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39

第39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二)(14)

第五地名“难胜地”,是菩萨需要成就“如来智谛”的阶段,包括“知世谛,究竟一乘故;第一义谛,分别诸法自相故;知相谛,诸法各异故”。此中前“二谛”、“二知”,是一般大乘都讲的世谛和真谛、方便智和根本智,而“知相谛”则是《华严》独家之言,侧重于掌握世间“各异”的诸法。世谛处所举的知识范围有:“知世有经书、技艺、文章、算数、金石诸性、治病医方、乾消癞病、鬼着蛊毒等;妓乐歌舞、戏笑欢娱,国土城郭、聚落室宅、园林池观、花果药草,金银、琉璃、珊珀、琥玻、砗磲、玛瑙”等宝聚;还有“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占相吉凶,地动梦怪,身中诸相”之类。拥有这样丰富的知识,展示这样的创造才能,目的亦在于利益众生,“摄伏其心”。因此,菩萨应该“常求转胜利益众生法”。这常求利益众生的技能和方法,造就了《华严经》最具特色的社会实践,并与经尾的《入法界品》遥相照应。

具体分析它所列的诸种行业,大体可以了解当时大乘佛徒的职业及其所属的社会阶层——没有农业和渔牧业生产,最为显著。

第六地名“现前地”,是修习智慧达到的一个转折点,是所谓“无分别智”的形成阶段,但它的实际价值,却是确立“三界唯心”的哲学命题。它从“一切法平等”开始,以“法性”之“无性”观,考察一切法:“能忍随顺入第六地。无生法忍虽未现前,心已成就明利顺忍。”这个“无生法忍”是对法性无性的认识,在般若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完成于对十二因缘的观察,所谓“观世间生灭相,作是念:世间所有受身生处,皆以贪著我故;若离著我,则无生处”。邪念邪行,乃愚痴所盲(即无明),“以是‘行’故,起有漏‘心’种子;有漏有取心故,起生死身:所谓业为地,识为种子,无明覆蔽,爱水为润,我心灌溉,种种诸见,令得增长,生‘名色’芽……是十二因缘无有集者,无有散者;缘合则有,缘散则无”。“又作是念:不如实知第一义,故有无明;无名起业,是名行……是十二因缘,无我、无我所,无作者、无使作者。”其中把“业为地,识为种子,无明覆蔽,爱水为润,我心灌溉,种种诸见,令得增长”,作为“名色”之成因(后文谓“业是田、爱是水、无明是覆、识是种子、后身是芽,名色共生而不相离,痴爱相续”),这已经超出古典的十二缘起说;最后将它们通归于“一心”,则是《十地品》中最重大的哲学创见。它的具体内容,将在下文来谈。

第七地名“远行地”,经文着重阐发的,乃是性空智慧与方便教化的统一,即菩萨所得无生法忍及其于世间的具体运用。例如,要善修三解脱门,而以慈悲心与众生相处;常乐思维空智门,而广集福德资粮;远离三界,而庄严三界;随顺诸法如幻如梦如水中月等不二相,而起分别种种烦恼,不失因果业报;知一切佛国土如虚空,皆是离相,而起净国土行;知一切佛法身无身,而起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自庄严等等。

就在这里,经文将大乘共许的“六波罗蜜”,扩展为“十波罗蜜”,并作了具体诠释:(1) 布施:将求佛道所修之善根,与一切众生;(2) 持戒:灭离一切烦恼热;(3) 忍辱:慈悲为首,于一切众生心无所伤;(4) 精进:求增善根无有餍足;(5) 禅:修道心集中不散,常向一切智;(6) 般若:忍受诸法“不生”门;(7) 方便:能起无量智门;(8) 愿:求转胜智慧;(9) 力:诸魔外道不能沮坏;(10) 智:于一切法相如实说。这后四波罗蜜中的“方便”和“智”,实际上属于般若波罗蜜的传统内容,新颖的只有“愿”与“力”;“愿”经华严系统的提倡,变成了佛教信仰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法门;“力”则在传统的早期“五力”和佛“十力”基础上,突出了“神力”,使佛之为“神”的实体化和客体化,处处昭现出来。

