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42

第42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二)(17)

早期佛教已经传说,释迦初生即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上,唯我独尊。”在《华严》这里,则指出了其所以超人因而独尊的理由。但他与超人论者又有不同,菩萨只是在悲天悯人,在人格上并不贬损和轻蔑群盲,而且强调,菩萨生来必须学习,如在“童子地”,要“学一切世间巧妙、谈论、诸嬉戏”,包括书数、算计、刻印方便;乘象马、车乘、弓射等技艺。善财童子则是样板。

与此有关,需要建立一种尊重他人一切善行的“不轻心”,并定为“普贤行”的首要条件。文见《十回向品》的“无缚无著解脱回向”。它所列举的不轻范围,包括一切善根、出生死心、摄善根心、悔过心、随喜善根心:礼他方佛、恭敬合掌、礼拜塔庙、劝请他方诸佛转法轮等,由此即可达到“无缚无著解脱心”,变成像普贤一样的超人了。所谓“彼善根回向具足普贤身口意业……修习普贤勇猛精进……具足普贤无碍音声陀罗尼门,充满十方……得持普贤一切劫行陀罗尼,于一切世界具足修习诸菩萨行……于一众生身,尽未来劫,示现普贤菩萨一切自在神力……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得普贤一法门,于无量无数劫示现诸佛无尽自在,悉能度脱一切众生”,得普贤自在,“于一花中令一切严净世界皆悉安住”,“出生普贤微妙音声,充满法界十方佛刹,随其所应,皆悉得闻”;修普贤行,“得无量无边智慧……成就(与具足)普贤菩萨所行……于一毛道,分别无量无数佛刹,悉能包容一切法界,究竟空界……能以无量无数阿僧祇劫为一念,能以一切众生诸念以为一念……于一心内悉能容受无量诸身……分别一切平等法界,令杂世界悉为一形,无量种种世界、无量方便,入深法界,皆如虚空,而亦不坏世界之性……于一念中悉能了知(一切诸想),心无虚妄;悉离诸想,心无所著;一切如来智慧充满”(卷二)。

这其实是由“定”发“慧”,描述如何从幻觉的神力无穷中,得出“入深法界,皆如虚空”这一结论的思维过程。它的超人,是存在于虚幻中的;超人的智慧,是这种虚幻的结晶。

然而在《十明品》中,普贤所讲的智慧,则完全是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了。这里略摘一点,可供比较:

其七,“分别一切言音智明”:于微尘数世界种种音声语言悉能了知,“善分别知,入一切施设,深入了解一切世谛;悉知种种诸言音法……随其所入,游行世界,悉能了知此世界中众生之性”(即声明)。

其八,“出生无量阿僧祇色身庄严智明”:知一切色不生,无任何色,但依旧要“深入法界,住持变化种种形色”,“入无色法界,住持变化种种形色,随所应故,所谓见教化,正念教化……亲近教化,随逐教化……悉能度脱一切众生”。此相当于“工巧明”和“医药明”(如长养色、最坚固色、胜色等),故要住持和变化种种形色,亦名“一切种行足具普贤菩萨色”,成了普贤行和普贤变现形象的重要内容。

其九,“一切诸法真实智明”,知诸法无名字,无有性,无来无去,不生不灭,无所从来,去无所从至,无我无比,但“知一切法别异,知一切法无别异;知一切法不二,非不二……知如是诸法故,不著世谛,不著第一谛:不虚妄取诸法,不起诸文字,随顺寂灭性,不舍一切愿;见第一实义,决定知诸法,兴无量法云,普雨一切甘露法雨……成就大慈悲。无文字境界,出生文字义,不坏文字性。观察诸法,悉从缘起,无所染著”(卷二八)(此般若后来发展成为因明和内明)。以上为大乘“五明”之根据。

其十是总结,“一切诸法灭定智明”:“于念念中入‘灭一切法’三昧正受”而不舍菩萨事,“于一切世界悉能善学一切所学,一切法相,深入法相。善知诸法,悉从缘起,了一切法无有真实,随顺世间诸语言法,于一切法无所沾染;方便演说一切诸法……于有于无,悉无所作,悉能成办诸菩萨事……不舍普照一切诸趣,于正受地寂然不动”(卷二八)(精通各种语言、变化各种身份、把握真实,而学习一切应该学的东西,这是普贤行的精要)。

