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40

第40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二)(15)

要之,认识不同的事物和事物的差别,以及认识各色人等在认识上的多样性,是此地菩萨的主要任务。为此,不但需要广泛深入的观察,而且需要良好的记忆。记忆的最佳方法是“陀罗尼”,即“总持”。牢固记住,不会忘却,名“得陀罗尼”:如是善知无碍智……得众义陀罗尼、众法陀罗尼、起智陀罗尼……如是等百万阿僧祇陀罗尼……能于无量佛所听法,闻已不忘;如所闻法,能以无量差别门为人演说。由此说法,就会“神通”无限:或以一音,欲令一切悉得解了,即得解乐;或以种种音声,欲令一切各得开解,即得开解;或以默然,但放光明,欲令一切各得开解,即得开解;或一切毛孔皆出法音,或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色、无色物,皆出法音……周遍世界,欲令得解,即皆得解。这一切物事皆能说法,当然是将菩萨说法神异化的结果;它的实际意义,则是要求菩萨于世间万有中体验佛所说法,不离世间万有而为众生说法,凸现菩萨行不得脱离世间众生万有之义。这一点,在前述《入法界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第十地名“法云地”,这也是最后一地。此地由“知分别世界差别,深入众生难处,入诸如来行处”,逐步“趋向诸佛力、无畏、不共法,坚持不舍”,“得至‘一切智’位”,即“近佛位地”。换言之,“如来行处”就是把握“法界差别”,亦即“一切智”——“知一切法如幻如化”。此智亦名“空慧”,是近“佛位”的标志;由此“空慧所成光明,能照一切世界”。

于是经文描绘说:此菩萨坐大莲花上,“足”出光明照十方“阿鼻地狱”等,减众生苦恼;“膝”出光明照诸“畜生”;“脐”出光明照诸“饿鬼”,能灭除此类众生的苦恼;“胁”放光明照“人”,令“安隐快乐”;“手”放光照诸“天和阿修罗宫”;“肩”放光照“声闻乘”;“项”放光照“毗支佛乘”;“口”放光照“九地之前菩萨”;“白豪”放光照“得位菩萨”;“顶”上放光“照十方诸佛大会”,住于虚空,成光明网。菩萨于胸前出一大光,名“破魔贼”,照十方世界,示无量神力。尔时,十方诸佛出眉间白毫相光,名“益一切智”,入此菩萨顶。即当“一切十方诸佛光明入是菩萨顶时,名为‘得职’,名为入诸佛界,具佛十力,堕在佛数……受职时,诸佛以智水灌是菩萨顶,名灌顶法王……菩萨得是职已,住法云地”——以“光明灌顶”为标识,菩萨得住法云地,成十地菩萨,算是进入佛的境界,隶属于佛的范畴了。

菩萨光照所及,从凡俗之地狱、畜生、饿鬼、人、天、阿修罗,到佛家的声闻、毗支佛、菩萨和诸佛,凡十大类众生,同属“十方世界”,在菩萨智慧的普照之下,于他们之间交织成一个光明之网,互相联结,互相映现——这不妨看做是“华严世界”的现实基础。华严宗人,则将这十大类众生,称为“十法界”,作为打造“三千世间”的基础。智也是吃透《华严》精神的,他同样不把佛当做远离世间众生的超世间存在看待。

描述菩萨修习成佛全过程的经籍,以此处最为细致。其后还有一个简明的总结,为了省得一一解说,略录如下:是菩萨十地,因佛智故而有差别……住“欢喜地”,一切世间经书、技艺、文颂、咒术集在其中,无有穷尽……住“离垢地”,持戒、头陀、威仪、助法集在其中,无有穷尽……住于“明地”,集一切世间禅定、神通、解脱、三昧,问不可尽……住于“焰地”,集令众生入道因缘,种种问难,不可穷尽……住“难胜地”,集一切自在如意神通,说不可尽……住“现前地”,集深因缘法,说声闻果,不可穷尽……住“远行地”,集种种方便智慧,说毗支佛道,不可穷尽……住“不动地”,集一切菩萨自在道,说世间性,不可穷尽……住“善慧地”,集转众生行智,说世间相,不可穷尽……住“法云地”,集如来十力、四无所畏,说诸佛法,不可穷尽。

(又,此十地)同在佛智。因一切智故,有差别相……欢喜地中,渐生坚固愿;离垢地中,不与破戒共宿;明地中,舍诸假名;焰地中,于佛得一心不坏净心;难胜地中,生世间无量方便神通,起世间事;现前地中,观甚深因缘法;远行地中,以广大心,善观诸法;不动地中,能起大庄严示现;善慧地中,能得深解脱,通达世间行,如实不失。在陈述菩萨十地的过程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表示大乘最高觉悟和智慧的概念,被提及的次数明显减少,代之而起的是“一切智”和“一切种智”。这两智都是般若经类的概念,此处当做菩萨行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佛智”。