此地是菩萨十地修习中具有总结意义的一地。它要求菩萨于念念中具足十波罗蜜与十地行,达到“功行具足,入智慧神通道”。经文比较前六地与第七地的关系时说:初地发愿,缘一切佛法……二地除心恶垢……三地愿转增长,得法明……四地入道……五地随顺行世间法……六地入甚深法门……此第七地起一切佛法故,具足助菩提法。(卷二五,下同)又说:初发心时,胜于二乘,以发大愿,深心清净故;今住此地,以智慧力胜于声闻及毗支佛。其殊胜于二乘处,在于既“得无生法忍,照明诸法”,又能据以指引菩萨的种种方便行。因此,第七地之名“远行地”,其真实含义是:虽行实际,而不证实际……从六地来,能入寂灭;今住此地,于念念中能入寂灭,而不证寂灭……譬如有人乘船入海,善为行法,善知水相,不为水害之所沦没,如是菩萨住此七地,乘诸波罗蜜船,能行实际,而不证实际。菩萨如是以大愿力故、得智慧力故、从禅定智慧生大方便力故,虽深爱涅槃,而现身生死;虽眷属围绕,而心常远离;以愿力故受生三界,不为世法之所污染;心常善寂,以方便力故而还炽燃……虽过四魔,而现魔行;虽现外道行,而不舍佛济;虽现身一切世间,而心常在出世间法。《维摩经》广论的即世间为出世间,寓出世间于世间的观念,就相当于这里讲的七地菩萨的境界。

第八地名“不动地”,特性是纯净无杂。相对而言,前七地净秽交杂,名曰“杂道”。原因是,前七地皆须“离罪业”,需要循序渐进地修习对治,所谓“随地清净”,故谓之“杂”;“若舍一切所修功行,入于八地,尔时名为乘清净乘”,已经无需主观用功,即可任运行道,是故为“净”。

经文在这里描述了“无生法忍”以及由此悟入“不动地”的心理过程,谓:大慈大悲,不舍众生,修行无量智道,入诸法本来无生,无起、无相,无成、无坏,无来、无去,无初、无中、无后,入如来智;一切心意识、忆想分别,无所贪著,一切法如虚空性,是名菩萨得无生法忍,入第八地。

(住于此地,)“离一切相,离一切想、一切贪著……如人梦中欲度深水,发大精进,施大方便,未度之间,忽然便觉,诸方便事皆悉放舍。菩萨亦如是,从初以来,发大精进,广修道行,至不动地,一切皆舍,不行二心。诸所忆想,不复现前……乃至佛心、菩提心、涅槃心尚不现前,何况当生诸世间心!这段话,也可当做“无生法忍”的经典诠释。处于此“忍”的心理状态,与早期佛教所说的“灭尽定”类似:任何情感欲望和思维活动都停止了,形如枯木,被认为是涅槃的一种预演。大乘普遍不赞成停留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但把它视为体认诸法“无生”不可缺乏的经验实证。然而,《华严》强调,一旦获得此“第一忍”,即应念想“本愿”:佛之“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汝今未得;为得是故,勤加精进……应念本所愿,欲利益众生”(卷二六,下同)。

因此,尽管“无生法忍”是佛教修习中的重大转折,“一切如来,不以得此法故说名为佛”。因为声闻、毗支佛“亦得此寂灭无分别法”。菩萨所得,应该超越“此一法明,所谓一切法寂灭无有分别”;相反,十方无量国土、无量众生、无量诸法差别,“汝应如实通达是事……起智慧门因缘;以此无量门故,是菩萨能起无量智业,皆悉成就”。否则即是“毕竟取于涅槃,舍弃利益一切众生”,不成其为菩萨,当然更不会成佛。

此处又一个重要的判断:“一切法性、一切法相,有佛无佛,常住不异。”所谓“法相”与“法性”,是同样的“常住不异”,同为不变的真理,此说有些特殊。以“常住不异”解释“法相”的,是有部和瑜伽行派;如此解释“法性”的,是般若学和中观派。这两大不同派别的不同命题,在这里都得到了承认:“法性常住”要求以性空观察一切法的实质;“法相常住”则要求通达一切法的差别相。