最后,应该说《华严》的基调是与人快乐;自己快乐,也要让众生快乐。因此,它的救世,不是消极地灭苦,不像早期佛教那样,苦是灭了,人也灭了。它强调的是与众生以乐,取代众生之苦。所以全经对菩萨行的描述,多从饶益众生、安乐众生、惠利众生等方面着笔。它认为,此等善行不但是为了讨众生的喜欢,而且也是讨如来的喜欢;如来是否欢喜,即体现在众生是否欢喜上。作菩萨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利益众生,菩萨的利益只能实现在利益众生之中,离开众生利益,就没有菩萨的利益。就此而言,《华严》是提倡彻底的利他主义的,问题出在利益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这就需要具体分析了。

且就《十回向品》中的“随顺平等善根回向”来看,此“回向”主要是为王者说的:若为王时,得胜国土,安隐丰乐,降伏怨敌……功盖天下,德覆十方,万国归顺,无敢违命,兵仗不用,自然泰平。以四摄法善摄众生……具足修行一切布施……若见狱囚受诸楚毒(按:此即现实的地狱之原本)起大悲心,舍诸库藏、妻子眷属,以身处狱,救苦众生;见送狱囚趋于死地,自舍己身,以代彼命……为求正法,投身火坑;为求法故,举身具受无量众苦;为法难故,能舍大地四海国土……国土丰乐,人民炽盛……自在法王,断除一切屠杀恶业,普施无畏……或施大地,起佛殿堂,造僧房舍,安处菩萨圣众福田;或建尊庙,随应一切;或施僮使,供给三尊、父母、知识一切福田。以身布施,一切给使;复以一身普覆诸佛,以自身施一切众生……只此一回向,就用了三卷半的篇幅(卷一六至一九中)。而叮嘱王者理应施乐与人的程度及其落实的所在是民众和佛教。

“回向”一词是个外来语,或作“施向”、“转向”,在汉语里很难找到更恰当的意译,意思是指,个人所积累的功德善根,无条件地转给他人享有,或作为祝愿他人的依据。像布施,能够培植出施者的“善根”,而施者同时可将这一善根回向于“众生和诸佛”,譬如:若施饮时,如是回向: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饮法甘露,成菩萨道,除灭渴爱;常乐大乘,离五欲爱,得净法爱,法身柔软,三昧调心,未曾散乱入智慧海,兴大法云,雨法甘露。(卷一六,下同)布施的范围,从身家性命,而饮食、美味、车乘、衣服,以及各种用品、设施和装饰品,如华蔓、涂香、床座、灯明、汤药、杂宝、车乘、象马、盖、幢、幡、竿、缯、明珠、宝冠之类,对于施者(菩萨)而言,都应如此回向。《十回向品》是专门讲这一法门的。

就施者自身言,布施不但会培植自己的“善根”,而且必得优厚的报酬,所以布施亦称“福田”——为自己种植福报的田地:若诸方来一切福田(按:此指向菩萨索取布施),或承菩萨名闻故来,或与菩萨因缘故来,或闻菩萨本愿故来,或复菩萨心愿请来,菩萨于彼悉乐惠施而无厌倦。尔时菩萨于来求者发悔过心,作如是言:诸人当知,我应诣彼礼拜供养种种惠施,而今为我故从远来……处令安隐,供给所须:或施摩尼宝车,载以阎浮提内第一宝女;或施金车,载以己国最胜宝女;或施清净琉璃宝车,载以内妓;或施乐车,载以童女,容美如天……以如是等种种宝车,随其所求皆给施之,满足彼愿,欢喜无量。菩萨摩诃萨,诸乘施时,如是回向: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乘不退转摩诃衍乘,诣不思议菩提树下……令一切众生乘般若波罗蜜乘,化身充满一切法界及佛境界。令人奇怪的是,在一切布施中,总是翻来覆去地要求“菩萨”去布施女人。卷一八记:(菩萨应)布施宝女,侍人眷属,技术悉备,才能巧妙,善于言戏,欲仪具足,奉事恭顺,能感人心;世间功德,无不备举,庄严绮丽,回动天人;言音和雅而无粗陋,侍主尽礼,不失其意,姿容殊妙,见者无厌。千亿技直,供侍宝女,皆是菩萨净业果报,而用布施……布施宝女眷属善根回向……菩萨摩诃萨住如是法,生如来家,出生一切智道……布施宝女眷属所摄善根,回向众生,令一切众生逮得无量三昧眷属……令一切众生悉行菩萨不可思议自在游戏三昧。此名“布施宝女眷属善根回向”。接下去是布施“妻妾男女”,是又一个原则,讨众生欢喜:普于众生,行一切施,于未满足者,悉令满足;护持安慰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皆悉欢喜。从这里看,做菩萨也实在不容易,首先得有宝女、童女可供布施;如果没有,把自己的妻妾贡献出来也行,但经文始终没有明确接受这类布施的那类人,不像般若经类等所言,接受布施的只能是大菩萨。记得华严宗的法藏说过,穷人是做不了菩萨的,因为只布施一条,他就过不了关。