“一切智”即是“空慧”,指对事物共相(本质)的把握,“十地”即是此智在菩萨不同修行阶段的具体展示。同时又说:“是菩萨十地,次第顺行趋向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则是对一切事物的别相(现象)的认识。菩萨的十地修习,表达的是把握事物共相本质的历程;这一整个历程的最高成就,是对一切个别事物都能具备正确的认识。将对个别事物和事物的个性推崇为至高无上的佛智,是《十地品》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贯穿于全部《华严》的一条主线。它所要求的,是不满足于共相认识,停止在共相认识,或简单地把共相认识套用到个别的事物上,重要的是,还要认识一切个别事物以及它们特殊的性相,在每一事物的别相中,体认到一切事物的共相。共相与别相、一般与个别、本质与现象,相即相入,不可分离。如此一来,这两种佛智就给予“无上菩提”这一空泛的抽象以生动的内容,也为菩萨深入生活,切实生活,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附带说明,《十地品》有时把“发心”的发“菩提心”改做发“萨婆若心”。“萨婆若”的意译,或作“一切智”,或作“一切种智”。《十住品》或说:“发菩提心,求一切智”,把“一切智”作为觉悟的最高标准;或说“菩提”系“觉一切法”。将菩提释为“一切智”或“一切种智”,力图将无上菩提的模糊性,确定为对事物的无限的认识活动,也可以看做《华严》整体思想的表露。

这样一来,一般认为,菩萨在成佛的修行中,是般若为因,菩提为果,至此就得改为般若为因,佛智为果了——尽管“菩提”亦有“智”义。

二、 “三界唯心”的命题与唯识哲学的发轫

上述“第六地”中讲到:“三界虚妄,但是心作;十二缘分,是皆依心。”(卷二五)这段话,《渐备一切智德经》卷三作:“其三界者,心之所为;其计于斯,十二缘起、五趣所归。”唐译为:“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如来于此分别演说十二有支。”译文尽管不同,意思一样:世界与众生,均是“心”的造作,同属于“心”。

依佛教传统,有情众生和无情环境是一体的,同属“三界”,都遵从“十二因缘”的规律而生灭流转;由于三界唯是一心作,所以十二因缘被统一到了“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再明白些说,原有的缘起论,是“十二支”之间的因果连续,其中的“识”或“名色”中的“名”,均相当于“心”,但并不居于特殊地位。现在变了,“心”已不再是十二支的一分子,而成了十二支的每支之所依;全部世界和众生,都成了“心”的产物,依赖于心而存在,而运动。

毫无疑问,“三界唯心”的命题,彻底结束了佛教早期多元化的世界观,同时也给般若学的“假有性空”,找到了一种新的解释,为佛教向一元论的唯心主义哲学发展,开辟了另一类前景。

至于为什么十二因缘依心建立,经文从十二因缘自身的结构解释说:随事生欲心,是心即是“识”;事是“行”,行诓心故名“无明”;识所依处名“名色”;名色增长名“六入”……贪著所受名为“爱”;爱不舍名为“取”……识亦有二种作:一者能受生,二者与名色作因;名色亦有二种作:一者令识相续,二者与六入作因。(卷二五)此中说,“随事生欲心”,这是常识;“事是行”,则有特殊含义。按此品给“行”下的定义是“生未来世果报”,所以“行”即是“业”。在三业中,起支配作用的是“意”,因此,所谓“行诳心”,等于“意”诳“心”。于是“随事生欲心”的常识,就变成了心、意相续不断,其余诸支只是它们的表现。所谓“五阴从业起,诸业因心起”,“心”升化成世界和众生之始端。

此文给“识”和“名色”规定的作用,使“识”变成了脱离肉体而自在的灵魂,“名”变成了这灵魂令人体得以存活的精神,“心”则变成了这识与名的“体”。由此看来,《十地品》的缘起说,当是脱胎于部派佛教中的“十因缘”说——此说将世界人生的缘起,最后推至于“识”,“识”是世界众生的本原。不过“十因缘”说似乎反响甚微,至此,它被扩充成一种依心而起的十二因缘,也标志着古典的缘起论就此终结了。

当《华严经》一经确定“三界唯心”的命题,它就到处运用。《夜摩天宫说偈品》中有个著名的偈文: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这一偈文,成了此后一切佛教唯心论者最推崇的权威表述。