这表明,至此第八地,就应该运用一般与个别相统一的方法,“无功用”地观察诸法,实践于世间。所以说:八地菩萨,“从大方便慧,生无功用心”。不只能够了知一切世界及诸众生,而且能随众生身而为受身、现身,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各各差别。“譬如日月于一切水中皆现其像……(菩萨)随众生身,随所信乐,于众大会而现身像。若于沙门中示沙门形色……居士中示居士形色……以声闻乘度者,示声闻形色……以菩萨乘度者,示菩萨形色;以佛身度者,示佛形色。所有不可说诸佛国中,随众生身信乐差别,现为受身,而实远离身相差别,常住平等。”由此既“知法身平等不坏相;知虚空身无量相,周遍相,无形相”,同时“悉知无边世界中差别事”。此之谓“自在”、“神通”,似乎比佛还神了。因为这样的菩萨,已经可以向众生示现佛的形象,甚至有资格“常生是心:我当于众生为首为胜,乃至于一切众生为依止者”。

第九地名“善慧地”,是八地所得智慧的进一步实施,重点仍是认知世界、众生和善恶业报等诸法的差别相。其中涉及“习气”的概念,谓:知诸习气有起不起:随所生处有习气,随众生行有习气,随业烦恼有习气;善不善无记有习气,离欲有习气;随后身有习气,次第随趣有习气。久远不断,持烦恼业,离则无法。在瑜伽行派中,“习气”是一个关系重要的概念,此处界说的习气功能,在于持烦恼与业使之不失,认为离习气即无法。这对唯识家无疑是有影响的。经文又说:菩萨住是地,知众生如是诸行差别相,随其所解而与因缘,是菩萨化众生法、度众生法,如实知而为说法……随众生因缘而为说法:随心、随根、随欲差别而为说法;又随行处,随智慧处……随众生性……随趣、随生、随烦恼、随习气转故说法;随乘令解脱故说法。由此形成随顺众生、弘法众生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

最后,总结出来的是“四无碍智”:以“法”无碍智,知诸法“自相”;以“义”无碍智,知“差别法”;以“辞”无碍智,知说诸法“不可坏”;以“乐说”无碍智,知说诸法“次第不断”。

复次,以法无碍智,知诸法“无体性”;以义无碍智,知诸法“生灭相”;以辞无碍智,知诸法“假名”,不断假名说;以乐说无碍智,知“随假名”,不坏无边说……

以法无碍智,知“诸法差别”;以义无碍智,知诸法“义差别”;以辞无碍智,“随诸言音”而为说法;以乐说无碍智,“随所乐解”而为说法。

复次,以法无碍智,以“法智”方便,知诸法差别不可坏;以义无碍智,以“比智”如实知诸法差别;以辞无碍智,以“世智”说诸法差别;以乐说无碍智,知“善说”第一义。总此四智,以“法”、“义”为认知和解说的对象,或说诸法有“自相”,或说诸法“无体性”;或承认诸法有“差别”,或在“生灭相”上同一。但不论是说有还是说无,承认有差别还是无差别,都必须以知识为前提,否则,既失其“法”,亦失其“义”。无法无义,就没有佛法的存在。“辞”指语言,它也有两种性格:一是“不可坏”,二是唯为“假名”。“不坏假名”或“不断假名”、“随顺假名”,是深入各类众生,说法布教的基本条件。“乐说”是一种态度,只有乐说的态度,才能随顺大众的需要和理解程度,不厌其烦地广布佛法。

此处解释的四无碍智,是颇有针对性的。“乐说”反对把缄默视为高深;“辞”之不断假名,反对把语言视为把握真谛的障碍;而承认法有“自相”,义有“差别”,是说一切有部的观点,为般若学所否定,《华严经》则给以肯定;说法“无体性”,义为“生灭相”(按:“无常是空的初门”),是般若学的通识,《华严经》也全部容纳。这像对待“辞”的观点一样,说语言“不可坏”的是有部,说语言仅是“假名”的是般若,《华严经》都给予承认,认为这两家的不同说法,只是认识的不同层次,各有其实际地位和作用,而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它这里分智为三类,所谓“法智”、“比智”、“世智”者是。以对“差别”的认知为例,“法智”认定,诸法差别是永恒的,所以说“不可坏”;“比智”(推理)则要求超验的“如实知”,即无差别的“不二”;“世智”则是非佛教的世俗认识——既不是有部的差别永恒说,也非般若的无差别说,而是世人生活所经验的差别。