同类推荐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道教一本通

    道教一本通

    本书从“道”字入手,详细讲述了道教的历史、教派、典籍、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的方方面面。
  • 独眼看禅机

    独眼看禅机

    现代佛教并不是人们意识里“封闭和消极的”,佛教自古至今积极利用慈悲普度的情怀饶益众生,特别在文化事业上。华岩寺的弘法利生活动之一即是提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又不舍弃现代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艺术形式。佛教界也要利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李哲良先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社会对佛法对佛教的关注,欢迎更多的人们来重视佛教文化,佛教界也愿意与人民大众一起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圣经故事(1册)

    圣经故事(1册)

    本书收录的圣经故事有:“一部文学遗产”、“创世纪”、“先驱者“、“继续西行”、“暂居埃及”、“逃脱奴役”、“荒野漂泊”、“找到新的牧场”、“征服迦南”、“路得的故事”等。
热门推荐
  • 我们一起泡妞的那些日子

    我们一起泡妞的那些日子

    男人三十算不算老?老男人到底吃不吃香;御姐成熟妹、萝莉小可爱,统统都是我的菜,快到碗里来……有纯情、有热血、有虐情、有装逼,更有妹纸……喜欢地快来啊。
  • 邪王盛宠:嚣张一品妃

    邪王盛宠:嚣张一品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狠辣刑警,一朝穿越,变身疯癫痴傻的苦命小姐!她曾是君家血统最纯的继承人,君家最引以为荣的天才,一场巨变,让她从天才沦为了人人喊打的废物,更被未婚夫带着新欢欺上门来?不过,甭管你是狠毒姨娘还是渣男恶夫,惹到我女王冷玥的,下场就只有一个,玩死你不偿命!
  • 守护甜心之薰衣草的约定

    守护甜心之薰衣草的约定

    日奈森亚梦那只是过去的我,我已不是当初的傻白甜了,现在站在你们面前的是紫冰璃雪,复仇,我绝对不会手下留情了
  • 香宋词

    香宋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毒舌王妃太妖娆

    毒舌王妃太妖娆

    她,是最骄傲的女王。一场穿越,她遇见了他。一场事故,他救了她,她的心也沦陷了,她喜欢上了他。他一次次的伤害,她却不离不弃。他爱上了她,她却早已绝情,没了情魄。终究是来死不相往来,还是终相厮守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鲜血与风流

    鲜血与风流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tf之那天与你邂逅的温暖

    tf之那天与你邂逅的温暖

    他是万众瞩目的耀眼明星,他是才华横溢的绝世校草,而在他的心里一直住在一个女孩,十年,只为等待那天与他邂逅的温暖。她是清纯可爱的富家千金,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改变了她的命运,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 无良师父是黑客

    无良师父是黑客

    汝嫣妲也是醉了。情人节前夕和情人分手。她也是单身狗一只了。大喇叭瞬间点下:天下没有好男人!!!……顿时鸦雀无声了。不过,好像是自己卡了吧?等等!突然蓝屏怎么回事?电脑你别不给力啊!
  • 洛迦纪事:飞雪连城

    洛迦纪事:飞雪连城

    接《洛迦王妃:慕雪倾城》劫后余生的雪衣随穆城来到了与世隔绝的念雪城,但故梦纷扰,始终无法彻底放下洛迦的前尘往事,穆城为了她心事亲赴洛迦探看,他将遇到冷漠桀骜的洛迦王、居心叵测的王后、心事重重的雁翎子、天真无邪的小王子以及温柔似水的汐染公主,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保证日更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