《菩萨明难品》有一偈曰:一切世间法,唯以心为主;随乐取相者,皆悉是颠倒。意谓,世间诸法之所以性空不实,颠倒虚幻,缘于它们是心的主观勾画,是把心的勾画物——“名相”,误以为真实。把世界众生看做虚幻不实,是大乘哲学的共性,但般若学归结为诸多“因缘所生”,此处则统一于“一心”,是“心”的勾画,成了世界众生的唯一因缘,从而与般若学区分开来。

根据唯心原理,佛如来也应该是“心”的产物,所以《夜摩天宫说偈品》说:若人欲求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诸如来。“心造诸如来”,也是《华严经》中的重要判断。由此又可以直接导出两个重要观点来:

第一,即本品之三讲的,修佛在于修心,见佛在于知心,所谓:“诸佛悉了知,一切从心转;若能如是解,彼人真见佛。”唐译文为:“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这一观念的重点,是将成佛的根柢放在认识心的创造功能上,借此修习,去染心,成净心,所以《入法界品》之三说:当知菩萨皆由己心得诸佛法,修菩萨行,净一切刹、教化众生……诸佛菩萨一切自在无碍境界,皆由己心,具甚深智,了一切法,是故善男子,以诸善根增长己心,雨甘露法,润泽其心,于境界中,令心清净。此文的目的,在于突出众生的觉悟,不由“他力”,而在“自悟”。

第二,全经时有涉及的一个观点:佛既唯心所造,故本质亦属虚妄。《入法界品》之三说:菩萨应“知一切佛及与我心,皆悉如梦……知一切佛皆悉如幻,己心亦尔”。此文的本意在说明,若要令心清净,条件之一,就是无住、无相、无著、无所得;此等心境,当然也容不得某个佛如来质碍其中,因而需要断定佛如来亦为虚幻,加以破除。这也符合般若通义。上述《菩萨说偈品》中说,如来“光明无来处,去亦无所至,不生亦不灭,空寂无所有……若能如是解,斯人睹如来”。这样,见空即是见如来,而不是上述之见心即是见佛了。这是重归般若的一种反映。

再进一步,不但是佛,即使认识佛的那个“我心”,也不可横计在心,必须破除,所以宣布“心”不但是梦幻的制造者,而且心自性即是梦幻。

《菩萨说偈品》中还有两个偈: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世间既虚寂,佛及法亦然;斯等三种法,其性无所有。前偈说明心、佛与众生三者的统一,统一于虚妄;后偈说明佛、法与世间无异,三者同一虚寂,即无相、无自性。虚妄的“妄”是妄取诸相而以为“有”,虚寂的“寂”是“空寂不变迁”,故谓之“无”。“有”属世间,“无”表出世间,而实际上,“世间非世间,二俱非真实”,都是一心妄自分别的产物。

如果按照此处解释,此心、佛、众生以及世间、出世间,都是在梦幻性空上的统一,而不是在实有的“佛性”或“心性”上的一致,那么问题就来了:这如梦如幻之“知”,是否超越了梦幻,不是梦幻?因为“知”也是“我心”的功能。假若“心”的本身就是不真实,如何断定那些梦幻之知不是同样的梦幻?假若佛亦虚幻,经文再三强调的,菩萨必须“发心”,必须对佛如来虔诚信仰和供养崇拜,岂不都成了自欺欺人?

《华严经》这类混乱的说法,反映了它企图综合诸种思想体系为一的窘境。

依据“心造诸如来”的原理,经文所说的十方无数诸佛,只相当于佛的“应化身”,定其为虚幻,这在逻辑上是通得过的。《菩萨说偈品》中有这样的话:若有能赞叹,无量诸如来,不可思议劫,功德不可尽。犹如随意珠,能现无量色,此色非真色,诸佛亦如是。如虚空清净,非色不可见,能现一切色,其性不可见……一切诸如来,无有说佛法,随其所应化,而为演说法。意思很清楚:佛实有两个:一个是“能现一切色”,为的是让众生知见的;一个是“虚空清净”,“其性不可见”,“非识之所识”。前者为应化身,后者即是法身。应化身随着众生的根性和修习水平,呈现的形象差别万千,适应“心造诸如来”的原理。法身或即佛性,则不是众生的认识对象,不在认识的范围;对于众生,他是绝对的不可知,所谓不可思议、不可言说,因而不可能成为“心”之所造。