同类推荐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今天,当我们在经卷典籍中参禅问道,向佛陀提出种种要求,试图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泽时,其实我们已经离佛陀越来越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用《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这本书脱下佛陀的金装外衣,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无人可及的莲花法座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画、吟唱、礼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让佛陀的双脚重涉人间,和我们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释怀、去拥抱、去明心见性、去尽情尽兴……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
  •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命运的问题,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因缘,探究人的欲望与牵挂。人如何可以心无挂碍地坦然面对。满遭损,谦受益,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大道理。本性禅师在这一册中,举了很多现实中的案例,说明一些禅学大道理。
  •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 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热门推荐
  • 神说:天神传说

    神说:天神传说

    从久远的时代开始,就有一首歌谣传颂至今,古老的歌谣警示着活着的人们要时刻注意。神恶惩犯戒的天神为堕落天使。不可将其歌颂,不可将其画写,不可将其谈论,不可将其呼唤。一旦触犯了禁忌就将要接受神的惩罚。但是,若神已经不存在了,那么,这个古老的歌谣是否还奏效?
  • 世界上最著名的36桩暗杀事件

    世界上最著名的36桩暗杀事件

    所选的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暗杀事件,全书从摩萨德暗杀机器、美国暗杀谜案、失败的暗杀行动、被暗杀的国家元首、政治变革中的暗杀行动、民国刺杀疑案等几个方面为广大读者讲述一个个真实而又扣人心弦的暗杀事件。
  • 腹黑总裁娇宠妻

    腹黑总裁娇宠妻

    一场冒名顶替的相亲,牵扯身处两个不同世界人物的纠缠。长相普通,家世亦普通的嫊嫊VS容颜俊美、权势滔天的聂Boss一个心系男神十余年,另一个则被传言为了女神独身多年。两人的结合,是命运注定的安排,还是人为阴谋的盘算?【小剧场】婚前,他是腹黑心冷的酷面狐狸;婚后,他摇身一变,化为财大器粗颜好宠妻拒婊会撩的忠犬老公。本想撩汉的嫊嫊却被刚刚出浴的美男反撩。聂Boss表示,虽然被撩很好,但更愿被媳妇扑倒,专注做大撩神一百年,百撩百中!“阿宝,不如我们今晚试试小说里的一夜六次?”嫊嫊姑娘到底是从,还是不从?
  • 你好,杨洋和我的青春

    你好,杨洋和我的青春

    讲述了青春浪漫的校园生活,写的地方不好,请见谅
  • 青春无度

    青春无度

    青春是用来挥霍的,即使你很珍惜很小心的保留,它依然很快的从你的身旁溜过,所以,青春就是一个操蛋的王八犊子,不用去挽留,使劲的挥霍,它也绝不会给你穿小鞋,让你没有青春。
  • 药商生存指南

    药商生存指南

    徐道年原本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村野匹夫,却因一款名为《药贩生存指南》的神奇应用强势逆袭,从一个屌丝的药农子弟,一步步成为医药界无人比肩的超级巨鳄,从药材培植到炮制,从丹药配方到制药器皿,乌发丸、妙香丸、九子丸、固本丸、虎骨膏,...总有一款适合您!
  • 逐梦仙缘

    逐梦仙缘

    浩瀚宇宙,星系万千,星系中更有数以万计的星球。在众多星系中有一个以光明而著称的星系——太阳系。太阳奈万物之本,无私的奉献着能量,孕育着万物。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星球上。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逐梦星······
  • 本草思辨录

    本草思辨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牧遗记

    九牧遗记

    六年前由一次意外旅行,他却发现一个不为人知的过去。他纠集上死党踏上寻找过去的旅途。谁也没想到那个神秘墓主人居然和自己先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黑石棺,青铜婴,锁魂尸体到底他们会有怎么样的经历?故事悬念重重,情节跌荡。
  • 邪魔之手

    邪魔之手

    一个自幼失去双亲的少年,一次意外获得了魔教至尊的力量,也邂逅正派之首的师傅、、、少年的命运被改变了,但同时也被缚上了枷锁。他肩负起拯救苍生的责任,却因为自身的特殊原因而又不得不将自己隐藏起来。他遇到了让自己心动的那个她,而她却伤透了他的心;她知道他爱着她,却依旧默默付出、、、使命与命运,爱情与被爱,当世间最复杂的情感交织缠绕在一起的时候,是创造还是毁灭,是升华亦或是沉沦、、、