有神我的存在。原因是,神我的观念与形形色色的佛教虚无主义对立,不但可以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安置上坚固的基石,也可以为三世轮回找到一个承担者、一个不变的主体,从而稳定佛教自身存在的基础。据此,理论的表述就成了这个样子:三界五道,所有众生,应该各有一个神我,超越时空,永存不变;现实生灭不已、千差万别的芸芸众生,则只是本有神我的自我堕落、不见自性的反映。如是无量世界、无量众生,也就应该有无量个神我;其数虽然无量,但总归是一个常数。他们各能周遍一切世界,按因果律生灭不已,而这生灭变化,只能是这些神我的自我循环。东晋名士罗含作《更生论》,就是以“人物有定数,彼我有成分……聚散隐显,循环于无穷之途”(《弘明集》卷五),解释众生有数(常数)、业报轮回无穷(变数)的道理。

同类推荐
  • 听圣严法师说佛

    听圣严法师说佛

    佛教倡导的慈悲心、放下、舍得、包容、上进等观念,永远是我们应该深思并奉行的人生准则。在浮躁、琐碎、焦虑的现代生活中,能让人从中寻得自己的一间静温禅房,让心灵得到宁静。鉴于此,笔者将法师对佛理的解析编撰成册,让更多人聆听法师的教诲。本书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对禅理的精辟见解入手,深层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并用一些经典故事加以阐释,让人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品味到禅带来的心灵洗涤与智慧指引,解除疑惑,透悟人生。
  • 五百罗汉之谜

    五百罗汉之谜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 罗浮道教史略

    罗浮道教史略

    本书介绍了罗浮道教的历史发展,收录了罗浮道教诗词楹联,对罗浮道教两千年来的历史作了史料性的梳理,为中国道教史增添了一道风景。
  •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是用佛陀的话解读或者解答的一些现代都市里最棘手、最热门、最时尚、最前卫、最隐私、最尖锐等的话题。比如禅师对贪污、疯狂玩微博现象、婚外恋、奢华假日游、富二代、拜金女、明星绯闻等等问题的看法。它是用传统的观点阐释和解答新颖的问题。相对于较多的传统佛学类出版物来说,它的话题新颖,与时效结合紧密。市场上很多星云、弘一、证严等法师本人的著作《舍得》、《宽心》等以及写他们的著作《禅的行囊》、《禅心莲韵》等销量都很可观,相信将传统的畅销作品融入新的话题会更加有卖点。
热门推荐
  • 龟巢稿

    龟巢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天庶女:魔王的宠妻

    逆天庶女:魔王的宠妻

    一朝重生,再次睁眼,她回到了十年前,她想人生既然重来,这一世,她绝不再做被人利用的卑贱之人,她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绝不放过那些阴狠毒辣之人。当饱受折磨之魂,重生到十年前的身上,昔日默默无闻的相府大小姐一鸣惊人。曾经羞辱祸害她之人,身败名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而他,只为她踏碎天下!天上地下,为她独尊……
  • 超级修真农民

    超级修真农民

    钱财名利席卷而来,只因唐小川意外获得《神农本草》。他医术无双,包治百病,妙手回春,庸医低头。他神功盖世,横行霸道,惩强除恶,敌人恐惧。他种仙草制灵药,成为一代药王,强我华夏中医,横扫市场。且看唐小川如何平步青云,铸就不朽传奇,展开波澜壮阔的极品人生……
  • 欢喜冤家三公主

    欢喜冤家三公主

    她们是皇室公主,一场相同的命运使她们永远相聚在一起。“我会让你们三个身不如死,哈哈哈,你们死了,我、紫晴和紫妍就是真正公主了。”苏紫琪说道“姐姐你好坏,你妈咪害死我妈咪,还抢走我爸比,现在还要害死我和姐姐,我恨你,你是贱人。呜呜呜。”小雨蝶依偎苏颖儿和苏梦蝶怀里。“呵呵,你才是贱人,你跟你姐姐还有你妈咪都是贱人,来人呐,把她们三个毙了。”“姐姐,我怕。”“雨蝶乖哈,姐姐带你出去。梦蝶快走。”在那些人还没到苏琪身边的时候苏颖儿和她的两个妹妹逃走了,苏琪心想她们逃出了皇宫也不能回苏家,肯定是死路一条就没叫人去追了。可惜她猜错了。十年了,苏雨蝶她们回来报仇,后面会发生怎样的风波呢?抱歉,题目出错了。
  • 晟仙

    晟仙

    纵使王朝更迭,繁荣衰落;纵使时光流转,沧海桑田;纵使天不是那天,你不再是你,我还是会再次寻到你,只为再一次握住你的手。
  • 有鬼来袭

    有鬼来袭

    另类人生是怎么开启的,不是重生、不是穿越,如果你也嫁给一个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死掉的鬼老公,那这一切你就懂了!他死就死了,我嫁也嫁了,这也就算了,偏偏他还每夜掐着点的将我吃干抹净!他吃就吃了,我忍也忍了,可是偏偏活着的也不让我省心。只比我大三岁的风骚婆婆,有事没事对着婆婆暗送秋波的叔叔,每天阴沉着脸从不多话的叔母,夜里想着法要进我房门的小叔,这个家,到底发生了什么?
  • 蔷薇再开时

    蔷薇再开时

    你曾经以为有些事不说是个结说开了是个疤可是你解开了那个结你才发现那里早已经开出了一朵花你笑了笑对自己说没有什么过不去的这也就是生活
  • 狂暴人猿

    狂暴人猿

    问洪荒大陆谁主沉浮,且看一群猴子引领潮流...
  • 封尘万古

    封尘万古

    万古前,那过去去了哪里。尘埃下,那被掩埋的腐朽残剑;山岳中,那被尘封的古殿,内心中,那被莫名唤起悲歌。为何,我的记忆中不曾有他们的存在,为何,我的眼泪莫名流淌。风华少年,打破家族诅咒,扭转家族危机,随后只身闯入这广阔天地,寻找那被尘封的过去……
  • 穿越之上位王妃

    穿越之上位王妃

    一位富家千金女穿越到古代,柔弱大小姐如何颠覆大姐的认知,上位飞流倜傥的小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