同类推荐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圣经故事轻松读

    圣经故事轻松读

    创世的故事告诉我们神怎样用话语从混沌中创造了有序的世界,因为“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所以人们称上帝为“造物主”,人可以从身边存在的物质认识到造物主的存在。圣经用“起初,神创造天地”一语概述了创造者、被造物和伟大的创造作为,简洁地描写了神创造万物的过程,怎样从混沌空虚中将光和暗、天和地、陆地和海洋分开。在造物主的眼中,他创造的这个世界十分美好。他使万物布满天空、陆地、海洋;他安排日、月、星辰的运转;创造飞禽、走兽和水中生物,最后,他照着自己的形像创造了人。
  •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本书是已出版的《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的延续和拓展。
热门推荐
  • 数据破坏者

    数据破坏者

    人称智障,李茂涛机缘巧合下得到了一副改变命运的眼镜,从此泡妞、泡妞、泡妞……可就是泡不到啊泡不到~一切看似智障……可谁又知,隐藏在这之下的惊天阴谋……
  • 梦想的明星

    梦想的明星

    他是她梦中的明星,在追逐中两人另一层身份使得两人越走越远,神秘的杀手组织,跨国的集团,这一切让两人情路更加难走,他们能否度过这一切,能否让明星成为自己的专属···
  • 绝世高手混都市

    绝世高手混都市

    外界很精彩,我要去看看。
  • 不朽神武

    不朽神武

    这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浩瀚的世界,无边的大陆,辽阔的海域,生命的禁区以及神秘莫测的秘境,更有着无数势力的人族,凶残霸道的妖族以及邪恶无比的邪灵一族。只有达到至尊般的强者俯瞰着大陆的众多生灵,一念就能让天地飘血,在妖孽出群出的时代,一个从边陲小城走出的少年,让这世界进入风云动荡的时代,且看主角如何力挽狂澜,邀战天下,一路高歌猛进成就一代不朽神武。
  • 何云巡修果

    何云巡修果

    天道人力两茫茫,一方更比一方强!因果循环不在惘,我有我路。
  • 大明酷吏

    大明酷吏

    张华天,他穿越之后不想做什么名相,不想做名将,他只是想要做一个遗臭万年的酷吏!钱谦益:“张华天勾结阉党,屠戮东林,与民争利,到处抄家,搜刮民脂民膏!他让无数东林官员人人自危,大家好不容易弄些钱容易吗?”侯方域:“张华天,实乃一代酷吏。苛待文人,不尊先皇,重商轻农,甚至打压天下士子,真乃酷吏啊!“皇太极:“大明那帮饭桶,怎么连一个酷吏都灭不了?你们再不灭了这个酷吏,他就要打进沈阳了!”当张华天带着部队西征的时候,欧洲各国纷纷大喊:“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狼来了!”
  • 现役鬼差

    现役鬼差

    签收下那个诡异包裹的那一刻起,叶星陨知道,他的生活,已经无法再归于平静。“你相信这个世界有鬼存在吗?”“嘘~~”“不要说出那个字,也许,它就在你的背后...”
  • 男神不要走

    男神不要走

    【推荐:重生千金很腹黑】*有一种爱叫霸道。*有一种人明明很爱你却从来不说出口。他在等她长大,宠她爱她溺她却从来不说出口。在她眼中,他只是一个霸道,讨人厌,让她无时无刻都想摆脱的邻家哥哥。他对任何人都高冷,唯独对她例外。她对任何人都友好,唯独对他列外。
  • 夏无羽翼

    夏无羽翼

    本文讲述的是一名实习律师的事业爱情成长史。“做我女朋友吧!”林翊说。她回答好,但她提出了试用期1、2、6,同为律师的他们当然知道这组数字代表着什么,他选择了6,然后他们的合同正式生效。她并没有告诉他,这个合同她只跟他一个人签过,也没有告诉他这个机会她只给过他一人,猝不及防地分开,让太多的柔情蜜意都没来得及说出口,她便消失在他的世界里……她没有翅膀,做不了他的天使,她选择放过自己,他又会如何抉择?
  • 衰女穿越:弃妃十八岁

    衰女穿越:弃妃十八岁

    穿越了,她穿越了只记得她被利器所伤,再睁开眼睛的那一刻,一切都变了她被一票丫鬟围住,帮她带上凤冠,穿上霞帔,带到陌生男子的面前,拜堂成亲......眼前这个俊朗帅气,处处散发这迷人魅力的男子,居然成为了她的夫君成亲后,人前两人‘相敬如宾’人后两人却‘相敬如冰’她也只能认了,谁让她从小就是个衰神呢,当成了替死鬼,穿越后还成为了替身罪妾......【修改,重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